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23-12-30 11:16束荣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启示幼儿教育

[摘 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课程比起现在众多的特色课程,既没有其独特的框架与内容,也没有专业的教材有“样”可依。但生活课程时时刻刻发生在幼儿身边,应存在于教师的课程意识里。文章基于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践案例“小鬼当家”,探索了相关教育方法,使教师感悟到开展生活课程研究的智慧和真谛。

[关键词] 幼儿教育;生活课程;探索实践;启示

一、走出生活课程的误区

(一)认为生活课程等同于习惯培养

小班幼儿会自主饮水、独立进餐、会穿鞋子、自主入园;到了中班,幼儿能力有所提升,能自己穿脱衣服、照顾动植物和整理物品等;进入大班,幼儿从自我服务过渡到为他人和集体服务,他们尝试了幼儿园的护卫队和小小值日生等生活课程,感受到“当家做主”。这些习惯不是一两次游戏就可以养成的,更不是一种机械的练习结果,而是尊重幼儿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优质的生活课程。

(二)认为生活课程无足轻重

生活课程曾经被有些教师认为是保育老师的工作内容,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比起现在众多的特色课程,它既没有独特的框架与内容,也没有专业的教材有“样”可依。但生活课程时时刻刻发生在幼儿身边,应该存在于教师的课程意识里。当幼儿教师以接纳和开放的心态倾听幼儿时,把空洞与宏观的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并保持教育的警觉性来调整课程内容与方式时,幼儿的学习、精神世界的成长与教师的人格、专业化发展才能同频共振、完美融合。

二、生活课程的实践案例

胡华在《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一书中指出,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园生活的儿童及同伴与教师共同经验的总和,其中儿童生活本身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内容。儿童在幼儿园所有的生活都构成了课程的有效内容,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是通过儿童的生活来实现的。

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设计生活课程,完善并完成课程。例如,在“小鬼当家”生活课程实践中,课前教师和幼儿讨论什么是值日生,值日生应该做什么。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用绘画形式进行表征。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为他们准备了值日时需要用到的物品,如小笤帚、簸箕和抹布等。

(一)第一阶段:热情似火

[情景再现]情景一:“老师,他抢我的笤帚!”“老师,她昨天才扫地的,今天又来扫地了。”自从实行“小鬼当家”值日生制度,这样的告状声此起彼伏。

情景二:小朋友在扫地的时候,东边扫一下、西边扫一下,不知道怎样将垃圾扫到簸箕里;擦桌子的小朋友,拿着抹布在桌子上一顿涂鸦,桌子上依然留着米粒。

情景三:整理桌布时,两位小值日生一人紧紧抱着桌垫,另一人折桌布。配合不默契,速度减慢。

[寻根溯源]

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呢?

生:迷你的小笤帚真可爱,小朋友都想来扫地。

生:小朋友都去排队散步,我们想快点跟上,桌子就擦不干净。

师:可是只有两套扫把簸箕,怎么办呢?

生:一个小朋友不能连续选择扫地,要让大家轮流扫地。

师:可是,老师怎样知道他扫过地了?

生:扫过地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标签放到另外一边。

师:怎样能把地扫干净、把桌子擦干净?

生:看看李老师怎样整理桌面、怎样扫地,让李老师教小朋友擦桌子。

生:在家里让爸爸妈妈教我们扫地、擦桌子,把照片、视频发到班级群相册里,我们比一比,看看谁做得最好……

[教学反思]扫地、擦桌子,虽然看似是简单的生活小事,但是在幼儿实际操作中问题接踵而来。教师要观察幼儿行为背后的学习与发展。通过教师引导和师生讨论,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幼儿的潜力,这样幼儿解决问题和制定规则的能力才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第二阶段:无人问津

[情景再现]“小鬼当家 ”值日生活动开展了有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情景四:午餐散步前,架椅子的活无人选择。

情景五:负责放学的值日生,既要维持家长排队的秩序,又要负责喊小朋友的名字,忙得焦头烂额。

情景六:午休室的床铺,总有一两床被子没有整理。

[寻根溯源]针对以上情况,师生再一次讨论。

生:两个值日生架椅子又慢又累,还是让小朋友吃完饭后自己架起来比较好。

生:有的值日生吃饭太慢了。

生:早上选好了值日生,玩着玩着就忘记了。

师: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值日生?哪些地方可以减少值日生?

