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美村的人们》小说主题分析

2024-02-04 13:40姜华
今古文创 2024年5期

姜华

【摘要】梁贵子是韩国当代文坛的一位主流女作家。《远美村的人们》是她的代表性作品,正是这部短篇小说集,奠定了梁贵子在韩国现当代文学界的地位。《远美村的人们》受到高度评价的原因在于梁贵子在这部小说里对人性、底层人和现代文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人民的观点。小说中梁贵子对于对人性的拷问、对底层小市民的关怀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审视,使她的作品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远美村的人们;梁贵子;底层人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5-002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09

一、序论

系列小说《远美村的人们》是韩国女性作家梁贵子的代表作,曾获第五届柳周铉文学奖,作为继朴泰远《川边风景》后又一部优秀的世态小说,获得过“80年代短篇文学精髓”的高度评价。《远美村的人们》含11个相关而独立的短篇,11篇合在一起,反映了现代社会进程下小市民阶层的生活。这部系列小说以看似琐屑而并不纷乱的日常生活为素材,用充满爱意的视角和细致入微的笔法,悉心勾勒出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老百姓多样化的生存方式。可以说梁贵子开辟了20世纪80年代韩国小说的一片新天地。

梁贵子致力于人性的挖掘,探索特定历史下人的危机和生存,以及精神层面的机缘和奥秘,并且这一理念下的创作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因此,解读《远美村的人们》无论是在文学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文学层面上,该系列体现了梁贵子对于人性和存在的理解,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她的文学世界;现实层面上,将该小说至于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时代潮流中,把握个体生命的存在,既能回溯80年代的历史,也能对当下生活起到警示作用。

二、对人性的拷问

《远美村的人们》中短篇小说《日用的粮食》描绘了经营兄弟超市的金代表,和经营金浦超市的京虎一家因米和煤炭相互敌视,后又联手致使新鲜水果店倒闭的故事。兄弟超市的金代表为了应对危机,开始卖米和煤炭,与胖虎一家的金浦超市不足百米展开竞争,两家超市持续较劲。后来由于“不识时务”的新鲜水果店的入驻,两家店暂时休战,同仇敌忾,开始推出蔬菜水果对付新鲜水果店。一段时间后,察觉眼色的新鲜水果店老板终于摘下了“各种副食”的纸条,表明只卖水果的意愿。然而两家超市仍然步步紧逼,终于,新鲜水果店的店主开始了反击。与金代表和京虎爸爸发生了肢体冲突。

这场争斗以水果店男人的负伤离去而告终。金代表、胖虎一家无疑是直接的加害者,而作为冷漠旁观者的邻居们则是间接的加害者。为了能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商品,他们反而更喜欢看到超市之间的相互竞争,而不在乎其是否合理。小说描绘了小市民阶层对外来者的敌对心理,一心追求自我利益的居民的利己心理和个人主义,最终给别人造成了伤害。世俗的物质主义和小市民意识的急速扩散,由此产生的生存竞争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拷问着人性的纯良。

《远美村诗人》讲述了一位诗人受人排挤的故事。“相思鬼先生”是一位27岁的青年,住在木槿花联排3楼。他参加学生运动后被开除,后来被强制征召入伍,但从入伍后开始半疯,这暗示着他成为暴力的牺牲者。相思鬼先生在远美洞的邻居眼中是一个典型的“异类”。在叙述者琼玉看来,村里的人都有点瞧不起相思鬼先生,待他很随便像待小孩子一样,都觉得他的脑子有点不太正常。除了他双眼凹陷、头发蓬松、穿着邋遢,活像个“单相思鬼”一样,还因为他只知道谈诗,整天想着诗。为了谈诗,他彻夜读诗。相思鬼先生总是晚上趴在地上背诗,第二天就谈他背过的诗的人。相思鬼先生从来没做过坏事,但周围的人却丝毫不接纳他。相思鬼先生渴望着纯粹的友情,因此把金代表当成自己的朋友。但金代表却利用相思鬼先生的纯良心地骗取他为自己干更多的活儿。至于相思鬼先生的诗,每每与他分享,金代表总是借口走开。如果说利用朋友彰显了金代表的无情,那么当相思鬼先生被打的事则更表现出他的无耻。“金大哥,金大……帮帮我!” ①当相思鬼先生被追打跑进店里时,金代表怕惹事上身赶他离开,却又在诗人的危机解决后表现出另外一副假惺惺帮忙的嘴脸。这说明金代表从未把相思鬼先生当作朋友,他像周围的其他人一样,并没有把相思鬼先生当成一个正常人。相思鬼先生在看透了金代表的虚伪行径后,痊愈后依然笑嘻嘻地帮金代表搬着箱子。面对琼玉的发问,他却并不承认金代表见死不救的事实,只是给琼玉念了一首悲哀的诗。

