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
——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例

2024-03-04 07:49张树满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联合体产学研命题

王 滋,张树满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1305;2.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从而指出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对于自主创新的引擎作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在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导致供应链、创新链断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一家企业无法实现真正的突破式自主创新。相较于以往普通的产学研联盟合作形式,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不仅能够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而且能更易于把握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创新的主动性[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并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飞跃。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创新仍以渐进性创新为主,且过于依赖国外技术。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推进,发达国家为了遏制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封锁,导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当前,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原料或零部件的进口受到严格管制,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这也使得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愈加重要。整体而言,我国现有创新资源仍然较为分散,企业自主创新产出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缺口。由此,在当前形势下,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然而,作为新兴主题,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概念与内涵、瓶颈与问题、构建路径、动力机制。尽管有如马宗国[2]等的研究探讨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的相关概念——研究联合体,并强调了研究联合体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并未从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的视角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体制机制、企业主体地位、知识溢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初步探索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路径。然而,这些研究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中领军企业的剖析以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明显不足。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尚未回答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问题。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也是江苏省第一家国家级创新中心。自2019 年国内化纤制造业的领军企业盛虹集团牵头成立创新中心以来,创新中心以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使命,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国家重大产业需求,围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多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的应用技术体系,助力盛虹集团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本研究以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和重要路径,以弥补相关学术研究的不足,并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1 文献述评

1.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体制机制、企业主体地位、知识溢出、产学研合作及提升路径等多个方面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初步探索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路径。具体而言:第一,在体制机制方面,姜绍华[3]认为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上主要存在自主创新人才引育机制不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技术经营机制不健全以及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尚未形成等问题;第二,在企业主体地位方面,陈劲等[4]针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差、创新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要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的建议;第三,在知识溢出方面,石琳娜等[5]认为高科技企业的知识溢出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作用,并给出建立适当的培训机制、鼓励高端人才流入、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激励机制等措施;第四,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郝英杰等[6]指出产学合作知识转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且高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转移意愿和知识转移环境的影响更大。此外,在提升路径方面,宫晶堃等[7]指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有追随式和嵌入式两条路径。

总体而言,已有研究从现实和理论两个维度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并已初步涉及产学研合作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只强调了产学研合作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而对于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仍缺乏针对性探讨。

1.2 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的相关研究

现有相关研究主要从概念界定、瓶颈与问题、构建路径、动力机制等方面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而言:第一,在概念界定方面,白京羽等[8]认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是一种新型实体组织或以资本为纽带的联盟,是一个或多个领军企业主动整合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创资源而共同建立的实体机构或研发合作实体平台,其通过合同或其他约定的方式获取、分享研发成果,并在生产和市场开发阶段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第二,在瓶颈与问题方面,张羽飞等[9]指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等瓶颈和问题;第三,在构建路径方面,王巍等[10]着重探讨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中的驱动作用,构建了“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整合式框架;第四,在动力机制方面,周岩等[11]针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通过构建多寡头三阶段研发博弈模型,提出通过提高横纵双向技术溢出程度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研发绩效和提升领军企业的利润水平。

总体而言,作为新兴的研究热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相关的学术研究刚刚起步,已有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而对于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路径的研究明显不足。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回答如何和为何的问题。因为案例研究能够深入描述和剖析现象背后的复杂作用机制[12],是构建和发展理论的有效方法,且单案例研究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详尽挖掘,概括出核心事件及彼此间的内在逻辑关系[13]。因此,本研究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

选择创新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创新中心是我国首个由民营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中的典型案例;第二,创新中心是在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背景下成立的,目标在于突破产业核心共性技术,其通过创新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符合案例典型性要求;第三,创新中心的成功探索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其官网公告以及牵头企业内刊等资料也十分详细,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第四,作者单位与创新中心存在长期合作,有利于研究数据的获取和关键信息的核实。

2.1 数据搜集

根据案例研究的三角验证法则,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数据搜集,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1)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媒体的报道资料;(2)创新联合体和牵头企业的官网公开资料;(3)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学术研究资料;(4)牵头企业盛虹集团的内刊《盛虹世界》以及半年报、年报等公告;(5)人物采访、公众号宣传片、电视台报道等视频资料;(6)补充调研时的访谈数据。最终,本研究整理获得了约8 万字的文字资料、65 分钟的视频资料。

