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文化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
——以三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大学为例

2024-03-04 14:48林丽琼黄晓莉戴寅鹏
教书育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师门双一流硕士

林丽琼 黄晓莉 戴寅鹏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 年9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主要工作路线。文件强调导师应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既是学业导师,又是人生导师,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实质要求注重研究生教育文化。导师制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文化的核心,并由此形成师门文化,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反思与改善当前师门文化是重构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关键,也是提高研究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张记龙和李飞跃通过对比中美研究生培养制度差异,研究发现招生制度、教学内容与方式、培养过程管理、导师因素、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1]陈勇和肖文指出导师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2]部分学者从组织管理角度,讨论导师领导力、[3]导师资本[4]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也有部分学者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师门讨论会”等学术活动如何影响研究生学术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5,6]谷贤林和韩丰则进一步深入分析“师门讨论会”运作的内在机制及其阻碍,以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7]但目前学者从组织文化维度分析师门文化如何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尚未多见。相较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学习情景更加多元化,除了常规的课程学习,还有师门例会、社会调查、读书分享会等等,且这些情景均围绕师门这个非正式组织展开。理论和实践证明,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文化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8]基于此,本文从组织文化视角对师门文化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展开研究,依据对立价值理论归纳师门文化类型及其特征,并剖析不同文化类型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有助于导师从柔性文化管理方面优化导学模式,构建良性师门文化,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切实参考。

一、师门文化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对立价值理论的发展

以往学者提出了诸多关于组织文化的标准和属性的理论,但是由于组织文化的范畴包罗万象,对组织文化中所有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每新增一个要素,通常都会引发一系列新的辩论。对立价值理论有助于缩小并聚集关键要素,它源于经验积累,能够精准触达事物的实质,有效融合大多数组织文化要素。[9]

最初是从组织效率的研究中得出对立价值理论,Campbell 团队创造了一个由39 个指标组成的评价量表,该团队认为其可以反映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组织效率的形式。[10]Quinn and Rohrbaugh 认为该评价量表的指标数量过于繁杂,期望能够简化该量表。[11]紧接着,他们将39 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归类、简化,将指标按照“灵活机动、任意性强、高度的适应能力与稳定、遵守次序和控制之间的比较”“组织的聚合和一致性与组织的区别和独立性之间的比较”两个大标准组成一个四象限,各个象限均代表一组大相径庭的组织文化指标。这也意味着每个组织文化都是完全对立或者存在竞争关系;例如,灵活性高对稳定性好、重视内部管理对强调外部竞争。综上,这是一个对角线完全对立的四象限,这四个象限分别命名为:部落式、临时体制式、等级森严制、市场为先式。这四类象限是从有关描述组织价值和表现的著作中提炼出来的,其所代表的组织类型符合组织科学发展过程中四种主要的组织特征。该理论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被用来分析各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等正式组织竞争的影响,逐渐成为国际上较为权威的正式组织文化分析工具。(如图1)

图1 对立价值理论框架图

(二)基于对立价值架构的师门文化分析框架

师门有别于企业等正式组织,更加关注组织的内部价值观念即师生的发展。借鉴林杰和晁亚群的研究,[8]依据对立价值理论,本文结合师门成员间关系的亲疏和学生发展的多元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即亲密—多元、亲密—单一、疏远—多元、疏远—单一,提出发展式、部落式、放养式、科研式四种师门文化类型。(如图2)

图2 四种师门文化类型图

对立价值理论也决定了组织的特征,因为这个理论清晰地阐明了组织如何工作及其管理。具体而言,对立价值理论阐述了组织内部的领导者风格、组织效率和组织管理原理。基于此,本文结合林杰和晁亚群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师门文化的领导者风格、组织效率。[8]

第一,不同师门文化类型的领导者风格不同。对立价值理论认为大多数组织都能创造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风格。当师门文化表现为科研式时,导师属于组织、控制、监控、执行协调和保持高效率的领导者;当师门文化为放养式时,导师往往会履行自身职责,尊重个体意愿,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当师门文化表现为发展式时,导师往往是革新的、富有创造力的,善于指导、协调和鼓励学生,他们将眼光瞄准未来;当师门文化为部落式时,导师是团队的建设者、推导者和支持者。

