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实践

2023-12-02 19:50刘广锋广东省人民医院
管理学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废物管理系统科室

刘广锋 广东省人民医院

所谓医疗废物,简单来说就是医疗机构在预防、医疗、保健等环节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作用的废弃物,无论哪个收集与处理医疗废物的环节出现纰漏,均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逐渐增加,医疗废物的数量同样在不断增长。为此,搭建针对医院医疗废物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科学与规范化的废物处理流程,在预防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可降低医院的感染风险与疾病传播风险,是保证人民健康的关键措施。

一、传统医院医疗废物管理

作业准备、收集称重、收运转接、暂存管理及数据反馈是传统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主要流程。首先由科室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打包完毕后粘贴手写标签;由专职的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搜集各个科室的医疗废物,使用手持秤称重每袋医疗废物,记录总重量,并负责与各个科室的负责人进行书面交接[1];收集人员将转运车统一存放到暂存间,并在暂存间管理员到来后与其进行书面交接;由无害化处理机构将医疗废物全部拉走,同时与管理员进行交接。

从以上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中可以看到,传统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较为烦琐,存在的隐患较多,要想将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及重量等信息显示清楚较为困难。这与现代化医院管理需求不匹配,不利于后续对医疗废物进行情况跟踪与收集处置[2]。同时由于手工称重较为频繁,数据登记与汇总对人为记录的依赖较大,极容易在过程中出现错误。若操作人员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如外包公司员工偷懒不称重,凭经验估重量,或科室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监督复核职责,或个人责任意识不强等,想要追溯责任人就会较为困难。由此可知,传统的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中存在较多隐患,且废物转运期间的数据记录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针对医疗废物,需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程的跟踪与管理,并通过对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的简化、优化及改造,接入互联网并充分发挥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功能优势,将二维码识别等技术融入其中[3]。如此,即可实现对医疗废物的标记、交接、溯源及监管等,达到对医疗废物转运全过程进行闭环监管的根本目的。

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全流程监管

作为医院后勤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医疗废物转运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实现对医疗废物收运与交接的规范化目标,保证全流程的信息化处理效果,提高参与方信息沟通效率,做好针对各个子流程的数据自动化处理工作极为关键。这样可有效缩短数据处理时间,并有效避免由于人为操作而导致出现的数据输入错误[4]。为此,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应用于流程管理监督与问题追溯的虚拟化管理系统,其中包含了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转运称重车、数据库等。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要求所设计的系统严格遵循易用性与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对废物的全程监督管理,达到废物转运全程的自动化与标准化处理目的,进一步提高废物监控管理水平。如此,方可起到预防医疗废物流失与意外事故发生的作用,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和水平。

该系统在医疗废物转运称重车的支持下,具有医疗废物的自动化称重功能,进而保证了各类处理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数据库在其中同样发挥了信息存储作用,为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优势的发挥提供了便利条件[5]。在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子标签均较为清晰规范,可在问题发生时迅速定位问题发生的位置并分析出对应原因,并可在系统定位、智能化管理、云存储等技术的共同配合下,达到对不同管理部门实施管控的目的。如此,可将管理细节准确对应给每个岗位人员,能够基于实际需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实时的分析与处理。

(二)转运称重车

为实现医疗废物转运的预期目标,需要明确医疗废物转运称重车的应用重要性,其在废物全流程监管系统中不可或缺,兼有软件与硬件两个部分[6]。从软件层面分析,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对医疗废物对应科室、类型等信息进行自动化记录与验证,包括收运时间、设定重量等,所获数据均可基于互联网(或内网)传送到收运员的智能手机上;从硬件层面分析,医疗废物转运车包含了主机模块(带有显示屏)、转运车主体、扫码枪、信号收集器、重力传感器等,可根据需要调取各类功能,例如称重、二维码扫描、转运等。另外,因多数医院的医废垃圾房处于医院的角落处,存放转运称重车多数位于空旷露天地方,没有挡雨设施,且在转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雨水天气,因此转运称重车必须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医疗废物转运称重车的整个称重流程为:由专职人员使用扫码枪对包装袋进行扫描,随后将其转运至转运称重车内,进行自动化的科室、类型识别与记录,同时对重量与收运时间等关键信息进行记录;产生数据将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手机软件,同时上传云系统进行数据备份[7];完成称重后,即可自动进行后续包装袋的扫描称重,自动将过往废物重量影响予以去除,同时对包装废物的产生科室、类型等信息进行重新识别,并循环数据传送过程。

(三)建立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的目的在于记录每日的医疗废物信息,可实现有组织、可共享的转运信息上传与整理分析,包括医疗废物对应科室、类型、重量、转运人员等,可在网络的支持下实现云存储,保证全程记录数据的精确性与汇总的准确性,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生成不同形式的图表,自动记录每日、每周、每月所产生医疗废物的重量、数量、类型等信息。此外,在有查询需求时,同样可以导出特定日期所产生医疗废物的信息[8]。若有某类特殊医疗废物的追踪需求,只需要用微信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即可将其产生出处、交接人、交接时间、负责人电话等信息予以导出。利用数据库可与无害化处理中心、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之间建立联系,并将部分权限开放给感染管理科室、临床科室等,保证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从而达到数据互联互通的目的,为实现医疗废物转运监管目标提供助力。

