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学生2022年急救技能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2023-11-23 00:04梁羽婷宋因力王建岗杨国浩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正确处理问卷技能

梁羽婷 宋因力 王建岗 杨国浩

一个地区全民急救水平,可通过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来呈现[1]。这是由于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必然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该群体学习、实践能力较强,如对其开展系统的相关技能培训,不仅可确保其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生命,同时他们还承担起传播者的角色,将急救技能普及给亲友,或向更大范围传播,从而有助于推动全民急救水平的提升[2]。本文调查了杭州师范大学学生急救技能水平、培训现状及学习需求,为急救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2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杭州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各抽取4个班级共1 135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 非医学生;② 无意识障碍;③ 可独立完成问卷填写;④ 均知情同意。

1.2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现场调查,由接受过培训的调查员在课间时间向学生开展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调查具体事项,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方发放问卷。采用匿名填写,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

1.3 问卷内容设计

结合相关文献[3]设计调查问卷,然后交由专家予以审阅。结合专家的意见做出修改,获得完善的问卷。先选择28名大学生开展预调查,得到各项内容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0.85。由5名专家对问卷效度开展评价,得到内容效度为0.83,提示问卷信、效度均良好。问卷内容如下:① 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生源地、年级等;② 急救技能调查,如何对肢体大出血患者止血、如何判断患者有无脊柱外伤、如何搬抬脊柱外伤患者、如何为骨折患者固定、如何解除气道异物阻塞、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溺水者被救上岸时如何进行急救、皮肤烫伤时如何进行应急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时如何进行正确处理、触电时如何进行正确处理共10项;③ 急救培训现状,获取现有急救技能的渠道(多选,最多可选3项)、有无培训经历、培训次数、未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原因(单选);④ 学习需求,包括是否有必要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你认为最需要掌握哪项急救技能(多选,最多可选3项)、对哪种急救培训方式更感兴趣(单选)、认为哪类人员更适宜担任急救培训的教师(单选)、你认为多久接受一次急救培训最为适宜(单选);⑤ 对现场急救的态度,主要包括对不同对象开展现场急救的意愿情况及原因等。

2 结果

2.1 回收问卷情况

共发放1 135份问卷,剔除有漏项的问卷,有效回收1046份(92.2%)。

2.2 人口学资料

1 046名大学生中,男554名(53.0%),女492名(47.0%);年龄17~25岁,平均(21.3±1.6)岁;生源地:农村659名(63.0%),城市387名(37.0%);大一284名(27.2%),大二267名(25.5%),大三256名(24.5%),大四239名(22.8%)。

2.3 大学生对各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

知晓皮肤烫伤时如何进行应急处理874名(83.6%),知晓触电时如何进行正确处理863名(82.5%),知晓一氧化碳中毒时如何进行正确处理798名(76.3%),知晓如何为骨折患者固定707名(67.6%),知晓溺水者被救上岸时如何进行急救554名(53.0%),知晓如何解除气道异物阻塞552名(52.8%),知晓如何判断患者有无脊柱外伤543名(51.9%),知晓如何搬抬脊柱外伤患者491名(46.9%),知晓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37名(32.2%),知晓如何应对肢体大出血301名(28.8)。

2.4 急救培训现状

① 获取现有急救技能的渠道:网络596名(57.0%),广播电视554名(53.0%),纸质媒介513名(49.0%),培训或讲座421名(40.2%),家人告知377名(36.0%);② 有无培训经历:有356名(34.0%),无690名(66.0%);③ 有培训经历的大学生接受培训的次数:1次153名(43.0%),2次139名(39.0%),3次及以上64名(18.0%);④ 未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原因:不清楚哪里有急救培训课程386名(55.9%),找不到免费培训的地方131名(19.0%),学习太紧张没时间107名(15.5%),不想参加34名(5.0),其他32名(4.6%)。

