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3-12-14 10:07苏继营王文涛张钧泽王晓强付玉荣伊正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内容思政

苏继营,王文涛,张钧泽,王晓强,付玉荣,伊正君

(潍坊医学院:1.医学检验学院;2.基础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被提出,旨在实现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的目标[1]。医学教育作为这两大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2],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推动健康中国规划的实施。研究生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立德树人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3]。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课程思政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它涵盖了医德医风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业务能力。

临床检验诊断学作为临床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具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特点[4]。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但在评价研究生人才时,除了业务能力外,医德医风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着培养医者精神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临床检验医务人员表现出坚守一线、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精神,为人民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这种精神为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潍坊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以研究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育人核心为导向,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课外交流及总结评价等多方面的实践,构建了一种迭代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见图1)。本文将详细探讨该模式的实施路径及成效,以期为其他医学院校提供有益经验。通过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实践,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图1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

1 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1.1 课程思政目标——学科育人核心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凝练学科育人核心理念,即以至诚报国、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医者精神为导向,以及围绕医德医风的培养,梳理重点思政元素,主要归纳为七个层面:①家国情怀;②攻坚克难;③持之以恒;④学术诚信;⑤医学伦理;⑥哲学思维;⑦安全意识。

1.2 师资队伍建设——3+1+n

为了实现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需要建设具有专业思政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具有临床属性、技术属性、专业属性等特征,是一门与多学科相关的交叉性、边缘性医学学科。为此,我们构建“3+1+n”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解读为:三个专业知识主心骨,一个思政理论顶梁柱,导师、辅导员等多方做协同。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专业主心骨从临床、科研、转化三个方面构建:①临床教师团队,依托附属医院的专业教师团队,使学生深入了解该专业的临床应用进展全景,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发现、思考、解决临床难题。在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团队通过开展“肺结核的鉴别诊断”“癌症的早期诊断”“细菌耐药监测”等临床案例教学,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等医者精神传递给研究生。②科研教师团队,研发教师团队主要是非临床科研型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解决临床问题,培养学生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等精神。③企业教师团队,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引导研究生加速研究成果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等。以上三个团队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传授者,担负着实施课程思政最主要的角色,因此要武装他们的思政思维。

一个思政理论的顶梁柱指思政理论课教师。思政思维的实现,不能仅依靠专业课教师自身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把握,还需要专业的思政理论指导。思政教学应包括思政教育理论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两部分,二者各有侧重,相互衔接才能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效应[5]。为了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相互听课学习,协同备课,以临床、科研、学科发展为核心进行拓展,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增加思政课教学内容中的医学元素,协调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同时,导师、辅导员、实验室教师及研究生团体在培养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主辅相互沟通,积极交流。在做好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应对方案,明确教学上的问题,课内课外联动,进行针对性完善,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通过综合协同的方式,确保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医学精神的医学研究者,为人民健康和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1.3 教学方法与手段

1.3.1 教学内容设计——思政元素提炼与素材选择

为了培养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临床检验诊断学》作为专业课核心课程,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6]。首先,在教学内容梳理与素材选择上。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进行集体研讨,深入梳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选择适宜的衔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或刻意融入。通过梳理知识的发展历史、探讨知识的可能价值、强调知识应用的伦理与法律法规等方式,使专业课程教学在探寻疾病及诊断技术本质、机理等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是否有其他可能性”“疾病间是否有共通性”或“能否应用到其他领域”的问题,以体现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7]。

根据教学目标和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的案例分析、伦理讨论、国家政策解读等内容[8],以拓展学生对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的思政认知,表1中列举部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

表1 《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其次,运用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9],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合理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案例教学、调研讨论、情景教学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进而实现对专业知识的价值认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疾病诊断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医学难题,激发学生的学术诚信和医学伦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1.3.2 教学模式与方法——线上线下混合

