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2-27 11:58韩贺宋明爱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维持性白蛋白

韩贺,宋明爱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肾病的常用手段,通过在体外代谢患者血液中的废物以减缓其对肾功能的损伤,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有效代谢废物的同时常引发贫血、 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其中以营养不良最为常见[1]。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2]。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95例患者,调查其营养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95 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 岁; 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规律透析≥3 个月,病情稳定; 意识清醒,可配合研究者收集资料; 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急症、 恶性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 消化道疾病者; 合并感染性疾病活动期者; 正在接受营养不良干预者。

1.2 一般资料收集 采用我院自制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 透析龄、 透析频率、 家庭月收入、 体重指数、 医保支付、 合并症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以及血清白蛋白、 C 反应蛋白、 血肌酐、 甘油三酯、 血红蛋白水平。

1.3 营养状况评估标准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方法[3](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 评估入选患者的营养状况,该量表包含体重变化、 饮食改变、 胃肠症状、 活动能力、 应激程度、 肌肉消耗、 三头肌皮褶厚度、 踝部水肿8 个项目,总分1~7 分,其中SGA 评分≤5 分判定为营养不良。根据SGA 评分将入选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

1.4 观察指标 统计19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9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结果 19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81 例,占41.54%; 营养正常114 例,占58.46%。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受其年龄、 透析龄、 透析频率、 家庭月收入、 体重指数、 合并糖尿病以及血清白蛋白、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P<0.05)。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n,±s)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n,±s)

项目营养不良组(n=81)营养正常组(n=114)χ2/tP性别男43560.298 0.585女3858年龄18~34 岁1525 2.626 0.009 35~59 岁2659≥60 岁4030透析龄<1年346 1~5年4548≥5年3320透析频率2 次/周25545.352 0.021 3 次/周5660家庭月收入<5000 元4649 2.153 0.031 5.661 0.000 5000~10000 元3151>10000 元414体重指数<18.5kg/m25543 18.5~24kg/m22459>24kg/m2212医保支付是59953.140 0.076否2219合并症糖尿病16114.053 0.044高血压23421.520 0.218高脂血症17210.199 0.656血清白蛋白 (g/L)37.61±6.4242.16±5.33 5.392 0.000 C 反应蛋白 (mg/L)6.85±2.174.38±1.62 9.100 0.000血肌酐 (μmol/L)773.42±216.15 815.09±138.43 1.640 0.103甘油三酯 (mmol/L)1.43±0.761.28±0.54 1.612 0.109血红蛋白 (g/L)102.15±17.81 105.38±15.12 1.365 0.174 4.267 0.000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透析龄、 透析频率、 合并糖尿病、 血清白蛋白水平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P<0.05)。见表2。

表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找出并分析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调查我院19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1.54%,高于翁丽娜等[1]调查中的37.50%,以及 《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 版)》 中的30.0% ~66.70%相符[4]。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受其年龄、 透析龄、 透析频率、 家庭月收入、 体重指数、 合并糖尿病以及血清白蛋白、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P<0.05)。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透析龄、 透析频率、 合并糖尿病、 血清白蛋白水平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P<0.05)。分析原因如下: ①年龄。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较差、 消化及吸收功能下降,对营养的转化受限,血液透析会进一步加速患者内环境的不稳定,恶化患者营养状况[5]。②透析龄、 透析频率。透析龄延长、 透析频率增加会加速患者机体营养物质流失,从而导致患者营养状况变差。③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糖尿病影响,存在大量蛋白流失而导致营养不良; 另外透析可导致机体应激,造成氧化损伤使患者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影响蛋白质的代谢吸收,加剧患者营养不良状况[6]。④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白蛋白是临床最常见的评估营养状况的指标,被认为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7]。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患者机体内微量元素、 氨基酸、 水溶性维生素丢失以及激素紊乱等现象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加速蛋白质消耗、 分解,从而引发营养不良。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 透析龄、 透析频率、 合并糖尿病、 血清白蛋白水平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并予以针对性干预,以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维持性白蛋白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