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多模态翻译的符号学分析

2024-01-15 09:06郑玉斌张久全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规约典故成语

郑玉斌, 张久全

(淮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0 引言

从符号学观点看来,Lotman 认为文化的本质是所有非遗传信息的总和及组织和保存这种信息的各种方式的总和,而后,他又进一步将这种信息解释为“文化记忆”[1]。 文化记忆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文化沉淀形成独具特色和个性鲜明的符号提供了土壤。 淮南成语典故是淮河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史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出口,淮南传承了优秀的典故文化符号,同时,在“中国成语典故之城”这张新名片上,对典故文化符号进行了创新。 成语典故文化符号的创新是一种再符号化的行为,也是广义上的翻译活动。 与言语符号不同,非言语符号的翻译并非一味追求意义上的对等。 从符号学分析文化符号的翻译,能更进一步地了解符号的意义生成机制。

1 成语符号的多模态与翻译

在数字信息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文化的传播不再停留在单向的纸质传媒时代,而是表现出多向、多媒体性。 单独以文字符号构建的语篇已不能满足意义表达和交际的需要,为了更快捷、有效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语篇创造者运用诉诸人们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的各种模式建构语篇,从而产生多模态语篇[2]。 KRESS 将多模态视为人们交际的“常态”,他认为多模态关注的不仅是语言,更关注诸如图片、排版、音乐、姿势、3D 物体等模态的交际和意义生成方式[3]1。符号是一切有意义的载体。将成语典故以多模态为表征后,其含义便可不再囿于言语符号,而是随着这些模态构建出新的符号意义。

同时,从本质上说,冯全功认为“翻译是一种符号转换的活动”[4]。 这一点在雅克布森的翻译三分法上就已经得到论述。 虽然包括图里、艾柯、贾洪伟等在内的学者对雅氏定义提出过疑问,但就目前看来,雅氏三分法依旧是符号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观点[5]。 随着雅克布森符际翻译概念的提出,翻译的定义从狭义的语言中心走向更加广义的符号中心。 符际翻译的概念也逐步拓展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相互转换[6]。在广义的定义下,翻译活动的对象包括图片、绘画、音乐、雕塑、视频等。按照雅氏的分类,成语典故翻译可分为从言语符号到同一言语符号的语内翻译、从言语符号到另一种言语符号的语际翻译和从言语符号到非言语符号的符际翻译。 因此,可以说以成语典故多模态为符号而再现成语典故客体的符号行为是一种广义上的翻译活动。

2 规约符号、像似符号和指示符号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将符号分为“符号/再现项”“对象”和“解释项”[7]。 就成语典故而言,“符号/再现项”是成语典故的表征形态,例如文字、艺术品、音乐以及表演等艺术形式。 “对象”则是成语典故所指的客体本身。 成语典故的“对象”客体通过“再现项”产生的事实、启示、道理等构成了“解释项”。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对象”会因为解释者不同产生不同的“解释项”,也会因不同的“再现项”而产生不同的“解释项”。

在三分法的基础上,皮尔斯对“符号/再现项”与“对象”的关系进行了划分,分为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规约符号。 钱德勒借用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概念,对这一划分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规约符号(symbol)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具备像似性,而是基于任意性和规则性,因此这种关系是基于约定和习得的,如普通的语言、数字、密码、信号灯等。 像似符号(icon)能指和所指具备像似性,包含某些相近的特性,如肖像、卡通、模型、拟声、隐喻、节目音效等。 指示符号(index)能指和所指不具备任意性,而是以物理性或者因果性的方式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可以进行观察和推断,如自然符号(烟、雷电、脚印、味道),医疗症状(疼痛、皮疹、脉搏),还包括测量工具、信号、录音录像以及个性化特征等[8]36-37。

钱德勒提到虽然皮尔斯将符号和对象的关系分为像似、指示和规约三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三者互斥,而是符号属性既可以是三者之一,也可以是三者的任意组合[8]44。 在非语言中心的符号活动层面,成语典故的翻译以符际翻译为主要表现形式,其过程可能是语言到非语言,也可以是语言到非语言及语言的协同。 因此,在符号表现形式上,前者既可以是“像似性”符号活动,也可以是“指示性”符号活动,而后者则是“像似性/指示性+规约性”的符号活动。

赵毅衡认为,符号的“规约性”因为社会的约定俗成而容易理解,“像似性”因为是人类意义活动中“模拟”活动的基础,因而最令人感兴趣,相对而言,“指示性”的品质简单明了而鲜有讨论[9]。 而对于成语典故的符号活动来说,因符号所指,或者说符号对象具有特殊性,如包括叙述性、启示性和明理性,所以符号的所指内涵意义更加复杂。 同一符号既可能是作为像似性符号来指代典故叙述本身,也可能是作为指示性符号指代典故的引申意义。

