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科举与社会流动的量化考察
——以两份登科录为中心

2024-01-07 08:29贾灿灿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世登科进士

贾灿灿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南通 226300)

社会流动的概念源于社会学领域,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在社会空间关系中的位置转移①社会流动根据流动方向可划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在社会分层体系中人们位置的上、下移动,又可细分为上行流动和下行流动,如由民而官,即为上行流动,反之,则为下行流动。参考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281页。。它的相关研究始于19 世纪末,由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Pitirim A.Sorokin)率先提出,后经由柯睿格(E.A.Kracke,Jr.)等引入历史学领域,为探索中国传统社会史提供了新视角。自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量化分析的方式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流动性与开放性。若仅就宋代社会流动问题的研究成果而言,相对北宋时期的硕果累累,南宋在研究深度与广度上远不及北宋②1947年,美国学者柯睿格通过对1148年和1256年进士科中举者之间的人口变迁与社会流动的分析,认为宋代是一个流动性强的开放的社会。。

1127年,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号建炎,史称南宋。刘子健先生言:“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1]南宋社会的转型使其呈现出与北宋迥然不同的面貌,而且塑造了此后若干世纪中国的形象[2]。南宋时期有两份珍贵的进士登科录留存至今,即《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3]和《宝祐四年登科录》[4],分别收录330名和601名进士的详细信息,包括科甲名次、姓名、字、小名、小字、年龄、出生日期、外氏、考试排号、兄弟数、举数、婚姻状况、直系三代仕宦情况、籍贯、户口等。例如《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第一甲第一人王佐,字宣子,小名千里,小字骥儿。年二十,九月初一日生。外氏叶。具庆下,第五十八。兄弟五人。一举。娶高氏。曾祖仁,故,不仕。祖忠,故,不仕。父俊彦,见任左迪功郎、镇江府教授。本贯绍兴府山阴县禹会乡广陵里。父为户。”[3]357-358这些信息为后世研究南宋科举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同时在研究姓名、婚姻、户籍、乡里建制等方面也极具价值。

故而,本文围绕两份登科录,结合最新出版的《宋代登科总录》[5],以量化分析的方法,考察南宋时期进士的家世背景与登科举数、登科年龄的关系,并将两榜进士的登科年龄与南宋宰辅登科年龄相比,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以期对南宋科举与社会流动的研究有所助益。这里要强调的是,笔者无心以量化分析的结果为探讨南宋社会是否具有流动性的定论,但若能以量化方法为辅助分析的手段,窥见南宋时期社会流动状况之一斑,亦是幸事。文中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一、两榜进士家世背景的分析

从表1可知:其一,《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共收录330名进士,信息缺失者2人,实存328人。其中高官家庭出身者4 人,仅占1.2%;中官家庭出身者48 人,占14.6%;低官家庭出身者42 人,占12.7%。平民家庭出身者206人,占62.4%,居各家家庭出身者之首。宗室16人,占比4.9%。

其二,《宝祐四年登科录》中共收录601名进士,信息缺失者29人,实存572人。其中高官家庭出身者3 人,仅占0.5%;中官家庭出身者37 人,占6.2%;低官家庭出身者143 人,占23.8%。平民家庭出身者307人,占51.1%。宗室76人,占12.7%;另有官品不明者6人。

从绍兴十八年到宝祐四年,高、中官家庭出身进士的比例在下降,低官家庭出身进士的比例明显上升,宝祐四年进士官员家庭出身者共有189人,占比31.5%,而绍兴十八年官员家庭出身者占32.1%,两者总数比例几乎不相上下。宗室所占比例由绍兴十八年的4.9%,上升到宝祐四年的12.7%。平民家庭出身则由62.4%下降到51.1%,相差约10%。但从总体来看,两份登科录中平民家庭出身者均占一半以上。

表2和表3是根据两份登科录中的科甲名次分别统计进士的家世情况,目的是揭示科甲名次与家世是否存在联系。通过表2和表3对比可以发现:

