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思政课为什么讲道理及如何讲道理

2024-02-18 14:23许祥云王佳佳周乐强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讲道理思政课

许祥云 王佳佳 周乐强

[摘要]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育人目标和创新要求决定了“讲道理”的必然性、主要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既要讲好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道理,又要讲好有关个人成长成才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微观道理。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融合时代背景和“四史”教育把道理讲透、联系生活实际把道理讲活,真正做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关键词]思政课;课程育人;讲道理;内容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1-0047-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1.0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1]如何深入理解、领会并在教育教学中切实做到以理服人,仍然是当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虽然学界就思政课讲道理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展开了较为丰富的论述,但对于“思政课”与“讲道理”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讲道理的必然性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还是思政课的实践对象来看,讲道理都是思政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看

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一门学科,二是指一项实际工作。作为一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2];而作为实际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指以政治导向为核心,从一定的政治立场出发,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为着力点,使人形成一定的政治共识,从而服务于一定政治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项实际工作,指的都是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阶级归属是其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特征[3]。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即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掌握并引导群众[4]。其目的在于使群众形成符合本阶级要求的思想与政治意识,从而为实现本阶级的利益服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存在于阶级社会,是一定阶级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思想影响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符合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不是本来就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来间接改造客观世界,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都发挥着“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作用。通过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不仅使其形成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而且通过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使其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属人”“为人”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它是一种关怀而非生硬的教化,其关键不在于如何强调它,而在于怎样使人真正有效地接纳它,它解决的是人的思想、立场和观点问题,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5]。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用“以理服人”的方式使主体主动接受和内化相应的思想教化。

(二)从思政课的实践对象看

思政课是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思政课区别于一般专业课“使人成为某种人”的教学使命,思政课的主要使命是“使人成为人”,更具体地讲,就是使人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并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并自觉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最终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注意的是,思政课是以人为实践对象的,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集中表现在人在实践活动中会受到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中受教育的客体,但却是生活中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且这种主体性并不会因其受教育的客体地位而被泯灭。学生的这种主体性体现在其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我驱动的实践能力、反躬自省的认识能力以及内在的价值尺度[7],这种主体性使得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同时也对施加影响的方式作出内在规定。思政课教师要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判断转化或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简单的替代是做不到的,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课所传导的价值与意义,只靠生硬的教化和填鸭式的灌输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讲清“道理”,要让学生产生“由非到是”的判断、“由表及里”的消化以及“由外到内”的认同[8]。概言之,思政课所讲的道理,要架设链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桥梁,唯有讲通道理,思政课的“合规律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最终完成向“合目的性”的转化。

(三)从思政课与讲道理的内在联系看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掌握群众”的方法是用理论去“說服人”,这可以看作是思政课讲道理的理论源头所在。有学者指出,思政课是一门讲理的课程,其最大优势应是“内容为本,以理服人”[9]。但思政课与讲道理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就“道理”和“讲道理”的内涵来看,“道理”是基于事实的某种见解、观点或者看法,隐含有“人的价值要求”之意,中国哲学中的“故”或者现代哲学理论中的“根据”,以及“规则”或“规范”等都是“道理”。所以,道理不同于纯粹的知识或思辨的理论,而是强调在人的活动中所呈现或者形成的规定与关系。而“讲道理”之“讲”既有推论和解释之意,也有讨论、辩护之意,推论、解释或讨论、辩护,都以“摆事实”为前提。基于“道理”和事实的联系,“讲道理”的含义之一就是以事实为依据提出某种见解、观点或看法,但由于道理本身隐含“人的价值要求”之意,所以这里的“事实”并非狭义上的对象性规定,而更多的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实践中的“事实”,也即经过主体价值判断的“事实”。换言之,主体讲的“道理”一定首先是符合主体价值要求的,在这一层面上“讲道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为符合主体价值要求的看法、观点进行辩护的实践活动。“讲道理”也可以指推论或者言说过程合乎规范,不仅合乎形式上的一般规则,也指合乎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价值规范,或者体现为一种理性化的趋向,以“合理性”为指向。当然从更普遍的视角看,“讲道理”还涉及古典哲学的“