在以上的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物化,社会上利己主义泛滥,人们往往从个人的利益和安危出发来决定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受到这种非人关系的支配,加之急剧扩散的物质主义和小市民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度淡漠,人性的纯良也受到了挑战。梁贵子正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诘问当下社会弥漫的利己主义和金钱主义,并呼吁人性的复归。

三、对底层小市民的关照

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相对滞后的产业。在乡村地区,农业经营和农村生活不断面临工业化的冲击,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然而,卖掉家乡土地进城务工的人发现:城市里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想象的一样美好。由于缺乏知识和技术,他们只能在底层从事体力劳动,而城市高昂的房价也令他们吃不消。如《下雨天要去加里峰村》里的林先生,他原本是京畿道利川人。但当恩惠爸爸问到林先生老家在哪儿时,“老家?”林先生反问后苦笑回答:“《不要问我何处是故乡》不是有這么个歌吗?一提起老家就气短,已经七八年了。京畿道利川的农夫想成为城里人,卖了地来到这儿却成了这副模样,要是没卖那块地的话……” ②林先生最开始是从利川到了汉城,他以为只要努力,总比种田强多了。然而在汉城做海鲜买卖、辣椒买卖全部亏了本。亏了本钱之后,林先生便从汉城搬到了富川,在富川卖过冰块、卖过菜、卖过狗、卖过蚕蛹。后来又开始做工靠体力赚钱。油漆工、贴壁纸工、修锅炉什么都做过,冬天还送蜂窝煤。但即使他这样努力而勤勤恳恳的生活,却依然连自己的一栋房子都没有,只能租一间地下室,一家人蜗居在一个房间里。在拿到修卫生间所得的七万元之后,林先生买啤酒首先要还在商店里欠的一千三百元赊账,可想而知平日林先生一家过得有多艰难。

《遥远而美丽的村子》记录了恩惠一家人搬家的情景,与多数人从乡村蜂拥至汉城不同,他们是搬离汉城,而搬离的原因在于:他们始终无法在汉城扎根。恩惠父亲常常搬家,大学毕业前夕母亲从乡下姐姐上汉城和他一起,毕业后他便留在了汉城。自此以后他和母亲便在一个又一个“房间出租”中辗转。直到这一次,他们一家又从租好的房间中被赶了出来,而妻子即将临产又让这一境地雪上加霜。由于出不起高昂的租金,他们无奈只能搬离汉城。而在搬离的时候,“稀稀疏疏立在另一边的庭院宽敞的洋房,从清晨开始搬动行李到现在开始行将离开,没有一家出来过问。” ③这一情景的描写在透露出大城市人情稀薄的同时,也昭示着:这里没有一个人接纳过他们,恩惠一家自始至终都只是外来人口,不曾融进他们的群体,因此搬离也无关紧要。在搬至富川后,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正如文中所说:希望和房子是同义词。④他们似乎又有了自己的希望。但他们一家却并没有安居于富川。因为丈夫和妻子都没有舍弃对汉城的迷恋。“我们竟然会被赶到这个地方”,这种不平的感受就像煤气往门缝里渗入一样,一点一点地腐蚀着他们夫妇。⑤他们不屑于这里的人为伍,认为他们与富川的人境遇完全不同。既无法扎根于汉城,又无法安居于富川,在这种双重矛盾中,恩惠一家成了典型的“边缘人”。

梁贵子通过对这类小市民的描写,对80年代的韩国底层作出了真实的关照,这些生活在主流边缘的小市民他们在经历着欲望与挣扎、希望和幻灭的过程中走过了自己的一生。

四、对于现代文明的审视

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产业化城市化浪潮全面袭来,远美村这样的小镇也迅速向城市化发展。工业文明的发展虽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也造成了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的异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个体的精神世界受到摧残,人们沉迷于物质利益,沦为金钱的奴隶。