表2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各甲第家世情况统计表

表3 《宝祐四年登科录》各甲第家世情况统计表

其一,一甲科第的家世构成以官员家庭出身者所占比重较多,绍兴十八年官员家庭与平民家庭的比例是60∶40;宝祐四年官员家庭包括宗室出身者,与平民家庭的比例大约是62∶38。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考中一甲名次者,皆以官员家庭出身者稍占上风。

其二,二、三、四、五各甲第名次中官员、平民与宗室所占比例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换言之,家世出身对科甲名次并无决定性作用。

其三,宗室出身者绍兴十八年榜中主要集中于三甲和四甲名次,而宝祐四年榜中虽大部仍处于三甲和四甲的位置,但已有人挤入一甲和二甲名次。结合表1分析,从绍兴十八年到宝祐四年宗室中举者的人数呈增长趋势。据学者统计,南宋前期宗子登第人数所占比例接近5%,至南宋中后期,这一比例提高并稳定保持在10%左右,并通过对宗子甲第和举数信息的统计,指出南宋中后期出现了专门从事举业的宗子族群,与平民一样,科举已成为宗子进入仕途的最重要途径[6]。

二、两榜进士登科举数的分析

据表4分析:其一,《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330名登科者中,有328人有确切的家世出身,其中有6 人举数不详,平均登科举数为2.7 次。官员家庭出身者106 人,有4 人举数不详,平均举数为2.2 次;平民家庭出身者206人,有2人举数不详,平均举数为2.4次;宗室有16人,平均举数为1.1次。

表4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各家世登科举数统计表

其二,从总体来看,一举登科者人数最多,共有140人,占总数的42.7%;除三举与四举排名稍有不同外,基本趋势是举数越多,登科人数就越少。七举者仅有2人,皆为平民家庭出身。

其三,一举登科者在各家世出身中所占比例以宗室最高,占93.8%;其次为官员家庭出身,占46.2%;最后则为平民家庭出身者,占36.9%。这表明家庭出身越低一举登科者的比例也越低。

据表5分析:其一,《宝祐四年登科录》601名进士中,有确切家世信息者572人,其中有51人举数不详,平均登科举数为1.9次。官员家庭出身者189人,20人举数不详,平均登科举数为2.0次;平民家庭出身者307人,29人举数不详,平均登科举数为1.9次;宗室76人,2人举数不详,平均登科举数为1.8次。

表5 《宝祐四年登科录》各家世登科举数统计表

其二,登科举数以一举登科者居榜首,占52.3%,依次为二举、三举。一、二、三举登科者占总数约80%,呈现出举数越多,登科者越少的趋势。其中,六举者有6人,七、八、九举者分别有2人,共12人,来自官员家庭和平民家庭者各占6人。

其三,各家庭出身者皆以一举登科者居多,其中平民家庭者所占比例最多,达54.1%;其次为宗室,占54%,仅次于平民家庭出身者;最后为官员家庭出身者,占48.7%。

将绍兴十八年与宝祐四年登科举数对比发现,平均登科举数从2.7次下降到1.9次。官员家庭的平均登科举数在绍兴十八年时要小于平民家庭,相反,到宝祐四年平民家庭已小于官员家庭的平均登科举数,或者说,家世对登科举数的影响在宝祐四年榜中有所减弱。那么,甲第与举数是否有直接联系,可通过表6和表7观察分析。

表6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各甲第登科举数统计表

表7 《宝祐四年登科录》各甲第登科举数统计表

由表6和表7数据可知,甲第与举数似乎不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各甲除一举登科者居首位及大多数登科者集中于一、二、三举两个特征外,其他数据较为随机,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循。各甲的平均登科举数,绍兴十八年依次为2.5 次、2.0 次、2.7 次、2.3 次和2.1 次,宝祐四年则为2.4 次、2.0 次、1.8次、1.9次和1.9次。由此可见,甲第与平均登科举数并无明显联系。

三、两榜进士登科年龄的分析

据表8 分析:其一,《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330 名登科者中,2 人家世不详,2 人登科年龄不详,共有326人有确切的家世和登科年龄,平均登科年龄为35.6岁。其中,官员家庭出身者106人,有1人年龄不详,平均年龄为33.9岁;平民家庭出身者206人,有1人年龄不详,平均年龄为37.2岁;宗室有16人,平均年龄为27.3岁。

