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4-02-27 07:35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潘 锋

徐道亮

2023年12月9 日, “绩”往开来,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思“考”汇会议12月9日在北京举行,该会议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作为主办方之一,近千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者、医院管理者及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总结了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走过的5年历程,分享了典型经验,研讨了如何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绩效考核五年成绩单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说,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将其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充分调研论证、总结吸收地方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规律性的政策要求,凝练转化为与医院管理、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4个维度和56项具体指标。

邢若齐介绍,《意见》提出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公益性导向,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二是坚持属地化管理,做好国家顶层设计;三是坚持信息化支撑,确保结果真实客观。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关键数据信息自动生成、不可更改,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真实客观;另一方面要根据医学规律和行业特点,强化考核数据分析应用,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旨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管理,发挥指挥棒作用;利用数据说话,以评价结果作为标尺,检验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成效;作为抓手,高位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落实。

邢若齐介绍说,五年来参加绩效考核的公立医院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共有2817家三级公立医院、5384家二级公立医院;同时,绩效考核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包括动态维护四级和微创手术目录等,修订操作手册,完善绩效考核支撑体系和制度规范,加强指导,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升级完善绩效考核平台,加强结果运用等。五年来通过绩效考核的引导,第一,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转变为提质增效,功能定位不断得到落实。诊疗能力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广度、医疗服务技术难度实现了“双提升”,三级公立医院解决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稳中向好,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低风险组患者病死率逐年下降。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和结果可比性不断提升,三级公立医院实验室检测能力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第二,公立医院运行模式转向精细化管理,公益性得到进一步体现。一是将绩效考核要求与医院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了运行新机制。全国近8成三级公立医院设立了总会计师,在医院重要经济事项分析决策中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二是重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三是节能降耗,推动绿色转型。四是收支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公立医院资源配置转向更加注重人才与技术要素,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一是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比例逐年增加,麻醉、儿科、重症等紧缺医师数量和占比均较2018年有所增长,临床药师和医护配置更加优化,医护比基本保持稳定。二是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整体稳中有升。三是学科建设能力不断提升。四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得到加强。公立医院一方面着眼于服务“全流程”“全覆盖”“无死角”,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及时满足患者多样化就医需求,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更舒心;另一方面聚焦于建立保护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积极落实“两个允许”政策,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执业条件。

邢若齐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持续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健康产出和服务质量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增加分级诊疗相关指标的权重,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考核评价。一是深入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做法,持续优化深化绩效考核工作;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持续推动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三是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四是加强考核结果应用。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仅看重排名,更多的是希望公立医院根据考核结果来加强医院内部改进、优化、提升,将考核的压力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内生动力;五是着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促进公立医院提质增效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坡分享了“北京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实践与体会”。为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文件精神,2012年起北京市建立了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对22家市属医院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到2022年,北京市有57家三级医疗机构、41家二级医疗机构参加考核。2018—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疗绩效考核北京市总分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一、第五和第一名。北京市坚持突出公益性,坚持党政考核一体化,坚持指标构建系统化,坚持绩效考核科学化,构建起了科学系统完善的指标体系。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资源分配、落实奖惩的重要参考,作为班子评价、干部履职的重要参考,作为运营水平、质量效益的重要参考。

钟东坡介绍,2008年,北京市以DRG为基础开发了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11年,北京开始采用这套评价体系指标对北京地区二级、三级医院住院医疗服务和临床重点专科进行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客观评价北京市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能力、水平和结果,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实现“防风险、降成本、提效率、控费用”的目标。2017年,北京市启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工作,考评对象涵盖北京市市属、区属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111家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组成,通过各医疗机构财务直接抓取指标数据,考评定量指标,通过北京各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公立医院填报自评、专家复评、严格考核定性指标。以现场考评结果通报会、印发年度绩效考评通报文件等方式,将年度考评结果通报各区主管行政部门并在医改及卫生健康考核激励资金分配中得以应用。

钟东坡说,北京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①北京市属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重大突发和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重要活动医疗保障服务、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医疗质量控制持续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成本管控意识明显增强。②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由2012年的85.96分提高到2022年的92.56分,服务效率明显提高,门诊、住院费用控制较好。③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显著提升,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改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全系统职工满意度和人才满意度持续提升。④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长足进步,科技创新推动北京市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建立多维度综合绩效管理体系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分享了“上海市级医院综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探索”。王兴鹏认为,医院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有利于切实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加快探索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绩效体系。从办医主体的视角有助引导公益性办院方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助客观公正反映医院的综合实力,为医疗质量改进提示方向,促进医院发展。从医院管理的视角通过追溯医院质量的本源,回归医院管理的初衷,有利于推动市级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

王兴鹏介绍,2005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至2022年初步构建起了基于大数据的“六个一”的市级医院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数智驱动绩效评价促进与医院日常管理的深度融合。“六个一”分别是,一套职责清晰的数字化推进工作机制;一套涵盖各业务层面的《上海市级医院综合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一套定期印发的《上海市级医院综合绩效简报》;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上海市级医院综合绩效监测与评价平台;一套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质量校验规则和数据校验核对系统;一份《关于深化推进市级医院综合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综合绩效管理体系目标一致,内外联动,一网统管,一屏观医,涵盖财务运营、医疗质量、医用设备、后勤运维、临床研究,通过数智驱动、绩效引领的精细化管理,有力推动了上海市级医院在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基础上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

