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2024-02-04 13:40周倩倩
今古文创 2024年5期
关键词:水墨画美感意境

周倩倩

【摘要】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自然的画面意境可谓美学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意境一词入手,深入分析了水墨画意境美表达的内涵及美的体现之处,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人们对中国水墨画的研究和鉴赏,使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其中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水墨画;意境;美感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05-008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29

中国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悠久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水墨画没有过于浓烈和丰富的色彩运用,但是呈现出来的画面意境却让人沉浸其中,有一种超脱现实的自然之美,这就是水墨画独特的意境之美。

一、水墨画的起源与发展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中國古代,人们常用毛笔来写字绘画,这种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从而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水墨画的绘画风格。早期的水墨画多用于一些书法作品的表现,随着绘画美学的发展,水墨画逐渐被定义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手法。水墨画的起源也与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人对于墨的重视不可小觑,他们认为墨可以表达情感,墨的深浅变化能给人无限的遐想,所以古代文人雅士常以书法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又或者表达自己的心境,这给水墨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早期的水墨画是以线条来勾勒画像的边缘,更注重用墨的流畅度与整体造型的表现。晚唐时期,水墨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画家们普遍认为一幅画的精神内涵远比那些所谓的高超技术重要得多。宋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水墨画在山水风景方面有了更深的发展,画家们用笔墨描绘着自然的山水之美,并采用了题字的方法表达意境,在当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元明清时期的水墨画风格更加多变,同时出现了很多拥有高超技法和丰富表现力的大师,比如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万壑争流图》,不管是笔法上还是构思上都非常独特。他们能将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结合,使得水墨画更有生命力。到了现代,水墨画的形式已经变得不再单一,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融合创新,强调绘画创作的自由性,从而也延伸了中国水墨画的内涵。

总的来说,水墨画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审美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水墨画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绘画的发展。

二、意境美的特点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中心范畴,它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意境”一词的探讨,最早可追溯到老庄哲学中“物我合一”的思想,经过文学艺术的长期发展,它吸收融合了各种不同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艺术审美思想的集中表现。如何将意境美的特点展现出来是中国水墨画创作的关键,这些特点能给一幅作品注入灵魂,能给观者带来深刻的感受。中国的画家们通过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向大众展示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从而更好地将水墨画的特色展现出来。意境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似有若无的朦胧美

“意境”指的是一种有内涵,值得回味的意象,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这种抽象的概念主要是由现实中的人物、事物、自然景观等内容组成,然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抽象一词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虚无感,没有能直观看到的实物,所以意境的抽象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中国水墨画中常能见到留白的区域,这些留白不仅给画面增添了神秘感,还能激发观者的思考和想象。水墨画中的朦胧美处处可见,比如被誉为“留法三剑客”之一的法国华裔画家赵无极的画作,他的作品一眼看上去有着大开大合的磅礴,充满了东方的书法美学,但又饱含了一种抽象的极简韵律,与王维诗句“人在画中游”的境界非常相似,人们在观看他的水墨画时能感觉身处现实与画面之间,真正形成了一种似有若无的朦胧之美。

(二)清新淡雅的朴素美

意境是中国水墨画所追求的一个特征,它具有一种自然真实的美感。意境的自然、朴素是与生俱来,天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造成的或者刻意而为之,也就是在艺术作品中更注重返璞归真的艺术表达,追求的是一种清新淡雅的感受。正如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提出的“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当然这种理念在中国水墨画中也有一定的展现,就拿中国古代山水画来说,其画面中展现的多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刻画时并未改变其原有的形象,更多的是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出其自然灵动的美,却能给观者带来一种融于山水之境的感受。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与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密切相关,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绝不是单纯的异想天开,天马行空,而是亲身感受过自然万物有感而发的创作。如此才能体现画面意境的自然和朴素之美。

(三)有限而又无限的超越美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在创作时并不会有太多的限制,意境不会特指某一个物品或者某一个具体的形象,通常是在有限的画面中描绘出能够无限想象的场景,吸引人们进入无限想象的空间之中。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的就是突破象的有限性,追求意的无限性,以达到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境界。正如一句名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相互融合,画面中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人们所能直观看到的各类形象,还有一些能够从画面中得到的感悟,也就是从有限的画面空间中体会到无限的意境,进而达到一种有限而又无限的超越美。

