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2020—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与建议
——以浙江某高职建筑与设计类专业为例

2023-12-31 11:58徐松寅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就业率用人单位毕业生

徐松寅 徐 银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引言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因新冠疫情、国际时局动荡等影响,特别是新冠疫情所带来巨大冲击,经济下行、企业减聘、就业岗位锐减,导致出现“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现象,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就业新理念、新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措施,并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1]。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命线,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体现,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增加收入、提升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上积累更优人力资本,能更好胜任工作,提高就业质量[3]。

我国是基建强国,建筑大类毕业生有较好的就业市场;同时,我国也是艺术设计需求大国,完善的产业结构需要大量设计师。但复杂的内外环境,势必影响此类学生就业,近三年现状如何?出现哪些变化与趋势?文章聚焦对高职建筑与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用人单位需求进行调研,通过对2020—2022 届共1549 名浙江某高职院校建筑与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81 家用人单位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研判,从而了解近三届高职建筑与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需求,为促进相关高职学生更高质量就业提供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就业质量的概念

关于就业质量概念的讨论,早在20 世纪就已有相关研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03)的“就业者工作效率”[4]、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11)的“人与岗位匹配”[5]等论点是就业质量概念最初始体现,之后国际上又出现“体面劳动”和“就业质量”等概念[6],就业质量概念的视角逐渐拓宽。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4 年中国就业论坛首次提出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7]。之后关于就业质量研究如雨后春笋,主要集中四种论述:一是反映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取得报酬优劣的综合性范畴[8];二是要与薪资水平、就业结构、社会认可度等结合[9];三是劳动者所能获得的工作优劣及工作固有的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10];四是在自由、公平条件下获得相对满意与匹配的工作,从而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就此获得报酬和发展机会的优化程度[11]。可以说,就业质量概念涵盖主客观因素,综合性强。它给予今后就业质量提升指明方向,极具价值意义。

(二)高质量就业的概念

关于高质量就业概念,学界主要存在四种视角:一是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收入的就业[12];二是从创新的视角看,为创新能力的提升、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等相关的就业[13];三是从经济视角看,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环境[14];四是从社会视角看,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公平性、创新性、包容性、安全性等特点的就业[15]。笔者以人力资源视角为基础,将高质量就业定义为优质的就业环境、稳定的岗位、较高的职业地位、更好的薪酬、更有保障的社保和福利、更和谐的劳动关系[16]及再学习深造和创业,特指在中国500强企业、上市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出国(出境)留学与工作,专升本和自主创业的学生。

(三)就业质量测量方法

就业质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仪表盘法[17],它将就业指标逐一列出,较为细化,但有时因指标太多,比较时难度较大;二是离差标准化法[18],该方法国际国内使用较多,主要将就业指标分值化,方便比较;三是AF 双栏法[19],该方法较精简,国家之间的就业对比时较常用;四是体面劳动动态指标体系[20],该方法国际上较认同,有11 个大指标、40 个分指标。为能更好地测量我国就业质量,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以体面劳动动态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主成分法构建6 个维度指标、20 个二级指标和50 个三级指标,对我国就业质量进行测量[21]。我国以离差标准化法为基础的就业质量测量也较多,以刘涛等为代表的学者,以此为基础重点就“工作收入”“工作时间”“社会保障”等指标进行测量,了解某一群体的就业质量[22]。综上,综合性、主客观、多维度是就业质量测量较普及与认同的原则。

(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两种论述:一是人力资本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这一论述主要支持者石红梅等人认为毕业生人力资本是个体所拥有的,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要素的总和,可分为学术性人力资本和实践性人力资本[23],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教育和培训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发展中国家收益更大[24]。二是社会资本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是个人和团体有意识投资的产物[25]。有学者认为,在重人情关系的中国,社会资本对职业选择的影响更大,对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起着重要作用[26]。笔者的看法是,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资源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将会逐渐变小,社会对高新技能人才需求越发凸显,具备一定技术技能水平的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将逐步提升。

综上,学者在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但疫情三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研究不足,对疫情之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等措施建议较少。笔者通过测量近三届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了解疫情三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高职毕业生用人单位深度调研,并通过不同维度比较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就业人才培养建议和对策,促进就业质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样本来源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建艺学院),该学院由设计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和建筑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组成。