课程改变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以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为主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等[10]。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则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学中引入“一滴血检测素材”为例,学生将被要求提出该想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可应用哪种技术等问题。然后,学生被分成小组进行文献查阅和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根据讨论和案例真实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科研创新、学术诚信以及临床诊断技术的应用创新。

为了实现混合式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知到等网络平台上传视频作为线上课程,用于过程思政引导[11]。例如,除了在学堂在线专业课课程中添加思政元素,教学团队还设置了前言文献研读与讨论模块、科研与人文模块,具体模块安排与内容设置见网址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wfmcP100220230228/16911871?channel=i.area.manual_search。结合课堂教学,同时开展课外活动可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反馈布置课后任务,如撰写综述、感悟总结等,引导学生对知识运用、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医德医风和价值观等进行进一步探索。

导师、辅导员等可以通过组会汇报、课题指导和日常生活沟通等方式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弱项。同时,课程教师与导师、辅导员及实验室教师等可以相互沟通,共同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通过多方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设计,以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1.3.3 考核评价——多元化评价

将学生与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评价主体,构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12]。首先,量化评价指标。将课程考核成绩作为量化评价的主要指标,期末考试内容应突出重点,联系临床,并增加思政元素考核比例,以确保思政内容在考核中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可以综合考虑课堂测试、课后任务、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个因素,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政水平。其次,质性评价方式。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采用行为观察和成长记录的方式,例如通过沟通对话、观察学生的实验习惯等,考察学生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的改变。这样的质性评价方式更能反映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情况。

除了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效果进行评价,还应对课程思政模式进行评价,建立反馈机制,包括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学团队的自我评价[13-14]。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看法,以及教师和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表现。其一,学生对课程教师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价值引导、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看法,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其二,教学团队的自我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结合教学成效和学生评价,进行自我评价,明晰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团队成员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进一步提升下一次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这样的方式最终促进思政教学模式的迭代进阶。

建立反馈机制的目的是改进教学质量,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可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结合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反馈,积极优化教学设计,确保学生在知识与思政素养上都取得全面提升,最终达到专业育人的总目标。

2 实践成效

对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成效的评价,问卷调查显示2021、2022级全体研究生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包含至诚报国、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医者精神、情感认同到行为实践的转变、教学模式满意度等。

结果如下:①爱国主义思想素养方面,82.98%的研究生认为课程学习有效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72.34%的研究生科研的初衷是解决临床难题。②科学精神方面,课程学习有效增强了研究生的客观严谨(95.74%)、求实求真(93.62%)、批判精神(72.34%)、探索精神(78.72%)、攻坚克难(70.21%)、持之以恒(68.09%)、团结协作(72.34%)。③学术道德方面,有效增强了学术诚信(95.74%)、学术规范(97.87%)、学术伦理(89.36%)、学术责任(85.11%)、学术精神(80.85%)。④医者精神方面,有效增强了敬佑生命(95.74%)、救死扶伤(100%)、甘于奉献(93.62%)、大爱无疆(87.23%)。

认知提升只是课程思政的第一步,因此教学团队还评估了情感认同到行为实践的转变。

包含实验室管理主动参与度(图2A)、专业相关志愿活动参与度(图2B),如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等、学科课程建设参与度(图2C)、科研成果(图2D)等。具体结果如图2。

综上,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但对于批判精神、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团结协作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学生参与课程建设以及如何参与课程建设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需要继续完善优化相关思政元素的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该继续借助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等方式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更好地实现专业育人的总目标。

3 结语

潍坊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以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育人载体,依托教学团队,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协同育人,形成了进阶迭代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体悟医学伦理、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观。这种成功的实践为其他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未来,课程思政应更加自然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15]。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创新,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课上、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中都能实现思政元素的隐形渗透。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发挥学生的情感主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能在内心形成对价值观的认同,并在行为上加以实践[16]。教学团队将继续致力于优化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更多具有至诚报国精神、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医者精神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诊断学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