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困境与策略研究

2024-01-27 06:30吴金华
体育师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体育教师

吴金华

(中山市小榄花城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15)

1 研究目的

比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2022 版》) 与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 版)》 (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2011 版》) 发现, 《课程标准2022 版》 延续了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定位, 更加突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理念方面, 《课程标准2022 版》把 《课程标准2011 版》 的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了融合, 增强了课程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指导性, 更加符合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情; 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方面,《新课标2022 版》 新增了核心素养, 并依据核心素养构建了课程总目标和水平学习目标; 在内容方面, 囊括了基本运动技能、 体能、 健康教育、 专项运动技能、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的课程体系, 并在教学内容、 学业考核等方面给予了提示; 教学建议方面, 《课程标准 (2022年版)》 推进“大单元教学观”, 强化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引领; 评价方面, 基于核心素养构建了学业质量标准, 提出了开展多元学习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评定的要求[1]。

《课程标准2022 版》 的颁布给一线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专家们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视角对新颁布的课标进行了解读, 极大地丰富了一线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 但是对于一线体育教师而言, “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提升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才是更为关切的问题。 本文从一线体育教师视角出发, 对新旧课标进行对比研究, 探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提出相应对策, 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体育课堂教学新思路。

2 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体育教师通过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意识;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教学内容设计观念。 经过几十年的基础教育改革, 学生在学习行为和态度方面表现出积极变化,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所向好, 但是, 根据 《新课标2022 版》 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发现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内容重复、 评价方式单一等亟须解决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滞后,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理念是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和专业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当前, 传统的教育理念一直在一线体育教师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种现象尤其存在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身上。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惯常重视 “以考定学” “以教定学”, 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被动跟着教师练习。 这种教学理念不符合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完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选择。 例如: 体育中考背景下, 学生升入初三后, 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基本以中考考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来的 “以考定学” 的教学模式, 教学形式还是简单的以重复训练某一技术动作为主, 直到学生达到该考试项目的中考标准。 这种教学理念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同时也与新课标教学理念不符, 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2.2 教学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科学选择与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必备能力。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重复、 技术单一、缺乏系统递进等问题。 某些学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常常根据体育中考考试项目安排教学内容。 考试考什么, 体育课就学什么, 完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长此以往也就出现了 “学生喜欢体育, 而不喜欢体育课” 的现象。 例如: 跳绳 (因占地小, 容易组织)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 为了体育中考能取得满分, 教师会在学生初一入学开始就一直学到初三中考体育结束之前,长达几年的跳绳练习, 让学生对跳绳项目失去了兴趣, 课堂教学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难以有效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

2.3 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不利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成效和课堂学习达成度的重要手段。 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前, 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但是, 一线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又存在一些误区。 如评价流于形式、 方式过于单一、 过程过于复杂等问题。 例如, 在一些市区级公开课中, 教师在体育课堂结束部分会下发提前准备好的学生自评表或师生互评表让学生填写并上交给教师,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学生敷衍了事现象; 还有部分教师采用学生期中或期末体育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对教学评价的意义和评价时机安排不科学,导致评价本应该有的激励功能出现缺失, 不利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3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

3.1 利益驱使下“以考定教”现象严重

初中阶段受 “升学指挥棒” 的影响, 上级教体局或学校领导对学校及教师的考核指标其中一项就是该学校的初中升学率高低。 此种现象在民办学校初中义务阶段尤甚。高升学率对应的升学奖金就会予以倾斜, 同时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大多以该教师任教的初三年级班级在体育中考项目中所取得的成绩来衡量该体育教师是否优秀, 是否能拿到绩效考核满分, 绩效考核的满分对体育教师的奖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长此以往, 利益驱使之下的 “以考定教”现象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3.2 部分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低

教师职业认同感就是教师自己对所从事行业的自我认同。 当体育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行业认同高的时候就会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 无论在教学、 科研和人际交往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 反之就会出现课堂教学走形式、 课堂质量无法保障, 只按照教学内容上课, 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

