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
——以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为例

2023-11-06 01:22高梦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5期
关键词:实训室案例康复

高梦君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辽宁大连 116085

0 引言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熟练掌握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和技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康复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康复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前提,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康复评定,才能明确病人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而制订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评估治疗效果。因此,学生康复评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传统教学模式中,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比较沉闷、主观能动性较差,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不足,实践操作能力较薄弱,导致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时无法及时胜任岗位角色。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实践水平,亟须教学改革探索,寻求适合当下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强化实训环节、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等多种举措,让学生热爱康复事业,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康复人才。

1 改进教学方法

1.1 PBL 与CBL 结合教学模式

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开展PBL 与CBL 相结合的教学。PBL 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沉闷,学生学习热情较低、独立思考能力及主动性不足的弊端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基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进行自主学习,设计真实性任务,使学生投入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究。CBL 是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通过精选的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临床思维以及康复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适用性,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规划好康复功能评定学中适合PBL 教学的课程内容及选择合适的临床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同时,精心做好每节课的教学方案与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适合PBL 教学的课程内容包括“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协调与平衡评定”“步态分析”等章节。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案例教学,康复功能评定学的教学案例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难度适当的、涵盖范围广的临床案例,促使课堂理论知识依托案例展示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康复技能。

PBL 与CBL 结合式教学实施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抛出问题及案例、学生发言演示、教师总结的三阶段式教学步骤,其中,学生可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每组5 ~6 人。在每章节学习前,参考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知识构架,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问题作为课堂探讨的提纲,同时发布临床案例,在每次理论课的前1 周通过学习群发给学生,让其充分研究准备。各小组成员根据问题有序分工,查阅教材及相关参考文献,独立思考并讨论问题及案例,包括案例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康复治疗原则等内容,准备幻灯片及发言、演示操作内容。课堂上每个小组对各自的问题进行阐述与演示操作,提出疑问,并由教师总结概括各小组的重点和难点,对共性问题和较难问题展开剖析答疑,作总结式发言及各组点评,同时讲解演示操作。其中,在临床案例环节,各组可指定学生按病例信息扮演标准化病人,由同组成员进行功能评定并记录结果,并制订初步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一组学生在发言和操作时,其他组学生可纠正该组的错误或予以补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循循善诱,充当好配角,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

要利用好网络资源,教师通过QQ 群或企业微信群发布学习内容、问题、教学PPT 及相关的康复功能评定视频和典型案例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网上学习相关知识,教师也将最新的康复前沿技术与理念上传网络,实现知识共享。同时,分享一些国内优秀高校的康复功能评定学慕课或金课给学生,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加深印象。

近两年,国内时而会受新冠疫情影响,采取线上教学,这时每堂课的课堂设计就更为重要,可利用腾讯会议或钉钉课堂开展PBL 与CBL 教学,学生开启摄像头进行评定操作,最大限度上还原线下教学,确保学生有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教师随机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讲解及操作作出点评与指正,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思辨能力。课后,学生可就康复功能评定相关疑问或见解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探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学生康复评定技能的掌握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2 重视实训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活动中,理论课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近两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则在理论课教学中加入了实操环节,学生在探讨知识原理的同时,通过案例进行实操评定,根据提前布置的病例信息,预习和分析问题。小组间设计标准化病人,并由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功能评定与制订初步的设计康复治疗计划,他组成员可一同纠错、补充,最后由任课教师总结指正,并演示操作评定方法。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将得到大大的提升。

实训课前,教师应充分做好教学设计,以创新型和综合型实训为主,提前发布功能评定方法视频,学生按小组预习、演练。课堂上,教师给出综合性实操病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现场评定实操,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参与其中。因为学生直接接触真实患者的机会较少,因此,学生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感性认识,对此笔者改良了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上录制了大量的真实患者视频,对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协调平衡评定、步态分析等基础评定内容进行演示和实操[2]。对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评定、骨关节疾病的评定及心肺功能评定,安排学生去临床教学医院康复科见习,使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表现产生感性认识,从具体病例中理解并记忆康复评定标准,加深对疾病的整体认识,理论联系实践,同时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方式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沟通和协调能力,也能够使其提前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环境。

3 开放实训室

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实践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功能评定理论基础,还要熟练掌握各项功能评定的标准和操作技能,学生在理论课和实训课上虽有动手实操的机会,但很难达到完全吸收的程度,故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印象,才能有效提高操作技能。

