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CIPP 评价模式研究

2024-01-27 06:30
体育师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育人

蔡 峰

(广东科技学院 学校体育研究中心, 广东 东莞 523083)

2023年7月, 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 (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召开。 会议强调广东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 跟党走, 着力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1]。 “思政课程” 向 “课程思政” 的嬗变, 是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创新路向。 审思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方向性、 科学性、 操作性欠缺等通弊,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现状及长远目标, 以国家教育改革、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需求, 聚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研究滞后、 教学评价理论支撑不足, 课程思政开发与实施的深度、 广度和温度把握不够困囿, 参鉴CIPP 评价模式, 推动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评价从 “不愿评、 不会评、 不善评” 向 “愿评” “会评”“善评” 的嬗变。 助力广东省教育强省建设,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加速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教育理念与路径创新, 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改革提供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1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机遇

新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下,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 增强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责任感, 是课程思政是否落地、 落实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佛山市、 惠州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江门市、 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 总面积5.6 万平方公里, 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 万人, 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 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 随着一系列课程思政相关政策的陆续施行 (见表1), 伊始于2004年的课程思政, 已历经理念提出、 实践探讨、 改革创新、 规范实施发展阶段, 高校各学科的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成为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焦点。 王学俭,石岩 (2020) 提出“对于港澳地区的学校, 要结合 ‘一国两制’ 的特殊情况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着重加强对各种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和舆论的辨别、 揭露和引导, 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中国共产党和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培育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3]。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积极培育具有时代性、 区域性、 专业性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新理念,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与CIPP 评价融合的课程思政评价新形态、 新模式、 新路径,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课程思政的内涵式、 高质量发展。

表1 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政策[4]

表2 CIPP 评价模式

2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的现实挑战

2.1 认识之疑: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论研究匮乏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与评价, 已有研究虽有零星关涉, 但目前尚未见有专门研究成果[5], 尤其是立足区域或校本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等研究更为鲜有。 体育课程思政等同于 “体育课” + “思政课” 的简单错误认知, 造成体育课程思政在 “育体” “育人” 功能弱化。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体育教师对 “课程思政” 学理内涵的浅显认知, 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的价值模糊, 体育教师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淡薄, 导致诸多人仍处于观望状态。 因缺乏课程思政评价相关理念指引,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尚未唤醒, 思政理念尚未形成共识, 体育课程德育价值、 思政价值认识不到位, 以 “运动技术+体育健康知识+平时表现+考勤” 的传统体育课考核评价内容仍占主导, 导致无法回应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评价诉求。 此外, 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的缺乏深刻学理阐释, 欠缺可供广泛借鉴与推广的课程思政评价理论框架, 相关研究普遍深度不足, 缺乏实地调研、 统计分析, 尤其是在围绕高校公关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效果等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 综上,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建设的支撑理论研究明显不足, 课程思政评价的目标、 内容、 方法与考核指标均不明确。 同时, 因高校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论内涵、 学理要义认识不足, 造成课程思政体育育人观念滞后, 思政引导不到位, 思政效果不显著。

2.2 价值之惑:课程思政评价的价值定位模糊

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根据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新要求以及承载的新使命、 新任务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6]。

纵览建国至今的高等教育教学历程, 专业教育、 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剥离是历来存在之痼疾, 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亦然。 赵富学、 黄桂昇 (2020) 认为,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德育功能创新的系统性工程[7]。 课程思政亦是学科德育, 课程思政价值的游离与价值剖析的不到位, 加剧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价值的异化,诸多高校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后知后觉, 造成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不准确、 评价不科学现象频发。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提高、 反馈教学, 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的制定, 能够帮助教师更好掌握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挖掘的准确性、 融入的适恰性、 实施的科学性与学生的接受性。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课程思政评价的价值未能充分与 “为国育才”高校育人根本问题、 “立德树人” 学校根本任务, 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 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8]。” 的学校体育的核心要义, 也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的思政目标同向同行、 同频共振。 同时,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课程思政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学科优势、 地域特色与校本特色凸显方面未充分彰显。