是非之辩”,关涉认识论上的“真假”和价值观上的“对错”[10]。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内容,都以培养拥护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为根本遵循的,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塑造人们的理论认同还是价值认同,都需要通过“摆事实”来进行“明辨”,并最终“以理服人”。所以,思政课与讲道理的相通之处不仅是因为道理本身内含的“人的价值要求”与思政课的“先验规范”相契合,而且讲道理指的就是将具有实质意义的、符合主体要求的价值规范或规则等以使人心悦诚服的方式传达出去,而这正是思政课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和效果。

二、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决定了所讲道理的主要内容

思政课坚定信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与培育人才的育人目标,决定了思政课必须以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为根本属性并同时兼顾学理性和知识性,不仅要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完成价值引领和塑造学生灵魂的任务。所以,思政课要着重讲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道理。

(一)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方向与未来的宏观道理

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的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为了使青年学生树立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思政课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立德树人的根本“道理”。

首先,解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要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劈波斩浪,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坚定其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信念。政治社会化是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自觉信念的养成是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所在,是检验青年学生是否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试金石。在听党话、跟党走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广大青年学生无论何时都不能有任何含糊和一丝动摇。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面对各种异质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歪曲、抹黑和挑衅,尤其需要思政课教师时刻站在时代前沿直面问题要害并廓清思想迷雾,在揭露异质思潮本质的基础上还原话语真相,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找准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旗帜鲜明,才能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11],最终成长为在政治上站得稳、行动上靠得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诠释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更加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思想之基、力量之源。马克思主义行就行在其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力量,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世界,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变世界,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世界,而且必将继续改变未来的世界。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和充分彰显,其拥有的巨大现实解释力与实践引领力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并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法宝。用伟大的思想教育人、用创新的理论培养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思政课的任务所在,也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思政课教师要持续不断引导学生悟原理、求真理和明事理,尤其要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及实践要求的理解和认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广大学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最后,论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深陷内忧外患的旋涡之中,无数仁人志士在各种“主义”的指引下前赴后继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但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唯有马克思主义以其不可辩驳的真理力量帶领身处苦难的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康庄大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的重大胜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就好在其开辟了引领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并将继续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形成了立于时代前沿且不断与时俱进、有效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优势明显且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融合了鼓舞和凝聚亿万人心并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先进文化。我们走在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的新的伟大征程上,应具有无比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有关个人成长成才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微观道理

促进个人成长成才的最终目的本质上还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这就决定了青年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必须在与国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实现。在促使个人成长成才的众多因素中,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均衡的素质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思政课应着力讲好这些方面的道理。

首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依托,使坚强意志成为青年学生自觉锤炼的成才利器。当代青年学生是更加自信自强和富于思辨精神的一代,但面临的现实困惑和精神冲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百年变局下的复杂形势,既给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磨砺心性的难得机遇,也给他们成才提出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挑战。广大青年学生能否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复杂形势时是否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坚强意志并非与生俱来,既需要合适的历练环境,更需要细致的培育引导,而理想信念无疑是涵育青年学生坚强意志必不可少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将理想信念比作人的精神之“钙”,它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党用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重要法宝,因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13]。作为事业和人生灯塔的理想信念不仅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确定人生方位,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在顺境时不骄不躁,不因一时所得迷失自我;在逆境时不消沉动摇,不因一时困顿而随波逐流。所以,思政课要依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锻造起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坚强意志,使他们以澄明的心境和茁壮的心力去坦然面对风雨、主动迎接挑战,努力书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依循,使良好道德品质成为青年学生固本培元的力量源泉。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成才先成人。道德无论是之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4]否则,就会如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的那样,“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15]。足见品德乃为人之本,青年学生只有先立住“德”,才能论其“才”。因而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锤炼品德修为,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16],如此才能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但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三观”尚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而需要细心引导和栽培。在当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基准,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良好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是青年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的行动指南。思政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为基准,激发起学生对高尚品德修为的欲求和观照,涵育起他们正确的“三观”,使他们立社会公德、重个人品德,自觉把锤炼品德修为、提升道德涵养作为自身的使命任务,在“德”之框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涵养,以“德”之厚度撑起“才”之高度。

