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海外集版本述略

2024-01-02 11:01林安琪白金杰
南海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儋州东坡苏轼

林安琪,白金杰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苏轼在海南三年(1097—1100)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生涯,是苏轼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海南省相关机构积极组织承办苏轼居儋专题研讨会及各项纪念活动,苏学界广大同仁学者与各期刊、出版社等不遗余力对现存海南苏轼文学史料的挖掘与整理,苏轼海南文学及相关研究积微成著,进境遥深。

海外集是苏轼在海南期间所作诗文的选本,现存版本主要成书于明末清初,大体可分为“居儋录”及“海外集”两个版本系统。在海南三年的作品是苏轼生命旅程中一个独特的注脚,他北归前可能已经进行了整理,但是否将其编订成集,目前未有文献著录,暂不可考。内陆文人或有蒐集苏轼海外文章者,但亦未见宋代选本存世。

苏轼被贬谪至儋,对海南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为后世所赞颂:“儋在南方奇绝处,而为流何不幸也,以流而得苏长公,何幸也。”[1]153海南文人及历代海南地方官感激苏轼教化之功,特别重视保护与苏轼相关的古迹,整理苏轼在海南的作品,以示对苏轼的缅怀和敬意。因此,海南成为海外集编纂的主要阵地。

目前,国内对苏轼海外集的版本编集研究还不充分,除了苏轼著述版本中会列举其基本信息,专门的研究近几年方才起步。任广灵的《〈苏文忠公海外集〉研究》,尽管介绍了海外集的几种版本及其源流,但所依据的版本并不全面,且研究仅围绕一部展开[2]。2017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苏文忠公海外集》,其前言也对海外集各版本进行了简要介绍,但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备述[3]。阮忠教授2023年发表的《苏轼海南文学研究的相关史料问题》,对“居儋录”与“海外集”的版本问题进行评骘,简述了“居儋录”与“海外集”版本系列,深稽博考,具体而微[4]。周泉根教授在2023年2月海南省首届东坡文化国际高端论坛也发表了学术报告《“遗编千载一沾襟”:东坡海外集版本述略》,彼时未完稿,但梗概已具,按万历前已佚版本、“居儋录”系统、“海外集”系统、现代新编本、现代注译本分作五类十七种,繁征博引,惜未竟全功,文末提出进益愿景。可见相关研究起步虽晚,然已引人瞩目。

笔者依据海南苏学界新发现(包括新引起重视)的几种海外集版本,重点梳理了现存的苏轼海外集版本,对各版本的内容、版式、版本来历以及它们的递藏源流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拟客观、全面呈现苏轼海外集的版本情况及各版本之间的关系,以供各同仁学者参酌。

一、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前海外集版本

宋代朱弁的《曲洧旧闻》载:“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5]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是宋徽宗的年号,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去世,说明在苏轼去世后,即有海外诗开始流传。苏轼去世一年后,即崇宁元年(1102),朝廷就开始了“崇宁党禁”,全面禁止“元祐学术”,下令焚毁苏轼的文集雕版。虽然苏轼的作品遭到官方禁毁,然而“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6]。时人对苏轼晚年作品的热忱可见一斑,苏轼在海南的作品依旧有所留存。

北宋释惠洪的《石门文字禅·跋东坡缄启》载:

东坡海外之文,中朝士大夫编集已尽,虽予之笃好者,亦以为无余矣。佛鉴辄出此帙为示,皆中朝士大夫集中所无者。山林之人,泯泯枿枿,若无所用,而其志好尚亦清绝哉!譬如无云之月,有目者皆爱仰之,况斯文乎?[6]

可见北宋时期即有好者编辑苏轼海外集,且有不同版本流传,只是不知集名为何,编者何人。

南宋孝宗年间晁公武所编目录学著作《郡斋读书志·地理类》记载有《海南集》二十三卷,《后集》十二卷。解题是“右海外琼管之集也,于中可见丁晋公、苏长公、赵丰公、折仲古、李泰发、胡邦衡诸公之文”[7]。据此记载,《海南集》非苏轼一家之专集,其中虽有苏轼海南时期的作品,但并不是苏轼的别集,今已亡佚。另外,明万历前的宋刊本《海上老人集》等亡佚诸本相关论及,周泉根教授已有推究细考,此不赘言。

