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难度模型的高中地理新旧教材“活动”栏目比较研究

2024-03-06 07:56陈菲焦华富
地理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活动

陈菲 焦华富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新版高中地理教材逐步投入使用,教材难度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基于鲍建生数学习题综合难度评价方法,从认知水平、材料背景、表达形式、探究过程和知识含量五个维度构建难度模型,并对新旧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活动”栏目进行比较,探究两者间的联系与变化。结果显示:在表达形式维度上新教材难度高于旧教材,其余四个维度上新教材难度均低于旧教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期为提升课堂“活动”栏目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难度模型;高中地理;活动栏目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3-0054-04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教材的构成包括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三大部分,活动系统是其中重要而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里的“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过程[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中活动系统的设置及其合理运用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技能掌握、能力增长等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系统主要由思考、案例、活动、自学窗、问题研究等部分构成,其中“活动”栏目数量最多、占比最大。

目前,对“活动”栏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对“活动”栏目内涵及功能的研究[2]、对“活动”栏目的分类及相关教学策略的研究[3-5]、利用“活动”栏目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6-7]以及不同国家或版本教材“活动”栏目对比研究[8-9]。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相继发行,并已大范围投入使用,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同一出版社新旧两版教材“活动”栏目的变化,但专门针对“活动”栏目难度变化的研究较少。教材难度是评估教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8],对“活动”栏目的难度进行分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材的整体质量,也能为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本文尝试构建难度模型,并以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为例,对2008年版(旧版)与2019年版(新版)教材“活动”栏目的难度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新版教材“活动”栏目难度变化及设计意图,提出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利用“活动”栏目进行教学提供借鉴。

二、难度模型构建

本文以已有的难度评价方法为基础[10],结合地理教材“活动”栏目的特点,从认知水平、材料背景、表达形式、探究过程和知识含量[11-12]五个方面构建难度模型,对每个难度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并给予相应权重(表1)。

对每个“活动”栏目进行难度分析,依据上述难度模型进行赋值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10-11],公式如下。

其中,[da]表示不同难度因素的加权平均值,[tab]表示第a个难度因素的第b个层次水平的题目数量,[dab]表示难度因素a在b级水平的权重,[t]表示该教材“活动”栏目的总数。

三、结果分析

基于难度模型,从认知水平、材料背景、表达形式、探究过程和知识含量五个方面对新旧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活动”栏目进行赋值,并计算其加权平均值(表2),从而进行比较研究。

1.认知水平

新旧教材必修二“活动”栏目在认知水平上难度差距较大,新版教材必修二难度有所降低。旧版教材认知水平以理解层次和探究层次为主,了解层次的“活动”栏目数量很少,而新版教材认知水平以了解层次和理解层次为主,了解层次“活动”栏目比重大幅上升,理解层次和探究层次所占比重都有所减少(图1)。新版教材“活动”栏目认知水平难度的降低体现了其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地理2“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的目标要求[13],也有利于减少因部分“活动”栏目难度过大导致教师放弃对其开展教学的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活动”栏目完成的可能性。探究层次“活动”栏目的减少考虑了在高中阶段学生开展课外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时间较少,因此,少而精的探究类活动设置既能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也能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材料背景

新旧教材必修二“活动”栏目在材料背景上难度差距最小(图2),新教材对于科学背景的选择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活动”栏目难度,但综合来看,新旧教材都侧重于生活背景的材料选择。两版教材都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或者真实的地理现象和事件,使枯燥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衔接,让学生能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激发其地理学习兴趣。但相比旧教材,新教材“活动”栏目材料背景的选择更加注重时代性,设置了“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等立足于近年国家重大发展政策,利用充满时代特色的活动材料,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热点问题[14],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3.表达形式

新旧教材必修二“活动”栏目在表达形式上,新教材难度大于旧教材,其中新教材在复合形式层次和复杂形式层次上占比都有所上升,单一形式层次即纯文字式的“活动”栏目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教材“活动”栏目中图表的数量有所增加(图3)。同时,在新教材的复合形式“活动”栏目中,文字占比也有所减少,甚至会出现篇幅为一整版的“活动”栏目中,文字材料仅有3~4行,大部分篇幅均被圖表占据的情况。这充分体现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与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活动”栏目中图表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其观赏价值,有利于增加“活动”栏目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探究过程

