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 返璞归真

2024-03-07 14:57张晓燕
课外语文·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素养思维同学

张晓燕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形势下,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与强调,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手段。

新的高考形势下,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应立足于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思维、理解、审美等方面的素养。如何真正实现这些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让阅读返璞归真是重中之重。

一、慎重选择阅读对象:原汁原味读,拒绝“加工”作品

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当今的图书市场可谓丰富异常:有适合低年级学段的青少年版,也有适合阅读时间不足者的删减版,还有融入编者理解的改编版……这些不同版本的书籍经常出现在高中生的桌面上。它们就像是经过加工的食品,偶尔吃一吃权当零食尚可,可如果被当成主食,会怎样呢?

青少年版确实降低了所谓的阅读难度,但难度降低的同时,文字的韵味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红楼梦》中宝玉诉衷肠那一幕委婉动人的表白变成“他们明白自己已经爱上了对方”这样“平白质朴”的表达时,丰富的人物内心、真挚的爱慕情感全然不见,名著的价值已荡然无存。吃下这样的“食品”,对于高中生来说,恐怕只能徒增体重,于身体素质没有半分益处。

删减版删掉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原作者严密的逻辑以及丰富的情感。初中课外必读的文学篇目很多,然而当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问及初中所读文学篇目的相关细节及鉴赏,大多数学生一无所知。问及原因,竟是没有时间细读,为了应付考试,只读含有情节概要的删减版!这已经大大违背了语文阅读要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丰富学生阅读的初衷,将阅读完全变成了功利化的行为。

这个问题,在高中语文考试中也很常见。囿于试卷题目的字数限制,删减有时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当莫泊桑批判上层社会剥削压榨百姓的小说《散步》呈现在试卷上时,勒拉先生与社会的联系被删得一干二净,批判的主旨完全读不出来,情感也淡得让人体会不出。设题的时候,却强拉硬拽,令大家感到一头雾水。如此,大家的思维品质如何提高?脱离了思维含量的语文考试,意义又何在?

改编版一般都会融入编者自己的解读,一定程度上与原文会有偏差。实际上,阅读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且应该有读原作并在原作基础上体会和理解作者用意的权利。

每当教材上出现“略有改动”四个字时,笔者都会翻阅原文,找出区别,体会差异。以《百年孤独(节选)》为例,教材节选部分改动不大,删掉了“奥雷里亚诺耐心地在她面前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圣徒节期表”这一句和感染失眠症后人们无聊地在夜里讲“阉鸡”故事这一情节。删掉之后真的就更加简洁凝练吗?笔者以为,第一句话删除的同时,也把奥雷里亚诺对丽贝卡的用心删掉了,不仅如此,还删掉了天主教的命名习俗,并不利于表现丽贝卡之前接受的文化与马孔多格格不入。至于讲“阉鸡”故事这一情节,则更加精彩。原作中,作者以一种拗口的表达方式再现了人们被失眠症折磨的时间之久、精神之无聊。舍弃这一节,读起来只觉枯燥乏味。

二、鼓励创新阅读方法:自由自在读,拒绝过度“指导”

教,无定法;读,也同样应无定法。经常看到五花八门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有的甚至精细到何种文体该如何阅讀。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指导要求学生用某种或某几种指定的方法来阅读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然而,阅读真的有必要这样吗?

客观地说,这些阅读方法和策略都来自于有丰富阅读经验的群体,一定是行之有效的。但问题也正在于此。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甚至阅读顺序等都是不同的,怎见得他人的阅读方法就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呢?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剥夺大家自己总结阅读方法的权利?如果同学们用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去阅读,会大大消解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因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方法上,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而非“指导”。

同学们可以先了解相关的阅读方法,熟悉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自主思考,自由选择。比如,批注法适用于细读赏析但可能会肢解文章,圈画关键句法适用于粗读提要但可能会忽略细节,跳读法适用于速读文章但可能会使思维肤浅……大家首先对常见阅读方法有初步认知。

其次,同学们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在对阅读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采用阅读方法。阅读方法的选择应立足于同学们现存的阅读缺点,在阅读上才能有明显的进步。比如,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尝试写读书笔记法,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运用迁移阅读法,概括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试用抓关键句法……总而言之,选择的阅读方法应能够促进每位学生在阅读中的成长。

大家要创新阅读,一味地因循守旧并不会使人进步,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与时俱进的。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学生完全可以学习并创新阅读方式,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及阅读收获,从而激励其他学生也在阅读方法上进行有益自身的探索。笔者的一位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代作家毕飞宇的《小说课》时,发现毕飞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创新使用了改写故事法。这种方法令他觉得耳目一新,他也模仿并改进,尝试了联篇改写法。此举不但使他自己感受到了阅读的兴趣,也带动了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探索。

三、尊重个体阅读感受:开放包容读,拒绝“一言堂”

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越具有多义性,它们能够让读者多样化解读,丰富文本的内涵。比如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奔月》,有人读出了英雄主义的消解,有人读出了环保意识,有人读出了对现实中某人的讽刺,还有人读出了爱情的短暂……多样的解读,使作品熠熠生辉,所谓“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正是此意。因此,只要能让读者从作品中得到有益启示且言之有理的,都应该给予尊重和肯定。

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倾听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通过阅读分享会让大家充分发言,了解每个人的独特感悟;通过主题辩论大胆质疑,发现各自的思维亮点;通过读书笔记畅所欲言,感受各自的理解深度……如此,不断获得阅读成就感,自然能在阅读之路上走得开心,走得长远,走出自我,走出精彩。

阅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真正提高大家的思维、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必须充分精读优秀阅读篇目,采用适当方法。如此,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大家的兴趣,也才能真正发挥提升大家语文素养的功能。

猜你喜欢
素养思维同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