3.3 不重视体育教师“跟班走”,学生核心素养难形成

循环教学制又称 “跟班走”, 是教师从起始年级一直带到学生毕业。 “跟班走” 现象在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于班主任和主科教师中, 体育学科教师 “跟班走” 现象则不被重视, 往往会出现初中阶段更换不同的体育教师问题[2]。 比如, 初一任教教师刚刚把学生摸透教顺到初二马上又更换为其他教师; 一些学校出于初中升学考虑, 初三年级常年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把守”; 体育教师 “跟班走” 长期不被重视, 一方面不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4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实施策略

4.1 更新教育观念,落实“以学定教”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试行)》 提出更新教育观念, 将 “以教定学” 观念转向 “以学定教”, 充分把握学情, 注重个体差异, 合理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 因此, 一线体育教师要有主动求变意识, 主动学习新理念, 更新教育观念。传统体育课堂教学, 教师基本是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什么、教多少, 是典型的 “教教材”。 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课堂秩序的把控, 但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 学生难以享受运动乐趣。 教师应将“以教定学” 的教育观念转向 “以学定教”。 教师不再当“教教材” 的 “工具人”, 而是 “用教材教” 的 “行为人”。一旦教师遵循 “以学定教” 的新教学观念, 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就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2 以研促教,强化体育教师业务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应注重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教研培训,在培训中努力提升自己。 例如, 学校教研组、 备课团队组织的教研, 区域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等, 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师资培训与个人学习有机结合。结合新课程标准更新, 在课程实施部分专门列出的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具体要求, 提出教师应该坚持终身学习,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 教师应努力吸收新课标中的新理念, 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吸收到转化的过程, 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得越来越有理可寻, 让教学设计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的发展越来越有富有生气。 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 一线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3 构建结构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主要载体, 是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多大成效的关键。 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 体能、 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 为学生参与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因此, 体育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 摒弃过去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低级重复、 脱节、 蜻蜓点水式的教学问题。 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校情和学情充分挖掘内容资源, 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确保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表1 初一年级男生足球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学习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表[3]

4.4 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课堂学练中, 教师通过多维、 多样、 多元的综合性学习评价, 善用评价激励和反馈功能, 促进学生坚持练习,高效达成练习目标, 逐步形成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体育核心素养; 善用系统性评价, 促进学生坚持练习; 善用评价激励性, 促进学生坚持练习; 善用评价反馈性, 促进学生坚持练习。 例如: 有学生立定跳远姿势不标准, 但他比动作姿势标准的同学跳的更远; 有的同学动作标准跳的很近, 老师在评价同学时不能光以跳的远度去衡量;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优点, 激励他学好正确姿势。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主动练习的基础, 是推动练习的内驱力。 学生对练习有兴趣,就会边练边思考、 积极主动练习, 完善技术、 技能, 向运动自动化迈进。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练习, 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提升自身技术技能, 展现良好动作技能, 引导学生形成向师性, 提高练习兴趣。 注重学生运动项目认知水平的培养, 巧设学练场景, 让学生在学练场景中寓学于乐。

4.5 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课堂中,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教师要合理分组、 精讲多练、 强化重难点等, 帮助学生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 在练习中有效、 有序、 渐进式提升, 提高练习效率,同时要向学生明确练习要求, 定好教学目标; 加强合理分组, 培养小老师; 教学设计重难点要突出; 加强自主探究,自觉行动, 巡回指导, 教师策动。

表2 跨学科主题学习

5 结语

一线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领悟新课标, 力争把新课标活学活用; 立足于课堂教学, 因为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勤练” 是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 是学生获得运动技能等体育核心素养的必经途径。新时代体育教学应以素养目标为引领,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遵循 “精讲、 多练、 多赛”,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专项练习、 辅助练习、 展示与比赛、 激励反馈性评价等综合手段, 促进学生 “勤练”, 提高 “勤练” 效率。 在课堂、 大课间、 课外体育活动、 校外及家庭体育活动中加强勤练, 帮助学生逐步养成 “校内锻炼1 小时、 校外锻炼1 小时” 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体育教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