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刻画,让故事更富有绘画美

2024-03-07 14:57韩灿灿
课外语文·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骆宾王贾岛白鹅

韩灿灿

《咏鹅》可谓家喻户晓,全诗只用了十八个字,便把一幅充满趣味、活泼生动的白鹅戏水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思想内涵或意蕴哲理,却凭借着其自然、传神的表达,千古流传。

用心品读《咏鹅》全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字词之间流露着一个孩童内心的天真烂漫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通俗易懂的内容之外,全文逻辑层次清晰,细节刻画之处更是独具匠心,让人不得不叹服诗人的创作才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他出生在当时的婺州义乌,即今日的浙江省义乌市。在他小的时候,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村子外面有一个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他家有一位客人到访。这位客人在和7岁的骆宾王聊天时,发现骆宾王十分聪明伶俐。后来,骆宾王跟随这位客人到骆家塘边散步,看到有一群白鹅在嬉戏,客人指着那群白鹅让骆宾王以鹅作诗,骆宾王望着那群漂亮的白鹅有着红红的脚掌,在蓝天下划动着水波,显得格外美丽,于是便即兴创作了这首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儿童时期的骆宾王是一个很有灵性且非常善于观察和捕捉美的孩子。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古诗想要呈现出“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古诗体裁受到字数的约束,作者在描绘画面形象时很难采用足够充分的文字和丰富的词句去装饰文章,更多的是通过观察某些典型的细节,用简省的笔墨将丰富的意蕴和驰骋的想象都融在凝练的语言中,来达到最好的文学效果。我国的古诗词中,有非常多巧妙的细节描写技法,为我们成功地塑造出一个个不朽的文学形象。例如宋代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当中,“稚子”是小孩的意思。“蓬头”“侧坐”的外貌动作描写彰显了孩童的可爱和天真。“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因为这个孩童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垂纶”,所以对于经过这里向他问路的人,孩童也只是选择了“遥招手”。因为害怕惊跑鱼儿,所以示意“路人”不要走近。如此,一个孩童学习钓鱼时的神态和心理,就被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对美的感知和捕捉,是创作出好作品的重要因素。从文本呈现出来的文学效果来说,《咏鹅》是一首以生动逼真地再现对象为目的的咏物诗。那它是如何达到如此富有美感的文学效果的呢?

首先是传神的细节描写,是让画面富有美感的秘密武器。其次是“色彩美”和“动静结合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组句子,骆宾王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用鲜艳的色彩点墨鹅群戏水时的情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鹅在绿色的水面上悠悠漂浮着,通红的脚掌正拨动着清澈的水波。几个鲜明且简单的色彩词汇,却把事物的特征传达得非常丰富和全面。鹅的毛是白的,塘水却是绿的,“白”和“绿”对比;同理,鹅掌是红的,而塘水是清的,“红”“清”映衬,对照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堪称一绝。“浮”字给人一种轻盈感,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鹅群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拨”字则给人一种“力量感”,让我们联想到白鹅在水中用红掌划水,掀起水波的画面。一动一静间,一种变化之美油然而生。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也就自然而然地映入读者的眼帘。最后是“修辞美”和“音韵美”。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心态去理解和觀察白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用“歌”来形容鹅的叫声,是一种诗意的美化。显然鹅的叫声距离歌唱是有很远的距离,只能说是诗人赋予鹅的一种诗意形象。“白、红、绿”是三种比较单纯的颜色,“浮”与“拨”两个动词准确描述了鹅在水中的动作,却也都是平常的字眼,这说明诗人并不一味追求遣词造句上的复杂和一鸣惊人,而是返璞归真,呈现一种简单真实的美。此外,“拨清波”,“拨”与“波”同音,恰巧形成了节奏上的重复,容易让读者联想到白鹅拨水的节奏,有一种韵律上偶然的巧合,能够带给读者非常微妙的音乐享受。

于细微之处感受生活的奇妙,成就更高的艺术。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写意”是一种重要的技法手段,而这种技法也是中国书画艺术审美的重心和重点,往往是“大道至简、以少胜多”。而采用简单粗略的白描勾勒,也是文学创作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刻画方法。鲁迅对文章写作曾提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建议和要求。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描写仅仅用了简单的几句白描勾勒,“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向一匹猹刺去”,一个机智勇敢、充满活力的少年便跃然纸上。

细节是探索作者创作世界的一个小小窗口,在这个窗口里,我们可以看见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可以探索人物的内心,从而用心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重视细节描写是大多数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共鸣的一座桥梁。例如《中庸》(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中也提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意思是看起来最隐蔽的、最细微的地方,实际上也是最能显现高明的地方。例如杜牧的《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以杨贵妃会心一笑的神态作为细节入诗,来嘲讽皇帝千里迢迢送荔枝只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但对那些不知情的百姓来说,看到军队快马加鞭这样的紧急情况,却容易误以为是什么要紧的军国大事。“妃子笑”和“无人知”这样的细节反差,意蕴无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细节,需要我们去充分地感受,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以及自己的想象力。只有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才能使眼前的景色绘声绘色,令人心驰神往。

从《咏鹅》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细节描写的技巧。首先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字词,一篇文章字数多寡不一,但令人眼前一亮的出彩字词往往少之又少。所谓“一字立骨”,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细节描写中我们应该学会用心揣摩所需要使用的字词。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便是一个十分经典的例子。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在京城长安街上闲逛时,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却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贴切,便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却始终下不了决心。于是,一边思考,一边自己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这两种动作,以至于忘记躲避路上的行人,于是一不小心闯入了唐代另一个大诗人韩愈的仪仗队。韩愈看到后,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自顾自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贾岛一惊,慌忙向韩愈赔礼道歉,并将自己刚刚因为专心思考“推”“敲”二字而忘记回避行人的情形解释了一番。韩愈听到,转怒为喜,思索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进入梦乡、安静得一点声息都没有时,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推敲”从此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这个故事也用来告诉后人,在写作或做事的过程中,要反复琢磨和斟酌,精益求精。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化平淡单一为生动形象,化冗长抽象为简单具体。这样,才可以让故事文章更具有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感。

猜你喜欢
骆宾王贾岛白鹅
“推敲”一词的由来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贾岛寻医记
一只大白鹅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白鹅写生记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可爱的大白鹅
贾岛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