迄今为止,宋代的苏轼海外集单独版本并未流传,或已散佚,但苏轼的海外诗文在苏轼全集中犹可管窥,或许是因为后来内地文士注重从苏轼的全部作品中去了解苏轼,而不将视点聚焦于海南一域,将海外集版本存录于苏轼诸集中了。反倒是海南人士以及在海南任职的官员,如曾邦泰、戴熺、樊庶、王时宇等,一直缅怀这位推动海南文化兴旺繁盛的文化巨人,便不断有人去搜集苏轼在海南的言行事迹,连同他在海南的作品一起编集成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完善。

至于宋后的海外集版本情况,《遗思录》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前已知最早的海外集版本,记载于海南地方史志,辑录了苏轼谪居海南儋州期间的著作和时人的赞颂。它也是已知在海南当地流传最早的苏轼海外作品集,但不知何人所编,编于何时,今已亡佚。

根据胡桂芳所撰《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序》和陈荣选所撰《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后序》,可知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之前,已有《遗思录》在海南流传。广东按察司副使胡桂芳在《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序》里评价道,“儋故有公《遗思录》,然编次失伦,渔采太滥,览者病之,系以遗思亦无取焉”,而且“病其漫蚀芜秽”[8]。陈荣选亦于《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后序》里评价《遗思录》讹舛失次,有志未逮,可见《遗思录》在目次编排、选录范围、编集主旨、校订勘误、文献保存等方面存在颇多问题。

二、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至清前苏轼海外集版本

明代海南人文鼎盛,崇礼尚文,读书风气浓厚,有“海外衣冠盛事”“海外邹鲁”之美誉。明代也是我国古代印刷出版业的成熟期,官私刻书的数量和品种远超宋、元。根据现存文献记载,最早以苏轼谪居儋州所作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集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陈荣选辑校的“居儋录”[9]2。而最早将苏轼在海南期间的创作结集并题名为“海外集”的,始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钦差海南道兵巡兼提学副使戴熺校编的《宋苏文忠公海外集》。此前是否有人以“居儋录”“海外集”命名苏轼在海南期间的著述,暂不知。

(一)明陈荣选编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陈荣选刻本,共五卷,十行二十字。陈荣选(福建同安举人,时任儋州知州)辑校,卷首有胡桂芳(江西金溪人,时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序,卷末附陈荣选跋。系在《遗思录》基础上编校而成。

陈荣选在《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后序》里提到:“而旧录曰遗思者,多讹舛失次,则尚有志而未逮也。今年夏,观察胡公行部至,阅公《录》,病其漫蚀芜秽,属荣选校之。”胡公即广东按察司副使胡桂芳,他在阅读《遗思录》之后,不满于《遗思录》的编排错乱、内容冗繁而为人所诟病,便嘱“晋安陈君重校之”,旨在“记公当时言动与所为诗文,垂之海外,以风百世。更其名曰《居儋录》,重纪实也”[8]。陈荣选所编《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原本已不见,清王昌嗣补修本详见后文版本介绍。

《明代版刻综录》记载:“《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五卷,宋苏轼撰,明陈荣选辑。明万历二十年陈荣选刊。”[10]《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五卷,宋苏轼撰,明陈荣选辑。明万历二十三年陈荣选刻本。”[11]根据胡桂芳撰《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序》“万历乙未长至日……胡桂芳谨序”和陈荣选《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后序》“万历二十三年季冬谷日儋州知州陈荣选顿首书于钦帅堂”[8]可知,陈荣选所编《宋苏文忠公居儋录》的刊刻时间应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此后,陈荣选版“居儋录”也成为了后世编辑苏轼海外集的重要底本,虽然其局限于“居儋言儋”,选篇多有疏漏,体例驳杂,但其承前启后的首创价值不可估量。

