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

2023-12-31 11:58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易 星 吴 昊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中明确提出,到2022 年建设50 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 个骨干专业(群)[1]。紧接着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1+X 证书试点),提出在部分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实施1+X 证书制度[2],1+X 证书试点是落实“职教20 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高职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核心抓手。1+X证书互通的本质是专业群根据区域产业链条中技术技能型职业岗位群的分布规律,梳理各专业核心课程与岗位技能的对应关系,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学科知识转化成为岗位知识、岗位能力和岗位素养,最终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和服务面向与区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技术创新的动态匹配。

一、国内1+X证书的研究现状

截至2023 年3 月底,百度搜索“1+X 证书制度”相关结果约8000 万条,知网检索“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相关的主题文献达3702 篇。由此可见,1+X证书制度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国内学者围绕其展开丰富的研究,产生很多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乔琪(2022)[3]认为应该从遴选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方面进行建设,提出一种“三融合、四嵌入、五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X 证书嵌入教学体系,通过螺旋递进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何苗(2022)[4]提出“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将专业课程、技能大赛与X证书有机融合,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胡巍(2023)[5]认为应从岗位能力与证书分析入手,构建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保障1+X 证书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融入课程的方式,将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最终落实到课程中去,开启多元化教学模式,重构模块化、标准化,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持续提升的社会关注和科研水平为1+X 证书制度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与实战经验。通过文献梳理不难发现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厘清行业、职业和岗位需求,对区域产业集群的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重新梳理归纳[6],再根据各自所在区域的行业、产业特点重构人才培养建设方案和定位。

二、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背景介绍

(一)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

2022 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交通强国江苏方案》中指出,要率先形成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让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建设绿色共享、智慧平安交通。智慧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大量高技术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主要面向智慧交通及信息技术领域下的道路运输行业,专业融入电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聚焦智慧交通落地发展,针对智能交通领域软硬件系统集成和开发业务的设计、研发、制造等岗位群,培养智能交通产业急需、一专多能的“专、精、尖”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目标。

(二)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由智能交通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组成,密切对接、高度契合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走廊、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对应《交通强国江苏方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专业群中每个专业与智能交通产业链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专业群各专业间具有共性与个性特征,分工协作、各有侧重、术业专攻,又共同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如图1 所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智能交通信息感知层,聚焦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图像视频采集等数据采集专业领域,重点掌握智能交通电子信息技术,面向智能交通电子信息开发与维护类岗位,通过各类传感网技术与“通信技术”专业衔接;“通信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网络传输技术,专注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包括移动通信、有线电视、有线宽带、无线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面向智能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类岗位,通过承载网络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衔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IP 路由为核心,向下衔接承载网络,向上拓展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各类网络应用,为智能交通管理和交通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软硬件环境,主要面向智能交通网络集成与工程监理、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等岗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以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为主要方向,依托云计算、云通信、云存储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交通大数据的采集、清洗、挖掘、整合、可视化、运维管理等工作,为交通调度和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主要面向智能交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系统运维、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开发等岗位;“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作为引领专业,在传统交通管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智能交通体系各层的应用接口,面向城际交通、市内交通、各类场站等应用场景,实现交通智能化部署,主要面向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智能交通系统维护、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以及信息维护等岗位。

三、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1+X证书建设现状

课题组对国内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1+X 证书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部分试点院校已将X证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中,采用岗课精准融合、赛证分层供给的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为主干,第二课堂为延伸的教学实施模式。然而1+X 证书制度仍在试点阶段,对应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不明确。因此,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不够紧密,课证融通有待进一步深化。

(一)存在问题

目前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1+X 证书建设主要存在问题有:(1)专业知识与X证书内容融合度不高;(2)专业教学标准与X 证书标准分裂[7];(3)课证融通教学资源匮乏;(4)课证融通学分银行建设不够全面。

(二)解决办法

课证融通困难的根源是现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岗位证书要求之间的不匹配性和难以调和性,传统的修正、强化、转化和新增等融通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要彻底解决课证融通问题,必须从解决“病根”问题的角度出发,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全方位、立体化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从行业人才供需出发,调研典型工作岗位核心能力和证书要求;其次,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通策略,针对岗位需求和所选X证书要求,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最后,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加强配套和学分银行建设,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保障课证融通落地、落实、见效。最终实现面向区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的培养和服务技术创新的动态耦合匹配。

四、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1+X证书实施路径

专业群与X 证书对接是课证融通的重点和难点,课题组根据区域产业链条中技术技能型职业岗位群的分布规律,进行人才技术细分,梳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岗位对应关系,将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建设方案,将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与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核的内容优化和整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融入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重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专业群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

(一)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岗位需求

课题组通过电话、邮件、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对南京市周边地区17 家智能交通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如对江苏东南智能科技集团、南大富特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博宇鑫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进行了岗位需求调研,并整理归纳出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岗位需求为“建、管、营、服”四大类,详细情况如图3所示。就业行业有区域内交通研究所、交通控股集团、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智能交通工程公司、智能交通设备生产厂家等智能交通类企事业单位,同时依托专业群其它支撑课程体系的综合培养,就业单位拓宽到电子信息科技类、网络通信工程类公司等。

图3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岗位需求

就业岗位群涵盖道路交通运行与控制、交通工程项目管理、交通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交通信息系统、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和通信工程技术等,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如表1所示。在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部分负责人沟通和交流后明确智能交通行业对高级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缺口量较大,需要培养更多“专、精、尖”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智能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交通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表1 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对接产业人才需求

