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中女性视角“力”的表达
——以《春之祭——献祭》为例

2023-12-18 01:05杨琅婷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恐惧关怀舞蹈

■杨琅婷

皮娜·鲍什作为20 世纪舞蹈艺术家,其作品多数带有强烈新原始主义色彩和女性意识觉醒,其中《春之祭》更是皮娜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本文的研究将从舞蹈中女性力量的表达这一话题入手,分析女性视角下“力”的表达,深入了解女性主义和色彩在舞蹈作品中的另类诠释。

一、女性主义角度的内心刻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视角下社会性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女性敢于表达爱和传递爱,这是女性视角下能够被挖掘出的独特意蕴和内容,即使人性和世间丑恶被赤裸与最大化,也是人性中的美以及最直接的表达。

(一)女性视角在作品中的独特体现

如费尔巴哈所言,“对于自然的依赖感,再加上那种把自然看成一个任意作为的、有人格的实体想法,就是献祭这一对自然宗教的基本行为的基础。”《春之祭——献祭》中女性不再以被剥离人性本质后被神性和过度美化后的存在,“献祭者”最后的挣扎,体现了女性的无助与柔弱。《春之祭》中皮娜编排下的女性角色和现实中女性环境与地位较为相似,恐怖和暴力美学充斥在舞蹈中,冷酷的现实环境中女性还能够突破束缚,勇敢表达出自己的爱和表现爱,这是从更加平等的人性角度对女性在20 世纪的社会表现进行如实刻画。女性成为献祭品实际上并非女性所愿,通过《春之祭——献祭》片段的展示,献祭者的动作、舞者队形的变化及舞台艺术手法,折射出女性对于平等的渴望,这种大胆的情感表达和思想表达也是对女性意识觉醒的一种呼唤。

(二)传统视角与女性视角的对比

舞蹈作品《春之祭》的版本众多,但都是基于不同编导内心想法或对内容的创新来进行相关的创作,所以作品最后呈现的意义以及引人深省的点则有一定的差异。

尼金斯基版本下的《春之祭》主要重视宗教主义与反芭蕾动作语汇的编排,使用全新的音乐语言配合原始狂野的动作给人以另类的舞蹈美学。他的主要视角还是在于男性,希望通过男性在舞台上所表现的带有明显扭曲感的动作以打破当时西方芭蕾高雅文化题材的种种束缚,颠覆芭蕾所带来的审美原则以及程式化语言。

皮娜赋予《春之祭》独特的女性魅力,通过女性视角解读和以女性为中心的表演,重点表现女性作为客体和牺牲者的角色,她并不是通过当下认知的女性形象——完美或者传统女性视角下完全的奉献和无私的付出。作品中女性所有力量的产生源自为人的基本,更让观众正视女性是人的前提。而在过多舞蹈作品中都习惯于忽视女性是一个人的个体,过多舞蹈作品习惯于神化女性的角色,以至于让女性一直站在人们假象的虚幻中,让女性成为女神般贞洁神圣而温柔的存在,但这本身就是男性强加于女性的幻想,皮娜在作品中打破这一幻想,通过暴力、侵犯、恐惧……让女性的爱和恨更加真实的在舞台中展现。

二、女性视角在舞蹈作品中“力”的展现方式

女性视角独到之处不仅表现在舞蹈动作设计和舞段艺术手法上,动作元素——“力”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解读舞蹈作品《春之祭——献祭》中“力”的表达,需要通过对动作元素“力”的解读和动作中“力”的表现特征分析,从而了解“力”的展现方式。

(一)舞蹈作品中动作“力”的解读

呼吸带动情感,情感由呼吸指引。吴晓邦对于这一关系进行了说明:“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能主宰着气的运行,是什么情就用什么气。气有各种呼出与吸入的规律,不管是鼻出鼻入,口出鼻入,长呼短吸,短吸长呼,或断断续续的呼吸等,都标志着人物在情感活动中所起的变化。”而“呼吸”与“情感”都是通过“力”这一方式来外化。

