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实施策略和问题分析

2023-11-06 01:22汪文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汪文才

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恩施 445099

0 引言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各种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是构建信息社会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在今后教与学的关系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科学应用。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融合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正不断朝着更高的标准和更远的目标迈进,教师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刻认识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的重要意义。

1.1 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需要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新征程。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迭代和更新,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路径,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过程,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2 是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将网络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及时传输和共享到边远山区学校,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协同共享,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是丰富教育形式,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工具

传统的教育完全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干预,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学习的地点主要是课堂,而当前的智能化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在课前为教师提供详细准确的学情分析,节省备课时间,还可让教师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教材教法,进行教学反思,同时,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学习软件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促使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开放。很多学习软件和工具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进行自由选择性学习,不仅能够让其兴趣、特长得到良好培养,还可对薄弱学科及时进行学习巩固,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和资源的实时共享,有效节约了学习时间,促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1.4 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网络课堂、STEM(跨学科教学)、VR 仿真模拟等教学模式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典型代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有效转变了师生之间的既定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权威和听众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平等关系。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堂讲述,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导学任务,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开通网上学习讨论区,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增进知识理解,通过线上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教学改进提升。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自主在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参与网上讨论,主动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

2 融合应用的实施策略

2.1 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首先需要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强化学习意识,勇于探索和实践,在实践和行动中找到方法和规律,并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逐步形成行动自觉和融合创新的应用能力。“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补充和共同促进,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来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要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实践,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从而达到相互促进、互为补充、融合创新发展的目标。

例如,翻转课堂已成为当前教师广泛认可并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讲解,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课堂更多的是进行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作业等,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想高效率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就必须强化学习,熟练掌握微课制作技巧,并能熟练应用各种网络教学工具,制作教学视频,统计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反之,如果教师没有掌握这些技术则无法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更谈不上教育改革创新。

2.2 善于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灵魂,有了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教育教学就有了正确的行动方向。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理念,还要善于探索,将理论付诸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并不断总结规律,形成应用经验。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检验,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经验和做法,但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示范课、展示课、竞赛课等课堂应用中,在常规教学中进行常态化推广应用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既要将那些真正好用实用且方便的教学软件和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推广、灵活应用,同时,又要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心,谨防将带有商业化、利益化、游戏化的广告推销等不利因素带入课堂,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当前很多科技企业都在研究学习APP,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盛行的今天,此类型的教学软件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如何才能达到合理高效的应用目标,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对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家庭环境及学习规划等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和应用;在学习软件应用的过程中,家长也要保持足够的专业性,及时进行跟踪监管和指导,从而有效降低软件的娱乐性和商业性,促使学习软件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辅助和支持作用,使学生能得到及时指导和帮助,减少学完就忘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对学习软件的依赖性问题,确保学习的主阵地始终是在学校和课堂。

2.3 科学应用,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赋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随之在不断提升。但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完全替代必要的讲述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方法的引领,不能因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而剥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互动沟通的机会,弱化了师生互动,让课堂没有了灵气和氛围[1]。教师应始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科学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和支撑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将信息技术用在关键处和必要时[2]。反之,如果是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一味地追求新技术,课堂看起来很热闹,教学方法也很花哨,实则很容易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耽误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应对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不可能好,甚至还可能会造成新的潜在性问题和挑战。

例如,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创造各种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科知识以动态、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生活化、情境化、具体化,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传统的方式是教师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但学生对静态图的感知能力不强,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为学生制作一个相遇问题的动画视频,这样可以化静为动,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的数学原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查阅更多类似问题的解题案例,并通过学习平台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再针对此类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数学专题,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

2.4 互学互鉴,在交流学习中共同成长

学习培训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当前,信息技术已从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发展转向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发展,很多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应用,同时,信息技术也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作为一种学科文化和一种思维模式助力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开展泛在性学习、持续性学习和深度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行为模式的补充和创新。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和学习培训等机会,积极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以达到开阔视野、取长补短的目的,在交流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例如,现在有很多学校所打造的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从更高层次解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通过集成融合各种应用服务来实现校园内的信息化教学和智慧化服务,从而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教师可以深入这些学校进行观摩、学习、交流,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而达到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升教学实践和融合创新的能力。

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新常态,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也有了一定的依赖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仍然存在不足和认识误区。

3.1 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和方法不当

教师为了体现自己课堂教学的技术和水平,增加课堂的观赏度,有一种技术运用越多、使用的技术越难则课堂效果就越好的思想误区,没有深入思考使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和方法是否恰当,从而导致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课堂教学契合度不高、融合性不强。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具有合理性,要做到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并充分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并根据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的效果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不断创新,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3.2 信息技术运用的“度”和“量”把握不精准

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可以助力教育,但不能替代教育,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用技术来替代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不能成为组织教学和实施教育的唯一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抛弃,过度地使用信息技术,会压缩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失去直观深入学习的机会,课堂表面看似华丽热闹、氛围浓厚,其实质是学生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浅层学习,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在认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确定在教学中使不使用技术,使用何种技术来辅助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要对技术的使用形式、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程度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要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及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进行总结反思,只有精准、恰当、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为课堂赋能,通过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助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习方法、意志品格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育人目标完全依赖于技术来实现。

3.3 对网络资源的甄别与筛选能力不强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的资源,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当前,学习场地的扩大化,学习软件、在线教学平台、在线网校、视频课程等各种网络资源层出不穷,鱼龙混杂,使得合理选择和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互联网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环境,但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要寻找到有用且实用的教学资源,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提高对网络资源的甄别和筛选能力,确保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安全可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

4 结束语

通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得教学效率、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很多教育改革的目标都在不断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教育是一个优雅而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温暖人心塑造灵魂的事业,教育技术和工具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未来,应继续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保持高度的关注,并且结合不同的科目要求和学生特点,进行良好的提升,以“技术+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过程数据化和精细化,由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保障。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