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2023-12-27 11:58范层层李依明屠淑敏侯娟罗常月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性反应脑组织

范层层,李依明,屠淑敏,侯娟,罗常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1 急诊内科,2 影像中心,3 急诊重症监护室,河南 商丘 476100)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系统常见病,主要因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导致,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 病情进展快的特点,病情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进展至高峰,患者可伴有剧烈的头痛、 恶心、 躁动、 嗜睡或昏迷,可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研究[2]表明,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等与脑出血发病关系密切,配合抗炎、抗氧化应激治疗在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尼莫地平为Ca2+拮抗剂,可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及颅脑水肿,通过阻断Ca2+内流减轻血管痉挛,降低血压水平[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 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药物,具有较好的营养神经作用,可促进机体红细胞的生成,发挥抗炎性、 抗细胞凋亡作用。本研究将尼莫地平与rHU-EPO联合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 ①既往存在高血压史,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②发病至入院时间在24 h 内。排除标准: ①既往合并脑梗死、 颅脑创伤史者; ②合并小脑出血者;③患有严重器质性功能损伤者; ④长期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 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肿瘤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2 ~76 (65.31 ± 6.34) 岁,出血量 (20.51 ± 4.18) mL,体质量指数 (23.51 ± 3.18) kg/m2; 出血位置: 脑叶19 例,丘脑15 例,基底核6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34 ~76(66.81 ± 7.10) 岁,出血量 (20.71 ± 4.24) mL,体质量指数(23.27 ± 3.27) kg/m2; 出血位置: 脑叶18 例,丘脑15 例,基底核7 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内压、 利尿、补液、 营养神经、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联合rHU-EPO 治疗。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 与100 mL 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泵注,每12 h 泵注1 次;rHU-EPO 皮下注射,每次20 IU/kg,3 次/周。两组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NIHSS 评分降低91% ~100%为基本痊愈; NIHSS 评分降低46% ~90%为显著进步; NIHSS 评分降低18% ~45%为进步; 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②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采用TBA 荧光法检测丙二醛 (MDA) 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100 钙结合蛋白A8/A9复合物 (S100A8/A9)、 髓鞘碱性蛋白 (MBP)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2 氧化应激水平 治疗后,两组的MDA 水平均降低,SOD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nMDA (n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6.47±0.603.42±0.38* 60.89±4.87 77.64±5.34*对照组406.52±0.644.13±0.52* 61.05±4.79 72.13±4.56*t 0.3616.9720.1484.963 SOD (U/L)0.720<0.0010.883<0.001 P

2.3 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 治疗后,两组的S100A8/A9、 M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S100A8/A9、 MB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s,μg/L)

表3 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s,μg/L)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nS100A8/A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 19.57±2.35 10.41±2.31* 5.23±1.223.08±1.08*对照组40 19.54±2.23 14.03±2.94* 5.44±1.403.84±1.17*t 0.0596.1230.7153.019 MBP 0.953<0.0010.4770.003 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时脑组织暂时或持续性的出血可致颅内血肿,对周围组织及神经等产生压迫作用,会引起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及神经功能损伤; 脑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可激活黄嘌呤反应,刺激脑内氧自由基的释放,加重颅内水肿,进而诱发全身炎性反应,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脑组织功能紊乱[4]。脑组织缺血缺氧、 再灌注损伤可刺激大量氧自由基、 过氧化物的合成分泌,激活脑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脑内炎性反应,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损伤[5]。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在控制症状的同时,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尼莫地平为Ca2+拮抗剂,进入体内后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缺血部分神经元Ca2+的聚集,进而减少组织坏死,缓解病变区域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rHU-EPO 具有与天然EPO 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增加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具有调节激酶活化并抑制线粒体细胞自由基释放的作用,进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rHU-EPO 可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还可为神经元细胞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减轻神经功能损伤[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提示尼莫地平联合rHU-EPQ 治疗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脑出血患者在疾病发作时,由于颅内血管破裂,病变区域脑组织神经元细胞的血氧供应减少,随着无氧呼吸的进展,局部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加重。MDA 及SOD 均为反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脑出血后MDA 大量释放,SOD 消耗增多,体内氧化-抗氧化机制失调[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尼莫地平及rHU-EPO 联合治疗可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二者通过不同途径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脑出血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MBP 是神经组织特有蛋白,随着患者病情进展,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增加,MBP 被大量释放入血,外周血液循环中MBP 含量增多; S100A8/A9 为反映脑部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增加提示脑内炎性反应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显著,提示尼莫地平联合rHU-EPO 治疗对减轻患者神经元细胞损伤、 抑制脑内炎性反应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联合rHU-EPO 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性反应脑组织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