表8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各家世登科年龄统计表

其二,登科年龄段中以20~29岁者为最多,占总数的33.8%;其次是40~49岁者,占26.5%;排名第三的为30~39岁者,占23.2%。20~49岁中第者之和为84%,最少者为19岁及以下和60岁及以上者,分别占3.1%和0.6%。

其三,宗室和官员家庭出身者的登科年龄,皆以20~29 岁年龄段为最多,分别占68.8%和39.6%,以宗室最集中。平民家庭出身者以40~49岁年龄段者居多,占30.1%,比20~29岁年龄段高约2.0%。这呈现出家庭出身越显贵,登科年龄越年轻化的趋势。

据表9分析:其一,《宝祐四年登科录》601名进士中,有确切家世信息者572人,其中5人登科年龄不详,平均登科年龄为35.5岁。官员家庭出身者189人,2人年龄不详,平均登科年龄为36岁;平民家庭出身者307人,2人年龄不详,平均登科年龄亦为36.1岁。宗室76人,1人年龄不详,平均登科年龄为32岁。

表9 《宝祐四年登科录》各家世登科年龄统计表

其二,登科年龄段中以30~39岁者居榜首,占总数的33.2%;其次为20~29岁者,占30.1%;再次为40~49岁者占24.7%,三者之和约占90%,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比例态势。

其三,官员家庭出身者登科年龄段集中于30~39岁,占36%;平民家庭出身者20~29岁、30~39岁和40~49岁登科者比例相差不多;宗室以20~29岁和30~39岁者居多。相较之下,宗室出身者登科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

绍兴十八年和宝祐四年的平均登科年龄相差不大,前者为35.6岁,后者为35.5岁。绍兴十八年官员子弟的平均登科年龄,要小于平民子弟约4岁,而宗子的平均登科年龄,更是比平民子弟年轻近10岁。宝祐四年官员子弟和平民子弟的平均登科年龄几乎无差,宗子的登科年龄虽较平民子弟小近5岁,但与绍兴十八年比,两者的差距在缩小。换言之,家世对平均登科年龄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再来分析甲第与登科年龄是否呈现相关性,本文通过表10和表11的数据进行考察。

表10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各甲第登科年龄统计表

由表10和表11数据的分析可知,甲第与登科年龄的关系与举数相同,似乎相关性不大。以上数据除各甲登科年龄皆集中于20~29 岁、30~39 岁和40~49 岁这三个年龄段外,其他数据并无明显规律性。各甲第的平均登科年龄,绍兴十八年依次为36.8岁、34.3岁、35.5岁、34.3岁和36.9岁,宝祐四年则为33.8岁、33.2岁、36.4岁、35.3岁和36.1岁。由此可知,各甲第与平均登科年龄并没有呈现出科甲名次越高年龄越小或越大的特征。

四、两榜进士与南宋宰辅登科年龄的对比

笔者以《宋史·宰辅表》[7]为基础史料,辅以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并参考今人著作王瑞来《宋史宰辅表考证》、李之亮《宋代京朝官通考》等,统计出南宋时期共有宰相64人,参知政事182人,枢密使91人,枢密副使195人,共计532人次,258人。其中,登科者共有221 人,包括进士登科者208 人,上舍登第13 人,以及其余途径或不详者37 人。在221 位登科者中,有确切登科年龄可考者148人,不详者73人。

据表12、表13、表14数据分析:

表12 南宋宰辅登科年龄段统计表

表13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登科年龄段统计表

表14 《宝祐四年登科录》登科年龄段统计表

其一,从平均登科年龄来看,南宋宰辅有确切登科年龄可考者148人,其平均登科年龄为30.4岁。《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共有330名进士,有确切登科年龄者328人,有2人年龄不详,其平均登科年龄为35.6岁。《宝祐四年登科录》中共有601人,有确切登科年龄者567人,有34人年龄不详,其平均登科年龄为35.5 岁。绍兴十八年和宝祐四年进士的平均登科年龄相差不多,仅差约0.1 岁。有意思的是,南宋宰辅的平均登科年龄与这两榜进士平均登科年龄相比,相差5年多。或者说,南宋宰辅的平均登科年龄要小于绍兴十八年和宝祐四年进士的平均登科年龄。