该书版刻不存,恐存本绝亡,因此大体以重刻为主,内容与体例并无质的不同。据刘尚荣《苏轼著作版本论丛》所称,台湾“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傅斯年图书馆所存有残帙[12]161,内容与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相同。

(二)明曾邦泰编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本,明曾邦泰编本,已佚。曾邦泰,江西广昌举人,时任儋州知州。他所撰《重修〈居儋录〉序》被收录于《万历儋州志·艺文志》,其依据的版本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儋州知州陈荣选所编《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万历儋州志·人集·艺文志》也收录了曾邦泰编部分苏轼海外作品,但数量较少。

在《万历儋州志·艺文志》中,苏轼海外作品依次有表1篇、歌1篇、赋2篇、记2篇、诗1首[1]。《万历儋州志·地集·秩祀志》“东坡祠”条记载:“万历四十四年(1616),知州曾邦泰复修祠宇,增新神龛、帷帐,重修《居儋录》。有序,见《艺文》。”[1]122曾邦泰在《重修〈居儋录〉序》里说:“今读其《居儋录》,真令人之臆也清。录多蚀,再命铁史以扬其风。时万历阏逢摄提格纪寎月,西人曾邦泰守儋日书。”[1]265“万历阏逢摄提格纪寎月”即万历四十二年(1614)三月,此时旧版的《居儋录》已经残损,故曾邦泰特意重修之。目前尚未见含有曾邦泰序版的《居儋录》,亦难觅曾邦泰版《居儋录》原貌,但可知他所依据的版本应当为万历二十三年(1595)儋州知州陈荣选所编《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三)明戴熺编本《宋苏文忠公海外集》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刊本,明戴熺(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分巡海南道兵备,兼任提督学校副使)编本,共四卷,九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单边。《中国古籍总目》集部别集类宋代之属记载:“《宋苏文忠公海外集》四卷,宋苏轼撰,明戴熺校。明万历四十七年刻本,日本内阁。”[13]225日本《内阁文库汉集分类目录》著录有《宋苏文忠公海外集》四卷(明戴熺校),明万历四十七年序刻本[14]。它是目前首部以“海外”为苏轼海南诗文命名的别集。孤本旧藏于日本昌平坂学问所,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

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戴熺编《宋苏文忠公海外集》分上、下两册,共四卷,394篇。目次编排情况如下:

卷首戴熺自序、胡桂芳序。

卷一:年谱1部,古迹10处,志林34则;

卷二:赋8篇,记5篇,颂20篇,铭3篇,说3篇,表2篇,启3篇;

卷三:四言古诗14首,五言古诗115首,七言古诗10首,五言律诗19首,七言律诗29首,五言绝句3首,七言绝句23首,共243首;

卷四:书62篇。[15]

《宋苏文忠公海外集》系戴熺海南任上所编。戴熺认为此前万历二十三年(1595)陈荣选版《宋苏文忠公居儋录》有“间多挂漏”“非儋弗录”的弊病,就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苏轼全集与琼儋志中补阙订误,新修了这本《宋苏文忠公海外集》。除了自序外,仍将胡桂芳《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序》置于卷首。在自序中,戴熺对苏轼入琼前后文风变化予以中肯的评论。这本书在原有的陈明选“居儋录”基础上,范畴、体量与体例上都有较大突破:第一,改“居儋”为“海外”,扩大了收录的范畴,提升了别集的定位;第二,戴熺版“海外集”删去了“居儋录”第五卷“附录”的后人题诗,增补了和陶诗、铭、赋、书若干篇,戴熺版更接近于苏轼海南诗文作品的创作总量;第三,“海外集”体例相对规范,内容也趋于严整。“居儋录”第三、四卷收录的诗,编排无序。“海外集”第三卷则将诗依次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排序。

戴熺参与纂修的《万历琼州府志》也收录了苏轼海南时期的部分作品,卷十一《艺文志》中收录苏轼作品表2篇、记2篇、铭1篇、赋2篇、歌1篇、诗32首[16]。

三、清代海外集版本

据林冠群先生《新编东坡海外集》所考:

(清)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中曾就这一问题说过:“公梦奠后,士大夫为之编集者,不一而足,而海外诗文已收罗倍至,不自吕、宋、王、赵诸人始也。所恨当日别本无一传者。”可是,王文诰于该书《凡例》第四条中曾记录有海陵顾注的《海外集》,为宋刊本。又曾说过“儋州和陶以拟古之‘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二句为《海外集》纲领。其意不肯说坏海南,即《海外集》不肯流入怨望之本旨。灵均之贬,全以怨立言,公之贬,全以乐易为意。予于自序已详论之。知其故,则读《海外集》头头是道,诗旨出矣。”[17]12

王文诰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可见此时宋时原版苏轼海外集几无留存。诚如林冠群先生所下断语:“王文诰时代,虽无宋版(《海外集》)可寻,但已复有《海外集》传世。”[17]12

(一)清王昌嗣编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陈荣选刊本,清顺治十八年(1661)王昌嗣(山西宁晋人,时任海南定安县知县[18])补修本。共五卷,十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广东提刑按察司提学副使胡桂芳序,陈荣选序。《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载:“《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五卷,宋苏轼撰,明陈荣选辑。明万历刊本,十行二十字。顺治十八年摄儋州事王昌嗣补版。”[19]可见王昌嗣版本乃补修陈荣选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得益于王昌嗣此补修版,才让陈荣选版“居儋录”至今得以一窥。陈荣选所编《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共5卷,原本已佚,清王昌嗣补修本目次编排情况如下:

卷首有胡桂芳万历乙未所撰序及王昌嗣顺治辛丑所撰序[12]160,卷末有万历二十三年陈荣选跋。

卷一:年谱1条、古迹8条,言行16条;

卷二:表2篇,书29首,记2篇,铭2篇,说2篇,歌2篇,赋2篇;

卷三:诗48首;

卷四:诗48首;

卷五:16 篇(记 2 首,14 首诗 ,另32首疑后补录)名人咏坡之作。

王昌嗣补修本于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有藏,《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均有著录。与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相比,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卷首仅有胡桂芳序,无编者序。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藏本钤印“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贵阳赵氏寿华轩藏”阳文长方印,序言前有贴纸标明“缺页表:卷二第一页,卷五尾页”。与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藏本相较,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钤印“李文田印”阴文方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制”“北京图书馆藏”阳文方印,书中漫漶处甚于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藏本,无缺页,卷五末落款较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藏本“知州陈荣选顿首书于钦”多“帅堂”二字。

此版《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内容庞杂,多有重复,编选亦滥,编次凌乱,疏于校订。例如“卷第四”收录诗《和子由渑池怀旧》是嘉祐六年(1061)苏轼赴陕西凤翔途经渑池(今河南)所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是绍圣二年(1095)苏轼在惠州初食荔枝后所作,都非作于居儋时期。但刻印清楚,较少漫漶,各藏本互为补充,大体完备,为校读提供便利,亦有可取之处。

(二)清韩祐编本《苏文忠公居儋录》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韩祐(顺天大兴监生,时任奉直大夫,琼州府儋州知州)重修本。其所撰《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叙》收录于《康熙儋州志·艺文志》中。韩祐提到其版本来源及编集缘由:

先生居儋四年,所遗旧录,刻板无存。予莅位至今,屡求不获。适学博文君,出所藏真本示予曰:“先生之有光于儋也,数百年来,恃以考证者,惟此而已。此帙一废,则后必无征。儋其如先生何?”用是,按卷分编,重付剞劂。[20]564

《儋县志》始纂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其原名为《儋州志》。清康熙本《儋州志》共三卷,始修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式刊行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任儋州知州沈一诚初稿,继任儋州知州韩祐重修,依据的版本即明曾邦泰参与纂修的《万历儋州志》。后有清光绪年间重修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修《儋州志》时,改其名为《儋县志》。民国版《儋县志》“艺文志”设《居儋录》一章,但内容实为王时宇编本《海外集》,另置韩祐所作《居儋录序》于卷首,而未采用刘凤辉编本及其所作序[3]5。

韩祐本《苏文忠公居儋录》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据曾枣庄先生稽考,《江苏省国学图书馆善本书目》载有康熙年刻本[21]。

