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材成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推手

2024-02-17 20:0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新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材学习材料数学知识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蒋 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用到的教材、学具等材料统称为“学习材料”,简称“学材”。学习材料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更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素养的重要资源。学习材料不仅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源泉,还是学生实践探究的辅助工具。数学学材的选择和使用是一项艺术,学材的设计与运用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好的学材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好的学材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脚手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一、数学学材的内涵与价值

1.数学学材内涵

数学学习材料是具有数学本质意义的材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切与教学有关的材料,包含了数学教材内容、学习用具、教学生成等显性的和隐性的材料。数学学材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书上现有的学材,如教学例题和练习题等内容;二是教师补充的学材,如数学读本、小数报等素材,教具、学具等操作材料;三是课堂生成的学材,如学生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或独特的解题方法等。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价值、培塑数学品格、蕴育数学素养的重要资源。

2.数学学材价值

“一切知识从感官中来。”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对材料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整合、提炼的过程。数学学材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好的学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多重价值。

(1)激发学习兴趣。赞可夫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学生如果对学习材料不感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被调动起来,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发生,课堂中就只能是教师唱着独角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前提,提供有趣的学材是构建学习中心的数学课堂的基石。学材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点燃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以直观感知为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强,他们对形象生动的场景和新鲜奇特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新奇的物品、鲜艳的画面,可以将学材情景化、故事化,使其具有磁性,以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视线,拨动学生心弦,激发探究欲望。

(2)引发辅佐探究。学习材料顾名思义是用于学习的材料,而不是用于娱乐或者用于其他活动的,如果材料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学习,那么材料便失去了意义,也不能称之为学材。因此,学习材料的最大价值,是用于引发学生探究,用来辅佐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在抽象数学知识探究理解中,必须借助形象具体的材料,必须依托观察、操作、实验等进行实践体验。譬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或模型,学生不能亲历真实的观察与感知,就无法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认知,也就无法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观点,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积木等材料让学生动手拼搭,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3)助长思维萌芽。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是学不好数学知识的,数学教学以训练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向。好的数学学材具有思维价值,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引发学生想象,助长学生思维萌芽。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形象思维,而且能够助推抽象思维,能够让学生思有所依,推理有据,提高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逻辑性材料,用富有关联性与层次性的学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规律。可以给学生设计比较性材料,用具有相似的或者不同的学材,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厘清概念之间的脉络关系。可以给学生提供系统性材料,用紧密关联的学习材料组合,引导学生展开结构性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好的学材富含思维含量,能够助力思维发展,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内涵,理解和掌握数学本质,获得数学思考的经验与方法。

二、数学学材的选择和使用

1.数学学材选择原则

(1)生活性原则。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认为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生活是数学教育的舞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用好生活这个百宝箱,用好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教师在开发与选择数学学材时,应当坚持生活性原则,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情况,从生活中就地取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素材。生活性学材不仅易于找寻,而且更具吸引力,更加接地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存在,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主体精神。生活性学材容易唤醒学生生活经验,易于学生使用和理解。

(2)丰富性原则。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产生较大反差,在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认识理解抽象的知识,教师必须依托学生形象思维、动作思维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学习材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与情感体验。在选用数学学材时,教师要坚持丰富性原则,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多观察感知、多动手操作、多分析思考,丰富的学习材料,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支撑点,给创新思维提供了生长点。在追求学材丰富性的同时,要关注材料的科学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注重学材的真实有效,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结构性原则。高效探究学习需要有结构的学习材料,数学学材的选择应当坚持结构性原则。所谓学材的结构性,就是指材料之间必须相互关联和作用,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材料框架体系,有结构的学材能够与数学概念组成一定的结构,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探究,能够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为概念的建构提供结构性支撑。在选择结构性材料时,可以从材料的形、量、质三个维度去思考,要使学材的外形有结构、数量有结构、质地有结构,有结构的材料具有弹性和开放性,能够指向学生差异性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助力学生结构思维,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2.数学学材使用策略

教师不仅要甄选数学学习材料,选择新奇、感性、优质的学材,还要巧妙使用学习材料,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探究手段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1)以教本中的学材为基石。在数学学材使用中,教师千万不能舍近求远,不能脱离本份。教师要以本为本,以书本中的学习内容为基石,用好数学教材。数学教材是经过数学专家们精心编写的,是具有科学性与权威性的学习材料。另外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以及配套的教具、学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也要用好这些配套的学材。在使用教本学材时,教师不能机械使用,而要潜心研读,深入剖析,充分挖掘,转化拓展。

(2)通过补充学材化解难点。学海无涯,书本只是个范例,书本中的知识宛如知识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数学学习单靠教科书作为学习材料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开发拓展,丰富数学学习材料。还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进行资源重组,可以借助课外书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学习材料,给学生增加感知素材,加深阅读理解,帮助学生化解难点。譬如,在教学“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时,笔者首先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场景观察中认识射线。通过开发新的学材,补充教本学材,通过一材多用,丰富学材内涵,通过增强学材功能,为学生探究提供稳固的支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质效。

(3)学材投放做到有序分层。学习材料的投放与呈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喜欢把学材一股脑儿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操作材料全部拿出来。如此操作的弊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持续动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还会影响学生探究,在不同内容学习中相互干扰,反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学习材料的投放是一种艺术,好的学材呈现时机恰当、井然有序,好的学材投放层次清晰、富有梯度。

小学数学学材的使用要基于学生的立场,立足教学需求,要体现科学性、丰富性、结构性,要少用抽象学材,多用感性学材,少用静态学材,多用动态学材,勤用预设学材,巧用生成学材。

猜你喜欢
学材学习材料数学知识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材料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对学材进行再建构的策略分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分析
基于“三学”理论下“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