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写作习惯的培育

2024-01-05 16:14吴非
关键词:自由空间语文教学

吴非

摘  要:课堂作文多多少少有一定约束,不可能成为自由的言说。如果无须别人评价,无须与他人交流,学生能否自由表达,取决于个人写作能否成为习惯。如果早一些培育这种习惯,让学生能保持自由写作的意志,他们今后的发展会有比较宽阔的前景。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人写作;习惯培育;自由空间

把作文发还给学生时,我对他们说,“如果不是因为要交给老师批改,也许你们还能再写出点‘态度来”“意犹未尽,是不是对我有点保留”“估计这篇是‘压缩版,以后有机会把‘全本给我看看,行不行”……学生往往只是笑,不说话,或是掩饰“哪能呢”“不会的”。可是,每天在教室和学生相处,如果一点也估不出学生的小心思,作为教师,职业素养可能也有欠缺。

那些有自由阅读习惯的学生,怎么可能没有个人写作(我更愿意把个人作文称为个人写作)?他们读的那些书,无论深度、广度还是语言表达,都远远超过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只是“普通要求”,而个人阅读可以是无限的、高规格的,因之而起的思想更是无边无际的;同样,他们也可以有纯粹的私人表达。

我长期在一所有些历史的学校任教。从这里走出的许多学生,后来成为杰出的写作者。当年,他们坐在教室里,是怎样上作文课的,老师教了些什么,有时我会有一些猜想。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将会怎样发展自己?为了个人的思想感情不被湮没,他们会怎样用文字记写少年的憧憬和青春的狂放?我在教他们那些写作技巧时,他们会不会认为老师有点“小儿科”?当他们跋涉到中年,把中学老师教给他们的忘得一干二净时,只有对写作的爱会起作用了。

中学毕业三十年后,很多学生仍然有个人写作的习惯。他们能轻松地写一封措辞得体的信,能写一点特别的观感,能随手记写个人对问题的独立见解,能随手写下“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能毫不费力地用三五百字表达个人意见;即使面对困境,也能有信心用一段话表达自我意志。在特别的环境下,他们有特别的表达方式。

中学时代,是学生最有创造欲望的阶段,他们的梦想没有边界,他们的表达不应有羁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有属于个人的写作,不要让他们的写作趋从普通教学要求,不要让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

“写给自己”,可以不受干扰,值得保存,那些内容往往是最有意义、最能触动个人思念的,是个人最向往的,也是最自由、最愿意写出来的。早先,学生把他们的“自由作文”给我看时,我感到他们的信任,我很珍惜。但我有时忘了这是个人写作,会说说自己的看法,给出的意见往往是怎样写更好,而我依据的标准是“作文”——这其实就是干预,显出了我的外行。他们把我当知己,而我却把他们当学生了。学生的个人写作,写一点自己的事与情感,也许正是因为不想写“作文”啊!

课堂作文多多少少有一定约束,不可能成为自由的言说。学生写作文时,想到写完了要给老师看,也可能要和同学交流,或是会在课堂讲评时当众朗读,他们是不是真的能无所顾忌地写?“我的观点”“我的看法”“我的心思”等等,都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或多或少会有点掩饰。特别是高中生,他们有了一点为人处世的经历,有了点功利意识,不能不考虑得分;他们不太可能一点不顾及作文要求。当人的表达不得不考虑“利”时,往往只能自动把棱角磨光,以适应环境。这种“适应”“适合”有违初心,让他们的表达出现障碍。因为总有这种实用型的“完成任务”要求,等同于给骏马佩戴鞍辔缰绳,在供人观赏的围栏中训练碎步舞蹈和跳跃。如此,他们很可能不再想破栏而出,自由地奔腾驰骋。

如果无须别人评价,无须与他人交流,他们能否自由表达?这取决于个人写作能否成为习惯。观察那些有写作追求的学生,多少有点个人写作的积累。他们并不是很在意课堂作文与评价,他们的作文一般已经“过关”了。如果早一些培育这种习惯,让学生能保持自由写作的意志,他们今后的发展会有比较宽阔的前景。

学生时代能不能有点“教师不管”“家长不管”的空间?这个问题也不止于语文一科的教育。管得太具体,根本无法孕育自由的思想,无法培育良好的习惯。人们当今看到的“巨婴”,一路被呵护,上大学、找工作直到婚恋都需要父母操心,大多是“管”出来、“惯”出来的。他们离开课堂就不知道如何“学”,离开家庭便不知道如何“活”。学校和家庭都精疲力竭,而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仍然不断地要社会“代缴学费”。

为数不多的学生直到高中仍保持个人写作的习惯,了解他们的经历,对我很有启发——他们的小学语文老师是有经验的人,初中语文老师有个人写作的习惯,家长虽然只有普通文化水平但是尊重信任孩子。

小学生的课外写作,可以在自愿的情况下交流,不要强求,不必要求展示。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是开始懂事,知道“我”和“我的”了,会说“我想”“我认为”了。这时,他们需要得到尊重,他们的想法或言说,不一定非要与他人交流。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高年段或初中,对一些事物已经有了个人见解,有需要爱护的个人情感,老师和家长不宜要他们“坦白”。他们愿意自己记录过程,慢慢体验。

很多学生缺乏个人写作的环境。如果他们在家里主动做数理化和外语作业,家长会认为孩子刻苦用功、有自觉性;而如果他们在家写一点属于自己的“不想给别人看”的文字,家长往往会很紧张或很不屑。我一直不明白一些家长何以那么俗气:他们自身没有作文能力,甚至顽固地认为能对付中考高考作文就行了,但是,他们认为“作文得奖”很重要。有些学生不愿让家长看作文,并非家长是作家,而是因为家庭没有精神的交流和沟通氛围。在缺少精神活动的家庭,“作文”是奢侈品;而在庸俗的氛围中,整个语文学习都是荒谬的。

多年前的家长会,发现家长偷看子女日记的事比较普遍。“我偷看她日记的。”妈妈笑得五分神秘两分庸俗两分得意而只有一分尴尬,周围多数家长也不认为她的做法不妥。我在所有的场合都公开反对家长偷看子女的“自由写作”:“你们不能因为让他有饭吃就剥夺他们的表达自由。”我很清楚,作为教师,不可能战胜家长强烈的好奇心,只能对他们说:“你要小心一些,你有没有把他夹在某一页的那根头发摆回去?”家长都愣住了:“小孩子能有那么‘鬼?”我在課上讲课外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由地写,最后我加了一句:“以后你们在本子里夹根头发也没用,要想新办法。”教室里好多学生笑起来。那些学生,现在四五十岁了,很希望他们记住我的话:在成年后,不再干扰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有私密的写作空间。

学生需要有一块自由的空间,教师和家长不要去管他写什么,如果教师和家长自己有个人写作的习惯,这个道理也许无须多说。一些教师或家长,是不是有引导孩子的能力,我怀疑。其他不论,就说这个“课外作文”的习惯,绝大部分人没有。既然没有,凭什么要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完全是语文课培育的,主要是他们自己摸索的。教师放开手,他们就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走着走着,步子便稳了。教师的任务,也只是在需要指导时伸一下手,在他们想放弃时给点鼓励。学生初学写作,如婴孩学步,不免摇摇晃晃,偶尔跌倒,爬起来再走,走走就稳了。教师不要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指导。如果你惦记跟他们讲什么“走路学”,给他们指方向,那是你自己不懂什么是走。

个人写作,原本是顺理成章的学习,语文教学为什么会少了这一部分?令人深思。

猜你喜欢
自由空间语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