(三)清樊庶编本《苏文忠公海外集》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樊氏得树轩刻本,清樊庶(扬州江都人,时任海南临高县知县)编,共二十二卷,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书口下刻“得树轩”。框高17.8厘米,宽13.1厘米。每卷篇首有“江都樊庶潜庵编注”、卷末有“男天著述斋较阅”字样。在苏轼画像还盖有樊庶闲章“作史于胡澹菴讲学处”。书前依次有樊泽达(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提督广东学政)序,翁嵩年(康熙二十七年进士,仕为广东提学)序,方正玉序,樊庶自序,《宋史》本传,《例言》十二则,苏文忠公像(宋人何充绘)并樊庶撰像赞,宋苏辙撰墓志铭。樊庶版《苏文忠公海外集》,目次编排情况:

表4篇、赋8篇、诗281首、赞10篇、颂4篇、铭8篇、传5篇、记6篇、说9篇、书83篇、启7篇、经传26篇、史评51篇、书后18篇、杂著39篇、言行12则。[22]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有录:“苏文忠公海外集二十二卷附东坡先生年谱一卷,宋苏轼撰,(东坡先生年谱)宋王宗稷编。清康熙四十五年樊氏得树轩刻本,国图,上海。”[13]225

樊庶与韩祐几乎同时编纂东坡海外集,不同的是,韩祐是翻刻旧录,而樊庶则着意于新编。据樊庶“海外集”自序称:

且公晚岁诗文益超上乘,最后谪琼,有居儋一录。余自髫龄时节,已惜其书不行于世,又以不得至其地而读之之为憾矣。岁癸未,授官临邑,始得拜公遗像,新公祠宇,并索读是编,杳不可得。适定安岁进士王君沂元,与余有诗文交,出原本相示。头绪茫如。询其昔所镂板,又已遗失,然其中所载,要皆以律文体,引后进,正人心,为谆谆,益以见公处忧患之余,仍不失以文章立教。[22]

可见樊庶版“海外集”底本出自定安岁贡生王沂元的抄本。樊庶在《例言》中提到:“是集旧名《居儋书》,仅一册。公海外著述十未载三,且字句伪谬,典实未考。”[22]因残本目次不清,雕版不存,樊庶遂立意要将苏轼在海南所作的文章尽数搜罗,加以编注,重编一部苏轼的海外别集。

樊庶版“海外集”,收录苏轼登岛之后至离岛之时的所有诗文,包括苏轼在海南所作的经传、史评,不再“居儋言儋”,但也有滥收的作品。此后清乾隆年间王时宇重修“海外集”时,曾指出樊本“取之太博”。但该版的特色是,集中有大量注释和评点,以夹批和短评居多,是诸海外集中唯一的一部评点注释类选本。因清初文网渐密,该版在刻印时涉及“胡”“夷”等字,均以方框来替代。

该集刻印后,并未再版。樊庶辞官后,将镌版及书卷携归扬州。至乾隆年间,海南尚有存本。广东顺德人温汝能(乾隆五十三年举人)编《东坡和陶合笺》时,曾摘录樊本中的和陶诗评语。现今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及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等藏有全本。

(四)清王时宇编本《苏文忠公海外集》

清乾隆四十年(1775)海南人王时宇(琼山东厢人,后为国子监学正)编本,共四卷,书前依次有清萧应植(江南怀宁人,乾隆三十六年任琼州太守)序,陈景埙(清乾隆四十年任琼州郡丞)序,王时宇自序,凡例。此本系在樊庶编本“海外集”基础上重新校注,同时参考了南宋施元之、顾禧、施宿编著的《注东坡先生诗》、清康熙年间查慎行编著的《苏东坡先生编年诗补注》、明茅维刊刻的《苏文忠公全集》以及明刻本《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等书[3]6。《中国古籍总目(集部)》有录:“宋苏文忠公海外集(苏文忠公海外集)四卷附东坡先生年谱一卷,宋苏轼撰,清王时宇重校,(东坡先生年谱)宋王宗稷编。清乾隆四十年稽古堂刻本,北大,南京,浙江。清嘉庆十九年刻本(苏文忠公海外集),国图,上海,湖北。”[13]225

