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双低技术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

2023-12-21 11:38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伪影胸部阻塞性

杜 维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放射诊断科,天津 300308)

肺结节是肺部的最常见结节之一,肺结节的特征是隐匿起病,生长缓慢,早期对肺部功能大多无影响[1-2]。由于肺结节多数患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在术前很难发现,在临床检查中会错过最佳的手术时间[3]。肺结节如果不进行及时诊断与处理,可恶化形成肺癌,造成严重的预后[4]。当前对于肺结节的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方法,其中胸部CT检查在肺结节的诊断、分期及随访、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6]。但传统CT检查的辐射剂量大大超过了胸部X线,为此,有研究显示胸部CT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更高[7]。胸部CT双低技术就是在CT检查时减少管电压,同时减少辐射剂量[8-9]。本文探讨与分析了胸部CT双低技术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诊断为中央型肺癌35例(肺癌组),阻塞性肺实变45例(肺实变组)。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中央型肺癌或阻塞性肺实变;年龄20~70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具有小学及其以上文化水平;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不能耐受病理检查者;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碘对比剂过敏患者;有严重肝肾衰竭者;妊娠、哺乳期者;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CT特征比较

表2 两组CT值比较

1.2方法:所有患者给予胸部CT双低技术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64层螺旋CT,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肋膈角下缘。检查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屏气训练3次,患者检查时取仰卧位,CT双低扫描参数:管电流600 mA,管电压100 kV,注射速率5 ml/s,层厚0.625 mm,层距0.625 mm,准直器宽度0.625×40。将连续图像传入图像传输及储存系统(PACS)进行保存,肺窗窗宽1 200 HU,窗位-500 HU;纵隔窗窗宽320 HU,窗位35 HU。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与观察两组患者的CT常规特征,包括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附着征等。②记录两组患者在动脉期与静脉期的平均CT值。③胸部CT双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1分:血管有严重搏动伪影;2分,血管有中度搏动伪影;3分:血管有轻度伪影;4分:有极轻微的噪声或伪影;5分:无伪影或血管中断。由两名影的主任医师盲态阅片评分。④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胸部CT双低技术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CT特征比较:肺癌组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附着征等占比分别都高于肺实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CT值比较:肺癌组动脉期与静脉期的平均CT值都明显高于肺实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肺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2例(5.7%),4分3例(8.6%),5分30例(85.7%)]与肺实变组[3分3例(6.7%),4分4例(8.9%),5分38例(8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983)。

2.4诊断价值:在80例患者中,胸部CT双低技术判断为中央型肺癌34例,阻塞性肺实变46例,胸部CT双低技术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7.1%(34/35)和100.0%(45/45)。

3 讨论

肺结节当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起源于原始呼吸道上皮,早期患者多无阳性症状及体征,不过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发热、胸闷、咳嗽等不适症状[10]。肺结节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研究发现,胸部X线、痰液细胞学检测可发现早期肺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1]。肺结节的CT表现为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孤立性肿块,边缘清晰光滑,密度均匀,少数有小毛刺与钙化情况[12]。本研究表明胸部CT双低技术可有效显示诊断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中的CT特征,且并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从机制上分析,胸部CT双低通过瞬时切换高能与低能,能获得多点的能量图像,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与信噪比,改善图像质量[13-14]。

有调查显示在医学成像的辐射当中,CT引起的辐射占到1/3[15]。胸部CT双低中的CT值与扫描剂量有关,可以在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增大相对CT值[16]。本研究表明胸部CT双低技术可有效反映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的CT值特征。当前有研究显示胸部CT双低技术可在空间分辨率保持固定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图像噪声,可以在80.0%的CT剂量下,提高图像分辨率,从而使影像图片更加清晰[17]。并且胸部CT双低技术检查可达到0.35 s/圈CT扫描速度,在短时间内可完成整个冠状动脉成像采集,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从而改善图像质量[18]。并且功能强大的后处理软件技术可优化获得相关图像资料,能清晰观察血管病变,显示血管和周围组织相应的解剖结构,排除支边缘伪影干扰,通过全方位扫描更有利于准确判断结节内部状况[19]。

胸部CT图像本身具有一定的噪声,应用胸部CT双低技术可显著降低噪声,从而使得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不会影响图像质量。特别是低剂量扫描由于降低了扫描剂量,可获得单能量图像、混合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本研究表明胸部CT双低技术诊断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实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研究也显示胸部CT双低技术可消除错层扫描假象伪影,从而获得最适宜的图像[20]。本研究没有纳入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入组例数较少,也未设置空白对照组,未研究扫描参数与患者病情之间的匹配关系,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猜你喜欢
伪影胸部阻塞性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人体胸部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