(二)X证书的遴选

X 证书对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三个重要的功能:首先,X证书强化专业学习领域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为其职业发展和就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不断涌现,课证融通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最后,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拓展其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通过学习和考取不同类型的X 证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认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职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X证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职业能力分为高、中、低三种等级,是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认证,是其工作岗位胜任力的证明[8]。通过调研发现,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岗位能力涵盖电子信息技术、交通工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专业的内容,但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向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课题组成员根据职业需求、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从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确定的35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遴选出相关证书110个,最后结合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岗位对应关系以及内在联系中筛选出六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标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表2所示。

表2 对标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专业群与X证书群的对接方法

专业群与X证书群的对接基于专业之间的逻辑性,所选证书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其对接模式、方法和路径也更复杂,涉及专业群内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梳理、学习路径及学分的核算等等。

1.对接模式

专业群与X证书群的对接模式不宜采用“多对一”的模式,原因在于专业群组群逻辑,即使该专业群是基于共同的学科基础、共同的岗位群组建,如果只对接同一张证书,X证书的深化、补充或拓展功能受限,使得专业群拓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的功能明显弱化[9]。因此,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采用了“多对多”的对接模式,如图4 所示。多张X 证书对接多个专业,既能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能拓展其综合素质能力。

图4 专业群对接X证书群多对多对接模式

2.对接方法

专业群与X 证书群的对接方法一般用混搭法,综合使用融入法、接口法和单列法[7]将X 证书的考核点融入群内课程体系中,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要综合考虑素质教育课程、公共平台课程、基础共享课程、核心课程和互选课程之间的平衡和衔接,具体方法如图5所示。

图5 专业群与X证书群的对接方法

3.对接路径

专业群与X 证书群的对接路径分为深化路径、拓展路径和兴趣路径。深化路径是指专业就业岗位能力与X 证书深度吻合,宜采用融入法和接口法;拓展路径是指专业拓展岗位能力与X证书基本吻合,宜采用接口法;兴趣路径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专业群内其它证书学习,宜采用单列法。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为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每个专业的学生除了深化路径外,还可通过拓展路径或兴趣路径选择群内其它证书的学习,例如智能交通技术专业除了对接传感网应用开发外,还可以选择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等其他证书的学习,如图5所示。

(四)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群贯穿智能交通全产业链,各专业间具有共性与个性特征,分工协作、各有侧重、术业专攻,又共同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课程设置遵循“底层基础知识共享、中层核心分立、高层拓展互选”的原则,以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软件、电子信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发展支撑,共同打造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6所示。

图6 专业群课程体系分析框图

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而课程重组则是课证融通的重点和难点。在专业群与X证书群的课证融通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中,涉及到众多要素,如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评价、资源配置、校企合作、配套制度等[10]。课程体系的重构是指以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技能作为标准,对比现有课程体系,分析学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点,重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将X证书课程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融合,实施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群内的通用知识、技术技能打造成专业群共享课,将交叉融合的新技术、新技能纳入专业群互选课,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和新技术综合实践能力,开展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考核工作,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

1.底层模块基础共享

专业群设置专业基础共享课程体系,将群内通用知识和专业基础通过MOOC 平台打造成专业群共享课程,比如高数、大学英语、电子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综合布线、C语言等,共享教学资源和相关实训基地,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专业核心课程打下更好的基础。

2.中层模块核心分立

课题组对群内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仔细梳理,分析各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对应专业岗位精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深度融合。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讲求课程的发展适应性,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目标与职业发展愿景相结合,科学构建1+X 证书专业群课程体系,确保“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效推进。

3.高层模块拓展互选

专业群为了突显智能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复合型需求,将智能交通大数据、交通信息与安全、云计算与运维自动化等课程专业群内可以互选,最后通过双创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技能。

(五)修订课程标准

在学校统一的课程标准建设方案的保障实施基础上,对接国际一流标准,以专业群整体优化为目标,实施专业群课程标准逐年调整,确保专业群课程标准契合行业发展方向,同时保证课程标准与内容对接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与内容[11]。实施课证融通、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参照职业标准,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生源特点,修订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实训指导和考核评价办法。

(六)配套资源建设

为进一步确保教学进行,还需加强和完善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配套措施,将X证书的认证标准嵌入课程标准中,在教学和考核中将X证书的内容和考核方式嵌入,同时建设X证书实训基地和开发课证融通教材,因地制宜通过学分银行开展课证融通、课程置换及企业证书互认等工作[12]。

1.完善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双元制”模式,合作开发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同时积极参与1+X证书相关资源建设。以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引领,遵照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全面推进“互联网+”课程建设,在易智教云平台上,采用“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构建逻辑,实现专业群全部专业核心课都建成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虚拟实训于一体的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以便于更好发挥专业群内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13]。

2.构建学分银行

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双证实用型、专业复合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14]。为此,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学分银行应运而生,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机制,实现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与连通。学分银行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数据安全等,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学分银行的安全可靠。

3.健全管理制度

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主要涉及学校二级院系内部教学工作和学院与多个培训评价组织间的合作。为了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构建全面的管理制度。可以从规划标准、运行管理、约束激励、研究实践四个方面制定标准,以全面融入保障1+X 证书试点成效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保证试点工作目标能够全面有效达成[15]。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结合教学诊改工作建议,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组织体系的运行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以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此外,还可以采用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五、结语

5G、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新的技术创新和新的标准,也带来高职教育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不仅对于提升高职智能交通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而且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实现面向区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与服务技术创新的动态耦合匹配,助推专业群技能型人才构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智能交通行业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