《最后一片土地》讲述了姜老头卖地的故事。姜老人是一名顽强抵抗着现代文明的先锋。他是个典型的农民,有不少的土地,以至于房地产中介朴老板每次遇到他都会谈起土地价值飞升让他卖地的事,但姜大爷却没有任何动摇。他甚至还称他为“汉城王八蛋”,认为让他卖地的人都是没见识没礼貌的混球。但远美村的人却并不支持姜老头,一到冬天,姜老头的整块地一定会变成垃圾场,晚上会有人出来偷偷将废煤球丢在姜老头的地里。因为一到夏天,姜老头的田里就会堆着粪肥,村里的人从早到晚闻着臭气非常厌恶。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姜大爷的地并不美观。远美村的照相馆、电器行、美容线、人参茶楼、炸鸡店等一列排开,那中间姜大爷的田就像一堆牛粪挤在鲜花中。村里的人认为,姜大爷的地卖了,盖上整齐的建筑,这条街才能显得完整干净。街道要风采大方,房价才能升得高。⑥因为坚持不卖地,姜老头夫妇被村里人集体排挤,姜大娘也发起了牢骚:“为了那个什么田,到村子里去也像义子被亲儿子排挤一样。哎!对土地怎么会那么贪心……” ⑦真万受伤的时候,姜大爷想让老伴买块猪肉探望,老伴却说:“让村里人那样待你你心里也好受?最近那些住复式楼的年轻太太不知打什么鬼主意,老聚在一起嚼舌根,我一走过去他们就马上闭上嘴。哼!……还送什么猪肉?” ⑧姜大爺原本有很多的地,但随着土地强制征收、用途变更、住宅用地整建,地一块块分被分割,姜大爷只有噎气的份儿。只能竭尽所有的力量抓住他所能拥有的地但随着低价的上升,但他的力量在钱的威力之下也失去了用武之地。⑨老伴和子女都催着姜大爷卖地,村里的人也一遍遍地控诉,甚至不惜往种满辣椒小苗的地里洒了煤渣。最终姜大爷屈服了,卖掉了他的土地。其他人对于卖地的劝诱正是体现了工业文明中的唯利主义,也昭示着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碾压。

姜老头对于土地的热爱体现了工业文明下,人类对于田园牧歌式的传统价值的追求。这样一类人在工业化社会中无法立足,也没有归属感,是别人眼中的“异类”。但也只有他们明白,在飞速疾驰的产业化浪潮中,守护自然与本心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样的一些“异类”形象不仅体现了梁贵子对于20世纪80年代工业文明的批判与反思,也强调了工业文明下田园牧歌式价值的重要性。

五、结语

本文以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作家经历、作品的内容及主题三个维度来分析《远美村的人们》。远美村并非一个华美的现代都市,而是一个半开发半落后的空间。这里有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也有着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群。通过对小说进行社会历史视域下的文学批评,可以看到文字背后梁贵子深厚的人文关怀。正是梁贵子把目光投向了这类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活,才能用形象化的语言和真实的笔触表现出复杂多方的人生形态。她对人性的拷问,对底层小市民的关怀,对现代文明的审视,让读者了产生强烈的共鸣,也不由得进行反思。

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始终回避着关于历史大环境的宏观描写,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时代变化带来的生活细节与个体心理状态的变化。梁贵子关注着远美村的人们的最细微之处和背后的人性纠缠,用细节还原出最真实的时代气氛,给读者以感动。事实上,关注真实环境下真实的生命,也就是关注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远美村的人们》中出现的小人物和社会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因其自身的微弱影响力而被社会主流选择性地忽视,即使是在人文精神不断重建的今天,人类社会也很难全面发展。因此,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分析《远美村的人们》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带我们回溯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也有助于人们审视自身存在和生活样态。

注释:

①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②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③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④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⑤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⑥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

⑦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⑧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頁。

⑨梁贵子著,丁玟声、王策宇译:《远美村的人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参考文献:

[1]梁贵子.远美村的人们[M].丁玟声,王策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阿兰·库隆.芝加哥学派[M].郑文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金炳珉,许辉勋,崔雄权,蔡美花.朝鲜·韩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4]金允植,金宇钟.韩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5]肖珺,李加莉.跨文化适应研究的解读、进展与趋势[J].文化研究,2015,(8).

[6]余建华.国外“边缘人”研究略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7]赵欣.“边缘人”研究的理论脉络、核心逻辑与研究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2021,(4).

[8]王红梅.梁贵子与池莉婚姻爱情小说比较[D].延边大学,2011.

[9]王红梅.池莉与梁贵子小说中“烦恼”主题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5.

[10]苏星宇.梁贵子小说中的暴力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21.

[11]金恩荷.梁贵子的《远美洞的人们》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

[12]김종회,잃어버린길찾기로서의소설.양귀자의<숨은꽃>,문학과예술혼,(문학의 숲),2007.

[13]김양선,여성작가들의 장편소설에 나타난 새 경향,창작과 비평,1992.

[14]이재현,도회적삶과모성,한국문학소설대계77(동아풀판사),1995.

[15]이양숙,『원미동 사람들』에 나타난 도시의 일상과 도시공동체의 의미,구보학보,2015.

[16]이규일. 공간 인식의 비절대성과 의미 변화 연구-양귀자의 연작소설『원미동 사람들』을중심으로.한국문예비평연구,2012.

[17]김경애.『원미동 사람들』의 이방인,「한계령」의의미와한계:서술 구조를 중심으로.한국문학이론과 비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