第二,不同师门文化类型的组织效率不同。在科研式师门中,被高度评价的标准是高效、及时、运作顺畅,并且能够取得预期成果,驱使科研式师门成功的主要管理理论是监控培养效率继而得到预期培养成果。在放养式师门中,成员自主制定目标,在外部环境的驱使下努力达成自身渴望的成果,驱使放养式师门成功的主要理论是外部环境刺激成员提高自身生产力,以提高自身效率获取预期成果;在部落式师门中,团队将凝聚力、合作、传帮带作为组织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驱使部落式师门成功的主要管理理论是成员之间的参与和分享,培养授权和成员承担义务的使命感,而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度、满意度能够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在发展式师门中,认为最具有价值的主导因素是个体的多元化发展,成员就自身感兴趣的方向探寻新奇的想法、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吸引志同道合的成员一起参与,从而达到预期培养成果,根本的管理理论是兴趣激发创新和创新思路,进而提高团队运作效率。

基于上述分析,师门文化类型从注重学术研究中组织运作效率向关注个体多元化发展等方面拓展,相应的师门文化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生涯、价值观念和精神成长,这些将会影响学生终身成就和社会贡献。基于上述四类师门文化类型,提出研究假说:

H1:发展型师门文化、科研型师门文化和部落式师门文化均能正向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H2:放养式师门文化负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研究设计

(一)师门文化评价量表的编制及检验

Cameron and Quinn 基于对立价值理论制定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该量表能够有效识别组织文化的类型。该量表定义了四类题目用于测度组织文化,立论严谨。Cameron and Freeman 以美国334 所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检验了OCAI 量表的可行性。[12]OCAI 量表使用六种要素测度组织文化,分别表示组织的主要特征、领导者风格、管理风格、组织向心力、组织战略方向、成功标准。本文以该量表为基础编制硕士研究生所在师门组织文化评价量表。

本文首先对30 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预调查,检验硕士研究生对师门文化要素的认知程度。根据预调研结果,师门有别于企业等正式组织,有其独特之处,如师门不具有营利性且提倡自主发展,组织战略方向和成功标准在师门组织中不适用,调查中发现硕士研究生更加重视导师的为人师表。因此,本文借鉴OCAI 量表,依据师门组织文化对立价值模型、预调查和专家评估结果,对问卷进行修订。再次修订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师门组织主要特征、导师风格、师门管理风格、组织内部关系、为人师表五个要素,分为发展式、部落式、科研式、放养式四个维度,共24个要素(如表1)。

表1 硕士研究生师门文化评价

本文首先检验师门文化评价量表的信度,根据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果,发展式、部落式、科研式与放养式四个维度的α 系数分别为0.946、0.838、0.843、0.865,表明该量表同质信度较好。之后,本文进一步检验师门文化量表的分半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发展式、部落式、科研式与放养式的信度分别为0.920、0.853、0.760、0.819,表明该量表信度良好。

通过项目分析以及信度检验发现,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与分半信度,可以用来评估师门组织文化类型。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以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大学为调查总体,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三所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并随机选取一年至三年级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于2020 年10 月-2021 年12 月内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分数代表受访者的同意程度,均正向计分,共发放问卷220 份,回收有效问卷203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27%;其中男性占比44.33%,女性占比55.67%;人文社科占79.21%,理工科占20.79%。

(三)模型设定

本文使用STATA 16.0 软件录入和处理数据,首先,对师门文化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检验是否存在发展式、部落式、科研式、放养式的师门文化类型;其次,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实证检验师门文化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公式(1)中quality 表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Xi表示师门文化类型,其中X1表示发展式、X2表示部落式、X3表示科研式、X4表示放养式;controli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个体特征、生源质量、教学管理、导师队伍;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四)变量选取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刘平等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量表,[13]本文参考该量表的做法,采用研究成果衡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体包括硕士研究生是否发表论文、参与学科竞赛获奖、参与课题项目、撰写的决策咨询被采纳、参与文体活动等,并采用评分加总法得到综合得分。师门文化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发展式、部落式、科研式和放养式四类,由上文提及的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学习阶段、读研院校性质)、生源质量(本科院校性质、本科学科竞赛、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监督机制、数字资源、专业培养方案合理性)、导师队伍(跟随导师时间、成员数量、对导师信任、导师能力评价),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2 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师门文化类型

本文首先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当性检验,即KMO检验和Bartlett 球形度检验。KMO 值为0.883,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显著,表明要素间有共同因子存在,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探索硕士研究生师门文化的类型,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 的公因子,之后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方差贡献度和因子载荷矩阵,依据成分矩阵判断共同因素是否需要被保留。本文从硕士研究生师门文化评价量表中提取4 个公因子,这4 个公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69.09%。从转轴后的成分矩阵中发现(见表3),公因子1 包含项目K1、K2、K3、K4、K5、K6、K7,公因子2 包含项目K18、K19、K20、K21、K22、K23,公因子3 包含K13、K14、K15、K16、K17,公 因 子4 包 含K8、K9、K10、K11、K12,这些公因子与本文四类师门文化类型的理论分析一致,分别可以命名为发展式、部落式、科研式和放养式。

