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

2023-12-21 11:40吴政鸿陈婷婷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腔镜躁动苏醒

吴政鸿,陈婷婷,张 宇

(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麻醉科,福建 漳州 363000)

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技术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1]。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应用范围较多[2]。由于腔镜手术需要用到麻醉药物对身体进行全身麻醉,但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对身体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3]。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中较为典型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肢体无意识、交感神经兴奋,语无伦次等,加大患者手术创伤面出血,导致气管痉挛、心率加快、导管脱落等增加手术和麻醉风险,不利于患者恢复,导致康复时间延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寻找合适的方式对全身麻醉腔镜患者进行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腔镜患者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遵守医嘱行为者;②患者和家属知晓研究情况并且同意签署同意书;③年龄≥18岁;④麻醉分级为1~2级者;⑤临床检查结果完整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遗传疾病者;②中途退出治疗或转院者;③存在精神、智力方面障碍;④存在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⑤孕妇和哺乳期者。以数字随机法将所选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4~ 70岁,平均(46.42±5.71)岁;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5岁,平均(46.47±5.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患者,将病症相关知识、手术和麻醉方式等信息传达给患者和其家属,并另外护理人员要多关心和多安慰患者、缓解患者心理恐惧、焦虑等负面压力,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异物阻塞呼吸道、感染等。手术结束以后,采取适宜体位让患者卧床休息,由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遵从医嘱用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措施:①健康教育: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身体机能和病情程度并进行评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术前麻醉方式、手术环境和注意事项,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提前告知患者麻醉苏醒后出现的不良情况,消除患者手术担忧;②生活起居护理:术后护理人员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适当通风,禁止大声喧哗,嘱咐患者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③饮食指导: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熬夜、早睡早起。饮食尽量少吃刺激及油腻的食物,饮食当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的食物为主,严格控制油脂和盐分的摄入,戒烟戒酒,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合理饮食,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④疼痛护理:由于患病和手术的因素对患者身体带来较大疼痛感,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告知患者出现疼痛是正常现象,叮嘱患者对手术伤口周围进行轻轻抚摸,减少疼痛感,密切观察患者因疼痛出现的躁动情况,将患者约束带系好,及时找出患者躁动原因,如导尿管、气管导管和体位造成疼痛等刺激,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必要时给予医嘱相应的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⑤心理干预:患者常常术后出现意识模糊、恐惧、焦虑等较多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的坏处告知患者,将恢复良好的案例向患者仔细说明以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护理;⑥动脉血气护理:对患者采取合适体位,避免出现压迫血管和神经情况,密切观察患者身体情况,防止患者术后因麻醉药物出现上呼吸道阻塞、通换气循环功能障碍,避免患者发生躁动行为,如发现不可控制情况,护理人员及时告知临床医生给予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躁动发生率和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变化和护理满意度;两组躁动率比较,分值在0~3分,患者苏醒时保持安静,无肢体躁动则为0分,患者苏醒对其进行吸痰等操作,出现肢体躁动经安慰、解释后停止则为1分,患者无外界影响下出现躁动、拔管行为,通过医护人员制动后改善则为2分,患者苏醒时出现较为强烈肢体躁动,需多人强制制动则为3分;比较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评估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80分为完全满意,≥6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分,n=50)

2.2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研究组躁动总发生率[14.00%(7/50),0分43例,1分6例,2分1例,3分0例]低于对照组[34.00%(17/50),0分33例,1分10例,2分4例,3分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19)。

2.3对比两组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研究组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比较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满意度[90.00%(45/50),基本满意25例,完全满意20例,不满意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36/50),基本满意20例,完全满意16例,不满意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手术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保证临床治疗疾病成功进行,减少患者疼痛感,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中重要手段之一[5]。全身麻醉作为腔镜手术中常见麻醉方式,相比较于局麻用药剂量较大,术后患者体内残留一定的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较大危害,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麻醉并发症[6]。临床对全身麻醉患者出现苏醒躁动的原因没有明确的结果,可能与麻醉药物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密不可分[7]。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血压连续升高、妄想思维、心率加快、肢体出现异常行为和精神兴奋等,躁动严重使患者出现无意识剧烈挣扎行为,无法控制自己,出现翻身造成坠床,撕裂伤口致使创伤面出血量增加,无意识拔出各种导管,导致脱落、发生伤口感染概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手术效果,危害患者生命安全[8]。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发生非常必要。常规护理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依然达不到令人满意的地步。郭云萍[9]研究表明对患者采取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躁动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本研究结果说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恢复有着较高作用,有效降低SDS、SAS改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躁动严重程度,对患者平稳和安全度过全身麻醉恢复期有着重要影响。这是因为综合护理措施中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交流和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变化,进行安慰和鼓励,舒缓其心理压力,消除患者了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身体疼痛感,从而达到减少躁动的发生率。本研究提示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对患者十分有利,这可能和护理干预能减少躁动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躁动率发生和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取得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缓解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护关系,可以作为一种护理腔镜手术患者的优选方案。

猜你喜欢
腔镜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