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3-12-21 11:38谢曼英刘宪在陈晓珊温丽娟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负性栓塞肝癌

谢曼英,刘宪在,陈晓珊,温丽娟

[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20]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也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1-2]。介入栓塞治疗(TACE)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已被广泛接受[3],该手术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延长多发肝癌且无大血管侵犯的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由于其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术中使用的化疗药物和栓塞药物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导致患者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转归[4-5]。叙事护理是一种将心理学中叙事治疗的理念及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护理工作模式[6]。有研究表明叙事护理可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信息支持,降低其对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感的同时,可有效帮助其表达内心情感,缓解负性情绪,从而改善其生命质量[7]。故本研究拟从叙事护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患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及病理诊断检查加以确诊;②初次行介入栓塞治疗。排除标准:①非原发性肝癌患者或伴有癌转移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语言沟通障碍者;④拒绝参与本研究者。共纳入研究对象70例,将2021年11月~2022年1月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8~72岁,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3例,大学及以上10例;将2022年2~4月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9~69岁,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3例,大学及以上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常规护理。术前由责任护士向首次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介绍该治疗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给予营养支持并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术后穿刺点局部加压止血6~8 h,每小时观察一次,术侧下肢伸直制动12 h,嘱卧床休息24 h,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穿刺部位的渗血渗液情况,若有不适症状的发生应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出院时告知相关健康指导相关内容包括饮食、诊疗计划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内容的基础给予叙事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组建干预小组:课题组成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担任组长负责对干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工作的统筹安排;具备心理疏导师资质的副主任护师(1名)与护师(1名)制定叙事护理方案具体内容;主管护师(2名)收集、整理及分析相关资料数据。干预内容实施前对小组成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及考核,使其明确干预的具体内容及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相关事项,以确保该方案的科学性。

1.2.2制定叙事护理内容:叙事护理的干预时间为30 min/次,干预地点为介入科病房。①首次评估,建立关系:首次干预时需评估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文化程度、从事的工作、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日常人际关系、兴趣爱好、宗教信仰、性格特征等,护理人员认真聆听,并适时给予其安慰,与患者建立信任。②引导叙事,外化问题:介入治疗可出现一系列副反应,可导致患者患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医护人员采用问题的方式引导患者,鼓励其主动叙说故事,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仔细聆听的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肢体语言。根据围绕叙事过程中患者外化的问题了解其对疾病治疗的相关困惑。③改写问题,正向反馈:引导患者回忆以前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回忆解决问题的感受,帮助患者挖掘相关的积极经历及以重新构建当下患者面临的负性情绪,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并付诸行动。④主题访谈、深化干预:护理人员归纳患者负性情绪,确定干预主题,并适当、灵活地运用叙事技巧,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讲述在介入栓塞治疗中所面临的疑问,立足于患者的自我修正、反思,使其回归积极的认知行为,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深入挖掘信息,提供疾病健康信息支持,以进一步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深化护理干预效果,深化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1.3观察指标

1.3.1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用于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其中焦虑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观感受,共14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得分<7分、7~14分、>14~21分、>21~29分、>29分则分别代表心理状态正常、可能有焦虑、有焦虑、明显焦虑、严重焦虑。抑郁量表评价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观感受,共24个条目,采用评分法,≤8分、>8~20分、>20~35分、>35分分别代表正常、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

1.3.2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量表的得分情况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得分比较分)

2.2干预后两组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观察组经叙事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0.32±16.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25±1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P<0.05)。

3 讨论

3.1叙事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由于肝癌患者首次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时的理解度较低,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8]。同时,研究发现心理支持干预可引导肝癌患者对介入栓塞治疗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其接受度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在叙事护理中积极引导、鼓励患者叙说对介入治疗的困惑,使其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的同时,帮助其重新构建正确的认知观,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此外,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治疗相关信息,可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其对介入治疗的困惑,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以进一步提高远期健康结局。

3.2叙事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是衡量患者对医院认可与信任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10]。本研究结果显示,叙事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如下:①叙事护理采用叙事技巧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引导患者及家属参与到介入栓塞治疗的全过程,增加医患沟通的频率,缓解医患矛盾,进而改善其就医感受。②针对叙事护理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现存的疑问,医护人员能及时给予积极的回答与反馈,增加其信息支持度,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同时,改善其远期健康结局。此外,有研究表明,引导肝癌患者自我表达和释放,能够降低其对疾病和手术的应激反应,可进一步改善其睡眠质量[11]。故护理人员立足于肝癌患者现存的心理问题,通过使用合适的沟通技巧使其回归积极的认知行为,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深入挖掘信息,提供疾病健康信息支持,可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从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不同于传统的“输出式”护理模式,而是立足于心理护理的角度,为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具体化的干预,帮助树立正确的认知的同时,引导其付诸行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就医过程中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负性栓塞肝癌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