本研究以二手数据为主、一手数据为辅,原因如下:第一,客观二手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一手数据调研搜集时的印象管理和回溯性释义问题[14];第二,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和国内首家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盛虹集团和创新中心的成功创新实践得到了各大媒体的报道,二手数据十分丰富;第三,多种来源的二手数据能够满足三角验证的需要[15]。

2.2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归纳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初步厘清原始资料,将创新中心在组织管理、资源服务、市场运营等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梳理;其次,提炼出重要的内容数据,转换为关键编码(如表1 所示),并分门别类建立文档;最后把数据与现有理论、文献相结合,运用归纳和演绎推理的方法提炼研究发现[16]。

表1 关键构念、测度变量和关键词

对于信度和效度的保证,本研究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设计研究计划书,建立案例研究库,从不同类型数据中提取关键数据并进行分类,反复进行研究和比对,最终以证据形式呈现,以保证信度;第二,在数据收集上从多种渠道出发,构建完整的证据链,以保证建构效度;第三,提出可能的理论命题,将其与数据进行比对,再分析与之矛盾的解释,不断完善原有研究结果,以保证内部效度;第四,利用现有文献、理论指导案例研究过程,不断完善案例研究发现,以保证外部效度。

2.3 案例概况

先进功能纤维材料是关乎我国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化学纤维生产规模居全球首位,但化纤油剂仍以进口为主,已成为我国被“卡脖子”的重要原料。整体来看,国内高端功能性纤维仍然存在产业化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严重问题。盛虹集团是国内化纤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位列“世界500 强”第222 位、“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第11 位,其以推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使命,于2019 年6 月牵头组建了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关键发展历程与关键事件如表2 所示。

表2 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关键事件

创新中心以实体公司为载体进行市场化运行,并以“企业+联盟”的形式实现。现有股东单位15家,并集聚了不同类型纤维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截至2023 年,已经吸纳了152 家联盟企业。创新中心覆盖了国内此领域一半以上的国家级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科研资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纺织纤维产业链,促进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中心还打造了一支由顶尖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培养了一批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使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自成立以来,创新中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把涉及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起来,针对高精尖技术开展攻坚工作。此外,创新中心打造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中试基地、检测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可信平台,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同时也在不断开展跨领域的交叉协作。

自2019 年成立以来,创新中心已取得多项突破性自主创新成果,例如,自行研制了纤维行业专用油剂,解决此前依赖进口油剂的“卡脖子”问题;在纤维界面处理技术、无锑纤维制备技术、万吨级熔体直纺聚酯阻燃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国际领先;自主突破了阻燃聚乳酸及其纤维制备技术、防护用高性能纳米纤维膜制备技术、聚酰胺6 高效柔性化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和垄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些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创新中心的主要创新成果及相关的合作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创新中心部分创新成果及合作情况

3 案例分析与发现

作为新兴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战略定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组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解决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以及行业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同时,创新中心坚持市场化建设和运作机制,构建了产权转移、成果转化、检测服务、可信服务等多种盈利模式,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和持续经营能力。以一需多材和一材多用为导向,在个人防护、医学防护、生化防护等诸多领域,持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和制定科研计划,创新中心将市场需求与国家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多元化产品研发,促进科技、产品的革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产能优势向核心技术优势转变,提高了科技实力。总体而言,以国家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中心在市场化过程中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此,本研究提出命题1,其典型证据见表4。

表4 命题1 典型证据

命题1满足国家与市场需求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从理论上来看:一方面,市场需求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导向,要使关键核心技术得到有效转化,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此才能倒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17]。另一方面,我国实行的是举国科技体制,“大市场—大政府”双元驱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因此,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要协同满足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能为企业提供可产业化的技术[18],从而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命题1 进一步得到支持。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格局,作为领军企业的盛虹集团在功能性纤维发展最前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规划了两百亿科研基金和成果转化扶持基金,赋能企业开展研发助力疫情防控,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化攻关。在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盛虹集团联合创新中心设立了一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紧急救援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突破。截至2023 年上半年,创新中心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其中包括:瞬时释压纺丝技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技术、高性能纳米纤维膜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以及“无锑聚酯纤维”技术、纤维界面处理技术、无锑纤维制备技术、万吨级熔体直纺聚酯阻燃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此外,盛虹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国际产业前沿,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为产业变革、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树立了标杆。总体而言,创新中心的领军企业通过在战略、资金等方面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明确了企业的创新活动与创新目标,保障了自主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此,本研究提出命题2,其典型证据见表5。