1.“情感”中的诠释

在舞蹈《春之祭》的献祭表演中,力量和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等的,在献祭部分的表演中,力量和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方式是自然而生动的。作品中最后指定被献祭的女性,动作表演力度骤然加大,恐惧宛如一片会流动的阴影,笼罩在献祭女性的头顶,因为献祭被指定且不可反抗而动作力度越变越快,这是女性内心的挣扎和无处安放的自由渴望,被动的驱使性让献祭成为与观众共情和思考的连接点,加大力度的放纵而疯狂的舞蹈动作都是对献祭的不甘之情,哪怕坐在观众席之中也能够感受到压抑和挣扎情绪的传递。

2.“呼吸”下的配合

舞蹈《春之祭》的献祭中部分舞蹈表演者将舞动过程中的力和呼吸充分的结合,力不再是单一的存在,两者的配合让女性在献祭过程中的恐惧、挣扎以及不安都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当代表献祭的“红裙子”在舞者们之间传递时,伴随舞者的呼吸频率和速度的不断加快,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也在被逐渐放大,让情绪的整体渲染更强。

(二)舞蹈表演中“力”的表现及特征

由于近现代的舞蹈历史环境不同,舞蹈的影响以及发展进程有较大的差异,对于舞蹈作品的编排以及各种元素的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而导致对于动作元素——“力”的理解及运用方式有细微的差异。

1.纯粹女性视角下“力”的阐释差异

“力”在我们通常的理解中常常表示的是一种效能,即一种能量或是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效果。在舞蹈中通常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或是表现对现实生活的自身态度以及人物性格。在作品《春之祭》中,女性力量的解读是生命在压迫等情况之下仍然勇于对爱的表达,这是女性视角下对“力”这一动作元素的释义,在舞蹈动作中的“力”是对个人命运所遭遇的不公而做出的反抗以及宣泄,最终以“爱”这一形式表现出来。

传统舞蹈中动作的“力”是由表层的“力”结构和深层的“力”结构所构成,表层的“力”结构通过“力”式样、“力”的走向以及“力”点所结合的“力效”展现作品的内容;而深层的“力”结构则是由情感、性格、行为等因素构成,用以塑造完整的人物。传统舞蹈作品大多是通过一定的情节或事件来展现“爱”这一中心主题,但是“爱”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现代舞蹈动作虽与传统文化中“力”的阐述本质相同,但因社会的发展以及思想的觉醒,其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舞蹈动作中“力”的表达是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或者奉献主义精神,但是纯粹视角下的“力”所表达的思想以及目的是自己,是自我价值的表达或传达自我思想的相关理念。

在舞蹈《春之祭》中的“力”以符号美学形式,表现出女性在恐惧情绪压迫下仍然要以不屈的表达,延续爱的能力,这种爱是建立在性别差异下具有个体特征的力的表达,并非女性的博爱。

2.女性力量延续下“力”的发展

在舞蹈《献祭》中,力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力”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不断地延续和演变实现的,在舞蹈动作的表现上以单一动作的不断重复体现出的女性在同一环境下被反复禁锢,祭祀对于女性的矛盾和冲突集中体现在祭祀过程并非女性所愿,动作反复表达也正是皮娜对现实环境变相的抗争。作品中“力”的反复延续和发展将女性在祭祀场景中没有话语权和掌控权的无奈描摹出来,在不断循环中,“力”的能量逐渐削弱,说明即使“力”是对平等和公正的渴望而发自内心的反抗,最终也会被无法改变的环境所消磨。

三、编导思想与社会生活的共鸣

皮娜·鲍什的诸多舞剧都用暴力美学和独特的舞蹈剧场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不公,用极端的方式将社会的“恶”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舞蹈作品《春之祭·献祭》中,女性视角下“力”的表达灵感并非空无一物,舞蹈作品中最终的表达和展现都是人文关怀和平等诉求的体现。

(一)人文关怀

艺术人文关怀的体现并不是通过语言或者贫瘠的表达实现,而是具有思考和批判性,以不断探究和反省让人们能够关注人文缺失,从缺失中刺激人们产生社会人文关怀,这是艺术人文关怀最高境界的产生路径。在舞蹈《春之祭》中体现出人文关怀是脱离一切非平权下的平等关怀,人文关怀的产生源于创编者皮娜的个人经历,独特的社会经历赋予皮娜独特的女性视角,皮娜是舞蹈节平权意识的先驱者,女性意识的觉醒正是源自千百年来女性力量被压迫下人文关怀的缺失。