最后,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使均衡素质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自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17],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价值主体与行动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种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理想和追求,其内在动因不仅在于人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更在于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全面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决定了人的发展也必将走向丰富和全面,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唯有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理想目标既有客观内容性又有现实可行性。换言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具有鲜明时代内涵的[18]。就当下来说,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不断获得自己、成为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同时与社会发展相协同是思政教育的原本目的。但在以往的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受重视程度并不相同,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发展不均衡,重智轻德、高分低能等现象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学生自身也因不均衡的发展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价值困惑和道德危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人在极端片面发展的状态下所感受的是不自由甚至是痛苦和折磨,这些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创造性才能的产生与人的道德、知识、审美和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合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思政課要引导青年学生立足于个人成长需要和社会现实需要,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作为成长成才的自觉追求,在完善素质、提升人格的基础上激发出生命激情和创造活力,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二者间的良性互动,从而真正获得具有现实性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思政课的创新要求决定了讲道理的方式方法

从思政课以往的实操效果来看,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理论内容讲不深、讲不透,且存在方式方法不接地气、缺乏亲和力等弊病。针对这些缺陷,新的形势下,要推进思政课“理念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具体来说,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结合时代背景和“四史”教育把道理“讲透”,并在不断联系实际过程中把道理“讲活”。

(一)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

马克思主义因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自诞生以来就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进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等思想共同构成了系统、有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不仅包含是什么和怎么看,而且包含为什么和怎么办,是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近代以来,我们之所以能摆脱封建主义的枷锁和列强的欺凌,从不知向何处去的迷茫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征程,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与中国实际和实践相结合所迸发出的历史威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更是我们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所依循的理论基点。诸如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上,就要从“人民性”“人民立场”这个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根本政治立场出发去阐释共产党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讲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讲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就从深层次上讲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关键就在于超出“抽象”口号深入“具体”原理。不管是事关国家发展方向的道理还是有关个人成长成才的道理,虽看似简单,但本质上涉及的都是较为深层和复杂的思想问题,讲清楚这些道理必须深入实质、触及本质,而唯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现实、分析原因和解释实质,才能最终做到“透骨见髓”“理论彻底”,才能帮助广大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反思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他们真正悟到原理、求得真理,进而懂得道理、明白事理。

(二)融合時代背景和“四史”教育把道理讲透

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时代背景的透彻分析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前形势下使青年学生坚守信仰、坚定信心,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是思政课必须面对的问题。讲透彻道理既需要推论有分量、合乎逻辑,更需要论说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就此来说“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无疑是当下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四史”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从500多年世界的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我们始终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的;从100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史中看到,正是颠扑不破的信仰、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顽强拼搏的意志,使党成为任何时候都打不倒、压不垮、靠得住的核心力量;从7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懂得中国之所以能摆脱挨打、挨饿逐渐走向光明复兴的前景,是因为我们选对了信仰、跟对了人、走对了路;从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体会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领路人必须是也必然是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时期、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还是在暗流汹涌的改革开放时期,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未少过,但无论环境如何险恶,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过为真理献身、为主义奋斗、为信仰坚守。明白了这些,广大青年学生就能从中体会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也就自然会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能、马克思主义的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历史不仅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要结合“大历史观”使广大青年学生“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19],明白“时”与“势”仍旧在我们这边,且唯有继续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意识,我们才能战胜新征程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为关键的是,党在极端困境中的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的突出重围以及在困顿逆境中的毅然奋起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磨砺坚强意志、塑造良好品质、发展均衡素质、立志发愤图强的生动教材。