表5 命题2 典型证据

命题2发挥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求。

从理论上来看:一方面,领军企业具备足够的技术积淀与资本保障条件[19],加强领军企业领导不仅可以保证创新活动有序开展[20],还能显著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21],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领军企业具备前沿技术识别和研发领导能力,能发挥战略导向,引领、控制创新联合体中的各个创新主体,从而更具前瞻性地识别到创新机会和启动创新活动,保障了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战略走向,进而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升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22]。因此,命题2 得到进一步支持。

创新中心成立了知识产权运营部,建立了闭环、高效的知识产权管控体系,明确了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主体与责任。首先,创新中心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及相关知识产权制度文件,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及价值分配,提高中心对知识产权创造、归属管理、转移转化、风险管控及保护运用的能力;其次,创新中心积极利用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多元投入渠道,建立成员单位间利益分享、风险分担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制;另外,创新中心持续针对国内纺织行业知识产权的研究进行深度剖析,增强对专利信息的深入研究,提升企业专利申请质量,为企业进行境外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总体而言,建立权益清晰、合理分配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此,本研究提出命题3,其典型证据见表6。

表6 命题3 典型证据

命题3建立权益清晰、合理分配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

从理论上来看:第一,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有利于实现对科研人员的有效激励[23],强化科研工作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商业秘密保护意识。第二,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产权归属问题,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激发重大科研项目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创新,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使用,是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保障[24]。第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意味着风险高、创新周期长,容易遭受非预期的损失,而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有助于加强企业对外部环境抗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潜在的经济损失[25]。因此,命题3 得到进一步支持。

创新中心以苏州纺织工业为基础,通过联盟的方式汇聚了高端用纤维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并让高端性能纤维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业务。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纷纷集聚,共享各类互补性优质创新资源,实现了多项技术自主可控,包括国产环保油剂、阻燃纤维、无锑纤维技术。例如,为了改进我国化纤产品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减少整个产业对国外进口油剂的依赖度,实现化纤油剂的国产化,创新中心联合联盟企业和高校开展聚酯纤维的关键技术攻破,列出共性问题清单,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最终成功研制了环保型国产聚酯长丝FDY 油剂。同时,在技术研发、检验标准评估和孵化等方面,创新中心以产品开发和成果转移扩散为任务,积极搭建各类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例如,打造了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通过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可信上链,可以使各个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检索与分享,从而提高企业的认证效率和协同效率,减少交易成本,从而为成员带来更大的收益。总体而言,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营造了协同创新的良性生态,将科研成果进行共享,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此,本研究提出命题4,其典型证据见表7。

表7 命题4 典型证据

命题4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

从理论上来看:第一,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产生的创新黏性更高。企业间存在产品供应与技术创新的二元关系,多种契约的约束和高效的知识编码[26],让产业链上的企业关系更为紧密,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创新资源要素,是解决行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路径。第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深入推进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共享服务等方式,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共性基础能力[27],带动增强核心研发能力。第三,产业链协同创新可以帮助企业转移、分散不确定性研发风险和降低研发成本[28],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因此,命题4 得到进一步支持。

创新中心坚持创新引领,构建了“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的内部一体化。在科研方面:一是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博士带着相关研究课题进入企业,有利于科研项目更贴合现状;二是建立了4 个重点实验室,根据产业内生发展需求,确定技术研究方向。在中试方面:创新中心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中试基地,加速跨越了从实验室成果到产品的死亡之谷。例如,建立了全球首个万吨级熔体直纺中试基地,自行研发中试装置,开展不同类型的产品验证工作。在产业化方面:一是自主研发了成套产业化技术,实现了系列化高性价比的产业化生产;二是建立了五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关键共性测试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服务,实现检测、标准及应用评价一体化。总体而言,通过实现“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内部一体化,提升了领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由此,本研究提出命题5,其典型证据见表8。