其二,南宋宰辅登科年龄以20~2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将近一半的比例,同年龄段绍兴十八年和宝祐四年均只占总数的约三分之一。其次是30~39岁约占35%。40~49岁所占比例要小于同年龄段的绍兴十八年和宝祐四年的占比。南宋宰辅登科年龄中20~49岁占比之和约为95%。除此,19岁及以下者有4人,分别是张守、范同、龚茂良、陈贵谊。50岁以上登科者有2人,分别是董德元,于绍兴十八年(1148)登进士第二,时年53岁;陈诚之50岁登绍兴十二年(1142)榜。这两者都只占到极少数。

其三,在148名有登科年龄可考的宰辅中,官员家庭出身者有64人,平民家庭出身者有36人,家庭情况不详者有48人;官员家庭出身者的平均登科年龄为29.2岁,平民家庭出身者的平均登科年龄为29.8岁,两者相差不大。绍兴十八年330名登科进士中,官员家庭出身(包括16名宗室)者122人,平均登科年龄为33.0岁,平民家庭出身者有206人,平均登科年龄为37.2岁。很明显,在绍兴十八年登科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者约占62%,远超官员家庭出身者。从这个层面上讲,科举确实促进了官僚阶层的更新换代,大大提高了社会流动性。但从平均登科年龄来看,官员家庭出身的平均登科年龄要小于平民家庭出身者,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会为其在科举道路上赢取更多的时间。平民家庭出身者在绍兴十八年的登科比例中占绝对优势,却在平均登科年龄上要稍逊于官员家庭出身者。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和《宝祐四年登科录》的分析发现:

其一,两榜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比例分别占62.4%和51.1%,均达到一半以上。

其二,绍兴十八年官员家庭的平均登科举数小于平民家庭,相反,宝祐四年平民家庭的平均登科举数已小于官员家庭的平均登科举数,或者说,家世对登科举数的影响在宝祐四年榜中有所减弱。

其三,两榜进士的平均登科年龄均约为36岁,绍兴十八年呈现出家庭出身越显贵,登科年龄越年轻化的趋势,到宝祐四年这种趋势开始减弱。

其四,一甲科第的家世构成以官员家庭出身者所占比重较大,二、三、四、五各甲第名次与家世出身无明显规律性可循。而甲第与登科举数、登科年龄的关系似乎相关性不大。

其五,若将两榜进士登科年龄与南宋宰辅登科年龄相对比,可发现南宋有确切登科年龄可考者的宰辅平均登科年龄约为30岁,小于绍兴十八年和宝祐四年进士的平均登科年龄5岁有余,且多集中于20~29岁年龄段内。

综上可知,一方面,从绍兴十八年到宝祐四年,家世背景对登科举数、登科年龄的影响逐渐减弱。不可否认,家世背景能为登科者在上行道路上赢取更多的时间。值得欣慰的是,平民家庭出身者在两份登科录中始终占半数以上,表现出科举所带来的社会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南宋宰辅登科年龄的对比,发现宰辅在平均登科年龄上较两榜进士年轻化,官员家庭与平民家庭的平均登科年龄相差不大,显示出家世背景的影响在平均登科年龄上有所减弱。但需要指出的是,南宋宰辅群体以官员家庭出身占多数,相对两榜进士而言,科举带来的流动性稍低,但若与唐、北宋相比,南宋宰辅的流动性又在逐渐增加。一言以蔽之,家庭因素在科举考试中的助力作用正逐步降低。换言之,科举确实为南宋社会流动的加速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促使南宋社会逐渐走向流动性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家世登科进士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silicon-germanium heterojunction negative capacitance gate-all-around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ased on a simulation study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海岳圆》作者宫敬轩家世生平考
北魏寇猛家世生平考释——以墓志和本传为中心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