3 成语典故翻译及符号特征

3.1 成语典故语内、语际翻译的规约性

以语际/语内等转换方式对成语典故进行的翻译,更多地表现在规约性的符号活动层面。 成语典故翻译规约性符号以语言为符号载体,也就是说,成语典故的语内翻译涉及的是同一种语言内部的文字符号转换,语际翻译则涉及的是不同语言的之间的文字符号转换。 规约性的符号活动,要求解释者对符号有着一定的认知性。 因此,面向不同的符号接受对象,这类规约性符号的翻译过程与结果也会有所区别。

具体而言,成语典故的语内翻译在符号输出阶段,需要将目标受众的知识水平加以考虑。 例如,当受众分别为社会读者和学生读者时,成语科普读物的语言难度会有所差异。 而成语典故的语际翻译在符号输出时,还要求将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差异纳入考量。 淮南市组织相关单位编写的《淮南子成语赏析》《文化寿州丛书——成语500 条》, 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对传统文化精华凝结成的成语典故进行讲解和科普,符合规约性符号的语内翻译活动特征。 再如淮南日报社的网络平台《淮南网》设置了“典故淮南”栏目,对所收录的每一个成语典故词条分别从释义、出处和典故三个维度进行文化科普,使得成语典故符号得到充分的解释。 而《淮南子》英译本对成语的翻译,汉英词典对成语词条的解释,以及一些英译剧本、台本对成语的翻译,则都属于规约性符号的语际翻译活动。 这类符号活动面对的解释者可能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认知,因而考虑的核心就是如何寻求意义或者功能的对等。 包括归化法、异化法、加注法等常用的一些翻译策略和技巧都会运用到这种符号翻译的过程中。

此外,规约性符号的另一主要功能表现在其与像似符号和指示符号的互补功能上。 在以像似性和指示性为主的成语典故符号翻译活动中,规约符号的共存能够起到进一步明确符号对象、加强符号解释功能和还原典故意义的作用。

3.2 成语典故符际翻译的像似性

像似性的符号活动是符际翻译最为直接和常见的方法, 也是成语典故符号最为突出的表现特征。像似性不仅仅是指符号再现项与符号对象在视觉层面的相似,同时亦包括在声音或特质上的相似。 成语典故符号的像似性则体现了再现项针对典故符号对象的某些关键性质进行还原, 包括人物还原、情节还原和场景还原等。 就成语典故符号自身而言,可以分为符号内容和符号载体。 例如,如果是人物还原,则该人物是符号内容,而符号载体可以是图片、雕塑、三维模型。 同样,如果是场景还原,符号内容是一座城池,则符号载体可以是绘画、沙盘甚至是由仿古建筑而构成的实体。

淮南子古典文化园中,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被雕刻成石雕。 这些石雕通过对成语典故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向人们诉说着世事变迁和人生哲理。 如石雕“时苗留犊”“塞翁失马”“削足适履”“后羿射日”等。

《淮南子·本经训》记述了后羿射日的典故:“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 ”[10]184“后羿射日”石雕(图1)是该典故通过符际翻译得到的作品。 符际翻译的过程为将文献记载中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以石雕为再现项的非言语符号。 石雕本身是符号的再现项,符号对象是石雕所体现的“后羿射日”这一典故,而这一典故的内涵意义则是符号的“解释项”。 从像似性符号活动来看,石雕符号对典故人物“后羿”进行了人物还原,对典故情节“射日”进行了情节还原。

在宾阳门的城墙上,依稀可见寿州八景之一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一典故石刻(图2)。并且在寿县八公山森林公园中,该典故也以石雕的符号形式得到了再现(图3)。典故描述了因救蛇而平步青云的秀才,虽已身居相位,却依贪心不足,终遭反噬的故事。 “象”实则源自秀才后来的“相”位身份,之所以成为“象”,则是语言符号嬗变的行为结果。 从两组符际翻译结果来看,虽然符号载体不同,但符号内容一致,都由典故中的“人”符号和“蛇”符号构成。 这一符号行为尊重符号对象,即典故本身,取“相”(人)而非“象”,体现了符际翻译的像似性特征。

图2 “人心不足蛇吞象”石刻

根据皮尔斯关于符号的无限衍义说法,在上一符号活动中作为符号结果的“再现项”则可能作为符号“对象”引发新的符号行为。 因此,在上一符号活动中通过模拟“对象”而生成的“再现项”在新的符号行为中可能会作为新的“对象”被模拟。 成语典故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既可能是被模拟的原始对象,也可能是经过又一轮符号活动, 模拟了原始对象而产出的新“再现项”(图3 中的石雕可以认为是对图2中石刻的模拟)。

3.3 成语典故符际翻译的指示性

指示符与其指代的对象之间,可以有各种关系: 部分与整体、前因与后果、起始点与运动方向、特例与替代[9]。 因此,指示性可以理解为由符号引发的联系,其结果可为与符号对象相关的某种具体事物或抽象逻辑。 《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冷。 ”[10]466这里的成语“一叶知秋”,阐明了见微而知著,表达了符号指示性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成语典故以四字结构居多,言简意赅。 像似符号可与成语典故产生直观联系,而指示符号则可以对成语典故的内涵进行更为充分的表达。