康复功能评定除一部分徒手评定外,还需要借助相关器材,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将实训室开放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康复评定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认知功能评定系统、言语功能评定及训练系统、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关节角度尺、背拉力计、心率遥测仪等实训器材,使用时需要做好使用记录。

除实训课上课时间外,实训室在工作日中午和每周三下午对学生开放,由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一名专业教师值班,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实训室进行自主操作练习,有疑问时,可以随时向专业值班教师请教。同时,在班级里选择学习较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同学共同进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也使班级凝聚力得到空前的提升。康复功能评定实训室的开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过渡到临床实习阶段。

4 康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专业是实操性很强的临床类专业,在本科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考核,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学校已成功举办七届康复技能大赛,效果显著。康复技能大赛实操环节分为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心肺系统疾病和运动损伤疾病四大模块,通过病史采集、康复评定、治疗干预三个环节,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道德素养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病史采集及康复评定环节由大二学生担任,康复治疗干预环节由大三学生担任。赛前专业教师在学生中挑选本专业成绩较好、应变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提前根据比赛病例做好培训,要求标准化病人思维清楚,能够较为清晰地表述病史及表现出功能障碍情况。病史采集环节需要参赛学生询问标准化病人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个人史等相关问题,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人文关怀等。评定环节根据病史采集情况,分析患者的疾病类型,作出初步诊断,并作出详细的功能评定,如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心肺功能、ADL功能等,为下一步康复治疗提供依据。在此环节,考查学生的评定实践能力、临床思维、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最后由高年级学生实施康复治疗。

在几届比赛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沟通能力都比较理想,尤其是能够对标准化病人表达出足够的关心与同情,灵活处理患者的反应,体现了良好的道德素养,这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人文关怀教育密不可分。在比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评定体位不规范、评定内容顺序不够合理、遗漏评定项目等,说明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组织能力有待加强。这也给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教师需通过案例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康复临床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5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5.1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结合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测验、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15%,即平时成绩。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训考核两方面,按照学校要求,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依据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情况进行评定;实训考核成绩占本门课程总成绩的15%,包括实验态度、康复评定实践技能水平、实验报告书写等环节。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优化以往单一的笔试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康复功能评定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处和技能操作的弱点,有的放矢地查缺补漏和调整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的教师评价体系确立从多维度出发,包括教学活动评价、学生评教、教师反馈三个维度。教学活动评价由学院教学督导来完成,教学督导及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听课,提出意见及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学生评教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线上调查,调查学生听课满意度,并及时将问题汇总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需求与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反馈是由学院其他任课教师来完成,学院制定教师互评制度,教师间相互评课,交流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共同进步。同时,在每学期期中召开教学相长会,任课教师与学生一同就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的教与学进行探讨和交流,教师及时听取学生的疑问与建议,并就教学方法和学法进行阐述,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困扰,同时对学生的就业、升学疑问答疑解惑,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6 提高专业认同感

除以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相关举措的实施,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等教育以专业学习为主,所学专业是毕业生求职选择的重要依据。对自己专业认可度高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能动性更高,更容易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3]。学校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专业部分学生是因高考调剂而来本专业,学生对专业不够了解、自我认知亦不足,故无法建立专业认同感,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中,学习兴趣不足,对未来就业和职业方向比较迷茫,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不断作出改进。比如,学生在大一入学时,组织开展新生专业介绍会,由专业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为新生介绍康复专业前景、就业方向等学生和家长感兴趣的内容,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康复实训室,参观的同时为学生介绍大学期间的课程体系规划,并让学生体验实训器材,情景化模拟临床康复操作,让学生感性化地认识康复医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专业教师作为班导师,定期开展班会与专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黏性,从而使其真正地喜欢和认同本专业,树立职业自豪感。在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例举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感人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归属感。只有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才能为患者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功能,进而回归家庭与社会。如在案例教学和实验课上,学生治疗师对待标准化学生应既专业又富有医者仁心。学会医患沟通技巧,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将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与人生价值高度统一,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7 结束语

近两年,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开放实训室、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等一系列措施,对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进行了初步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成绩及临床实践水平较往届均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及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PBL 教学,习惯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需要不断努力,坚持探索,以培养出更多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康复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猜你喜欢
实训室案例康复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