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脂肪肝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结果分析

2023-12-21 11:37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比率脂肪肝血常规

赵 丽

(上海嘉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1899)

脂肪肝是临床最常见疾病,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生活中摄入的高热量、高蛋白、高油脂食物越来越多,人体的代谢压力越来越大。而且,由于人们的运动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热量得不到有效消耗,导致脂肪肝在我国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已经对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特别是对于中老年群体,其自身的脂肪代谢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或基础疾病的增加而减慢[2],致使自身脂肪代谢能力降低或受损,并且由于自身体内的脂肪堆积,容易产生许多相关疾病。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判定老年性脂肪肝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3],可以对老年群体的相关疾病治疗和诊断提供有效的指示性作用,是老年群体身体检查的常规项目。本研究对老年性脂肪肝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上海嘉华医院收入的老年性脂肪肝患者7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进行身体检查且未患有脂肪肝的7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62~80岁,平均(73.15±2.33)岁。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63~82岁,平均(75.84±2.18)岁。本次入选实验研究的患者家属均已获得知情权,并且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超声诊断已经确诊为脂肪肝[4],并且肝脏周围出现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部分伴有灶性回声;②患者肝脏内部管道结构不清楚,肝脏远场回声缓慢,并且肝部光点稀疏;③肝脏伴有轻度或中度肿大;④患者未伴有心肺、肝肾等严重脏器损伤;⑤患者的基本资料齐全,能够独立完成试验。

1.2.2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②患者伴有胸腹水、脾部增大、静脉增高;③患者基本资料不全,无法完成试验内容;④患者伴有恶性肿瘤、各种感染疾病、慢性消耗疾病、近期有手术史、脑卒中等。

1.3方法

1.3.1血常规检查:本次纳入试验研究的患者,在检查前12 h均要禁止饮食,于第二天清晨8点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样本,共计2 ml。

1.3.2血脂、肝功能检查:本次纳入试验研究的患者,检查前3 d不可以食用高脂肪类食物,检查前1 d禁止饮酒,检查前12 h禁止饮食。于第二天清晨8点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样本,共5 ml。使用迈瑞BS-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试剂为原厂配套,所有操作流程都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书执行[5]。

1.4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项血常规指标与生化指标。①血常规:主要包括白细胞、中性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宽度、大血小板比率等指标。②生化指标:主要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生化指标。③脂肪肝B超诊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标准:受检者肝脏附近存在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影像,回声强度高于肾脏、脾脏回声强度,也可见灶性回声影像。B超影像下无法清晰描述肝脏内部状态,其管道结构模糊。B超影像下肝脏远端回声影像呈现逐渐衰减状态,肝光点呈现稀疏状态。轻度或中度肝脏肿大,B超影像下见肝前缘出现钝状改变。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指标,则判断为疑似患者;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中的任何两项及以上指标,则可以确诊为脂肪肝。

2 结果

2.1两组老年人的血常规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率、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研究组患者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压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中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人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2.2两组老年人的生化指标比较: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人的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脂肪肝在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6],很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肝衰竭。因此,要及时掌握脂肪肝的发病诱因,做好有效干预[7]。研究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越低,其患有脂肪肝的概率为1.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越高,其患有脂肪肝的概率为2.3%[8-10]。由此可见,随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上升,其脂肪肝的发病率升高明显增加。

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脏是主要造血器官,并且在胚胎发育8~12 w已经形成。虽然在胎儿出生之后,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为骨髓,但是肝脏依然和血液存在紧密关联,很多造血的重要原料都集中储藏在肝脏之中,包括维生素、铁元素、叶酸等,这些原料能够有效保证骨髓正常造血。当肝脏细胞发生脂肪性病变之后,会造成血红细胞变性、受挤压,从而导致血红细胞的流动性减弱、可塑性降低、刚性提升。之后通过肝脏时,血红细胞逐渐被剥蚀成棘红细胞,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会明显上升[11-12]。

本文研究结果与麦雪燏等[13]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老年脂肪肝患者存在继发性血红细胞上涨的情况,并且由于血脂水平的异常,会提高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容易埋下血栓隐患。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检验发现,老年性脂肪肝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会发生较大变化,在临床治疗中引起广泛重视。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指标,及时掌握身体状况,使疾病尽早获得确诊与治疗。

猜你喜欢
比率脂肪肝血常规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血常规解读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