淮河早报电子版栏目《典出淮南》以文字符号和图片符号协作的方式,对淮南成语典故进行了连载。例如,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经过符际翻译后,符号的指示性得到表达(图4)。通过分析可将图片符号分为近景符号和远景符号。 近景符号由人物、服饰、城墙和旗帜构成。 旗帜指示了图中人物为前秦军,黄色服饰指示前秦王苻坚。 远景符号则由山峦和植被等元素点缀,指示了八公山上的疑似晋军。 人物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符号,进一步指示了当时前秦王和其将领的惊慌失措、疑神疑鬼的内部心理特征。

图4 “草木皆兵”插图(资料来源:淮河早报2022-3-21A1 版局部)

又如,前文所述的“后羿射日”石雕,除像似符号特质外,亦具有指示性符号特质,并可以通过符号推断得到一定的伴随性文本。 如赤裸的上体可以指示天气炎热,腹部的肌肉指示身体健壮,仰视的姿势指示瞄准太阳等。

另外,这种指示性的符号典故也融合在以豆腐宴为代表的淮南饮食文化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符号。 例如代表菜品“时苗留犊”(图5),既有菜名作为规约符号,又有以母牛、牛犊、牛车等元素为器具而构成的像似符号,此外还有以菜品豆腐、青菜而构成的指示符号。 白色的豆腐和青色的蔬菜凸显出了一清二白的寓意,指示父母官时苗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和心系百姓的为官之道。

图5 淮南菜名品——“时苗留犊”

相对于规约性和像似性而言,指示性因具有一定的解释性而能够丰富符号的内涵意义。 但亦须承认这是一种“自我意识”,因为指示符号所表明的方向关系并不是世界本身具有这些关系,而是我们努力把世界变成我们的意义世界,是我们试图在事物中“寻找”出一些可把握的秩序[9]。

综上,可以发现成语典故既有通过语内、语际翻译而生成的以规约性为特点的符号活动,又有通过符际翻译而生成的以像似性、指示性为特点的符号活动。 并且,同一成语典故的符号可能会有多种符号特征。 这些特质的凸显程度虽有主次之分,但正是这种具有层次感的符号表现才能够让成语典故的符号属性得到加强。

4 符号学对成语典故多模态翻译的启示

4.1 符号形式的立体性

如前所述,成语典故的翻译不仅表现在言语模态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中,更多地表现在非言语模态的符际翻译中。 虽然就意义对等而言,言语模态具有先天的语言解释优势,但是语言符号始终处于二维层面。 而在符际翻译中,非语言符号能够发挥符号的意义生成功能,使得符号具有立体性。 作为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淮南利用多模态的符号表达形式,不仅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典故文化进行了再现,也以更加立体的符号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丰富了典故的内涵。

4.2 符号意义的指引性

成语典故符号再现项和对象之间所具备的规约性、像似性和指示性关系,为理解成语典故内涵、创新成语典故表达提供了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典故的翻译不应拘泥于某种符号表达途径,而是应该将规约符、像似符和指示符三者所产生的意义综合考量,使得符号作为翻译结果的行为得到优化。 例如,文化旅游景点侧重的是体验性,符号的表现更多考虑的是接受者的感觉层面,表现出较强的非言语符号性,而言语符号性则较低,因此可以更多地关注成语典故符号的像似性。 而作为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需兼顾体验性和认知性,要考虑到接受者的知觉层面,表现出符号和语言协作的共性特征,所以既要关注符号的规约性,也要关注符号的像似性和指示性。

4.3 符号功能的价值性

成语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文思想的结晶,其中很多蕴含了丰富的伦理和道德内涵。 无论是作为成语典故翻译的发起人,还是解释者,都应该对成语典故符号背后所体现的人文价值作进一步思考。 从成语典故符际翻译的像似性、指示性出发,在对各种符号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使典故起到传递文化、启迪思想、传播价值的隐性功能。 例如,时苗的家乡河北邢台,将出自淮南的成语典故“时苗留犊”改编成舞台剧进行党风廉政教育,体现了典故符号的价值属性。

5 结语

本文从符号学出发,以淮南成语典故为例,对成语典故的多模态翻译符号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以成语典故多模态为符号而再现成语典故客体的符号行为是一种广义上的翻译活动。 成语典故语内、语际翻译主要体现出符号的规约性,成语典故的符际翻译主要表现了符号的像似性和指示性,三种属性虽然有所差异,但可以相互协作,从而能够进一步完善成语典故符号在形式上的立体性、意义上的指引性和功能上的价值性。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文未能从更大程度和范围上对成语典故的多模态性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 后期将继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究符号学对成语典故翻译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规约典故成语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拼成语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猜成语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修辞的敞开与遮蔽*——对公共话语规约意义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