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史传文学篇目的教学

2024-01-09 13:28张小茜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史传张衡蔺相如

张小茜

(长丰县凤麟中学 安徽合肥 231100)

史传文学一般指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基础,重在叙述人物事迹、刻画人物形象的史学作品。它兼顾了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是我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现在的高考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契合民族复兴、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时代主题,而史传文学中人物所闪耀出来的精神光芒,正是对其最好的注解。因此,近些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一直都是史传文学作品,这也使得史传文学成为高中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目前安徽省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必修和选修就收录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项羽之死》共7篇史传文学作品。那么,对于这些史传作品,除常规的字词教学外,我们又该如何教学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赏析人物描写,学习刻画形象的技法

史传文学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我们在阅读该类作品的时候,仿佛感受到了书中人物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教学史传文学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赏析人物描写手法,借鉴描写手法。

史传文学特别擅长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比如《项羽之死》中东城快战一节,用“大呼”“驰下”“斩”“瞋目”“复斩”“何如”等生动地展现了项羽的气势夺人、勇猛无敌、自信得意,让我们看到了他即便是失败也难消的王者气度!

史传文学作品还特别喜欢把人物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比如《项羽之死》中的东城快战一节就将“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项羽的“大呼”“瞋目”做对比,从而反衬项羽的气势夺人。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渑池之会一节就将赵王、赵御史的懦弱;秦国大臣“左右皆靡”;秦王虽不乐,但也“为一击缶”与蔺相如的寸步不让做对比,鲜明地反衬出蔺相如英勇无畏、不惧生死的爱国精神。

总之,教学中要赏析人物描写,让学生借鉴这些描写技法,以期他们在作文中也能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形象。

二、品析语言风格,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当

史传文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往往语言十分优美。而且素有“一字寓褒贬”“微言大义”的说法。读者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字感受到作者深刻的语言魅力和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遣词造句十分精当。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以死相逼让秦王击了一下缶后,还要口述,回头招赵御史。相较于秦御史的主动上前记载,一个“召”字既形象地表现了赵御史的被动懦弱,又完美地衬托了蔺相如的英勇机智,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蔺相如英勇无畏、不惧生死的爱国精神的赞颂。这种遣词造句的精当,不可谓不高深!

再比如《苏武传》中,同样是劝降,苏武在面对卫律时,最后是破口大骂。而面对李陵到最后也只是说再逼迫就结束今日的欢宴,在他面前死去。一个“骂”字,可见苏武对卫律这种卖国求荣之人的厌恶,这又何尝不是司马迁对这类人的厌恶呢?苏武对李陵的宽容,又何尝不是司马迁对其的宽容呢?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这类语言,从而形成“微言大义”意识,提升以精当的语言来传情达意的能力。

三、关注叙事艺术,掌握史传的行文模式

史传文学作品一般有着比较固定的行文模式:先是介绍传主的姓名、家乡,然后以时间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大事,并在这些生平大事中展现传主的品德和才能等,最后是作者或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史记》每篇最后的太史公曰,就是司马迁对传主的评价。

在诸多事件中选择哪些事件为传主作传显得尤为重要。史传作品的选材一般都颇为典型,逻辑性较强。比如《张衡传》中就从文学成就、科技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选材,以张衡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科技发明、在京城与地方不同的政治表现,来展现张衡的博学善思、淡泊名利和正直机智。整篇文章条理清晰、中心突出。

在叙事技巧上史传文学还比较注重详略得当。比如《张衡传》中就详写科技成就,尤其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叙述的详略取决于作者想表达的重点,本文更主要强调了张衡的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因为这是他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强调了科研的重要性。之所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也是因为它在当时是创举,且实用性很强。

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们平时最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尤其是作文。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根本不构思,没有逻辑性,中心不明确。所以,我们在史传文学的教学中,就可以多强调这种叙事艺术,让学生形成围绕中心选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整合网络资源,提高史传教学的趣味性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上的资源包罗万象。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够整合出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若运用得好,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项羽之死》的时候,我播放了从电影《鸿门宴》中截取的项羽被围困时的片段以及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同时设定了讨论方向:你们觉得两段视频资料里展现的项羽的形象,与我们课文里展现的有什么异同呢?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有学生说:“电影中演员表现得不够有张力,没能把课本上项羽的目眦尽裂、气势夺人演绎出来。”有的学生说:“课本上对项羽与虞姬的描写很少,听了京剧之后,更能体会到项羽的无奈和深情,那句‘虞兮虞兮奈若何?’终于知道该怎么读了。”还有学生说:“电影中项羽和虞姬是差不多同时自尽的,而课文中项羽是在虞姬自尽后,经历了垓下突围、东城快战之后,在乌江边自刎的,电影中的项羽太过于儿女情长了,而课本中更突出了项羽的能力,他本可以渡过乌江、东山再起,却因愧对江东父老而自我了结,表现了项羽的重情重义。”

