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23-12-21 11:38石园园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石园园

(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01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骨关节疾病,发病原因与生理功能退行性病变、外力损伤等有关,出现腰椎关节不稳、髓核突出情况,伴腰椎疼痛、腰椎周围软组织僵硬等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为其常见治疗方法,需以患者自身康复能力为基础促进其腰椎功能康复,但康复速度相对较慢。近年来临床对中医重视程度提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频率逐渐升高。中医认为,该病属“腰痹”范畴,疾病基础多为肾虚,使风寒湿邪侵及肌表,流注经络引发局部疼痛、运动障碍等症状。其中寒湿型为常见类型,表现为腰腿冷痛重着,阴雨天加重,并伴肢体发凉,需祛风除湿、疏经通络治疗[1]。甘姜苓术汤出自《金匮要略》,可暖脾胃胜水湿,主治身体沉重、腰下冷痛感[2]。温针灸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案,通过局部穴位刺激、温度刺激,以消肿散结、舒经活络,使经脉得以濡养,以缓解局部寒冷、僵硬等症状[3]。本研究探究温针灸联合甘姜苓术汤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我中心2022年1月~12月期间96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相近(P>0.05),见表1。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X线片等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符合《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4]中寒湿证诊断标准:腰腿冷痛重着,侧转不利,静卧不减,阴寒湿冷雨加重,下肢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③认知、精神正常,具备正常沟通及配合治疗能力;④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传染病;②合并其他骨关节疾病(骨结核、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等);③心脏、肾脏等器官衰竭;④目标部位皮肤破损、水疱、感染;⑤治疗不耐受;⑥研究期间退出、失访。

1.3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镇痛药物治疗及基础康复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甘姜苓术汤治疗,观察组应用甘姜苓术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茯苓、桂枝、杜仲、桑寄生、干姜各12 g,牛膝10 g,白术、甘草各6 g;水煎取汁,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俯卧位,取病灶对应部位两侧夹脊穴、双侧肾俞穴,患侧环跳穴及腰阳关穴、命门穴;病灶位置为L4~L5患者,加患侧阳陵泉穴;病灶位置L5~S1患者配患者委中穴;穴位表面皮肤清洁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华佗牌,苏州医用品,0.35 mm×50 mm)局部针刺,其中腰阳关、命门、肾俞穴进针得气后捻转补发2~3 min;夹脊穴针刺中持续深入达到椎弓板,以患者感受明显酸胀麻及沉重感为宜;针刺后留针30 min;取清艾条(南阳市卧龙汉,30 g)以刀切割成2 cm长度艾条,置于针柄上,艾条与皮肤之间垫置隔板,以95%酒精助燃点燃艾条,每次灸2状,1次/d;6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2 d;共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症状积分,包括腰痛、下肢沉重、下肢麻木,计分范围0~3分,分数高表示症状严重;治疗后总积分水平较治疗前下降>75%为显效,下降50%~75%为有效,下降<50%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②腰椎功能:治疗前后,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5]、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5]对其进行腰椎功能评估;ODI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强度、提物、步行、坐位等10方面评价指标,总分范围0~50分,分数高表示腰椎障碍程度高;JOA评分中包含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等4项评价指标,总分范围0~29分,分数高表示腰椎功能障碍明显;③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以血液流变仪(南京瑞麦,LBY-N)检测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④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92%(47/48),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1例]较对照组[83.33%(40/48),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明显增高(χ2=6.008,P=0.014)。

2.2两组腰椎功能比较:治疗前观察组ODI、JOA评分水平与对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ODI评分水平较对照组更低,JOA评分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n=48)

2.3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观察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与对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为常见病因,急性发病前即存在椎关节不稳、关节周围软组织僵硬等情况,在用力不均、外力损伤等因素影响下,会出现腰椎关节解剖学结构改变、周围软组织血运损伤等情况,加重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情况,加重患者疼痛感受同时,会影响其软组织对腰椎关节支撑力,出现腰椎关节不稳、神经根压迫症状缓解困难、腰腿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因此在对该病治疗中,改善其腰椎周围血液循环为重要治疗环节,以促进其腰椎功能康复。

中医认为,该病属“腰痛”“痹症”等范畴,发病基础多为肾虚,并受风寒湿邪侵及肌表,或受跌扑损伤,使瘀血内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局部软组织僵硬、腰腿部运动障碍等情况[6]。其中寒湿证为常见病症类型,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基础为风寒湿邪入侵腰椎,引发局部血运障碍,受经络失养影响出现局部僵硬、感受寒冷、下肢麻木等症状,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药汤剂治疗、温针灸均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案。其中甘姜苓术汤主治身劳出汗、衣里湿冷,致患肾着,身重,伴腰、腰及以下冷痛,方中干姜辛热,可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可健脾利水,为臣药;桂枝、杜仲、桑寄生、牛膝可活血化瘀、散肿消结;甘草可调和诸药,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效[7-8]。温针灸治疗中,诸药目的为通过局部穴位刺激以疏经通络、散结消肿,在针柄上点燃艾草温针灸治疗,可通过热力传导作用增强活血化瘀作用,改善局部血运障碍引发的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改善预后[9]。

本研究提示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甘姜苓术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可促进患者腰腿功能恢复。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干姜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等,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茯苓中主要成分包括茯苓酸、茯苓聚糖等,具有抗菌、增强免疫力、利尿等作用;白术主要成分包括苍术醇、白术内酯等,具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可减轻局部软组织缺血缺氧下氧化应激损伤情况;桂枝、杜仲等药物具抗凝、抗血小板等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局部氧化应激性损伤情况,促进软组织功能恢复,降低局部炎症因子水平,以进一步控制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腿功能;温针灸治疗中,主要目的为温通调补,以驱除寒邪、扶助正气;夹脊穴属督脉,温针灸后可使督脉疏通,促其总督作用恢复,缓解腰腿疼痛症状;针刺腰阳关、命门、肾俞等穴位,可疏通督脉、补肾填精,改善因肾虚亏、督脉闭塞引发的腰腿功能障碍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后其刺激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P物质等致痛物质释放,提升患者疼痛阈值,而在温度刺激中,可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椎管内外微循环,促进炎症反应清除,解除神经根痉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进而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10-11]。

本研究结果提示提示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甘姜苓术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期间,受局部强烈疼痛影响,会出现神经根痉挛、血管平滑肌痉挛等生理应激反应,并在软组织循环障碍影响下,会造成局部缺氧下氧化应激反应,影响红细胞功能、激活血小板功能,出现血浆黏度增加情况,加重局部循环障碍情况;实施甘姜苓术汤治疗,通过其抗血小板、抗凝、抗炎性反应等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局部炎性刺激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但单一治疗效果相对有限;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可抑制致痛因子释放、改善局部血流灌注能力,可提升炎症因子清除能力,降低机体生理应激反应对患者红细胞及凝血功能影响,维持其局部血流灌注能力稳定性,对降低患者局部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具重要意义[12]。

综上,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甘姜苓术汤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其腰椎障碍症状,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