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生产实训课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对策研究

2024-01-05 07:06程相茹郑春浩
辽宁高职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船舶实训

程相茹,郑春浩

1.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2.海军航空大学,辽宁 葫芦岛 125000

高职船舶生产实训课一般是在大二和大三年级开设,是一系列实训课程的统称。船舶生产实训课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顶岗实训衔接起来,是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授课内容。船舶生产实训课以学生为主体,在实操训练中掌握专业技能,沉浸式的学习会让学生提前体验到船舶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动摇,对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进船厂工作。受外卖、快递等行业传递出来的诱人的高薪就业信息影响,学生在生产实训课这一阶段容易萌生放弃从事船舶制造工作的思想,所以本文以船舶生产实训课程为主体,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船舶生产实训课中,确保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训系列课程之后,更加坚定自己从事造船事业的决心,并以此为荣[1]。

本文通过对船舶生产实训课进行课程思政专项的改革,促进实操技能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统一,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车间、进学生头脑,让教师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路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造船事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2]。

一、船舶生产实训课课程思政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

课程思政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在保证课程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发掘不同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课程思政解决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的问题,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具有同等育人功能[3]。课程思政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结构,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4]。

(二)船舶生产实训课课程内容概述

表1 是高职船舶类专业船舶生产实训系列课程内容,实训内容具有普适性。内容主要围绕船舶建造工艺和船舶生产设计,共15 个实训单元,其中专业基础实习和顶岗实习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其他课程在校内的实训车间完成。船舶生产实训课课程思政建设已启动,针对不同课程授课内容尝试融入典型思政元素,例如,在实施典型工作任务之前,分享船舶建造方面的先进人物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正确的职业观;在课中实操阶段,围绕岗位工作内容培养爱岗敬业精神。船舶生产实训课课程思政的观念正在逐步加深,但仍需在不同授课环节穿插课程思政,多维度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发学生共情。

(三)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意识薄弱

船舶生产实训课授课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团队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满足实习实训授课要求。大多数实训课教师在授课时主要还是侧重于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课程思政认识严重不足,没有意识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也是专业教师应该承担的工作,没有厘清教书与育人的内在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只依靠思政教师,专业教师需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专业教师还需要加强课程思政方面的专业培训,积极参加相关讲座,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传授知识与德行教育两手抓。

(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船舶生产实训课的课程思政内容完全依赖于授课教师准备的内容,思政教育内容比较随机,不能保证每一个实训任务都有思政教育,也不能确保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不能像专业知识教育一样,拥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为了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船舶生产实训课需要制定统一的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书面文件,融入实训课教案中,有据可依,同时加强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优化船舶生产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与设计,修订课程的教学标准,并将思政教育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实训课程综合成绩以及将思政教育成效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

二、船舶生产实训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一)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符合我国教育国情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是深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讲话精神[5]。当前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些对我国不友好的声音,这些汹涌的思想暗潮会动摇部分学生,影响其心理健康,所以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有利于走出当前面临的教育困境。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为学生筑牢思想防线,抵御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课程思政体现了我国在育人体系中的重大变革,高职院校已经深刻意识到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二)课程思政促进了船舶生产实训课程的改革创新

船舶生产实训课不是单一的一门课,而是与船舶制造相关的一系列实训课程的统称,课程之间通过船舶建造流程的主线串联起来,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一起打造出符合船舶生产制造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船舶生产实训课中加入课程思政,是对船舶生产实训课的一次重大课程改革。教学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要围绕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与优化。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实训授课教师需要提升育人水平,创新育人策略,加强自身的思政教育培训,提高职业素养。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也担负着育人的责任。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之间的壁垒。

(三)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船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船舶生产实训课是高职船舶制造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船舶建造要领,熟练应用各种工艺设备,了解船舶生产设计实践训练模块为教学目标。根据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急需大量的一线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船舶生产实训课的思政教育,正是解决这一船舶建造人才紧缺难题的有效办法,从而为造船行业留住人才,培养意志如钢铁般坚定的优秀造船人[6]。

三、提炼船舶生产实训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

船舶生产实训课采用集中式全天授课模式,授课地点一般在各种类型的实训教室。学生按照实训安全生产要求统一着装,在短时间集中训练实操技能后完成相应考核、获得对应学分。为了将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入实训课程中,在课前、课中、课后设定不同的教学环节来融入思政教育,强化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表2 是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设计以及船舶生产实训课的德育目标。

表2 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设计和德育目标

根据实训课的11 个训练模块深度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对船舶生产实训课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炼出以下五方面思政元素。