(三)联系生活实际把道理讲活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一定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的,因此思政课要达到育人育心的效果必然不能脱离人的现实生活。要把道理讲活就要自觉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贴近鲜活的榜样事迹。首先,贴近现实生活是讲活道理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0]从“道理”到“讲道理”本质上是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智慧的转化,而转化的桥梁便是现实生活。我们一般说“摆事实、讲道理”,其中的“事实”便源于现实生活,道理的可信程度或其说服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摆事实”来决定的,如果事实没摆好或不摆事实,那么讲出的道理就是抽象的、贫瘠的和空洞的,很容易变成“说教”。因而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活,就要彻底改变以往简单说教、硬性灌输和单向传导的授课模式,因为无论是事关国家发展的道理还是有关个人成长成才的道理,都要结合生活实际才能真正成为启智润心的人生智慧。其次,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是讲活道理的本质要求。思政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思政课要做到“以理服人”,就必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所讲道理“与我有关”,如此才能带给他们应有的感悟、反思与行动。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决定了学生常常以“是否有用”作为评价所获知识的重要标准,所以思政课所讲道理的“生命力”便来自能否帮助学生真正解决其面临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只有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有力地解释和回应当代大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人生与社会问题,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才能使所讲道理在学生内心落地生根,并最终开花结果。最后,贴近鲜活的榜样事迹是讲活道理的价值支撑。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榜样始终都是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思政课讲活道理的价值支撑。过去的英雄、模范能够给予青年学生一种跨越时空的力量,当下的榜样则能给予青年学生一种超越自我的担当。这种“以习惯带动习惯、以品质熏陶品质、以优秀激励优秀、以榜样促进榜样、以意志感染意志”[21]的方式是思政课讲活道理的力量源泉。概言之,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活,既要把理论教育嵌入现实生活,又要把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启智润心的注脚,更要用榜样事迹诠释出信仰的力量,从而使思政课摆脱以往存在的口号多于理念、概念多于实际的尴尬境遇,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四、结语

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育人目标和创新要求决定了讲道理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新形势下更需要思政课把广博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融入循循善诱的“讲道理”之中,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那些“宏观”层面的道理“不仅是宣传中的口号,不只是现代政治的策略,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22]。那些“微观”层面的道理也不仅是耳提面命的说教,不只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滋养生命的人文关怀和心灵抚慰。要在以“道”明智、以“理”服人中使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把握更加准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心更加充裕,从而在青春的航道上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并自觉磨砺坚强意志、锻造良好品质、发展全面素质,以不信邪、不怕鬼的硬骨头撑起中国龙的骨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海威.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EB/OL].https://m.gmw.cn/baijia/2022-05/25/35760902.html,2022-05.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0.

[3]武東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107-111.

[4]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128-137,160.

[5]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03):57-60,112.

[6]张烁.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7]祖嘉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特性的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7(03):29-34.

[8]蒲清平,何丽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100-104.

[9]陈秉公.认准课程定位,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27-29.

[10]杨国荣.说“道理”[J].世界哲学,2006(02):98-103.

[11][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8;337.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53.

[13]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326.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3.

[15]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8.

[17]陈刚.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5(06):49-54.

[18]刘卓红,刘倩.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命题的三个维度:内在意蕴、当下形态与实现思路[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07):10-18,97.

[19]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379.

[20]杨志成.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N].人民日报,2023-03-03(09).

[21]王学俭,许斯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力量来源、基本要求和实践举措[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5-24.

[22]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道理的近代史,自定义的思政课——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副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7):9-10.

(责任编辑:王岚)

Why and How to Reasonably Tea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XU Xiangyun1 , WANG Jiajia1 ,ZHOU Leqiang2

(1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31, China;

2 Jiangxi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Institution, Nanchang,Jiangxi 330031,China)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 key cours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Its essential attribute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innovative requirements determine the inevitability,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easoning”.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stress the macro truth that good deeds a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but also stress the micro truth that personal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re free.This requi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ain the truth” in combination with Marxist standpoints and methods, integrate the era background and the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and “make the truth” clear, and “make it liv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ality of life, truly enlighten and moisten the mind and arouse the fighting spirit.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urriculum education; be reasonable; contents and methods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讲道理思政课
“讲道理”的面包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讲理的八大戒律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