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碎石方式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3-12-27 11:57屈颖伟何文强郑聪崔勇赵亚兵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碎块软镜肾结石

屈颖伟,何文强,郑聪,崔勇,赵亚兵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4)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 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群体,患者主要表现为肾区疼痛、 血尿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进一步导致肾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针对肾结石患者主要采用碎石手术治疗,其中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重要手段[2]。“粉末法” 和 “碎块法”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实施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碎石技术,既往研究[3]表明,“碎块法” 碎石的结石清除率更高。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0 例肾结石患者,对比分析 “粉末法”和 “碎块法” 两种不同碎石方式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效果,以期为后续肾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的120 例肾结石患者,根据碎石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 组60 例患者中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29~58 岁,平均 (44.27 ± 4.56) 岁; 结石直径7 ~19 mm,平均(12.05 ± 1.31) mm。B 组60 例患者中男性39 例,女性21 例;年龄27 ~56 岁,平均 (44.15 ± 4.58) 岁; 结石直径8 ~20 mm,平均 (12.13 ± 1.28) mm。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 彩超或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结果确诊为肾结石; 属于单肾结石,且结石直径不超过20 mm; 于我院开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 患者意识清楚,能够积极配合研究各步骤开展; 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肾盂中重度积水者; 并发尿路感染疾病者; 既往实施过肾脏外科手术者; 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异常者;病历资料统计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 术前常规全麻并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置入输尿管镜并取出双J管,明确输尿管开口,放置超滑导丝,对尿管状态进行观察;于导丝下置入软镜鞘与肾盂输尿管连接,抽出导丝后将软镜缓慢置入鞘中,前进至肾盂后停止,常规灌水处理,提高术野清晰度; 在软镜辅助下明确肾结石存在位置,采用钬激光碎石系统,将功率设定为10 ~20 W,术中根据患者结石大小与硬度进行合理调控,确保结石能够被完全粉碎。A 组碎石过程中采用低能高频 (0.4 ~0.6 J,16 ~20 Hz) 碎石技术 (“粉末法”碎石),尽可能确保碎片粉末化,不另外进行取石操作; B 组碎石过程中采用高能低频 (0.8 ~1.0 J,10 ~14 Hz) 碎石技术(“碎块法” 碎石),采用镍钛合金网篮,尽量将结石取出体外。两组取石、 碎石操作完成后将软镜与镜鞘缓慢退出,避免输尿管壁出现异常损伤,置入超滑导丝与双J 管,确保膀胱端位置未发生改变,常规留置尿管,并均于术后3 ~5 d 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术后两组患者均连续随访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术后3 个月内的结石清除率,通过泌尿系统CT 进行检查评估。③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 高热、 输尿管梗阻、 肾绞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B 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 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n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住院时间 (d)B 组6070.69±6.83141.57±15.663.12±0.34 A 组6051.57±5.49138.44±15.233.09±0.32 t 值16.9011.1100.498 P 值0.0000.2690.620

2.2 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 术后1 个月,B 组的结石清除率为91.67%,高于A 组的70.00% (P<0.05); 术后2 个月、 术后3 个月,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 个月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 [% (n/n)]

2.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 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13.33%) 与A 组 (8.3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肾结石是由钙、 草酸、 尿酸等晶体物质在肾脏中大量积累所致,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年龄、 性别、 种族、 遗传、 环境、饮食习惯和职业等因素有关[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肾结石的治疗已经从开放手术转变至微创手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作为一种微创腔镜技术,凭借其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与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在肾结石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在对肾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时可采用 “粉末法” 和 “碎块法” 两种碎石方式。目前的激光碎石技术仍旧不能将结石完全粉末化,实际实施 “粉末法” 碎石时不另外进行取石操作,所造成的结石粉末往往需要从人体腔道自然排出,但 “粉末” 过大可能导致结石碎片长期滞留于肾盏内,无法正常排出体外,最终造成结石残留,导致患者病情复发; 相较而言,“碎块法” 碎石技术则能够通过金属网篮将碎石后的结石碎片套住,然后在输尿管镜鞘辅助下移出体外,故结石清除效果更佳[5]。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 组,术后1 个月的结石清除率高于A 组 (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术后2 个月、 3 个月的碎石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上结果表明 “碎块法”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更长,短期治疗效果更佳,但延长手术治疗时间并未显著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肖博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在于,“碎块法” 技术在碎石操作后需进行网篮取石处理,因此手术时间相对更长,短期结石清除率更高; 而取石操作在软镜辅助下进行,基本不会对输尿管壁造成损伤,因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未明显增加,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肾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时,“碎块法” 碎石较 “粉末法” 碎石所需时间更长,但短期结石清除率更高,且手术时间延长并未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猜你喜欢
碎块软镜肾结石
基于内表面特征的碗状碎块匹配方法
希腊遗址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浅析枪击钢化玻璃矩形碎块特征
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