表8 命题5 典型证据

命题5实现“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内部一体化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从理论上看,第一,“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的内部整合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企业信息搜索、谈判、签约、监督等交易成本,提高成果转化效率[29]。第二,“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内部一体化有利于试验验证能力资源的充分开放,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形成企业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30]。第三,打通“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有利于兼顾科技创新需求和市场需求,让技术需求者和资源供给者能够有效对接[31],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把握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切实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32]。因此,命题5 得到进一步支持。

近年来,创新中心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政府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供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人才等资源,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政策支持、科技服务,持续优化释放创新生态系统活力,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2019 年,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全面展开,创新中心积极把握机遇,主动参与区域协同进程,充分整合吸纳上海和世界各地的科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现有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整个产业和重点领域提供了有效服务。此外,吴江区政府还为创新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提供了资源配套、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创新中心一系列助力疫情防控的举措,也让盛虹享受到了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新政策的益处。总体而言,获取政府各项政策支持使得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6,其典型证据见表9。

表9 命题6 典型证据

命题6获取政府各项政策支持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从理论上来看:一方面,通过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企业可以直接获得资金、实验室、技术设备等创新资源,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创新项目和合作伙伴,获取技术、人才、设备、服务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保证了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33]。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创新环境还比较脆弱,政府对于创新环境的建设有利于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惩处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企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34]。在此情形下,政府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领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因此,命题6 进一步得到支持。

自成立以来,创新中心就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吸纳与培养。一是引进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组建了以企业技术团队、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研究的产业化技术人才队伍,还设立了首席科学家与战略咨询委员会和运行决策委员会,提供科学的战略咨询与运行决策指导,从而为功能纤维的孵化与产业化推广提供坚实力量。二是建立了富有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与股权激励,有效激发了中心研究人员的队伍活力,不断满足企业自主创新需要。三是建立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组织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参与多元化的培训,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多所合作高校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方面契合企业需求,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和企业家精神培育。总体而言,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和培养机制,帮助领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由此,本研究提出命题7,其典型证据见表10。

表10 命题7 典型证据

命题7聚集、管理和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从理论上来看:第一,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端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可靠动力以及知识溢出的重要载体[22],掌握关键知识和信息的高精尖人才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和主体。第二,人才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信息传递与协调人力资源,实现人力与技术的协同匹配,激发人才发挥更大的创造力[35]。第三,经过长期教育与培训的高精尖人才,有利于企业积累知识与技能等关键人力资本,增强企业对于技术变革冲击的抵抗力[36]。因此,命题7得到进一步支持。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例,深入探讨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与关键路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满足国家与市场需求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第二,发挥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求;第三,建立权益清晰、合理分配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第四,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第五,实现“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内部一体化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第六,获取政府各项政策支持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第七,聚集、管理和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4.2 理论贡献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如下:一方面,作为中国情境下产学研合作的新现象和新概念,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与内涵界定、现状与问题分析等定性描述上,而未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联系起来。本研究探究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和重要路径,从而拓展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现有研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和关键路径,但是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如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缺乏深入剖析。本文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理论命题,从而弥补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研究的不足。

4.3 实践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践具有鲜明的启示。对于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而言:首先,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应该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需求,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同时创造多元化盈利模式;其次,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应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构建全产业链协同的创新体系,打造实验室、中试基地、科技孵化和咨询等平台,实现从成果到产业化的转化;最后,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应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强化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性。对于领军企业而言,应该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大自主创新投入,识别创新活动和把握创新机会。对政府而言,应该制定有利于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以及领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战略支撑,同时可以主动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支持。

4.4 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如下:第一,本研究选择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案例仍然处于持续发展之中,而本文只探讨了截至目前该创新联合体的创新实践举措,因此未来有待进一步对该案例进行持续深入的探讨;第二,本研究仅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进行了有限分析,而未考虑其他可能的路径,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其他典型案例进行更深入地探究;第三,尽管本研究的研究过程严格遵守案例研究的科学范式,但仅属于单案例研究,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后续研究可以采用多案例或大样本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拓展和深化。

猜你喜欢
联合体产学研命题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工程联合体小议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