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结构化教学视角下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的设计

2024-01-27 06:30盛晓虎
体育师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结构化篮球技能

盛晓虎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以下简称 《2022年版新课标》) 要求 “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 从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角度, 认真分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避免孤立、 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 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 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 加强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 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而传统教学以 “动作技术中心论” 为主, 即关注知识点、 单个技术点的教学, 学生学的是碎片化知识和技术, 不是结构化的完整课程, 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因此, 体育教学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性, 围绕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结构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这样才能实现由 “单一运动技术的学练”向 “实用型运动技能学习” 转变, 帮助学生学会篮球运动技能, 参与校内外篮球比赛。

1 体育结构化教学内涵及特征

体育结构化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以体育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机理和学科整体性建构的本质特征为价值遵循, 通过单元化、 结构化、 递进式的课堂推进, 逐步促进学生在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方法结构[2]。其特征主要有: 整体性、 层次性、 关联性、 应用性。 其中整体性是指一项运动项目完整教学的各要素——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 是一个有机整体, 互相联结、 互相促进、互相统一。 层次性是指各个知识与技能之间具有由简单到复杂、 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 关联性是指各个知识和技能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3]。 应用性是指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直接指向学以致用, 能在复杂的情境中灵活运用。

2 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思路

2.1 立足核心素养培育,分层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到的结果, 包括课程目标、 水平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这是一个系统化、 结构化、 序列化的 “目标链”。 基于此, 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 首先, 要做到 “顶天立地”。 所谓 “顶天” 就是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基于《2022年版新课标》 规定的 “课程总目标” “水平目标” 要求进行制定; “立地” 就是要紧紧围绕 “内容要求” “教学建议” “学业要求”, 结合教材性质 (集体项目如篮球、个人项目如田径)、 学情特征 (年龄、 性别、 心智等) 等进行进阶式的目标细化。 其次, 要做到 “全面具体”。 “全面” 是指目标不仅指向运动能力的形成, 也要指向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发展; “具体” 是指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观测、 可评价。

以水平三 (五年级) 《指向实战能力提升的篮球大单元教学》 为例, 在具体落实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时, 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3 个方面, 结合 “内容要求”“学业要求”, 进一步分解与细化, 提炼出课堂教学目标(表1), 其表述方式按照 “学生 (行为主体) 在什么情境中(条件)、 做什么和怎么做 (行为与表现)、 做到什么程度(结果)” 的逻辑顺序, 使学习目标明确、 具体、 可操作。

表1 水平三篮球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2.2 坚持目标引领内容,重组单元教学内容

根据目标引领内容原则, 抓住体育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 将教材内容进行 “教学化” 处理, 即根据学校条件、 师资力量、 学生差异等,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分配,建立起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与关联, 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战术运用、 体能、 展示或比赛、 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6 个方面进行构建, 形成该单元的结构化教学内容体系。

如在水平三 (五年级) 《指向实战能力提升的篮球大单元教学》 设计中, 其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分配如表2 所示, 既有双手胸前传接球、 行进间运球、 投篮等单一运动技术, 也有运球+投篮、 运球+接球+投篮等组合动作技术,还有侧掩护、 传切配合、 “关门” 等简单战术配合, 另外,篮球文化、 篮球规则、 与篮球相关的健康知识也不可少。学生通过一个大单元18 课时的学习, 达成课标规定该水平段的 “学业要求 (学业质量水平描述)”, 既学会篮球技术与简单战术, 又能够运用这些技战术进行篮球比赛。

表2 水平三指向实战能力提升的篮球大单元内容要点与课时分配

表3 结构化大单元评价内容与方式

2.3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构建单元学习过程

“教会、 勤练、 常赛” 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也是破解单元教学过程中 “单一断裂” 问题的重要法宝, 所以, 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需要构建 “学练赛” 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从纵向看, 大单元学习过程按照 “学习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 的逻辑体系构建; 从横向看, 课堂学习过程按照 “从单一运动技能学习 (学) 到结构化运动技能练习 (练), 再到真实情境中运用比赛 (赛)” 的体系构建。

“学、 练、 赛” 三者既是一个整体, 又是一种递进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每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达成, 合理分配 “学练赛” 的时间,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再建构。 以水平三 (五年级) 《指向实战能力提升的篮球大单元教学》 设计为例, 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阶段, 以学为主, 练和赛为辅; 在技战术运用阶段,以练和赛为主, 学为辅; 在展示或比赛阶段, 以赛为主,学和练为辅助。