表3 转轴后的成分矩阵

(二)师门文化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表4 为师门文化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回归结果,模型1 中部落式、科研式师门文化的系数均具有统计显著性,表明部落式、科研式师门文化均能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加入控制变量之后(如模型2 所示),部落式、科研式师门文化仍然显著正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发展式师门文化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假说H1未得到验证;放养型师门文化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降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假说H2 得到验证;从控制变量来看,年龄、学习阶段、跟随导师时间、考研成绩、本科院校性质、本科学科竞赛经历、导师能力评价均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表4 师门文化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回归结果

可能的解释有:部落式师门文化注重“传帮带”,即导师布置科研任务,高年级研究生带领低年级研究生开展相关科研任务;在完成科研任务中,成员间互动增多,关系更加密切;低年级研究生遇到科研难题或者在学业上遇到阻碍会主动向高年级研究生请教,发挥“传帮带”效用,科研成果产出更加高效,继而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科研式师门文化中,成员之间的联结是以科研任务为主,学生普遍忙于科研任务,成员间的交流以科研任务为主,缺少情感交流,虽然学生科研成果产出更加高效,但忽略了学生在文体、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在放养式师门文化中,成员之间交流很少,大家各干各的;虽然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时间,但由于缺乏引导,尚未明确生涯规划,因而不利于提高培养质量。在发展型师门文化中,导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亦师亦友,导师注重鼓励学生,学生敬重老师,师门氛围和睦;在导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够在科研领域深耕;当学生在学业、就业方面遇到困难时,导师及时鼓励学生攻克难关,抑或是帮助其明确今后的生涯规划;导师鼓励学生参与文体活动,实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式师门文化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其培养成效尚未能在短期内体现出来。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将基准回归中由综合评分加总法得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变量替换成由熵值法测度得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变量。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模型(1)中部落式师门文化、科研式师门文化仍然显著正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而放养式师门文化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降低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发展式师门文化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通过对比基准回归发现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可见,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表5 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与建议

师门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织形态,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院系等正式组织,师门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更加深入。师门文化作为一种高级的管理形态,应该是一种良性文化,能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科研式师门注重组织运作效率,师门活动围绕各类科研项目展开,使其可以显著正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但繁重的科研压力和注重效率的组织管理导致硕士研究生面临较大压力,虽然其能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也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2.部落式师门注重“传帮带”,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继而显著正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3.发展式师门注重硕士研究生在科研、学业、生活、情感等多方面发展,其培养成果虽然未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但对硕士研究生终身成就、社会贡献的影响是深远的;4.放养式师门显著负向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但对于一些有明确生涯规划的硕士研究生,该类师门文化更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综上,考虑到硕士研究生个体发展差异,本文很难明确指明哪一类师门文化更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部落式、科研式师门的培养成效集中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忽略学生在文体方面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改进;放养式师门的培养成效依赖于硕士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忽略导师的引导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发展式师门注重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发展,但其培养成效具有滞后效应;综上,良性师门文化构建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因此,对于导师而言,师门的领导者应重视师门文化建设,优化导学关系。导师作为师门的领导者,其领导风格直接影响师门管理模式以及成员间的情感交流等,而导师的领导风格与其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相关。因此,应完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对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导师提供差异化培训,尤其注重引导导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发导师自我总结与反思,主动改进自身在育人工作等方面的不足。导师要规正自身的领导风格,努力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引导者”“生涯指导者”“情感支持者”,发挥自身言传身教作用,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进而在师门内形成良性的组织文化,增强师门软实力,通过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帮助硕士研究生在科研、学业、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相应的成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应积极付诸行动,在践行过程中推进师门组织文化的建设。在放养式师门中,研究生应明确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方向、未来的生涯规划、学习计划等,积极主动联系导师和师兄师姐,寻求他们在学术、学业、生涯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在科研式师门中,研究生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以缓解高压的科研任务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师门内部可以定期开展团建活动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对于那些生涯规划不以科研为主的研究生,应主动与导师沟通,减轻科研任务,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践行生涯规划,以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在部落式师门中,研究生应积极联络导师,增强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强度与情感联结;师门成员积极组团参与一些文体活动,增强成员之间情感纽带的同时,实现多元化发展,继而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师门双一流硕士
师门琐忆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逐出师门
元末明初黄潜师门文学群体研究
神秘的北落师门b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