三、水墨画意境的内涵

(一)诗意的意境

诗意一词常用来形容某一段句子或者某一个画面,但在中国水墨画中却代表了一种意境。主要传递了一种饱含诗情画意的美感,水墨画通过运用浓淡相宜的墨色勾勒各类形象,追求自然灵动的画面氛围,从而营造出独特的诗意情境,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首先,水墨画通过简单的工具,毛笔、墨汁、纸和砚台,又以简洁的表现手法将大自然中的景观形象和生活场景中的人物形象转化纸上极具氛围的艺术形象,比如,只用了寥寥几笔线条来勾勒出来的山川河流,却能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景观的辽阔和宏伟。其次水墨画中的各种形象也是非常具有诗意,通过捕捉一些动态的瞬间或者是对一些细节的描绘,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意境,同时也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比如通过绘画山川河流可以展现自然的生态之美;通过绘画花鸟虫鱼可以展现生命的活力之美;而绘画人物则能展现出人物内心不同的情感层次。

总之,水墨画中的诗意意境是通过极简的手法进行描绘,利用了深浅不一的墨色勾勒出了现实中的各类形象,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了无限的情感,从而营造出了一种远超现实的艺术美感。它使观者感受到一种诗情画意的画面氛围,而不是直观明了地描绘现实。水墨画通过传递诗意的意境,给予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二)哲理的意境

水墨画中也多有哲理的意境,在水墨画的作品中,大多是以整体概括的手法和抽象的笔法处理画面,巧妙地处理画面中各类形象的关系,从而表达出一定的哲理含义。这些哲理的意境往往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百态的思考和启发。水墨画的哲理意境可以通过墨色的变化来传递出来,墨色的浓淡和干湿呈现的效果和含义往往也略有不同,浓墨浸湿的黑色给人一种沉郁和厚重的感觉,而淡墨干枯的灰色则给人一种宁静与洒脱的感觉。画家通过浓淡、干湿的融合能够创造出层次丰富的画面,传递出自己的感悟,同时也能给观者带来一些思考。这些墨色的运用使得水墨画作品更富含哲理的意境。

水墨画的哲理意境在不同的主题中传达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在山水画中传达的是宇宙世界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在花鸟虫鱼画中传达的是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在人物画中传达的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艺术离不开社会生活,水墨画的哲理意境内涵必然是以生活为基础,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对人生、自然、社會等方面的思考,同时因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对世界和人生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水墨画的哲理意境主要是通过其抽象的笔法技巧及墨色的深浅浓淡来描绘出富有哲理含义画面,能够使观者有所感悟或思考。但在描绘不同事物不同主题时所表达的含义却又各不相同。水墨画通过传递哲理的意境,不仅给予了观者更多的启示,还能使更多的人因其哲理含义了解到水墨画。因此水墨画的哲理意境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情感的意境

不管哪一种艺术形式,从根源上来看都是反映人类意识活动的媒介,水墨画也不例外。

水墨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表达风格,优秀的水墨画作品品格高雅,气韵生动,意境独特。画家们在作品中投入精力、情感、思考后融合了水墨画特性,从而传递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意境,“借景抒情、寓情于画”是水墨画的美学特征,它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了别样的情感,简约但又饱含其特有的情感内涵。水墨画强调“以形写神”,在画面中描绘事物形象时不单单去追求形状外表的相似,神态气质的相似才是最终归宿。

以我国古代的水墨画为例,文人雅士钟爱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他们常以物来描绘客观事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目光所至之处皆是画家们对于本我、本心的情感表达,而非死板的描摹;又如水墨画中的山水主题,山水中的形象有高山、流水、土地、树木,但在作画时常留有广阔的空白,这种留白通常是画家们的创作手法之一,不去刻意描绘反而能给观者带来一种静谧、平和的感受。同时水墨画中采用的灰墨色调能给人一种忧伤之感,所以水墨画通过其特有的画面情境和颜色搭配传递出了一种宁静、淡然的情感。再者水墨画中几笔勾勒的竹子、花朵或者是片瓦残垣,都是以形为基础,以极简的形象神韵传递出丰富的象征意味,观者在欣赏时能挖掘和思考到其深层的意义,这使得水墨画在情感表达上更加超越现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安放。这种情感的意境对人们的审美感受有着重要的影响,让人们更能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四、水墨画中意境之美的体现

