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博物馆藏——东汉王舍人碑

2023-11-23 19:22周东升
读报参考 2023年33期
关键词:舍人汉碑汉隶

周东升

隶书,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最成熟的阶段非汉隶莫属;而汉隶的欣赏和临摹,又常常以碑拓为主。入藏于平度市博物馆的东汉王舍人碑,其碑文书写为汉隶中的精品之作,更因其碑座的形制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使用赑屃的碑刻,所以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作为平度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王舍人碑是1982年冬在灰埠镇侯家村西山坡发掘出土的,当地百姓称这里为“九冢桃花山”。据考古调查,此处为一汉墓区,除王舍人碑外,还先后出土了一批汉画像石、画像砖等。王舍人碑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碑形以青螭为首,赑屃作趺(指碑下的石座),造型生动,雕刻精美。碑额宽75厘米,残高60厘米,厚21厘米;赑屃趺长125厘米,宽90厘米,高33厘米;碑身上段残去一截,现高110厘米,宽78厘米,厚21厘米。碑文下部剥蚀严重,字迹模糊不清。全碑刻字共12行,每行字数不等,现尚可辨识者186字。出土时碑额下部已残,唯“汉舍人王君之”六字清晰可辨,为阴文小篆体。

专家据碑额残存篆字及碑文中“……郡台之格,展浑仪之枢”句,推测碑主王君,为汉舍人,系灵台待诏之一,是太史令属官。《周记·地官》中有“舍人”之职,专门掌管宫中之政;秦汉置太子舍人,皇后、公主属官亦置舍人。专家遂将此碑定名为“汉王舍人碑”。

明代翰林院修撰杨慎曾记:“龙生九子,一曰赑屃,好负重,今碑下趺也。”由此看来,以赑屃为碑趺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在王舍人碑出土前,一般认为,立碑使用赑屃趺始自晋代,隋唐以后成为较普遍的形制,而汉王舍人碑的出土则将赑屃趺的发端提前到了东汉;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存世汉碑作此式者,此碑为仅见之例。因此,该碑被国内文史专家一致认定为最早使用赑屃趺的碑刻,为研究汉碑形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王舍人碑不仅首开以赑屃为碑座的先河,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艺术顶峰,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笔势生动、风格多样、婉约俏丽,又不失朴厚自然。王舍人碑正是这一时期隶书的典型代表,碑额阴文篆书,现存“汉舍人王君之”六字,字体宽博舒展;碑文书写为典型隶书,布局严整精妙,字体形态方正,瘦劲峭拔,用笔沉稳,属端庄典雅一派,艺术价值极高。

猜你喜欢
舍人汉碑汉隶
明朝立国前后的军中舍人与演武余丁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汉碑档案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论唐代中书舍人的职权
安处养元气 燃犀熔古今
感恩图报
一字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