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27 11:58闫平李彦香刘倩倩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前瞻性新生儿产妇

闫平,李彦香,刘倩倩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南阳 474500)

新生儿窒息是在产妇分娩期间发生新生儿缺氧引起的症状,若未能及时解除新生儿缺氧症状,可致新生儿出现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相关研究[1]表明,新生儿在出生后1 min 内,若未能建立有效的自主呼吸功能,极易诱发高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损伤。因此应及时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干预,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新生儿的预后转归。前瞻性护理是一种具有预见性的护理模式,通过对相关的风险事件进行提前预测,根据患者的风险程度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的安全性[2]。本研究将前瞻性护理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观察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 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对象。入选标准: ①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3]; ②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患有先天性呼吸道畸形; 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消化道畸形; ③合并传染性疾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 例。观察组男性78 例,女性72 例; 胎龄 (37.79 ± 1.55)周,出生体质量 (2.95 ± 0.28) kg,Apgar 评分 (3.75 ± 0.61)分; 疾病严重程度: 轻度84 例,重度66 例; 窒息原因: 难产55 例,巨大儿20 例,胎盘因素48 例,其他27 例。对照组男性74 例,女性76 例; 胎龄 (37.95 ± 1.47) 周,出生体质量(2.96 ± 0.30) kg,Apgar 评分 (3.82 ± 0.67) 分; 疾病严重程度: 轻度87 例,重度63 例; 窒息原因: 难产52 例,巨大儿27 例,胎盘因素46 例,其他25 例。两组的性别 (χ2=0.213,P =0.644)、 胎龄 (t =0.917,P =0.359)、 出生体质量 (t =0.299,P =0.766)、 Apgar 评分 (t =0.946,P =0.345)、 疾病严重程度 (χ2=0.122,P =0.726)、 窒息原因 (χ2=1.246,P =0.74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士遵医嘱准备复苏相关的药物、 设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营造温馨、 舒适的病房环境。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 ①组建前瞻性护理小组,组员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护士长负责技术支持。小组以 “新生儿窒息预防及护理” 作为主题,讨论临床护理流程,制定规范的护理方案。②在产妇分娩前,护士对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产妇是否合并妊娠并发症,了解产妇可能存在的新生儿窒息风险,预先制定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在产妇分娩前,还应准备好面罩、 吸氧等装置及T-组合复苏器。③对于自然分娩窒息新生儿,在剪断脐带时,应保留约5 cm,用于静脉插管,缩短外周静脉建立时间,提高抢救效率。④护理期间应做好复苏新生儿的保温,分娩后将新生儿置于提前预热好的辐射式保温台,用棉毛巾擦拭新生儿身体表面的羊水及血迹,保持脐部体温恒定,防止低体温对新生儿造成二次伤害。⑤复苏结束后,加强对新生儿尿量、 血压、 意识、 皮温、 皮肤颜色等的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⑥并发症预防。新生儿出现呼吸紊乱时,应警惕吸入性肺炎; 对于接受复苏的患儿,应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预防气胸; 同时密切监测肺动脉压力,压力过高可致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引起肺出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统计两组的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 心肌损伤、 肺出血) 发生情况。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 (NBNA)[4]评估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包括5 个维度,分值越高患儿则神经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 (17.03 ± 2.25)d,短于对照组的 (23.34 ± 3.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0.175,P<0.05)。

2.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67%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2.3 两组的NBNA 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行为能力、 被动肌张力、 主动肌张力、 原始反射、 一般评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NBNA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的NBNA 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在胎儿娩出时及出生后发生,主要特征为娩出时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障碍及宫内窘迫等[5]。新生儿窒息的诱发因素多样,主要包括下述三种因素: ①宫内窘迫: 宫内窘迫为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元凶。在护理过程中,产妇分娩前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胎心变慢等情况,应警惕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②头部受损: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母体的骨盆偏小或胎儿头围偏大,可增加头位难产风险,新生儿头部长期处于受压迫状态,可影响母婴的气体交换,进而因缺氧导致窒息; ③自然分娩期间因脐带脱垂、 打结等可致脐带血中断,进而造成新生儿因缺氧而出现窒息。新生儿窒息可继发智力障碍、 脑瘫甚至死亡等,因此需给予新生儿积极的复苏干预[6]。新生儿复苏期间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本研究将前瞻性护理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前瞻性护理将风险管理作为护理的核心,组织小组成员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归纳,并总结相关预防手段,进而提高护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预见能力。前瞻性护理可凸显预见性的特性,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从预防风险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上消除相关的危险因素,保证新生儿的安全[7]。如在新生儿娩出后,针对新生儿窒息的高发群体,留取5 cm 脐带,便于更快地建立静脉循环,缩短新生儿的救治时间。产妇分娩前,护士对产妇进行具体评估,对于存在宫内窘迫风险、 骨盆偏小者,做好预防措施,便于新生儿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复苏干预。通过上述前瞻性护理,减轻窒息对新生儿的影响,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前瞻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新生儿的恢复; 护理后,观察组的NBNA 各维度评分升高幅度明显,提示前瞻性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功能,分析原因可能为,前瞻性护理可缩短新生儿的复苏时间,防止脑组织长时间缺氧对神经元细胞及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行为的恢复。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可缩短新生儿窒息复苏期间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神经行为功能。

猜你喜欢
前瞻性新生儿产妇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