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体育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2024-01-27 06:30怡,
体育师友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师设置

张 怡, 周 成

(华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2019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1]。新时代, 体育强国战略在国家和政府的文件指引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 强国必先强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青年体育教师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新力军, 其人才的质量和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走向。 新时代,社会发展有了新的目标, 同时对体育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 分析当前我国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现状,研究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以此对青年体育教师培养路径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1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1.1 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环节

2022年6月24日修订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指明了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对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息息相关,是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由此可见,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 青年体育教师培养同样是建设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重点。

1.2 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是发展创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关键

2018年出台的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3]文件中, 相关的培养和发展青年教师的政策建议多达11 项。 青年体育教师的发展将长期影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而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 初入职场的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和要求更高。 同时,新时代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发生的变化也要求他们不断创新,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面不断钻研。 由于年龄和教育优势, 新时代的青年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更强, 这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贴合。 所以, 做好青年体育教师培养和创新教学引导十分关键。

1.3 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是保证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系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来看, 我国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此阶段,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4]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发展决定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根据教育部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公报[5]情况资料统计,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教师学历资质已逐渐向本科、 研究生倾斜。 教育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 博士生青年教师们则更多选择去高中、 大学执教。 随着学历要求的提升, 青年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亦需进一步的加强。 如此青年体育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时才能更快地适应, 迅速融入学校体育教学系统。 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青年体育教师的职后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其就业学校体育教育系统的发展。 所以, 做好青年体育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养决定着我国学校体育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1.4 有利于提高我国青年体育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相对老教师而言, 更年轻、 更具活力,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阶段。 彭颢舒和曾丽斌[6]也曾在他们的研究中表明青年科研人才发表的论文更多、 质量更高、 被引次数更多。 相应地, 青年体育教师在结束了大学全日制学习后走向岗位进行教学实践, 这是他们将理论具体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阶段, 这个期间是教学问题产生的高峰期, 也是引发他们思考和进行深入探究的关键期, 是成果转化的重要节点。 为青年体育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培训、 建立符合他们职业发展的培养机制,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提升团队的学术研究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 我国对于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路径现状分析

2.1 体育高校对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及分析

2.1.1 各体育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现状及分析

对比我国排名前十所公办体育专业本科院校 (以下称为体育本科院校)、 前十所体育大专院校、 前十所综合大学的体育学院关于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 整理归纳后得到表1:

表1 三类排名前十的体育院校在专业、 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对比

表2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N=61)

(1) 体育本科院校中对体育专业的设置相对等体育大专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较全面, 人才培养方案也因各学校的专业设置有所偏重。 从整体来看, 除了北京体育大学, 我国普通高等体育本科院校在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大致相同。 对冰雪运动专业、 智能体育工程专业、 其它小语种专业的设置很少, 部分院校在专业设置全面性有所欠缺, 仅设置了十二个本科专业, 与全面培养体育人才的理念相悖。

(2) 研究生专业设置上, 我国体育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并不全面, 专业细分不够明确, 缺乏时代特色。 具体体现在与体育赛事运作相关的研究生专业, 在前十所体育高校中仅两所高校有设置, 且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细分不够,讲求大而全。 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已顺利闭幕, 相关的冰雪运动专业应纳入到各体育高校的专业规划中。 各院校体育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更少, 这与我国体育研究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3) 体育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虽然更少, 但更具地方特色, 更具实践性。 专业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训练、 运动康复等为主, 在交叉学科专业设置上相对较少。在人才培养方案上, 大专体育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案缺乏具体的培养文件, 仅在学校官网专业介绍上简单提到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4) 综合院校体育学院在专业设置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上远不及体育专业本科院校, 这与国家推行综合院校设置体育院校的初衷保持一致。 然而, 随着体育在我国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综合院校的体育学院更应利用自身优势,设置更多的与体育交叉的专业, 而不是仅停留在设置基础的体育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

2.1.2 各体育高校课程设置现状及分析

从各体育高校的官方网站中不难发现, 体育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相对系统, 而体育大专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相对局限在专业课程上, 缺少教学方法类课程、 体育技术课程和通识课程。 在访谈中, 毕业于本科体育院校的访谈对象提到: “学校对于说课和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未来教学工作, 课程要求仅仅只是让班上每一位同学作为老师上过一遍课便结课了。” 据问卷调查统计,19.2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专业课设置对其工作帮助不大,23.0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设置的选修课对其工作帮助不大。 为已就业的体育青年教师中, 7.69%的人认为在校期间的学习不能学到满足当前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教学能力和知识, 只有59.62%的调查对象认为能基本满足。 认为需要调整学校专业培养目标 (包含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 的人数占78.84%。 可见, 各体育院校对于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学习和培养还不够明确, 对于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规划有待调整。

2.1.3 各体育高校实践课设置现状及分析

访谈结果显示 “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较少, 学习深度不够, 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许多教学实践技能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 他们表示实习实践课大多设置在毕业前一年,且对实习单位没有要求必须是学校, 缺少直接的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培养的实践课程。” 基于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青年教师更需要在实践方面得到锻炼, 对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则需要格外重视。

