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

2024-02-18 14:15刘梦伟范素锦张梓行张忠勇王元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明目视网膜抗氧化

刘梦伟 刘 超 范素锦 张梓行 吴 进 张忠勇※ 王元松

(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沧州 061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是 糖 尿 病(Diabetes mellitus,DM)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1]。相关研究[2]显示,DM 病程不足10 年和超过10 年,DR的发病率分别为10.3%和89.7%,可见早期进行干预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治疗DR 的优势日益凸显,中药依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从整体出发,多环节、多层面、多靶点、多途径进行治疗,调和阴阳气血,达到正气存于内、邪气不可干的目标。因此中医药预防及治疗DR 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R 的进展进行综述。

1 DR中医病名

中医学相关文献虽未载有DR 的明确诊断,但诸多典籍中所述病状与之关系极为密切。例如,《秘传证治要诀·三消》中有记载“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河间六书》指出消渴“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可见古代医者对DR 已有所探究。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发现本病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等范畴,统称为“消渴目病”。

2 DR的病因病机

2.1 古代医家对DR的认识《三消论》曰:“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究其病因为中焦燥热内郁,上下不得畅达,荣气不得濡养于目。而邪气聚于中焦,不乏饮食不节之因。《河间六书》又言:“情志怫郁,易病雀目障”。情志不畅一则使气机逆乱,气可行血,气乱碍于阴血上乘;二则郁久化热,甚者化火,火热煎灼阴血,日久为瘀,发为雀目障。详析上述二因,皆不离热盛伤阴。消渴为慢性疾病,病程日久,病因不除,邪气久居于内则可致盲。

综上,可将其致病因素归纳为六淫袭于外、七情疏于调、饮食失于养、痰饮停于内、瘀血阻于络、久病伤于正等。

2.2 现代医家对DR的认识林兰教授认为DR 的形成以阴虚燥热为主,并且肝肾二脏受累较重[3]。肝主藏血,且在窍为目,肾者主水,阴虚燥热可煎灼阴血,耗竭阴液,使机体失于濡润滋养而发病。雷晓琴教授认为痰浊与瘀血是DR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4]。仝小林教授认为初患DM 时机体即存在络瘀,而目睛脉络众多,络瘀日久,目无所养,则发为DR[5]。

结合现代临床的探索创新,学者[6]认为本病常受多因素影响而起,而痰、瘀、郁夹杂其中,使疾病复杂多变。

3 DR的防治

3.1 中成药治疗王家玲[7]的研究表明,消朦灵片能有效降低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促进出血和渗出的吸收、减少视网膜增殖物形成,延缓疾病的进程。史薇等[8]应用升清降浊通络明目方对症治疗,结果表明此方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微循环、减轻视网膜微血管损伤、保护视网膜功能,对防治DR 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的效果。

3.2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研究三七粉:三七为“血证要药”。三七粉可以改善DM 大鼠血液的流动性,进一步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供[9]。三七多糖可以逆转血清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抑制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缓解DR[10]。三七皂苷可有效改善DR 小鼠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和血流阻力[11]。三七总皂苷对DR 小鼠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糖脂代谢异常、下调相关炎症因子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有关[12]。

菊花:有研究[13]表明菊花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且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菊花提取液可通过改善小鼠抗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病变起保护作用[14]。菊花有效成分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生地黄:有研究[15]表明生地黄可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瘀之证。地黄多糖通过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抑胃肽(GIP)的分泌,使胰岛素水平提高,从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16]。生地黄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氧化、调节血糖等途径起到延缓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花蕊石:《本草纲目》载其“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花蕊石中所含铜(Cu)作为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由其组成的酶类与DM、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相关[17]。加之花蕊石有明目之功,可应用于DR的治疗之中。

茜草:有研究[18,19]发现,茜草能够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V),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茜素和大叶茜草素,能够显著降糖、降脂,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肝糖原含量。茜草以其行血、凉血之功改善消渴目病之血热妄行之证。通过调节血糖、血脂的途径治疗DR。

柴胡:有研究[20]发现柴胡提取物可以通过控制Ca2+含量的变化来改善抑郁症状。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不乏伴有情志不遂的眼病患者,依据“气行则血行”之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可改善血液循环,故柴胡可用于DR的治疗。

川牛膝:相关实验[21]发现,川牛膝多糖能够降低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可能对PC12 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因而能够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临床将其应用于DR 的治疗。

白芍:相关研究[22,23]表明白芍多糖及芍药苷代谢素-Ⅰ具有抗氧化、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抑制血栓生成、促进血液流动的作用。肝开窍于目,肝脏得养,目睛可明。白芍可应用于肝郁阴虚之消渴目病。

甘草:甘草具有降糖、抗炎、保护神经等作用。相关实验研究[24]表明甘草甜素(GL)能够下调DM 小鼠视网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SGLT1),使其结构有所改善并能减轻视网膜炎症,提示GL 可能对DM 患者具有神经保护和抗炎作用。

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25]认为石决明中含微量元素锌(Zn),Zn 能提高晶状体内酶系活性,对抗膜过氧化作用,促进透明质酸(HA)、硫酸软骨素(CS)等的合成,因而石决明能够发挥清热、消炎、明目等效果。

龙胆草:有研究[26]发现龙胆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龙胆草可清肝明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用于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小蓟: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祛瘀之功。小蓟中总黄酮可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B 细胞功能,有治疗DM 的作用[27]。小蓟中所含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能够缩短血凝及出血时间、促进局部血管收缩、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等[28],可用于治疗DM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出血。

车前子: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车前子提取物能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使其免受自由基损伤,抑制体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具有良好的调节血糖及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能够缓解微血管损伤[29]。

决明子:《本草纲目》载决明子能除青盲。决明子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起到保护大鼠视网膜细胞的作用[30]。决明子多糖保护视网膜细胞的作用与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有关[31]。

栀子:现代研究[32]表明,栀子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降糖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京尼平苷能影响体内血栓因子及血小板聚集,延迟大鼠股动脉血栓闭塞时间,抑制磷脂酸酶活性,达到抗血栓效果[33]。这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治疗用药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4 评价与展望

DR 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危害在不断加重,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对症用药,在改善视力、血流动力学、异常指标、眼底病变、全身症状等方面显现了部分优势,但尚存在样本量少、评判标准不统一等不足之处,中医学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治疗DR 的优势,拓展治疗思路,不断提高DR治疗水平。

猜你喜欢
明目视网膜抗氧化
明目养胃食荠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6000倍抗氧化能力,“完爆”维C!昶科将天然虾青素研发到极致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
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猪皮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