此次调查建艺学院2020—2022 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就业质量,抽样人数达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2020 届毕业生952 人,抽样493 人,占比51.79%;2021 届毕业生983 人,抽样501 人,占比50.97%;2022届毕业生1088人,抽样555人,占比51.01%;三届共抽样1549 名高职毕业生。为能更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还调研了三届毕业生就业相对较集中的81家用人单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调查问卷设计借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的相关做法,调查问卷用离差标准化法测量,将指标分值化,方便比较。调查时间为2020—2022 年的8 月至10 月,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等共同协助,以班级为单位对刚毕业后工作不久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时调查数据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效更匹配,更利于寻找优势和发现不足,促进高职院校未来对就业人才培育优化。

为更好研判高职院校建筑与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对三届的调查数据比较分析,判断相关高职毕业生未来就业与发展趋势。调查内容包括对母校满意度、平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质量就业等指标。

2.访谈法

对2020—2022 届毕业生较集中的81 家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动员6 个专业,共47 名教职工,在2022 年10 月至11 月通过分组分区域下企业访谈等形式,对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就业能力(素养)、招聘途径、工作胜任程度等指标进行调研。

三、结果分析

(一)用人单位调查数据分析

1.与毕业生相关

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及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整体较为满意,但相对在竞争意识、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抗压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还需加强。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时主要看毕业生的哪些就业能力(素养),排序依次为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组织能力等。这表明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及毕业生竞争意识、执行能力等方面需求较大,毕业生如在以上几方面具备优势将有利于高质量就业,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用人单位调查数据

从表1 调查数据显示,有75.30%企业对毕业生非常满意,有91.36%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已独自负责一方面的工作。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途径,24.69%是通过学校推荐及学校举办的招聘会,49.38%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25.93%是通过学生本人的自荐。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享受何种福利待遇,除社保之外,60.49% 有带薪休假,45.68%有工作午餐,30.86%有住房津贴(公共宿舍),35.80%有进修培训。毕业生目前在用人单位的月薪酬级别,7.41%达9000 元以上,16.05%为7001—9000 元,28.39%为5001—7000 元,43.21%为3001—5000 元,4.94%为3000 元及以下。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对当前的工作胜任程度82.71%的学生是可以或完全可以胜任的,17.29%的学生是基本可以和不太能够胜任。调查中,45.69%的学生在一线或基层岗位工作,30.86%毕业生在管理岗位工作,17.28%毕业生是单位的研发人员,其它工作则为6.17%。这表明企业对大部分学生是较为满意的,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可独当一面。另外,用人单位招聘学生主要途径并非校招,而是社会公开招聘。9000 元以上薪资学生占比极少,毕业生薪资普遍在3000—7000 元之间,而就业基本集中在一线基层或管理岗位,少部分为技术骨干和研发人员,这与待遇9000 元以上薪资毕业生数量似乎呈正相关系。

2.与学校相关

调查中,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工作部门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最好方式是电话、信件回访和互联网(电子邮箱、QQ等)。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依次为毕业生、网站、新闻媒体、学校教职工、现场走访参观、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等。表1调查数据显示,55.56%用人单位愿意成为学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基地。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上需加强;要培育学生的积极心、责任心及吃苦耐劳精神;同时要加强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践积累经验,教学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学生在最新专业软件上的教学,在校期间多参与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教学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统一等。这表明,用人单位非常希望高职院校能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践锻炼,这与用人单位技术骨干和研发人员占比少有一定联系,这方面做好做优将有利于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浙江某高职院校建艺学院2020—2022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近三届高职院校建筑与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整体情况,从而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1.毕业生整体情况

从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的三年,给社会经济和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整体经济趋势下行,部分大公司缩减招聘规模,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导致就业岗位较大程度减少。2022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1076 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27]。因此,2020 届与2022 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影响。