2.2 体育院校学生毕业流向调查研究

据问卷 (61 份) 统计, 80.54%的调查对象走向了教师岗位, 其中以公办小学、 私立中学和公办中学的居多, 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4.59%、 18.03%和14.75 %。 毕业去向为大专和大学的共占10%, 均为研究生学历, 这与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不断提升的趋势一致。

2.3 用人单位对新就职的体育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及分析

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经择业后, 66.04%的青年体育教师认为需要补充学习体育运动技术课程, 62.26%的青年教师认为需要在体育教育类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 有体育理论课、 体育通识课、 公共课方面的知识技能后续学习需要的占比分别为58.49%、 50.94%和30.19%。 这说明青年体育教师迫切需要一个后续教育的补充, 而用人单位是提供此类教育培训的最直接也是最必要的平台。

问卷结果显示, 对新就职的青年体育教师的培训频率为一学期2 次的占21.74%, 一学期一次的为28.26%, 一学期3 次的仅为10.8%, 一共培训2 次及以下的共占23.91%。据访谈结果整理得出, 多数用人单位对新入职的青年体育教师会分配一个资历较老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 指导的内容为教案指导、 上课指导和训练指导。 指导的对象多为一个老教师带多名青年教师, 常出现老教师很忙, 需要青年体育教师自主观察学习, 有问题再进行学习反馈的情况。另外, 问卷中显示有四分之一的青年体育教师所就职的单位没有明确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新入职的体育教师的后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3 社会发展对我国青年教师的新需求

3.1 对学历和运动技能的要求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提到: “到2025年, 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 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7]。 从各地招聘信息来看, 不少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招聘条件相较于之前有所提升,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甚至招聘了多位博士来提高师资水平。 同样地, 对比往年各地教师招聘信息后发现, 各中小学对于体育教师的招聘要求在学历方面逐渐从本科层次走向研究生层次, 对于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更是逐渐从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到要求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甚至更高。

3.2 对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对于教师的期待变得更高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9.43%的调查对象表示其单位在招聘时要求体育教师外语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有青年体育教师在访谈中表示他们需要兼任其它科目的教学任务。 一位已入职广州某小学的体育教师表示: “由于教师资源紧张, 我还要兼任2 个年级的英语口语教学。” 这也说明招聘单位在招聘人才时, 会根据本校具体师资队伍情况和教学任务安排有针对性地提高招聘条件。 22.64%的调查对象表示其单位在招聘时要求体育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

3.3 从政策规定和社会发展要求来看

2022年3月25日,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对课程的内容、 上课的方法、 体育课的质和量、 综合性学习评价等方面都作出了新要求。 另外,体育中考改革也加重了中学体育教师的任务。 对于中学体育老师来说, 不仅要组织体育课、 大课间活动, 还需要额外安排与中考相关的体育服务。 家长迫切希望孩子们在学校能加强锻炼, 学校亦将任务安排给体育老师。 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只会有增无减, 青年体育教师应关注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尽快适应新要求, 学习新内容,提高教学技能, 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发力。

4 建议

4.1 做好职业规划,根据新时代发展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新时代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路径应始于其在校园内的专业学习。 各体育类院校应提前为体育专业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教育, 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认知, 使其提前了解体育教师所需的工作技能, 树立主动学习各项知识技能的意识。 为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各体育类院校应根据新时代发展需求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各体育院校应参照最新的体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变革、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新时代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的新技能等各项内容,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具体要求, 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准备。

4.2 改革体育类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我国对体育教师的各项需求, 做好体育专业学生的校内培养工作, 对我国体育类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教育部门和各体育类院校应根据毕业生就职情况和招聘单位的就职要求进行调研, 结合毕业就业情况和新时代体育教育变化重新调整体育类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本科体育类院校应向北京体育大学看齐,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为行动指导, 丰富专业类别、 增加冰雪专业的设置, 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细分, 增加课程种类。 大专类院校则自身办校的理念出发, 以发挥当地特色运动项目为主, 逐步完善专业和课程设置。 综合院校的体育专业设置也应逐步向专业本科类体育院校看齐, 以培养 “一专多能” 的体育人才为主要目标, 优化专业和课程横向结构的设置, 发挥体育交叉专业设置和课程上的优势。 另外, 基于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学的特点, 各体育类院校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建立体育高校与各中小学、 体育培训机构协同培养机制, 帮助青年体育教师更好更快地掌握教学育人的技能, 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4.3 搭建青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学习平台,构建职后青年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应积极搭建青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平台, 帮助青年体育教师快速融入教学工作, 同时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各地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与用人单位合力构建符合当地教育发展要求的青年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确保青年体育教师有动力、 有可参考的发展路径和足够的教学热情投身到日常教学中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 人才引领驱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新时代, 青年体育教师是建设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人才, 只有将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成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体育人才, 才能为继往开来, 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 我国教育部门和各类体育院校做好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工作, 根据时代需要改革体育专业和课程设置, 搭建青年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学习平台, 构建职后青年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以保证新时代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由于研究能力有限, 问卷和访谈的数据不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现状, 为此提出的建议所涵盖的方面不够全面,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增加更多的实证分析, 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教师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