2.3 实践之困:课程思政评价的实践探索滞后

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不是 “体育课” + “思政教育” 的简单加减法, 而是创新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 整合与实践运用能力不足, 导致协调育人效果欠佳。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思政案例等思政资源建设滞后, 照本宣科、 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法失当, 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尚不完善。 课程思政评价的顶层设计操作性欠缺, 相关指导性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与健全, 课程思政效果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重 “灌” 轻 “输” 现象, 德育元素、 思政价值挖掘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未能形成协调效应, 这种现象加剧了课程思政评价难。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创新不足, 课程思政量化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滞后。 高校体育教师普遍缺乏针对性专业培训、 系统指导,课程思政素养与能力提升的培训机制、 量化考核标准、 协调育人机制、 监督评价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课程思政内容资源开发与供给、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应用、 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数字化发展缓慢。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包含体育理论课、 体育运动项目课程等种类繁杂、 内容丰富的课程内容, 思政元素凝练与思政资源挖掘不足, 导致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糊、 主观, 思政元素挖掘千篇一律, 未结合教学目标、 地域特色与遵循学科规律合理设计。

2.4 特色之失:课程思政评价的区位优势弱化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粤港澳大湾区, 对高水平课程思政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相较于其他学科,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建设明显滞后, 思政资源建设能力明显存在不平衡, 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亦不统一, 不同院校存在体育基础差异, 部分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改理念滞后, 高水平教研团队与人才缺乏, 各自为政、 简单重复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仍占主流, 尚未建立区域性协作机制, 区域特色、 校本特色缺失。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 忽略了岭南武术、 龙狮等极富地域特色的课程思政素材与载体,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教学实践应用欠缺, 未能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格局。 教育数字化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数字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滞后, 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派、 超星、 雨课堂、 钉钉等新型融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方面存在技术壁垒, 课程思政数字化评价运用不普及。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 文脉相通,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内容亟需融入岭南武术、 舞龙舞狮等地域性运动项目, 从而丰富课程思政评价的内容供给与素材。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尚未建立、 健全的区域性协作机制, 课程思政评价的方式、 内容迥异, 课程思政评价未能串联、 整合区域、校际资源, 导致粤港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质量与层次不高, 致使其课程思政的评价建设亦进展缓慢。

3 CIPP 教育评价模式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回溯与演进趋势

CIPP 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丹尼尔·勒罗伊·斯塔弗尔比姆 (Daniel Leroy Stufflebeam) 于1967年对泰勒行为目标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 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 输入评价 (Input Evaluation)、 过程评价 (Process Evaluation) 和结果评价 (Product Evaluation) 4项评价活动组成[9]。 伊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评价从西方引入我国, CIPP 评价模式作为舶来品, 通过不断实践、探索、 提升中, 被广泛借鉴、 运用于教学评价实践, 并逐渐被我国接纳,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模式。CIPP 评价模式能够凸显了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 充分体现了其评价的发展性价值。 CIPP 评价模式具有过程性、 反馈性和全覆盖3 个显著特征, 这种评价模式主要用于学科、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评价机制形成, 教师能力评价等方面。 课程思政CIPP 评价模式的内涵包括: 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 着重阐明政治环境、 政策环境、 制度环境、 育人环境等教育环境的影响; 输入评价 (Input Evaluation) 强调的是为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准备的资源、 条件等; 过程评价 (Process Evaluation) 旨在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揭示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实况, 并加以反馈、 修正; 结果评价 (Product Evaluation) 是对课程思政实施结果、 成效及影响的评价后, 依据课程思政具体进行的完善。 CIPP 评价模式作为一种闭环管理, 兼具过程性、 反馈性与全覆盖显著特性, 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高校思政教育活动评价借鉴CIPP 评价模式, 是思政教育理念与路径的创新。

4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CIPP 评价模式构建

当前,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亟需聚焦其难点和痛点, 聚力纾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中育人元素发掘不够、 评价指标泛化和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专业建设, 培育体育类思政示范课程, 探索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视化、 系统性成效评价机制, 锚定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目标, 大幅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 获得感, 增强思政评价的科学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借鉴、 应用CIPP 评价模式, 筛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综合评价的内容框 (图1)。 架推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构建标准化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使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结果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课程思政评价建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 而应结合相关文件政策, 根据课程属性、 地域特色、 学校实际等进行个性化、 创造性探索, 从而全面、 立体、 量化设计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 在立德树人、 为党育才等目标引领下制订体育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同时, 立足广东区域, 发挥湾区优势, 制订与细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区域标准, 完善课程思政监督评价机制。

图1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CIPP 评价模式

5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CIPP 评价模式构建的实践方略

5.1 理念更新:培育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丰富体育课程思政CIPP 评价理论