目次编排情况如下:

卷一:表2篇、记4篇、赋5篇;

卷二:诗171首;

卷三:论26篇、铭4篇、颂1篇;

卷四:说7篇、书跋10篇、启3篇、尺牍53篇、杂著23篇、言行1篇、古迹1篇;

共311篇。[3]

据王时宇《海外集序》,该集以樊庶本为底本:

窃尝读《居儋录》一编,见其割裂舛错,意以先生当日之作不止于此,而板复漫灭难稽,辄为抚卷叹息。己丑赴儋谒先生祠,瞻仰之余,益慨然有校刻之志,以时方北上,未逮也。迩从春圃学师案头得《海外集》读之,视《居儋录》加什之六七,几几乎称善本矣。第取之太博,往往将前后之作阑入,而版镌自临邑明府樊君时已携去,琼人鲜有见之者。爰不揣固陋,取先生全集与施注、查注诸书细加考校,凡非海外所作者概不录,而间补其一二。[3]

郡守萧应植为王时宇作序,也称“前临高令樊侯《海外》一集,汇辑颇富,版又无存,心窃惜之”“海南无书肆,即樊侯一集见者绝少”[3],说明了樊本“海外集”的流传情况,以及王时宇重编海外集的编纂背景。萧应植与陈景埙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修纂的《乾隆琼州府志》卷九《艺文志》中曾收录苏轼作品表2篇、记4篇、赋3篇、诗32首[23]。

王时宇版虽然大体参考了樊庶本的体例,但去掉了樊庶的评点,另加注释,调整了收录的篇目,如删掉了樊庶收录的史评等。为求精简,也删掉了一些应录未录的作品,如史评等。虽篇目缺疏,未能细察,又阑入东坡许多非谪儋时期作品,但王时宇编本依旧本按类编次,选录又相对于樊庶更加严谨,对书中涉及典故及史实亦多有精当注解。

王时宇是海南本地人,乾隆庚寅科年(1770)以优贡的身份考中举人,任琼台书院掌教二十余年,在当地颇有名望,因此他重修的海外集在海南流传较广,曾数次重刊。其版本主要有:

清乾隆四十年(1775)巾箱本,共四卷,卷首一卷,首都图书馆藏;

清乾隆四十年(1775)稽古堂刻本,共四卷,附王宗稷编《东坡先生年谱》一卷,湖南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有藏,《中国古籍总目》收录;

清嘉庆十九年(1814)刻本,共四卷,附王宗稷编《东坡先生年谱》一卷,福建省图书馆有藏,《中国古籍总目》收录;

民国十四年(1925)海南书局琼州海口铅印本,共二卷,《中国古籍总目》收录;

民国二十三年(1934) 海南书局(琼州海口)铅印本,共二卷,并表、记、赋、诗为一卷,论、铭、说、书启、尺牍、杂著等为一卷,附王宗稷编《苏文忠公年谱》,上海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有藏。[2]25

(五)清刘凤辉编本《居儋录》

清刘凤辉(广东新会岁贡生,时任儋州学政)重修本《居儋录》,共六卷,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以王时宇版“海外集”为底本,卷首有刘凤辉所撰东坡年谱。六卷中,卷一至卷三为诗,卷四卷五为杂文,卷六辑录书启、遗事及相关古迹。

刘凤辉认为王时宇编《苏文忠公海外集》“颇详备然犹收录未当,徒分体格,无所发明”,又“兹补编之,仍曰《居儋录》”[24]。刘凤辉版《居儋录》比较王时宇本有所优进,但仍未脱王时宇版之桎梏。他将苏轼北归后的作品大量收入,已超“海外”范围,且偏重于诗,在杂记、书信上有所缺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有藏,此版影响不大。

四、现当代海外集版本

20 世纪上半叶,海南文史界以整理志书或丛书的方式保存本土文献,将王时宇版“海外集”铅印重刊,出版了1925年、1934年海南书局琼州海口铅印本。此外,当代也有学人重新编辑了海外集,如海南儋州人林冠群的《新编东坡海外集》,但大多绕不开王时宇版。