新旧教材必修二“活动”栏目在探究过程上难度差距最大,新教材难度有明显降低。新旧教材在探究过程上都以简单提示为主,但新教材逐步提示层次占比明显高于旧教材,且未设置无提示层次的“活动”栏目(图4)。这是因为新教材“活动”栏目下设的问题数量有了大幅增加,平均每个“活动”栏目下设了3~4个子问题,这些子问题便起到了逐步提示的作用。子问题之间相互联系、逐渐进阶,构建问题链,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15]。对于高一年级学生而言,其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还较弱,需通过逐步提示降低难度,将一个复杂问题设置成多个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逐步探究,最终解决整个问题。甚至在实践调查类“活动”栏目中,新教材也通过子问题的设置开展详细的活动步骤引导,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自主收集相关材料,增强地理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5.知识含量

新旧教材必修二“活动”栏目在知识含量上难度差距不大,都以单个知识点层次为主,新教材中单个知识点层次占比有所增加,并且未设置涉及三个及以上知识点的“活动”栏目(图5)。这体现了新教材在“活动”栏目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因为“活动”栏目的教学大多紧跟新知识点教学之后,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当学生还未很好地掌握新学知识时,所开展的“活动”栏目若涉及较多知识点,易造成学生分析混乱,不能很地好对本节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同时,知识点数量也会影响学生思考答案的角度和解决问题所用的时间,知识点含量越少,思考角度就相对较少,既不容易出错,也节约了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

6.综合难度

从认知水平、材料背景、表达形式、探究过程和知识含量五个方面构建难度模型对新旧必修二“活动”栏目进行综合难度分析,得出旧教材综合难度为9.78,新教材综合难度为8.58。总体而言,新教材“活动”栏目的难度有所降低,在认知水平、材料背景、探究过程和知识含量四个因素上都有所体现,仅有表达形式方面新教材难度高于旧教材。这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即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13]是相符合的。教材难度的降低也与教材模块划分的改变有关,高中地理教材增加了选择性必修模块,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必修模块主要针对未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即可[16],因此,综合难度有所降低。

四、教学建议

1.认真研读活动,把握教学难度和重点

通过对教材“活动”栏目难度的纵向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必修二教材的难度是有所下降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正确把握不同“活动”栏目的难度,避免受先前教学经验的影响,过多地拓展教学内容导致难度加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不同的“活动”栏目主题,其培育地理核心素养也不同,这便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阅读“活动”栏目相关材料,准确把握每个“活动”栏目隐含的培养目标及重点,充分发挥“活动”栏目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

2.重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新教材中认知水平为探究层次的“活动”栏目占比虽有所减少,但其仍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不可或缺的途径,并且新教材在该类“活动”栏目中基本都给予了较为详细的活动步骤指导,甚至在“调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和“调查所在城镇的主要商业中心”两个“活动”栏目中都给出了详细的活动调查表。这表明虽然探究类“活动”栏目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有所提升,并且都是围绕学生的家庭、学校或家乡开展的,容易操作。因此,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这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探究类“活动”栏目,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人口、城镇等人文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3.实施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进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建议中强调“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13],同时,新教材“活动”栏目中子问题的数量得到了很大提升,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链,这为教师开展问题式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对“活动”栏目进行扩充,以其相关背景材料作为教学情境,以子问题串联起相关知识点开展教学。一方面,将知识讲授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在知识讲授时同步完成“活动”栏目的教学,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地理知识的系统建构,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段玉山.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李家清.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 徐宝芳,张晓芹.高中《地理1》活动系统内容及功能调查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122-128.

[4] 杨爱玲.实验地理教材(人教版)中探究性活动的类型和功能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3):7-8.

[5] 唐信其,郭庆华.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功能及教学建议——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3(25):56-57.

[6] 吴芸,张雪松,钟青.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教材活动栏目编制策略探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J].地理教学,2017(16):35-38.

[7] 刘丽娟.基于高中地理教材“活動”栏目的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

[8] 梁秀华,李家清.基于难度模型的中美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比较——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7):30-33.

[9] 张静帅.我国五版新高中地理教科书“活动”问题设计比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10] 王建磐,鲍建生.高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综合难度的国际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8):101-110.

[11] 李宏.四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习题难度比较研究——以“产业区位选择”为例[J].地理教育,2022(12):49-53.

[12] 钟丽娜.高中地理教材难度定量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4] 谭凯文,丁俊新,栾文超,等.现行四版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比较研究——以必修第一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8):4-7.

[15] 董瑞杰.问题链在地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地理教学,2021(2):14-17,34.

[16] 王娇,郭丽,周海婷,等.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高中地理新教材难度定量比较研究——以“乡村和城镇”为例[J].地理教育,2022(3):15-18.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