实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对 “培养什么人” 根本问题和 “立德树人” 根本要求的有力应答, 同时有益于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10]。 随着课程思政研究的深入, 课程思政评价研究亦成为研究热点, 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逐渐由单一的学生视角, 向资源投入与保障、 师资素养、课程设计、 课程思政情境创设、 课程考核等多维指标细化。高校体育教师应明晰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的时代使命与育人职责, 主动更新课程思政理念, 并将其贯彻到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当中。 CIPP 教学评价理论融入体育课程思政, 增强了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的实效性, 是高校体育课程的理念革命与观念再造, 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现知识授受、 技能提升、 人格完善, 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 深化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高校体育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 使命意识, 认清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是时代所需, 是新时代国家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职责所系, 亦是 “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回应。 粤港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要唤醒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意识, 转变固有单一技能教学模式的体育课程认知, 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自觉, 培育地域性、 区域性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新理念, 参鉴CIPP 等成熟的教学评价理念, 进一步厚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理论根基, 强化其体育课程思政的责任担当, 做体育课程思政忠实的创造者、 主导者、 践履者, 不但优化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构建多元、 完整的体育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体系。

5.2 价值重构:精准定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功能,强化体育课程思政CIPP 评价认同

高等教育无法游离于国家政体之外, 高等教育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使命, 中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明确其为党育人的目标旨趣与重要任务。 CIPP 评价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应用, 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领下的理念创新与课程改革举措, 凸显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本位回归, 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 教学改革的拓展延伸和深化提升。 以 “育体”“培智” “明德” “精技” “铸魂” 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旨趣, 将CIPP 课程评价理论嵌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有益于建立健全其评价、 监督机制, 开创高校公共体育 “课程思政” 新局面, 增强粤港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的功能定位与多元性、 全面性。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具有监控、 反馈、 调节等功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监督与评测机制, 应聚焦理念、 目标、 方式、 内容、 结果等方面。 通过预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CIPP 评价目标, 选用多元化质量评价方式、 制定科学可靠的评测标准、 在进行课程思政质量评测的同时, 及时对课程思政评测结果进行总结归纳, 从而形成规范的评测体制、 机制, 丰富评测内容与方法, 组建区域化评测团队, 并不断优化评测工具与测试指标。

5.3 实践深化:健全高校教师的培训与奖惩机制,加速CIPP评价融入课程思政评价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体育课程CIPP 思政教学评价改革,亟需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的常态交流机制、 评价激励机制, 细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制度性文件, 从建设方案、保障措施、 考核评价方面加强文件的指导性与操作性。 通过CIPP 课程思政评价杠杆, 加速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的研制, 征集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 建设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示范团队建设、 拓展思政平台、 丰富思政资源库、 思政案例、 打造思政团队与思政名师。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联席会机制, 邀请思政专家学者, 打造一直全视阈、 跨学科、 高水平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队伍。 在数字化教育新常态下, 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智慧课堂, 加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育人体系与教学模式, 加强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科学调控与精准干预。 签订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校际协议, 构建集 “开发、 使用、 优化、 整合” 为一体的全方位课程思政资源共享体系。 研制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量表》, 引入CIPP 评价模式, 用好、 用活MOOK、 学习强国、 智慧树、 超星等教学平台与载体,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视频, 共享共建课程思政数据平台。

5.4 特色凸显:发挥粤港澳区位优势与地域特色,深化高校体育课程CIPP 评价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改革, 应在体育学者、 思政专家、 体育教师、 体育教研员共同努力下,以CIPP 评价模式为改革路向, 遵循体育学科发展规律, 突出区域优势, 形成区域性协作机制, 打造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格局。 突破相异区域、 不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专属性与封闭性, 整合各校际间不同类型、 形式的资源。 以点带面, 串联与辐射区域优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质量与层次。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收集、 整理、 提炼与教学检验, 寻求以岭南武术、 龙狮为地域特色的体育精神发掘载体, 有序融入区域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与评价之中。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区域特色、学校特色 (校际), 突出体育学科实践性强的特性, 将CIPP评价模式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目标、思政教学内容、 教学教法与考核评价融通, 重修教学大纲、重新编写教案、 课件, 更新教材。 综上,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综合评价应在CIPP 评价模式理论框架下, 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围绕提升家国情怀、法治意识、 文化素养、 道德素养等内容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同时, 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评价的地域性、 科学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 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建设是一项全面性、 专业性的系统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CIPP评价模式, 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深化改革的试验田、突破口,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推广性, 能够弥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过程中育人元素发掘不够、 教学方法应用失当、 教学效果欠佳及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通弊。 构建具有浓郁校本特色与区域属性的体育课程评价思政创新体系,提升课程思政考核建设成效与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 创造、更新与展示体育课程思政区域协同评价最新成果, 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建设的区域质量与层级。 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与实践参照, 从而构建与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成效与评价体系, 全面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发展。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