(一)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在进行实操训练时,鼓励学生向大国工匠和优秀的一线造船人员学习。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与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学习工匠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引入船舶一线造船人的典型事迹,例如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国宝级”焊工陈庆城,他在船体焊接岗位上奋斗了24 个春夏秋冬,最终由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大国工匠[7]。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分享从事造船事业的优秀毕业生的事例,用身边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元素,在所有的生产实训课程中都要体现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工业基础训练中,引入钱学森、于敏等典型人物的爱国事迹。在校内教学平台分享《长津湖》 《建党伟业》 《建军大业》等爱国题材电影,学生讲述爱国故事。为学生讲述大飞机、盾构机、重型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导航卫星和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科技研发事迹,用这些正能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正是因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才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探索和钻研[8]。

(三)发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国正从船舶建造大国向船舶建造强国迈进,需要不断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提高船舶建造技术水平,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渔业捕捞加工船、巨型滚装船、邮轮新船型等新型船舶的研发事例,使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创新精神,才使我们研发的高技术型船舶领先世界造船水平[9]。鼓励学生参加船舶行业内大赛,例如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通过参加创新类型的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鼓励团结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

船舶生产实训课以实施任务为导向,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船舶分段装配实训和船台装配实训,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实训任务。团队协作是从事船舶建造生产非常重要的品质[10]。实训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辽宁舰、福建舰、山东舰等船舶的建造实例,特别是航母等大型船舶的建造需要多部门近万人的通力合作,哪一个环节和人员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船舶建造质量和周期。“00 后”的学生受成长环境影响,急需养成团队协作精神,才可以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团队荣誉为先。

(五)培养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精神

船舶生产实训课在车间进行授课,学生上课条件模拟船厂生产车间,条件艰苦。船舶建造生产亦是一项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大型重工产品制造行业。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引入以船为家、爱岗敬业的典型人物,他们扎根基层,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在船舶建造生产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彰显楷模风采。鼓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不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学船舶知识、爱船舶建造,立志从事船舶生产,为祖国的造船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生产实训课融入课程思政提升育人功能的有效对策

(一)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本质是实现育人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育人的实施者是教师,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根源上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可以从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的特定称呼,“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和技术技能两方面都能力突出。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强“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加入“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养。

二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培训。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意识薄弱,需要及时充电,定期举办思想政治交流活动和课程思政相关培训,为专业教师提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学习机会。

三是评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举办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教,鼓励教师探索如何将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完美融合。增加督导听课次数,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及时给出意见,帮助专业教师迅速成长。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突出的教师授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并给予相应绩效奖励,推动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实施船舶生产实训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思政的加入,原有的船舶生产实训课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材需要进行适度更新以适应课程思政。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与课程思政的适配度,根据发掘的课程思政元素,选择与具体任务相对应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采用模块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工作导向过程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助力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探索实训教材,打破传统的教材形式,积极开发微教材、沉浸式教材、混合式教材、活页教材、工作手册教材,教材中要突出课程思政内容,教材内容要符合实训课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材内容与船舶行业无缝对接。将船舶生产实训课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显著、实操训练内容实用、技术技能水平前沿的现代化高职船舶专业实训课程。

(三)课程思政教育基地建设

为体现船舶专业课程思政特色,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沉浸式体验,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向海图强国防教育基地。以船舶文化、海洋文化、传统文化、专业文化等方面资源为载体,建设突出船舶行业特色的国防科普教育基地,并实现基地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立体化,对学生进行沉浸式国防教育,由点到面辐射全社会。科普教育基地分为船舶知识教育、海洋文化VR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互动交流、名人故事墙等模块,各展区富含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育主题。

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比如要求将企业、行业文化渗透到基地建设中,学生顶岗实习时可以既学到技术技能又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纪律。

(四)建立船舶生产实训课育人效果评价体系

为建立船舶生产实训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长效机制,构建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效果评价体系,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船舶生产实训课育人功能。

1.实训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

对于学生的实训成绩不是只关注最后的实训成果,而是对实训全过程实施监控,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成绩评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2.成绩评定形式和组成多元化

实训成绩新增了德育考核成绩,注重对学生德行的考核。成绩组成由实训产品质量和平时表现组成:产品质量评定包括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评定、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平时表现包括实训前、实训中、实训后三个环节,例如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中实训操作的熟练程度、实训结束后仪器设备的养护等。对于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奖项的学生,其最终实训成绩会有所体现。

3.建立课程效果反馈机制

课程效果反馈机制包括院系评价、教师间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同行院校评价和学生评价。分析总结评价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有助于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形成长效的课程效果反馈机制。

综上,船舶生产实训课融入课程思政,不是空泛地加入一些大道理,而是充满温度地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围绕热点问题、学生困惑的问题、行业问题等为学生解惑,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船舶实训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