(四)建立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

标签打印、科室交接、二维码识别、数据上传等子系统,均归类于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此类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全程跟踪与信息记录,并对其中的部分情况进行自动化反馈[9]。再加上其中融入了多重核对校正功能,使得整个流程均可遵循预设规定执行预设管理任务。电子签名、数据云存储等技术使得管理全程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消耗量显著减少,并可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具有的智能化管理与定位功能,实现了管理部门对医疗废物全程跟踪定位的管控目标。同时,可在管理系统的后台查询不同时间段科室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方便基于数据可视化管理系统展开匹配实际需求的数据分析。临床科室可以在管理系统的后台查询到每月科室产生医废的数据报表,并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合理地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医废垃圾的排放,为科室及医院省节成本支出。

三、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实践

(一)包装标签

在改进前,包装标签多为手工填写且颜色较为单一;在改进后,可对全部内容进行打印,且可根据颜色进行自动化分类,出具对应的溯源二维码。其中,黄色代表感染性、红色代表损伤性、绿色代表病理性、蓝色代表药物性、粉色代表化学性。该环节具有以下优势:用打印代替手写,能够使标签字体更为清楚规范;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可直观展示出代表的医疗废物类型,进一步提高其分类辨识度;粘贴更为方便,可减少登记错误;减少使用的标签纸数量,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二)重量与数量

在改进前,需要使用手持秤的方式对医疗废物进行称重处理,并进行数据的手工登记汇总;在改进后,可通过医疗废物转运车对医疗废物进行扫描与称重。该环节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避免漏称与反复称量;通过扫描可对废物类型进行自动化识别,且可根据废物的类别进行数量、重量等信息的自动记录,全程无须人工汇总数据与调整,有效避免了由于手工记录出现的错误;保证了数据上传的及时性,确保获取数据的完整性。

(三)记录与交接

在改进前,需要在设置的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上记录相应信息,并需要责任人签名;改进后则可对数据进行自动分类汇总,实时上传的不仅有相应的数据与在线交接记录,也有责任人的电子签名。该环节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可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分类与上传,避免出现书面交接记录不完整的情况,有效减少了保存的困难,且可确保整个数据的完整性;避免提早签名;对书面登记造成的交叉感染予以有效防范。

(四)追踪

书面交接是医疗废物的主要交接形式,但在改进前,交接地点通常较为分散,使得记录流程较为复杂;改进后,每个医疗废物袋子均有相应的溯源追溯码。这一环节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可对医疗废物的转运全流程进行追踪与定期监管;对某袋特殊医疗废物进行全程追踪,依托溯源码更可对废物出处进行定位;获取医疗废物对应信息,包括交接的具体时间、交接人、类型及重量等。一旦在医疗废物处理环节中出现问题,可首先定位到医疗废物的最终去处,并结合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追究转运人的责任,以保证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五)数据分析

改进前,医疗废物转运过程的所有数据均需要进行手工记录,但由于交接保存位置未能统一,再加上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互通,使得数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证;改进后,所有产生的数据均可进行自动化的分类汇总,并可实时上传至云存储系统中,实现了各个部门的平台信息互通。该环节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医疗废物转运全过程的数据记录较为准确且汇总及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生成相应图表;进行数据云存储,保证各个部门均能够依托云平台进行数据互通,并可实现需求数据的随时导出;不同部门均可及时掌握医疗废物数据,确保全院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及时性。

(六)人员

改进前,无论是废物收集、转运,还是后续的登记操作均由外包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改进后,可充分发挥医疗废物转运全流程监管系统的优势,确保医院全面、及时地了解情况[10]。该环节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对医疗废物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细化各个流程,将具体责任分派到某个外包公司收运人员、某个临床科室护理复核确认人员。每个监督者均可保证异常定位的及时性,可通过系统及时查询到科室产废的异常情况,倒查纠正;提高废物收集与转运交接的效率,最大程度地节约时间与人力成本;规范操作全程,通过信息化系统,可实时管控医院管理部门,保证及时纠正错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医院中每日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处置不当,将会造成院内感染或周边环境污染,因此需保证医疗废物的处理质量与效率,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处理正常化。为此,建议将信息化建设技术融入其中,围绕转运车这一核心,搭建完善的医疗废物监管平台,可融合二维码识别技术,达到对医疗废物溯源追踪等诸多管理目的。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出现,真正实现了处理全程的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后可随时定位责任人位置与医疗废物的最终去处,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控信息,为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废物管理系统科室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爱紧张的猫大夫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电子废物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