2.5 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学习需求

① 是否有必要掌握基础急救技能:有必要973名(93.0%),一般61名(5.8)没必要7名(0.7%),根本没必要5名(0.5%);② 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有必要955名(91.3%),一般82名(7.8%),没必要6名(0.6%),根本没必要3名(0.3%);③ 认为最需要掌握哪项急救技能:肺外心脏按压931名(89.0%),人工呼吸927名(88.6%),外伤止血843名(80.6%),骨折固定826名(79.0%),溺水急救805名(77.0%),海姆立克氏急救法769名(73.5%),电击伤急救732名(70.0%),搬运伤员554名(53.0%);④ 对哪种急救培训方式更感兴趣:现场演练491名(46.9%),观看视频325名(31.1%),多媒体授课271名(25.9%),其他41名(3.9%);⑤ 认为哪类人员更适宜担任急救培训的教师:医院医护人员481名(46.0%),学校医务室医护人员324名(31.0%),红十字会工作人员167名(16.0%),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74名(7.1%);⑥ 你认为多久接受一次急救培训最为适宜:两个月1次529名(50.6%),一个学期1次424名(40.5%),一年1次82名(7.8%),两年1次11名(1.1%)。

2.6 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的态度

① 接受急救技能培训后,在遇到陌生人需要现场急救时,是否愿意出手相助:愿意951名(90.9%),不愿意95名(9.1%);② 不愿意对陌生人进行急救的原因:担心自身急救能力差49名(51.6%),害怕惹祸上身32名(33.7%),不敢碰“死人”4名(4.2%),嫌脏3名(3.2%),认为与己无关2名(2.1%),其他5名(5.3%);③ 如身边亲近的人需要现场急救时,你愿意对其展开急救吗:愿意1028名(98.3%),不愿意18名(1.7%);④ 不愿意对亲近的人进行急救的原因:担心自身急救能力差14名,不敢碰“死人”2名,害怕惹祸上身1名,其他1名。

3 讨论

对1 046名大学生急救技能调查结果显示,知晓率排在前三位的急救技能条目为皮肤烫伤时如何应急处理(83.6%)、触电时如何正确处理(82.5%)、一氧化碳中毒时如何正确处理(76.3%)。这可能和皮肤烫伤、触电等此类事件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及高校重视此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有关。知晓率最低的两个急救技能条目为如何应对肢体大出血(28.8%)、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2.2%),提示肢体止血、胸外心脏按压是急救技能中较薄弱的项目,可能和这些项目技术性较强、操作要求较高有关[4]。而这些急救项目恰恰在急、重症患者急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故有待加强对上述急救技能的普及。

通过调查发现,93.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基础急救技能,91.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有必要开展急救培训,提示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重要性有着良好认知,且学习态度积极。大学生获取急救技能的渠道主要为网络(57.0%)、广播电视(53.0%)。可见网络、广播电视是大学生获取急救技能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急救意愿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陌生人、亲近人的急救意愿超过90.0%,提示大学生参与施救的意愿较强。而分析其不愿施救的原因,发现主要为担心自身急救能力差,可见提升其急救技能水平极为必要。此外,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时,常担心引起误会,祸及自身。故应通过立法保障施救者的现场急救行为,以提高公众的施救意愿[5]。

对大学生急救培训情况进行调查,仅34.0%的大学生有急救培训经历,可见急救培训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不容乐观。不清楚哪里有急救培训课程为未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主因,故大学应构建完善的校园急救培训体系,且在每次培训前,通过学校微信平台、官网等各种渠道发布培训的相关资讯,以确保学生及时了解培训信息[6]。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每两个月开展1次急救培训最为适宜。记忆的遗忘理论认为,所学知识点可因长时间得不到强化而逐渐遗忘甚至完全丧失[7]。由此印证了重复培训对知识、技能巩固及充分掌握的重要性。故建议大学增设急救课程,定期向学生普及急救技能。大学生认为最需要掌握的是两项心肺复苏技能(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可见在培训时,应加强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教授。还认为医院医护最适宜担任急救培训的教师,可见大学生对急救第一线人员作为急救培训教师的认可度最高。研究表明,培训缺乏吸引力是导致大学生培训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欠佳的主因[8]。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现场演练这一培训形式最感兴趣。原因是和多媒体讲解、观看视频等培训形式相比,现场模拟演练开展过程中通过创设逼真的急救场景,可使教学更具沉浸式,且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直观化,更易于其对急救技能要点的掌握[9]。

综上所述,急救培训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不高,导致其对急救技能的掌握度低下。而目前大学生学习需求强烈,对现场急救的意愿亦较高。故高校有必要结合教师选择、培训内容、形式及频次等构建完善的急救培训体系,提升大学生的急救水平。

猜你喜欢
正确处理问卷技能
正确处理余数
正确处理余数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问卷网
画唇技能轻松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