从表2 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最低,2022 届毕业生次之,2021 届毕业生就业率最好。调查数据显示,建艺学院2020—2022 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好于全校平均值,但高质量就业率远低全校平均值,近三年虽然有稳步提升,但是整体依旧远低全校平均。从就业情况看,建筑与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相对宽泛,建筑类专业就业岗位对学历需求跨度大,高职毕业生具有优势。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可在各行各业中从事设计相关工作,就职范围广,相对易就业。但问题也随之凸显,高质量就业率较低,此次主要以人力资源视角下开展高质量就业调研,指在中国500强企业、上市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出国(出境)留学与工作,专升本和自主创业的学生。这可能和建筑、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渠道狭窄,同时在升学、创业上存在一定困难有关,与近年来建艺学院创新创业类学生项目和竞赛成绩差存在一定联系,也与建筑类专业创业资金较大与经验积累要求较高也有一定关联,艺术类专业学生虽创业门槛低,但广告设计等创业同质率高,收益产出性价比低,且保障性弱,故很多学生必然选择就业作为第一路径。

表2 毕业生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率情况

2.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

(1)毕业生月收入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20—2022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分别是52397 元[28]、57541 元[29]和60302 元[30],增速明显。高职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也应逐年提增。

从表3调查数据显示,2020—2022届毕业生全校平均月收入分别是4435.72 元、4954.08 元和4913.55 元,建艺学院毕业生月收入分别是5032.51、5067.92 和5409.54 元,呈提增趋势。数据分析发现,全校方面2021 届与2022 届人均月收入比较,略有下降。从建艺学院调查数据看,2020 届与2021 届人均月收入比较,增长缓慢。整体而言,近三届高职院校毕业生月收入有增长,特别是建筑与设计类专业学生增长快速,这可能与国家经济多元压力背景下加强基础建设等带来的红利有关,也可能与该类学生整体就业市场需求旺盛有关联。

表3 毕业生薪资、专业相关度及满意度情况

(2)就业与专业相关度

根据表3数据显示,2020—2022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学校层面分别63.06 分、64.20 分和66.06分,呈提增趋势;建艺学院的数据分别是76.40分、69.83 分和72.76 分,整体均高于学校平均值,这说明建筑与设计类专业学生普遍在本专业相关企业与单位就业,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局限性强,跨专业难度较大,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又存在就业范围宽泛,从事行业与专业相关较容易,故就业相关度均较高。近三年,建艺学院专业相关度出现起伏,2020 年和2022 年就业压力相对大,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更高,其它无明显的规律。

(3)就业整体满意度

从表3 数据显示,建艺学院2020—2022 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分别为92.85分、92.39分和92.78 分远超学校平均值88.50 分、88.94 分和88.49 分,这说明该学院毕业生对学校整体满意度高且非常稳定。毕业生对学校的整体就业满意度主要是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求职服务、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师德方面的满意度、对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满意度、对能力锻炼平台建设方面的满意度及所学课程知识对当前工作有用程度满意度等。这表明,建艺学院可能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上相对较好,也与就业率、月收入等就业满意度呈正向关系。

3.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

(1)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

从表4三年数据比较发现,毕业生就业率2021届最好,2020 届最差。而各专业之间,2020 届就业率较好专业依次是工程造价、室内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2021 届依次为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2022 届依次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程造价、动漫设计。三年间,工程造价就业率高且稳定性最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逐年递增,进步明显。三届学生相比较而言,室内艺术设计、建设工程管理和动漫专业的就业率相对差些。

表4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薪资、专业相关度及满意度比较

(2)不同专业毕业生月收入比较

从表4数据发现,2020—2022届毕业生月收入基本维持5000 元左右。其中,2021 届毕业学生月收入普遍有增长,收入最高的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2020 届5768.29 元增长到2021 届5912.79 元;动漫设计专业学生2020 届4073.17 元到2021届已达5162.16元,出现大幅提升,这与疫情期间游戏等居家娱乐消费激增等存在一定关联,促进了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及待遇提升;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2020 届4974.14 元到2021 届已达5343.75 元,工程造价专业学生2020 届4533.54 元到2021 届已达5035.26 元,建筑行业月收入大幅提升与国家对新基建投入等有一定关联,促进就业与增加收入。而2022 届与2021 届比较,只有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月收入有明显增长。

其中,工程造价2020—2022 届毕业生月收入逐年递增,其余专业均出现一次提增一次递减,无明显规律可循,从侧面反映用人市场经济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强。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增的情况下,对高职类毕业生的收入影响似乎不明显,这可能与国家大环境下需要大量高新技能人才、扩招让更多优秀高职学生就读本科、使高职学生普遍从事一线或基层工作有一定的关联。