水墨画的意境美主要是由于画家们在创作时的两个因素组成:第一是对于客观事物的转化和再现,第二是对于主观意识精神的隐喻性表达,二者的有机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象拟人化,提高审美意境

水墨画作品的意境跟画家的情感有着深厚的关系,它融合了画家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情感,给观者带来了美的感受和思考,可以说是中国水墨画的精彩之处。在古代甚至现代的水墨画中,人们大多是将各类形象拟人化,不仅能表达出个人的感受,更能提高整个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例如,古代的文人墨客好以梅兰竹菊作画,但究其根本是将其拟人化后融入画中,梅兰竹菊象征着不屈、纯洁、崇高的品格,它或许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抱负理想,又或是代表了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发现了这些品格,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它远远超出了所谓美的范畴,更多的是一种哲理性的含义,上升到了人类生命意义的高度,从而才能使得水墨画所表达的意境更为独特,更为深远。

(二)形象抽象化,引人无限遐想

水墨画比较注重墨的轻重变化,也可以说是手法的控制程度。大多数时候,画家们在进行创作时不会采用极度写实的手法去描绘事物,而是利用事物去表达某些情感或者含义。把抽象的意识、想法转化成为可供抒发和观赏的画面,这种意境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

这恰恰给了观者一个遐想的空间,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一幅水墨画艺术作品中的各类形象相当于一个实体,而由这件作品引发观者想象的则是一个虚的概念。一件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必然能够引起观者的想象力。一幅好的画作能吸引观者进入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能适当领略一些作者的内心想法及创作意图,在观画的过程中便从另一个角度与作者进行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作品也因此展现了它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题词写字,诗画互补

水墨画从古代起就常常以画和诗词结合的形式出现,以简洁的笔墨技法描绘出自然的景致,以诗词句式含蓄地表达出画中的意境,既能给人想象的空间,也能更好地展现出画面的深意。在画面的边缘处或留白处题词写字,这不但不会对画作造成影响,反倒是给画面增添了别样的韵味,使得整体画面感更具整体统一感。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把诗、词、字、画结合,不仅丰富了整体的画面内容,还能使画面的意境更加生动,道出了中国水墨画写意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画互补使得意境更加深远。

(四)虚实结合,形神兼具

中国水墨画讲究虚实结合,不仅体现在笔法上,画面整体的排布和颜色也要有体现。

水墨画不是单纯地描绘现实中的事物和生活场景,更多的是在提取其中表现的精华部分,最终呈现出一些典型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内容。

同时水墨画讲究神似,不是完全纯写实性质的技法表现。苏东坡曾题诗:“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次必诗,定知非诗人。”中国水墨畫中很多的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都被变形转化至简单的几笔,这种抽象的表达往往更能表现出事物本质的美感,不仅有形,而且有神韵。比如中国画家潘文良,他的作品以写意花鸟著称,在他简单的笔墨当中,蕴蓄着丰富生动的自然意趣,极富大自然之奥妙,从作品整体来看,形神兼具,栩栩如生,绘画风格更是潇洒简逸,格调雅致。因此在水墨画创作中把形作为基础,把神韵作为目的,再通过巧妙的转化和纯熟的笔墨技法将画面的内在精神表达出来,使之形神兼备,才可称为蕴含意境美的艺术作品。

五、结语

总而言之,意境是中国水墨画的艺术追求之一,它给水墨画注入了灵魂。画家们在创作时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思考融入水墨画的意境之中,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内涵。然而同一幅画作在不同的人眼中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他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这可以说是水墨画意境的精妙之处。同时意境之美在有限的画面中给予了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在欣赏的过程中观者与作者也产生了一定的精神共鸣,使观者能够更深刻地领略到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葛剑辉.中国水墨画创作中的情感体现[J].艺海,2014,(6):103-104.

[2]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册)[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88.

[3]刘靖.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J].大众文艺,2011,(22).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1.

[5]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

[7]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M].贵阳:贵州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水墨画美感意境
牡 丹 (水墨画)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