王兴鹏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介绍了上海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实践。在结构维度搭建了诊疗能力、医疗质量和科研创新医疗服务系统,搭建了业务运营、资源效率和成本管控的支撑保障系统。在过程维度搭建了4个综合绩效管理平台:一是医疗质量评价与促进平台,该平台汇总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等,纳入了88个医疗质量相关指标,274个病种,重点关注13个关键指标。强化数据质控,指标数据直采于病案首页,指标数据包括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手术患者病死率等,医疗质量专班与全市市级医院反复核对确保了数据源的准确性。同时,每年发布《上海市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与促进研究报告》。

二是临床研究评价与促进平台,包括全链式临床研究整合平台和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全链式临床研究整合平台基于国际通用的风险监管方法为临床研究全过程提供统一标准的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的全流程、全链式信息化服务和质量监管。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则是建立面向企业、医院和患者的医企联动信息平台,服务指导市级医院与生物医药企业精准对接,推动临床试验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平台确定了优先推荐的30个特色专病病种和定向引导的15个重大专病病种,构建了服务于临床研究和临床质量评价的真实世界数据库,包括“一集”,通用专病数据集,“一平台”,基于医联的数据整合共享平台;“两库”,专病队列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全息库,“一机制”,专病数据和生物样本共享机制。同时,构建了统一的临床研究创新指数指标框架,以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在创新链不同层面的特点,为推动临床研究创新的相关政策决策提供借鉴,促进临床研究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新发展。

三是后勤运维与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平台,包括后勤运维评价与促进平台和后勤设备评价与促进平台。平台促进了后勤成本管控、能耗使用管理、设备运行保障、日常安全管控,依托后勤绩效评价指标全面提升了后勤管理精细化水平。

四是经济运营评价与促进平台。通过院际比较、趋势分析、对标管理、因素分析、动态预警等,推动医院经济结构合理、运行稳健、风险可控、管理高效、持续发展。

王兴鹏介绍,在结果维度上上海充分运用考评结果,一是用于病种的绩效评价。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向所有市级医院公布病种数据,包括服务能力、资源消耗、费用结构、服务效率。在医疗质量评价与促进平台上公布274个病种数据,从数量、费用、效率、技术规范性、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进行分析展示,促进市级医院之间诊疗能力高质量发展,医疗内涵同质化提升。

二、将考评结果用于临床专科能力评价,目的是对标高质量发展,促进医院学科建设。促进不同医院专科之间互学共鉴,形成良性竞争,共同进步提升;推动市级医院专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引导市级医院进一步巩固增强学科优势,补齐补强短板,加快推进学科均衡充分发展。考核指标来自于反映上海市级医院专科技术水平,代表专科发展方向和前沿性的核心病种,反映上海市级医院专科技术水平以及代表上海市级医院的前沿技术。指标聚焦19个临床专科,111个核心病种,79项关键技术,23个专项技术。

三、将考评结果用于院长的绩效评价。从2006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市级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探索,根据医改导向、市政府工作要求动态修订完善《市级医院年度绩效考核办法》,按照公立医院改革方向与内在运营规律,选取23项定量指标,构建了以公益性为核心、注重运行绩效的指标体系。面向市级医院公布、反馈,直接作为院长年度绩效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年度预算核定的重要依据。从2012年起上海开始探索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了具有公立医院特点的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了“总量调控、结构优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新模式,建立了与医院发展战略匹配、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

王兴鹏介绍,绩效考核在推动医疗质量提高、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3年以来上海市级医院门急诊人次数与住院人次数比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从37.17下降至25.66。2018年以来,手术结构逐步优化,四级手术占比逐年增加,2023年比2018年提高6.28个百分点,微创手术占比逐年增加,2023年比2018年提高7.77个百分点。医院运营效率得到提升,患者平均住院日从2005年的16.09天降至目前的5.41天,远低于全国三级医院8.3天的平均水平。门诊均次费用和住院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年均分别增长4.68%、4.4%,与CPI变化水平比较接近。上海目前拥有4家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5年以来,国家级项目和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分别增长15.29%和17.77%,2019年以来高水平药物(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发明专利、国际指南年均增幅达到61.98%、59.73%和15.87%。患者、医务人员满意度逐年上升。

聚焦四个重点推动公立医院发展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俞新乐介绍说,浙江省全省有医疗机构35 967家,其中医院1552家,参加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西医类)的医院231家,包括三级医院102家,二级医院129家。浙江省聚焦建高峰、促均衡、强运营、优服务四个重点,全方位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俞新乐分别介绍说,建高峰就是努力打造医学高峰,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创建重大创新平台,全体系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努力打造高水平医院。2019年9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署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2019年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医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9月浙医一院入围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项目。同时,不断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各级医院医疗水平。2022年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确定了国家、省、市、县级临床专科项目的建设目标。此外,浙江聚焦传染病、器官移植、出生缺陷和罕见病等优势领域,引导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目前浙江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建有国家、部委级平台62个,省级平台247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