(3)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比较

从表4专业相关度数据分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更密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毕业生在建筑施工一线或基层相关行业就业时对学历要求低,高职毕业生甚至具备一定优势,有效促进就业。专业相关度略低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因就职普遍需一定的管理经验与资历,相对而言岗位数有限,使匹配的就业机会就少许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均较高,这与该专业就业宽幅大,各行业均有相关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关系。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低,这与动漫设计专业毕业生从事游戏、影视特效等相关行业有一定联系,游戏、影视行业多集聚大城市,企业存在强者很强的相对垄断局面,这对高职毕业学生就业似乎不太友好,一来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二来大企业对学历和技术要求苛刻,导致能立足本专业就业学生相对偏少,其它无明显的规律可循。

(4)不同专业毕业生整体满意度比较

从表4数据显示,三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均较高,其中动漫设计专业2020届和2021届整体满意度分别是84.74分、84.49分相对偏低一点,动漫专业整体就业率、薪资待遇、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也相对偏低,呈正向关系。毕业生遇到就业问题时,往往会对本专业失去信心,满意度自然不会太好。

四、结论建议

(一)研究结论

建筑与设计类2020-2022 届毕业生在就业率、薪资收入、与专业相关度、工作整体满意度等方面相对较好。当然,在专业技能和实践人才培养、高质量就业、就业率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不足。

1.就业率、薪资收入、与专业相关度、工作整体满意度好于学校平均

建筑与设计类2020—2022 届毕业生就业率、薪资收入、与专业相关度、工作整体满意度均高于学校平均值,薪资收入高、就业率好,工作和专业相关与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满意情况似乎呈一定正向关系。据悉,该校建艺学院为提高就业率和薪资水平,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国家级教育教学团队育人、产业学院实训实践教学、“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等方式,使学生在高质量就业单位合作和高质量实习实训上具备优势,使学生专业水平提升更快,能力更强。

2.疫情第一年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率、薪资收入为三年最低,但次年迅速回升,第三年保持稳定

以2020—2022 年毕业生人数提增趋势及疫情的影响来看,高职学生就业率、薪资收入等应逐年递减,呈反向关系。但现实的结果比预期好很多,这与国家针对大学生出台系列就业保障政策及社会、高职院校帮扶弱势就业群体有内在关联。如:该学院在弱势群体就业帮扶过程中,对不就业、慢就业学生进行“多对一”协同帮扶,既班主任、联系辅导员、心理教师、教师党员、毕业指导老师共同帮扶,同时通过学校弱势群体就业指导培训班、合作企业就业帮扶岗等渠道帮助就业,促进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3.校园招聘会等成效不明显

调查中,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仅24.69%毕业生是通过学校推荐及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招收,主要还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订单班建设等方面一直较为努力的,可用人单位实际通过学校录用毕业生人数非常有限,这与疫情让校招等受阻有关联,但最主要可能与信息不匹配、招聘形式单一、毕业生准备不足等存在一定关系。部分高职院校招聘会缺乏需求匹配调研分析,当地企业、同质类企业过多等情况,毕业生自身准备不足、职业规划模糊、简历投递盲目、变数较大,都需在今后加强统筹和教育培训。

4.专业技能和实践人才稀缺

用人单位希望高职院校能在专业技能和实践实训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及各实际工作能力需求方面,是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放首位。同时数据显示,17.28%毕业生在技术研发岗位,45.69%毕业生在一线基层工作。另外,用人单位给学校人才培养提意见和建议时非常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实习实践积累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参与等情况。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和实践人才的渴望,以及此人才的稀缺。

5.高质量就业率偏低

建筑与设计类毕业生就业率、平均月收入、工作相关度和对母校整体满意度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但高质量就业率远低于全校平均值。调查数据显示,建筑与设计类学生就业率、平均月收入、就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及对母校整体满意度均高于学校平均数,整体就业情况较好。但建筑与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连续三届远低于全校平均值,虽逐年递增,但差距依旧较大。该项数据关系高质量技术技能等人才数量,说明今后需对该项教育工作持续深入与加强。