(一)民国《苏文忠公居儋录》《苏文忠公海外集》

民国十四年(1925)海南书局铅印本《苏文忠公海外集》、民国二十三年(1934) 海南书局铅印本《苏文忠公海外集》、民国二十四年(1935)《民国儋县志》海南书局铅印本《艺文志·居儋录》均源王时宇版,详见上文。

今人林冠群点校的《民国儋县志·艺文志》,所收《居儋录》目次编排情况:

苏轼传1篇,苏轼作品表2篇,记4篇,赋4篇(其中1篇非苏轼所作),辞1篇,诗165首,论26篇,铭4篇,颂1篇,说7篇,书跋10篇(3篇后收),启3篇,尺牍52篇,杂著22篇,言行18则。[20]

点校中发现其中收录不少篇目实际上并非东坡居儋时所作,如《答临江军知军王承议启》为苏轼北归后所作,《与周文之三首》前二首为苏轼在惠州时所作。

(二)林冠群编本《新编东坡海外集》

此本为今人林冠群(海南儋州人)所编注,1992年海南出版社初版,平装本,2006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再版,201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再版。其中,201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版对先前版本进行了修订,校正初版错失,且进行补编,改初版目录以文章体裁类编为编年注本的形式,以王时宇《苏文忠公海外集》、刘凤辉《居儋录》、中华书局出版的1982年版《苏轼诗集》和1986年版《苏轼文集》为底本,参考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诗歌注释主要参考《苏轼诗集》原有注解,亦参施元之注、顾禧注、查慎行注、东坡自注、王文诰注等。论赋部分参考郎晔《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7]17。目次编排情况如下:

诗87首,词5首,表2篇,赋5篇,铭5篇,颂1篇,论16篇,杂记74篇,书信48篇,存疑书目9篇,共252篇。[17]

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较王时宇《苏文忠公海外集》与刘凤辉《居儋录》,取舍更为精准,考证更为详细,对于底本误收非居儋时期作品的,删汰剔除。中州古籍出版社版《新编东坡海外集》,注解着重人物背景交代与重点词句释义,但个别字句版本间有出入处并未标出,而以己意定夺,恐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偏离原意;编年注本不以体裁划分稍显芜乱,或可依旧版仍以体裁划分,而参考其他版本在文前略列作品年谱以供览阅,或在目录部分对年月进行简单分段以便检寻。

(三)郑行顺点校本《苏文忠公海外集》

清王时宇重校,今人郑行顺点校,2017年海南出版社《琼崖文库》丛书本,以简体汉字横排刊印。依卷首前言所云,此版以浙江图书馆藏清乾隆四十年(1775)王时宇编《苏文忠公海外集》原刊本为底本,以四川大学张志烈等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为校本(简称“校注本”)。该校注本在中华书局版孔凡礼校点《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的基础上,考录历代名家注本,吸纳苏轼研究新成果,对苏轼著作进行全面校勘、注释和编年、辑佚,更为完备[3]5-6。书前依次有郑行顺前言,清萧应植(清乾隆三十六年任琼州太守)序,清陈景埙(清乾隆四十年任琼州郡丞)序,王时宇自序,凡例。目次编排情况如下:

卷一:表2篇、记4篇、赋5篇;

卷二:诗171首;

卷三:论26篇、铭4篇、颂1篇;

卷四:说7篇、书跋10篇、启3篇、尺牍53篇、杂著23篇、言行1篇、古迹1篇;

补遗:90篇(诗8首、词3首、文79篇),共401篇。[3]

由于郑顺行点校清代王时宇本《苏文忠公海外集》与林冠群编注《新编东坡海外集》所选择校勘的底本不同,所以二者在篇目上仍有些许不同之处。此版“海外集”在王时宇编“海外集”乾隆原刊本(底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订正、补录,歧异处、误收处只出注标明,不擅改,尽可能保存了王时宇编本原貌;填补了“和陶诗”之“和”字,便于认读;考证每篇诗文创作年月及所在地,颇有用心;将王时宇缺录部分补遗90篇(诗8首、词3首、文79篇)[3],弥补其缺漏;个别用字以繁体照录避免误读。