生:给花浇水、检查区域材料。

生:擦黑板、检查小朋友的被子是不是整理好。

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1.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值日生项目:架椅子、发调羹和折叠桌布,由本小组轮流当小组长负责完成。

2.增加一些值日生项目:给花浇水、擦黑板、检查区域材料、检查床铺。

3.人数的调整:如放学管理的小朋友由原来的一位增加到两位。

4.增加值日生挂牌,值日生有荣誉感。把值日任务画出来,张贴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值日生就不会记不得自己的任务。

[教學反思]教师应关注课程的发展,把握教育契机,观察并及时回应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让孩子提出合理、可行的办法。教师要“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相信每个幼儿都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善于发现“了不起的儿童”。

(三)第三阶段:柳暗花明

[情景再现]经过两个阶段的实践,幼儿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一大早浇花,游戏后整理。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情景七:昨天值日的小朋友,没等所有小朋友被接完,他就跟妈妈先走了。

情景八:美工区地上的纸屑,是让美工区的小朋友整理还是让打扫卫生的小朋友整理……

[寻根溯源]

师: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值日生?

生:如果我值日,我会让妈妈等一下,所有小朋友都接走了,我才回家,我会坚持完成任务。

生:我会把值日生牌传递给另一個小朋友,继续完成任务。

师:用什么方法让值日生都能知道并很好地完成值日任务呢?

生:大家一起来评价值日生做的事情好不好,选出最佳值日生,给他贴上笑脸花。

师:这个方法很不错,优秀的值日生可以把他们的方法和大家分享,让大家学习。做得不好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教学反思]班级里的卫生在小小值日生的协助下,每天都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积极性越发高涨。评选最佳值日生和值日生交接仪式,能给幼儿满满的荣誉感和仪式感。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在幼儿园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都是这个家庭的小主人,为集体服务是光荣的。

三、对幼儿园活动课程的思考探索

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困惑,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益的经验。

(一)呈现——营造教育的氛围

一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幼儿教师要树立“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合”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教育的氛围,理解幼儿的童趣童真,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感受,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受到被接纳、被关怀、被支持的良好环境。环境的创设要以与幼儿互动为主,使之成为“会说话、会活动”的活教材,成为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和平台。教师要使用幼儿认可的方法(图片、绘画、照片与文字相结合),采用幼儿个人、小组、集体记录的方式,做成一本生活课程日记,并利用晨谈和散步的时间分享交流,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许多值日的照片,有序地陈列在生活墙的一角,让幼儿了解值日生的作用和操作流程。在班级课程册上,教师利用照片、图片、绘画结合简单的文字展示每一次值日的过程、幼儿的收获与发现。幼儿也会经常围在这里看一看、讲一讲,从而激发幼儿为他人服务的积极性。

(二)放手——给予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生活课程,教师要遵循“放手”原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晨间来园、午餐后、离园前参与种植饲养角的管理和观察,充分利用这三个零散的时间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同时,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一定的评价,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责任感,使值日生的教育价值更深化。

为了使课程更丰富,教师可以将值日生的生活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也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需要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比如,幼儿要练习用筷子吃饭、扣扣子、择菜和做面食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家长发出倡议: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在享受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通过平台功能发布孩子参与家务的照片和视频:站在小板凳上洗碗、为爸爸妈妈盛饭、自己洗袜子、自己整理玩具和图书、跟着爸爸妈妈清洗汽车,还有跟着爷爷奶奶在田间掰玉米、捡红薯……教师及时地互动点赞,提高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转变了部分家长包办代替的意识,看到了孩子身上蕴含着无穷的潜力。

(三)认可——给予信任的力量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管理种植角,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教师采用了“认领活动”的形式,每个幼儿认领一株植物,并参与管理。一粒粒种子埋在泥土里,孩子们给它们浇水、晒太阳,种子发芽后他们会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很多看似简单的行为,如打水、浇水、松土,却也能慢慢渗透,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动手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把值日生的服务内容由班级延伸到幼儿园的各处。如在种植园里,幼儿为刚刚发芽的毛豆和玉米浇水施肥;为渐渐长高的番茄和丝瓜搭架子;为蚕宝宝换蚕沙、采摘新鲜的桑叶,用稻草为蚕宝宝编织作茧的草房子;整理好木工房里的小手套和各种工具;乐器房里轻拿轻放,每一种乐器按照标志有序归位;沙水池里,幼儿穿上连体防水裤,打捞水池里的落叶,给小金鱼换水;组合安吉梯材料时,为同伴铺上一块块用于保护的爱心地垫;表演区内,一个个手偶摆放得错落有致……久而久之,幼儿已经从被动地为他人服务逐渐变为主动地参与。

(四)拓展——挖掘课程的价值

在幼儿学习的课程中,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课程有关的,学习这些内容最好的认知方式就是通过实践探索的路径,经过幼儿自身的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持生活课程的活力,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创设“小鬼当家”值日生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积极的劳动态度,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及为集体服务的意识,锻炼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做事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

教师感悟到开展生活课程研究的智慧和真谛: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活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出发的,让儿童知晓、儿童参与、儿童回顾,是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只有回归到儿童生命、智慧、情感的儿童教育,才能教出智慧的儿童。

[作者简介]束荣华(1977—    ),江苏丹阳人,镇江市镇江新区翠竹苑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启示幼儿教育
建设基层央行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