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2023-12-27 11:57徐静王丹平孙增昆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开颅电解质定向

徐静,王丹平,孙增昆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1 神经外科,2 手术室,河南 商丘 476000)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 最常用的术式,虽效果明显,但对患者创伤极大,影响患者预后恢复[1]。近年来,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因创伤小、 安全性高等优势在HICH 患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2]。鉴于此,本研究选取130 例HICH 患者,比较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30 例HICH 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n =68) 与对照组 (n =62)。观察组中男36 例,女32 例; 平均年龄 (52.38 ± 4.08) 岁,平均血肿量 (41.27 ± 5.16) mL; 基底节外侧出血32 例,内侧出血17 例,其余部位出血19 例;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3](9.24 ± 1.01) 分。对照组男32 例,女30 例; 平均年龄 (53.16 ± 4.32) 岁,平均血肿量(40.84 ± 5.21) mL; 基底节外侧出血29 例,内侧出血14 例,其余部位出血19 例; GCS 评分 (9.23 ± 1.02) 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HICH 诊断标准[4]者; 出血量30 ~80 mL 者; 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原因导致脑出血者; 伴有恶性肿瘤或其他脑部疾病者; 中途死亡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行降颅压、 控制感染、 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此外,观察组采用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后放置简易立体定向系统,以靶点 (CT 扫描血肿最大层面中心点) 为中心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建立X、 Y、 Z 坐标,测出最佳穿刺点与深度等,安装导向仪、 定位仪; 电钻锥开颅后 “十” 字切开硬脑膜,将穿刺针沿确定路线置入血肿部位,抽吸2/3 血肿量后置入硅胶引流管,注入氯化钠与尿激素混合液促进引流; 冲洗液清亮且未见明显出血后退出穿刺针,清理固定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以血肿最大层面做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显露颅骨; 中心处进行钻孔并扩大成骨窗,“十” 字切开硬脑膜后使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刺并彻底清除血肿,结束后止血并缝合硬脑膜,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5]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根据NIHSS 评分降低率分为无改善 (<20%)、基本改善 (20% ~49%)、 显著改善 (50% ~90%) 与完全改善(>90%),总改善率= (基本改善例数+ 显著改善例数+ 完全改善例数) /总例数× 100%。②电解质水平。于手术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10 min (2 000 rpm) 后取上层清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单位: 北京百万电子科技中心; 型号: JC512-PUZS-300) 测定两组的血钠 (Na+)、 血钾 (K+) 水平。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颅内感染、 再出血等。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总改善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 [n (%)]

2.2 电解质水平 术前,两组的血Na+、 血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两组的血Na+、 血K+水平均较术前升高 (P<0.05),且观察组的血Na+、 血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电解质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的电解质水平比较 (±s)

注: 与术前同组相比,*P <0.05。

组别n血Na+ (μmol/L)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 68 119.23±8.54 142.59±8.37* 2.97±0.494.31±0.52*对照组 62 118.34±8.61 128.46±8.46* 2.98±0.513.54±0.53*t 0.5919.5650.1148.356血K+ (μmol/L)0.5550.0000.9090.000 P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 例,颅内再出血3 例; 对照组患者出现颅内感染4 例,颅内再出血7 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4%(χ2= 4.469,P = 0.035)。

3 讨论

HICH 患者病变血管破裂出血导致大量血肿淤积于脑组织中,血肿会对周围脑组织形成压迫,长期淤积所释放的有害成分会损伤正常脑组织,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恶性影响[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治疗可显著提升HICH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 开颅血肿清除术虽暴露好,可迅速消除血肿,但该术式对患者损伤较大,易损伤正常脑组织,造成新出血点[7]。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的最大优势在于定位精准、 微创,该术式将抽吸点置于血肿中心,可明显避免损伤周围脑组织,血肿抽吸大约70%时患者症状即可显著缓解[8]; 而对脑组织二次损伤的有效避免可使患者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引流管的使用能有效避免因反复穿刺而导致的颅内再出血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9]表明,HICH 患者多伴有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血钠与低血钾,与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关系被破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血Na+、血K+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治疗可显著纠正HICH 患者的电解质紊乱。

综上所述,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简易立体定向法穿刺治疗可更显著地改善HICH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开颅电解质定向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固体电解质Li1.3 Al0.3 Ti1.7(PO4)3烧结片的制备与表征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