促均衡就是通过“山海”提升工程,优化质控中心网络,强化管理政策保障,全方位推动医院发展。2021年3月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通过“山海”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医院服务能力短板,“山海”提升工程集中13家省市三甲医院重点帮扶32家山区海岛县医院;2023年3月开始探索在景宁等山区县实行“1+N”卫生健康组团式帮扶。浙江省通过强化政策保障持续推动医疗质量全面提升,2018年将医疗质量安全提升纳入浙江省卫生健康改革发展五大攻坚战内容,2023年印发《浙江省医疗质量“强基提质培优”行动方案(2023—2025)》。

强运营就是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动态调整服务价格,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医院发展创造基础条件。通过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减轻医院运营成本,2022年浙江全省公立医院财政支出比“十三五”末增加15.11%,到2025年力争实现2020年底前形成的存量长期债务全部化解。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优化了医院收支结构,2021年9月浙江省医保局等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适时新增、调整、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通过推进人事薪酬改革,激发医院发展内生活力。

优服务就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数字化改革,全流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浙江实施和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打通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通过推进数字化改革,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依托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健康大脑”和省域健康数据高速网络,目前已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实现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为浙江省卫生数字化改革和医疗卫生数据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通过改善患者就医感受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科学化、舒适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推动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俞新乐表示,浙江省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更优质,聚焦异地就医,打造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专科;更均衡,聚焦城乡差距,提升县医院技术和管理水平;更普惠,聚焦群众需求,持续改善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以考核为导向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2018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为全国首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随后医院在2018至2021年间连续4年获评“国考”A+等级,最高得分826.4分。作为全国首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的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分享了医院“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绩效考核的实践做法和思考”。

徐道亮介绍说,苏北人民医院规划实施了“11346”发展战略。即贯穿党建领航、人民至上的一条主线,建设“好地方”扬州的“好医院”;聚焦一个目标,建设国内知名、省内领先、更高质量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医院治理能力提升三大工程;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水平专科发展、高效能现代医院管理、高品质医疗服务四大发展体系;高质量建设法治医院、精益医院、智慧医院、人文医院、美丽医院、平安医院,并在空间布局上构建城市医疗集团,初步形成医院发展“东南西北中”的战略布局。

徐道亮说,苏北人民医院锚定“大质控”,建立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管理体系。2020年10月,医院完成新一轮职能部门机构设置,以大部制理念设置“质控中心”,探索“大质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组织架构,院长为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多部门形成合力,明确指标分工,制定责任系数,全院参与绩效考核。细化分解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将其融入院级+科级+岗位级三级绩效考核体系中,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分级、精细的绩效考核机制。启用BI决策分析系统,以国考指标为核心,指标库涵盖7大模块,62个指标。完善绩效考核监管体系,围绕四大维度56项指标深入剖析国考指标。严格落实考核追责机制,每月通报综合考核情况。

同时,医院明确导向,夯实质量安全基础。积极优化患者收治流程;合理分配床位资源,充分发挥床位资源在医院发展中的导向性;优化调整病种收治结构,确定优势病种、重点病种、竞争病种、战略病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科竞争力,推动医院转型发展,以技术项目开展推动病种结构调整,主攻“疑难危重”,大力开展微创、无创技术、基因检测、靶向药物等精准治疗技术。医院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建成“1+2+N”模式的医院医疗集团。2018年起与基层医院合作共建了40个名医工作室、15个联合病房,推进医联体向“专科共建型”和“紧密型”转变,牵头成立了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等。此外,医院还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强化了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全院已有718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覆盖临床所有专科。

医院一直把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感受作为医院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7年,并于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6级评审,2023年智慧服务评级达到4级。通过构建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检验、预约治疗、预约床位、预约手术的全方位预约模式,苏北人民医院打造了“六位一体”全面预约诊疗服务体系。打通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患者体征、病情实时传输,一键通知医院急救人员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急救水平。对于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管理,医院也另辟蹊径,构建了外网网站、院内自助设备、微信小程序等终端同源的一体化平台,畅通了患者与医院的沟通渠道。

徐道亮介绍,医院多措并举不断提高运营效率。按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通过新技术项目开展、强化考核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收支结构的“含金量”。积极开展日间手术,释放出更多的床位资源,为收治更多患者创造住院条件;上下联动,构建基层康复管理体系;从而在广度上实现了量的增长,2022年开展日间手术21018例,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同比2021年增长24.23%;在深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三级、四级手术例数、占比均同比增长。构建线上线下业务协同的互联网医院,发挥互联网优势赋能医疗。强化运营成本管控,打好组合拳,通过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加强耗材管控、注重运行成本控制等,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徐道亮介绍,医院运行质态稳中向好,2022年全年总诊疗人次达到187.04万,同比2021年增长6.37%;2022年全年急诊人次25.11万,同比2021年上升3.4%。2022年全年手术人数47 475例次,同比2021年增长10.37。2022年全年患者平均住院日6.1天,同比2021年下降0.6天,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力促进了苏北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封面图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