2.4 结合学业质量要求,制定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 《2022年版新课标》 理念, 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要围绕核心素养, 紧扣学业质量, 结合教学内容, 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结构化大单元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育基础知识、 体能与技能学习情况、 展示或比赛中的表现、 体育欣赏与评价能力、日常锻炼的行为共5 个方面,每一类权重分别为10%、 20%、 30%、 10%、 30%。

结合篮球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业质量, 合理选择考核内容。 如体育基础知识, 采用纸笔测试, 主要考察篮球规则、 文化、 常识、 健康知识等; 体能与技能学习情况,采用单项技能测试和组合技能测试, 分别有曲线运球、 半场跑篮、 定点投篮、 移动传接球、 运球+投篮、 传球+投篮等; 展示或比赛表现, 采用定量评价, 如以18 课时大单元为例, 全班按异质分成8 个小组, 前14 次课为积分赛, 第15、 16 次课为资格赛, 第17 次课为总决赛即课堂积分赛70%+资格赛10%+总决赛20%=个人得分; 体育欣赏与评价能力, 采用定性评价, 主要考察观看篮球比赛片段, 能解说, 而且能指出犯规的名称、 简单战术名称;日常锻炼行为, 采用过程性评价, 主要考察日常出勤、 学习态度、 行为表现、 课后作业等。

3 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实施建议

3.1 聚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要精准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 教师在设置目标时, 应根据学习任务和要求, 有所侧重, 体现精准化, 不应面面俱到, 因为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通过整个大单元教学或者更长时间的教学而形成; 再者,一课时的教学容量是有限的, 目标设置大而全, 容易出现“蜻蜓点水” 现象。 如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战术运用阶段, 侧重于运动能力的培养; 在展示或比赛、 观赏与评价、 规则与裁判方法阶段, 应侧重于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的培养。 同时, 也要避免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一对应地隔离性表述, 要注重各素养内在的逻辑性与关联性[4]。

3.2 坚持目标导向,教学内容要结构化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 单元教学内容的具体设置应根据 《2022年版新课标》 中的 “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年龄特征、 运动能力、 篮球基础等), 聚焦篮球核心知识与技能, 注重内在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避免运动技能与学练方法的碎片化。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目的是帮助学生不仅能掌握篮球基本运动技能, 更重要的是所学技能在对抗和比赛中的运用与迁移。

3.3 整合目标内容,学练赛要一体化

“学练赛”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达成教学目标和预期教学效果的具体实施路径, 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会是基础, 贵在得法。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如分解与完整、 讲解与示范、 情景教学法、 游戏法等, 让学生“学会” 运动技能。 第二, 勤练是关键, 注重实效。 教师要精讲多练, 围绕教学重难点, 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避免枯燥的练习降低兴趣。 同时, 丰富练习方式。 如采用自主练习、 小组练习、 同伴互助练习等方式, 这样既能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能力。 第三, 常赛是保障, 创设 “赛” 的情境。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才能学会运动技能, 才能学以致用,简单的情境或者虚假的情境是学不会, 学不牢的。 因此,应将 “赛的情境” 贯穿在每一个单元、 每一节课、 每一个练习环节, 要让学生对运动技术运用和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相结合进行练习[5]。

3.4 结合素养要求,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 诊断与反馈,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依据评价目的、 内容、 主体、 情境等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增值评价, 健全综合评价, 超越知识与技能, 回归体育学科本质, 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注重评价内容与方法多样化。 单个运动技术的测评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教师要围绕基本知识 (规则与裁判)、 技能 (组合技术、 实战能力)、 体能等方面设计测评内容, 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综合运用清单式评价、 观察评价、 等级评价、 展示或比赛评价、 书面测评、 口头测验、 成长档案袋等方法, 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多角度评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第二, 重视过程性评价。 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第三, 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和精准的评价。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 采集数据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 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利用运动监测设备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和运动负荷, 准确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等[1]。

4 结语

总之,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结构化教学设计就是以“大概念” 为统领, 以 “结构” 为基础, 围绕目标、 内容、实施、 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 避免孤立、 静态的单一技术学练, 注重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 以丰富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完整的理解与体验, 提升学生在比赛或展示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结构化篮球技能
高级技能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画唇技能轻松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