(四)王全点校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

明陈荣选辑校,今人王全点校,2022年海南出版社《琼崖文库》丛书本,以简体汉字横排刊印。此版点校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汉和)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二十三年陈荣选刻、清顺治十八年王昌嗣补修本为底本。校勘方面,苏轼居儋诗文部分以孔凡礼先生点校《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为主要校本,以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先生主编《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版)为参考校本。作品编年则主要参考《苏轼全集校注》及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研究成果。序跋、年谱、古迹简介、言行、后人咏坡诗文部分则以万历《儋州志》(曾邦泰重修,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宋史》(脱脱等撰,中华书局)、《柳待制文集》(柳贯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石湖遗稿》(郑廷鹄著,海口海南书局)、《苏文忠公海外集》(郑行顺点校,海南出版社)等著作为主要参考[9]4-5。

书前依次有王全前言,广东提刑按察司提学副使胡桂芳序,王昌嗣顺治辛丑所撰序。卷一为苏轼年谱及与苏轼有关古迹简介,卷二至四为苏轼原撰诗文,卷五附录载后人所作《东坡祠记》《载酒堂记》及后代名人咏坡相关作品。书末附陈荣选跋,主要参考文献以及明万历二十三年刻清顺治十八年补修本影印版。

目次编排情况如下:

卷之一:年谱1篇,古迹8条,言行16条;

卷之二:表2篇,书13篇,记2篇,铭2篇,说2篇,歌2篇,赋2篇;

卷之三:诗48首;

卷之四:诗51首;

卷之五(附录):记2篇,诗30首。[9]

此点校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更改底本显见刊刻之误;在底本与校本不同处,随以脚注,且脚注来源清楚;漫漶处据校本或文义补正,并加脚注说明;无法考据者,以方框替代;目录去简,依正文详标,一览了然;将底本中未分首之书信、诗歌进行分首,编排清楚。但将书中异体字、古字改为通用规范字,似可再行斟酌,不妨照录,并用脚注加以说明即可。

五、海外集各版本总论

以不同时期海外集的刊刻与递修过程为线索,可以对《(宋)苏文忠公海外集》或《(宋)苏文忠公居儋录》明末清初各种版本的源流总结如下: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前《遗思录》本是海外集所有传世版本的共同祖本,但真正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是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陈荣选编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其基于《遗思录》基础上修订增删而成。在陈荣选编本基础上,有两条明显的递修源流,一是后世重印、翻刻陈荣选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仅于序跋、附录有所增改,如明万历曾邦泰编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清顺治王昌嗣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清康熙韩祐编本《苏文忠公居儋录》;二是在陈荣选本《宋苏文忠公居儋录》基础上,不断新修重构的“海外集”,内容、体例均有突变,如明万历戴熺编本《宋苏文忠公海外集》、清康熙樊庶编本《苏文忠公海外集》、清乾隆王时宇编本《苏文忠公海外集》、清光绪刘凤辉编本《居儋录》(刘凤辉编本参考王时宇编本)。

概而言之,苏轼海外集的版本整体分为古代刊本和现代印本两大系统,又分别命名为“海外集”或“居儋录”。在文献价值的考量上,陈荣选本、戴熺本、樊庶本、王时宇本更具个案价值。各早期苏轼海外集版本,虽常见脱讹、漏编、避讳等情况,如苏轼“海南三书”几无收录,但版本大体刻印精美,保存较好,各有所长,多数版本眉目清楚,分卷分体,大有可观。因各版本流传不广,故其版本并不复杂,后世承袭前版,近现代又经多位专家学者校勘订补,所幸部分版本能一扫榛芜,还其本真面貌。简体点校本为读者与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厘清以上版本情况及递变关系,能够客观呈现苏轼海外选本的编集情况,对于了解苏轼诗文的海南传播与接受概貌也有裨益。

猜你喜欢
儋州东坡苏轼
从善如流
儋州鸡产业发展的思考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