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作文的小处着手与合理布局

2024-03-07 14:57马正梅
课外语文·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百草园篇文章孔乙己

马正梅

★作文对中考意义重大。

中考语文作文分值在50—60分,

接近总分值的一半,

因此,作文教学很重要。

写文章如同下棋,布局好即夺得先机,

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的布局能让整篇作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极富逻辑性和严谨性。

本文从笔者写作教学过程发现的问题谈起,

再提炼中考作文合理布局的方法和技巧,

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借鉴。

一、学生谋篇布局中的问题

(一)中心不够明确

优秀作文,必须中心明确。但是,很多学生的作文东拉西扯,在细枝末节上浓墨重彩,对中心毫无帮助。比方说在《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这篇文章中,有的学生写与朋友相处的某个瞬间,这与题目中的中心内容——“初中生活”相去甚远,导致重点内容不突出。

(二)作文没有主次

“主”,就是作文中的主要内容,而“次”则指次要内容,一篇文章总有个主次之分。但是有的学生的作文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的篇幅同样多,甚至次要内容比主要内容还要多。比方说《我的成长故事》这篇文章中,一个同学围绕父亲教自己骑自行车,重点刻画了一个耐心的父亲形象,但是作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通过学骑自行车这个故事体现自己的心智不断走向成熟。这就是主次不分的表现。

(三)作文通篇直叙

有的学生的作文仿佛就是“流水账”。比方说《光阴似箭的一天假期》这篇文章中,有的学生围绕自己经历的一天农忙生活写了一遍,早上去帮母亲收割稻穗,中午帮母亲做饭,下午回收稻谷——这样泛泛而谈的作文不就是记录一天生活的清单吗?

(四)写作逻辑混乱

比以上三个问题更要严重的是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思路异常混乱,言之无序,故事毫无逻辑性,经不起推敲;议论文的观点和论据毫无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以上四个问题都是作文布局不合理或者没有作文结构的意识造成的。因此,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前瞻性,要围绕题旨来谋篇布局。

二、作文合理布局的技巧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行文方式和特点。记叙文,就要从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考虑合理布局,议论文则考虑如何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观点,说明文要考虑用说明方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本文受限于篇幅,仅以中考常见的记叙文文体为例子,谈谈如何开展合理的作文布局。

(一)确立中心,拟定结构

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因此,在执笔写作的时候,首先,要教育学生确定作文的中心,并且在脑海中选好必要的素材,做到“心中有沟壑,出手即成文”,初步拟好全文的框架。也就是说文章的每一个段落应该明确“写什么”,这就要先为全文劃分段落层次,只有框架合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才会清晰,材料的使用才能各得其所,即所谓“言之有序”。其次,在拟定框架之后列出写作提纲。所谓“列提纲”就是在写作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作业,进一步用简要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列提纲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其方法可能不同。笔者的经验是:

第一步:拟写题目——分清主题(如是半命题,则要补充题目要素)。

第二步:拟写主要内容和中心——写什么来表现什么主题。在开始作文的时候,简要地勾勒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拟写材料——如何写。确定作文所运用的顺序,细化到作文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如何开展,还有段落与段落之间应该如何有效衔接,这些都要提前谋划,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比方说《孔乙己》这篇文章,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孔乙己这个人物的若干故事来反映旧时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所用的故事材料有:(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3)孔乙己教小伙计认识“茴”字;(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这些材料深刻刻画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中心明确,具有发人深省的无穷力量。

(二)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详略得当是我们经常谈及的一个术语。所谓“详”,是指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作文中心的细节和事件;所谓“略”则与之相反,就是那些不怎么能表现中心的细节和事件,可以用“春秋笔法”的方式开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一方面,要依据文章的题目,确定写作的重点。比方说在中考作文《这一次,我将全力以赴》中,重点应该放在“这一次”上,或许是参加某一次活动、比赛,为此,自己精心准备,才能达到“全力以赴”的目的。另一方面,依据文章的中心,分主次材料。比方说在《我敬佩的一个人》中,那就要选择“这个人”的素材来展现。同时,素材不能泛泛而谈,选择的是1—2个最能体现其典型个性的生活例子,这样,才能让作文主次分明,可读性强。当然,详略是相对的,更是相互补充的,有时候很难笼统地介绍。比方说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山”是主要的,也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详写;而“水”是温暖的,是一个辅助的说明,老舍做了略写处理,整篇文章显得隽永自然。作文当中做了详略的区分,主次就会明朗。

(三)前后照应,环环相扣

在文章当中有一种写法也值得重视,那就是——前后照应,这是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常出现的一种写作技巧。什么是前后照应呢?在一篇文章中,前面提到的事情中间或者结尾有解释、有说明、有承接;而后面提到的问题在前面也有相应的铺垫,这种安排方式就叫“前后照应”,也叫首尾呼应。这种手法值得每一个教师重视,这也是为了避免故事前后衔接不到位、不连贯的常规问题。比方说在当代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文章的开头说到“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个时候的“我”被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吸引,然后在观赏之余联想到了生命的绽放姿态,顿悟生活应该开朗和乐观。于是,作者在最后的一段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停”一“快”就是前后照应,让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又比方说在写景作文《神秘的三洲岩》中,一个同学这样写开头“今天大雾散开,我走进了多年来期盼的三洲岩,一步一步走得很慢,打算窥探这三洲岩的神秘”,中间部分写自己的观赏所得,发现了一个哲理——只要肯去探秘,任何事情都变得不再神秘。于是,这个学生最后谈及“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们踏着欢快的脚步,这次探险,让三洲岩不再神秘”,整篇作文环环相扣。总之,这种手法能够让作文的结构更加严谨,表达更加条理清晰,让情感消融在作文的字里行间,让人知晓、让人看懂。

(四)自然过渡,一脉相承

在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自然过渡。一篇作文肯定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如果它们之间缺乏过渡,那么整篇文章就显得非常“突兀”,其逻辑的严谨性也会受到质疑。鲁迅经典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有这样的过渡设计,第1—8段是写百草园的快乐时光,第10—24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事情,两个不同的地方,如何实现有效的连接呢?作者这样写——“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个段落的有效过渡,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无限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的无限惜别与无奈感慨。这样的处理,让一篇作文上下文之间自然、得体,一脉相承。

三、结束语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汉高祖刘邦对其谋士张良的赞美和肯定。汉代刘向也说:“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他们口中的“运筹”和“谋”说的就是提前布局。作文也一样,需要布局谋篇。事先为作文建立一个骨架,如果文章没有骨架,血肉(作文的材料、论据)也就没有了依附,最终导致文不成章。因此,作文中的谋篇布局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样重要,好文章离不开精巧新颖的布局。

猜你喜欢
百草园篇文章孔乙己
学校里的“百草园”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