6.就业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平均月收入、对母校整体满意度和与专业相关度等数据上存在起伏与波动。调查数据显示,在就业平均月收入方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收入逐年递增;在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方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逐年递减;而其它专业三年期间增长递减无规律,且存在较大波动,说明2020—2022 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足、持续性不够。导致此原因与社会就业环境有一定联系,还与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能力培养有关联。

(二)对策建议

样本只用了一所高职院校的数据,存在局限性,但发现的问题值得重视与思考。根据校园招聘会成效不明显、专业技能人才稀缺、高质量就业率偏低、就业持续性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更多学者对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1.优化招聘服务,提升就业质量和“校招”价值

调查中,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仅24.69%毕业生是通过学校推荐及学校举办的招聘会的方式录用。这与疫情期间校园招聘活动受影响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还是招聘会本身,如招聘企业扎堆雷同率高、持续性不够、福利待遇不高等。根据以上问题,高校可筛选优质企业,加强企业间合作,对未就业学生进行精准就业推送。同时,丰富招聘服务:线上通过微信、抖音、B 站、网页等平台招聘;线下通过专场招聘、校园宣讲、实习招聘、管理培训等方式招聘[31]。如:浙江某高职院校每年5 月至6 月集中组织招聘会等方式相关活动。5 月份由专业层面开设专场小型招聘会、宣讲会等,实现专业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6 月份学校组织大型校园招聘会,学校对企业进行优选,如薪资、福利、休假、就职前景、企业性质等综合把关,如薪资要求3000 元以上、企业雷同比删选等。同时,通过网站、微信、抖音等媒介,常年发布优质企业招聘信息。对未就业毕业生,学校会根据毕业生简历,精准推送“对口”企业招聘信息,直至就业。发挥学校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校招”价值。

2.产业学院共建,优化专业技能和实践人才

调查中,建筑与设计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人才稀缺,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具备一定水准等。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可依托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平台。高职院校通过此平台,可提升学生实践实训水准,可引进社会最前沿的技术技能与设备,还可输出优质师资下企业顶岗实习,保持高职教育与用人单位专业技能需求统一,帮助学生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提升,拓宽优质就业途径。例如:绍兴某高职院校通过建立现代筑建产业学院,将优质企业引进高职院校,通过订单班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优质师资共建等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学习,培育优质人才,促进就业质量。

3.名师团队育人,促进高质量就业

调查中,高职建筑与设计类专业学生就职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创业升学整体人数少,导致高质量就业率低的问题突出。根据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教学名师团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教学名师团队在专业水平、教育教学、实践操作、技能考证、科研专利等方面具备优势,通过名师团队育人,加速学生在专业技能、升学考证、科研专利等方面成长成才,实现高质量就业。例如:浙江某高职院校建立“专业群+”的团队建设机制,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建成教学硬、技术精、服务强的名师团队[32]。对接“1+X”证书试点改革,开发模块化课程,提升技术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双元双线”人才培养机制,对高职学生就业中薄弱环节进行培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形成“信息化+工业化+新材料”专业特色,深化“五化”教学改革,培育社会所需人才。开展认证培训,提高专业专项技术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通过名师团队育人,该学校2020届建筑类专业在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10 项数据指标中初次就业率稍稍低于省平均指标外,其余均超省平均指数。名师团队育人,可有效促进高质量就业。

4.师生结对帮扶,确保就业稳定

调查中,根据就业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主要因社会就业环境、学生就业心理、就业准备不足、就业渠道狭窄等导致,主要集中在就业困难的部分学生,需对“特殊关爱学生”(贫困学生、身体残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学业困难学生、行为失范学生)和就业弱势群体加强就业帮扶,可通过对就业困难学生结对,在简历设计、投简就业面试技巧、就业单位精准推送、就业心理疏导等方面加强帮扶,促进就业整体稳定性。例如:浙江某高职院校要求各系部全体教师参与,每位教师结对一名“特殊关爱学生”和一名就业困难学生,就每一学生特殊性,针对性解决和帮扶就业问题,主要在职业规划建议,简历设计指导、投简方法与途径、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就业单位推送、定期谈心谈话及就业心理疏导等进行全方位帮扶。由于每一教师在各类帮扶中能力水平不一,学校会进行每年一次的就业服务技能专项培训,加强就业服务能力与质量,部分教师将“专业课+就业教育”结合,形成特色育人成果。在精准结对帮扶下,有效促进了弱势群体的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