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切合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了人物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且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生,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本来就少,知识面相对狭窄。通过史传文学的学习,他们了解到更多其他的艺术,丰富了生活,这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更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要做的。希望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喜爱上史传文学,而不是只把它们看成一篇篇枯燥的文言文。

五、借助多彩活动,挖掘学生丰富的潜能

史传文学是文言文,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很多学生来说,其枯燥难懂。那么为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我们不仅可以整合网络资源,还应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去充分调动学生自身丰富的潜能。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其实每个孩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都是纯洁灵动的云、都有丰富有趣的灵魂,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我看来,学生之所以认为史传文学难学,并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教师没能找到适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所以,我在史传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诸如课本剧表演、辩论赛、手抄报展、模型展、展板设计、海报设计、演讲、读书分享会等多种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张衡传》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第四段,了解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然后告诉学生张衡是我国有名的发明家,他还发明了浑天仪、瑞轮荚、指南车、记里鼓车、独飞木雕等。这时我还把描写这些发明的文字内容印发给大家,让他们根据这些描写,尝试画出那些仪器。最后进行分组,让学生给张衡的发明做展板设计。我在学校的文化艺术节上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反响很好,学生很受鼓舞。

教学第一届学生《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我说这篇课文画面感非常强,很适合改写成剧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尝试一下改写。本来我没抱太大希望,结果两天后的晚自习课上学生陶然拿着自己的作文本问我,他改写的剧本怎么样。当时他的剧本连基本格式都不对,但我感觉到了学生对课本剧的兴趣。果然,他告诉我,他们男生已经准备好演这个剧,导演、主角都已经定下来了。我很欣慰,于是利用晚自习时间向学生介绍了剧本的写法,在女同学李星月的帮助下,剧本逐渐成形。后来,他们排的课本剧在班级的元旦晚会上演出,内容偏于搞笑,荆轲追逐秦王绕的那根柱子都是由学生来演的。同学们笑声不断,但也确实感受到了荆轲的视死如归。后来再上此课时我就一直要求学生排演课本剧,学生们都演得像模像样。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入行之初,我总认为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学生能力有限,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但现在我发现,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作为老师要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老师要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己任,让学生不仅乐学史传文学,更能不断磨砺、提升自己的能力。

六、体悟文化精神,弘扬史传人物的品质

史传文学在刻画人物的同时,会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综观我们的教材和历年高考试题选择的史传作品发现,其展现的都是一些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因此,史传文学是中学生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浓厚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丰富中学生的内心,熏陶他们的情操,甚至点亮他们的未来。

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的重要主题,教师需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在课堂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史传文学中的人物就可以是教师教学的切入点。烛之武、荆轲、蔺相如、苏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不顾个人安危,无畏生死,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鲜活形象,教师要在对这些人物的赏析中,去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之于一个人的意义,让学生能自发地去认同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并能以为国读书为己任,以为国所用为目标!

现在的中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是在祖辈、父辈的关注、宠爱下长大的,自尊心普遍非常强。不少学生犯了错误之后,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久而久之容易酿成大错。此时,史传文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对廉颇形象的赏析,培养学生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倍受打击,也让我们颇为感动,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钻研精神,通过对张衡形象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华儿女自古就善于钻研,长于创新突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就比西方的地动仪早了一千五百年左右。我们要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不断钻研、勇于创新,让中华民族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总而言之,史传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在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辉,它是我们高考的重点之一,是中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文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史传文学中得到熏陶,找到方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史传张衡蔺相如
史传类文本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浅论
张衡传(节选)
东汉全才张衡
张衡数星星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张衡的“浑天说”和漏水转浑天仪
“诗入史传”的探究
从读者角度看史传文学中虚构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