皮娜《春之祭》作品中的意识被称为终极人文关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皮娜创编的舞蹈从女性视角出发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注重对女性关怀,通过舞蹈表演中“力效”独特性,用肢体表现其思想。女性力量在传统意识表达中通常都以男性需求产生,舞蹈表演中女性也一直扮演迎合角色,她们多数对爱情忠贞对家庭忠诚,反抗情绪和意识从未出现。而皮娜在作品中将女性的无助和被迫参与活动的恐惧如实反馈出来,这种恐惧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女性反抗的根源,将人文精神和社会反省融入舞蹈情节,让观众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到真实生活境遇中的女性。

2.人文精神是人类最高形式的关怀和体谅,这种体谅从他者角度出发,而非从自我角度入手——在舞蹈作品中不再从市场或者迎合当时舞蹈艺术界角度出发,而是从真正女性的本来面貌出发,让女性绕过遐想,撕开神圣化的人物面具,让女性人类化的情感得以释放。关于春之祭女性并没有具备神圣的牺牲精神,女性在真实地反映内心的恐惧和害怕,体现出女性也是具有情感和生理需求的存在。

3.用最原始的仪式——献祭,撕开千百年的固化思想,将丑陋的真实社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皮娜的人文精神渗透就体现在能够关注到这些以往舞蹈作品中从未关注的问题。

(二)内心的诉求与愿望

紧随历史的发展,“男女平等”四个字虽无比简单,但迄今为止都是悬而未决的课题。男女平等不仅包括权利的平等,且“男女平等”四个字建立在都能够承认人的基本事实,所谓人的基本事实是尊重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而非通过某种想象将某类人或者某种人脱离人的部分。过多的艺术作品中强调和刻意化女性的美,这种美是被苛刻和神化后的结果,甚至有部分艺术作品中女性抽象于想象中的存在,艺术创作者自身对女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最终这些艺术家呈现出的艺术作品将女性放置到难以企及的高度,甚至多数作品都让女性脱离了“人”这一基本角色,高举圣洁、美好、单纯、温柔、博爱,并强化使其成为女性应该具备的特征。皮娜的舞蹈作品《春之祭》就是对女性存在过多苛刻幻想艺术家的当头棒喝,皮娜以恐惧作为舞蹈剧情和内容创设主题,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在父权体系下女性正在遭遇的恐惧,这些恐惧的源头直指男女不平等问题。

皮娜《春之祭》中通过反讽的形式呈现出男女平等的必要和需求——当男性和首领站在充满恐惧的女性对面时,就是一种无声的讽刺。双方以对立面的形式存在,代表了社会中两个不对等,甚至人权的掌握都存在冲突,男性决定了女性的生死,被献祭的女性都只能不甘接受现实。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大胆前卫的思潮容易受到批判,尤其是作为20 世纪女性舞蹈家而言更是如此,皮娜将面临的批判和指责基本源自于女性对于传统男性舞蹈编排的挑战,女性视角下诞生的作品对男性舞蹈家权威的挑战,舞蹈编排中被献祭的女性和皮娜一样在被社会的非平权审判,这种审判源自于两性意识和权利的不平等。舞蹈主题仿佛在控诉不公平早在几万年、几十万年之前都存在,人人得以教育的今时今日这种不公平仍然存在。

四、结语

皮娜在《春之祭》中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关怀精神,体察和感知女性在现实环境中遭遇到的压迫,透过传统视角与女性视角的社会反应,借由情感的宣泄和呼吸的引领,通过最原始的仪式——祭祀,运用暴力美学和创新性的编排手段,表达编导的独特思想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畅想,唤起人们对平权的重视和人文精神,让舞蹈和舞蹈作品能够回归到艺术的本源,这也是女性视角下“力”最真实的表达。

猜你喜欢
恐惧关怀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