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2023-12-27 11:57何丽曹红岩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克罗恩肠病双源

何丽,曹红岩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类型,病变可累及直肠、 回肠、 结肠,并以腹泻、 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伴有血便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反复及进展,可能导致癌变[1-2]。消化内镜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最常用的手段,可清晰观察肠内病变情况,同时还可获得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但该检查方式对患者而言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3]。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检查方法,该项技术将CT 扫描与肠道造影相结合,不仅能解决单纯使用螺旋CT 扫描时检出肠黏膜下位病变的困难,还能弥补肠道造影检查时对肠道邻近区域病变组织诊断的欠缺,可明显提升炎症性肠病的检出率[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 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 例,女23例;年龄24 ~73 岁,平均 (47.92 ± 3.64) 岁; 病程7 d ~3个月,平均 (1.12 ± 0.38) 个月。纳入标准: 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便血、 腹泻、 乏力、 消瘦、 便秘、 贫血等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完整; 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者; 合并感染性疾病者; 伴有急性肠梗阻者;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CT 及造影检查禁忌证者。

1.2 检查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检查前1 d 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当天禁食; 检查前60 min、 40 min、 20 min 叮嘱患者服用500 mL 2.5%甘露醇,憋尿以充盈膀胱; 检查前15 min 静注10 mg 山莨菪碱,使肠道呈扩张状。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帮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应用西门子双源CT 对肠道进行定位扫描,相关参数设置如下: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10 mAs,层厚2 mm,螺距0.7,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处止。于CT 平扫结束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00 mL 碘海醇造影剂,控制注射速率为4 mL/s,行快速团注,待注射结束后完成动脉期及静脉期双能量扫描,参数设定如下: A 管为100 kV,B 管Sn 为140 kV,管电流为210 mAs。待所有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 “金标准”,分析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情况,并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实施t 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 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中52 例确诊为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36 例,占69.23%; 溃疡性结肠炎16 例,占30.77%。

2.2 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 双源螺旋CT小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为94.44% (34/36),特异度为87.50% (21/24),准确度为91.67% (55/60);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93.75% (15/16),特异度为95.45%(42/44),准确度为95.00% (57/60)。见表1 ~2。

表1 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结果 (n)

表2 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结果 (n)

2.3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学特征比较 影像学特征显示,克罗恩病的肠腔狭窄及多节段性病变占比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 (P<0.05)。见表3。

表3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学特征比较 [n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饮食行为的增多,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根据患者发病部位及相关诱发因素将炎症性肠病分为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两种,克罗恩病患者一旦发病,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系统,以结肠、 回肠末端、 肛周为高发部位; 而溃疡性结肠炎以结肠黏膜层为主要病变部位,病变最先累及直肠,随着病情发展,病变可扩张至全结肠[5-6]。因此,为后续针对性地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治疗,采取有效手段鉴别诊断炎症性肠病类型临床意义重大。

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不会对机体造成侵袭性刺激,具有较高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可更加清晰地显示肠内外病变情况[7-8]。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均为炎症性肠病,二者存在一定的影像学相似性,采用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晰观察小肠壁病变表现,有助于判断具体病情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60 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52 例,包括克罗恩病36 例,溃疡性结肠炎16 例; 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为94.44% (34/36),特异度为87.50% (21/24),准确度为91.67% (55/60); 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93.75% (15/16),特异度为95.45% (42/44),准确度为95.00% (57/60); 影像学特征显示,克罗恩病的肠腔狭窄及多节段性病变占比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 (P<0.05),表明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优势明显,同时还可依据影像学特征的不同对患者疾病类型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双源螺旋CT 小肠动态增强扫描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依据影像学特征可有效鉴别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克罗恩肠病双源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小肠评估中的应用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