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无法冷却热血

2024-03-10 17:19陈志音
歌剧 2024年1期
关键词:聂耳田汉义勇军

陈志音

通览中国近现代史,上海这座城市的地位非凡而特殊。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望志路某公寓秘密召开;1935年5月,抗战电影《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首映开声,《义勇军进行曲》从此响彻祖国大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首军歌、战歌作为代国歌,在天安门广场伴随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全世界都在倾听中华民族的声音。

从国歌衍生的文艺作品,层出叠现,不胜枚举。上海歌剧院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2023年12月15日至17日于上海大剧院首轮三场公演。寒冬冷夜,“前进!前进!前进!进!”的雄壮歌声,让全场观众血脉偾张、热血沸腾。继音乐剧《国之当歌》和歌剧《田汉》之后,上海歌剧院再度聚焦同类题材创作。这部《义勇军进行曲》知难而上勇攀高峰,又一次成功实现艺术理想,从而获得权威专家和普通市民的一致好评。

如椽巨笔风起云涌

一部文艺作品,究竟是写别人从未写过的题材容易,还是写别人已曾写过的题材容易?这个问题并无定论,反而素有争议。

单就歌剧而言,编剧游暐之最早写过别人从未写过的《天地神农》,现在又来上手别人曾写过类同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部新戏,从剧名开始规避重复模仿的嫌疑。但,只要涉及这首歌曲,又怎么可能绕开词曲作者?所幸剧作家用超凡的智慧才情、以全新视角另辟蹊径。这部歌剧没有按照人物传记的样式展开线性叙事,而是扩展视角挥洒笔墨,举力着意塑造风云时代风云人物的集体群像。游暐之的主观意图是:将聂耳、田汉身边同国歌的孕育、催生密切相关的人物推上歌剧舞台,要让一支“文化义勇军”释放和爆发出来的力量与能量,引发所有人的想象!

全剧两幕六场带序曲尾声。开始采用相对简练散点式的“白描”,通过一幕“左联街头慰问”“聂耳入党宣誓”“三友唱片问世”,二幕“晓月的故事”“一部电影的命名”“一首主题歌的诞生”,编剧笔触由点牵线、点线及面,最终聚拢交织,聚焦集中于核心人物田汉和聂耳的创作,艺术再现《义勇军进行曲》从萌芽阶段到一锤定音的历程。从文本上可以廓清剧作家的思路与理念:所有的独白、对话、交谈——独唱、重唱、合唱,无不在角色里、戏剧中结构布局。歌剧通篇剧词情感丰沛、文采斐然,既有浪漫诗意,更有高远情怀,还有清晰流畅的脉络、情理合度的逻辑,目的就是讲好“国歌的故事”。

从序曲“中国不会亡”的反抗精神,到一幕的“上海滩上”的都市风情,全剧合唱篇幅多分量重,《五月的风》优美而抒情,《长城万里长》崇高又神圣,艺术质量非常接近理想。笔者特别喜欢第二幕的《风云儿女》《长城万里长》《五月的风》。这三首合唱曲,安排在合适的节点,表达合适的内容,感觉非常到位,可谓点睛妙笔。

笔者理解文本创作意图,仍想提点个人意见,仅供剧作家参考:第一幕聂耳虽有入党宣誓、亲自指挥《毕业歌》等行动,但主人公的戏份还是略感不足。从街头慰问这场戏,几无过渡直接宣誓入党,怎么看都有些突兀。可否在第二场给聂耳加一点戏、写一段唱?聂耳曾在日记中写道:“现在环境下的我,应该负起怎样一个使命,艰苦地去干……”相信剧作家一定能再巧施心机,借用聂耳的反思化为聂耳歌唱的心声。我想合唱《上海滩上》不必过多重复,可以节省篇幅留给聂耳,很有必要。写作曲家青春飞扬斗志昂扬,可否同时也写写他的苦闷与彷徨?只有当其清醒开悟自觉意识到“我们所需要的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才能肩负使命——倾听穷人的呐喊、谱写民族的吼声。

在舞台视觉审美效果上,廖向红导演团队别开生面、匠心独运。无论是多媒体营造的老电影、纪录片式的画面,还是舞美灯光服化设计,开阖推拉纵横挪移,总是在为人物、为戏剧、为音乐服务,提供合理适度的表演空间。无论内景外景,无不高度还原了观众对1930年代老上海滩的想象。

有一场戏,廖导的处理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参加上海市民义勇军的东北流亡学生白山,在日军空袭中为掩护聂耳英勇牺牲。聂耳、田汉、王人美等俯身簇拥悲痛呼唤:“白山!白山!!”此刻的白山并未一歪头、一蹬腿作死亡状。而是徐徐起身、缓缓开步,朝向侧幕投射的一束光,前行、前行……一个死者的动姿与一群生者的静止,形成生死逆向的奇特状态。可能由此便能获得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观众先是错愕、再又惊异,最后方才明了:一個年轻的生命溘然而逝、一缕英雄的魂灵飘然远去……如是,更有一种悲恸情绪在空气中弥散。

舞美设计在一幕三场、二幕三场模拟布置出老艺华、老电通片场。可用素材繁多,但却只精选出两段“戏中戏”,即两部经典影片的摄制实况,一是田汉自编自导影片《民族生存》,一是许幸之导演的影片《风云儿女》。天幕的影像和舞台的表演,同步互动交集感应,好比是“特写”镜头与“全景”画面,相辅相成和谐统一,视觉效果相当神奇而美观。

最能给人带来审美体验的是《风云儿女》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的舞台呈现。“凤凰在烈焰中飞舞,义无反顾向死而生”,田汉在纸上落笔题写片名《凤凰的再生》,暗红的巨幅背景上,赫然出现雄健遒劲的笔迹。“大英雄造时势涌起风云,好儿女风云中勇往直前”,最终《风云儿女》片名更替《凤凰的再生》,视觉的冲击深透心灵。下一场,聂耳在亭子间里用小提琴构思试音,田汉在铁窗下诵读“军歌”的文辞。接下来场景变换,漂泊异乡的作曲家在寓所奋笔谱写,身陷囹圄的剧作家在牢房感怀遥思,舞台的空间分割,非常合乎歌剧本体的戏剧逻辑,两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由此产生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只是感觉舞台后方背景,开阖推拉显得过于频繁。导演和舞美或许是基于或迫于文本和音乐的需要?例如合唱队现身隐退的方位频次、古北口七勇士战斗牺牲的写实场景,还有包括田汉街头演讲、聂耳入党宣誓,有无可能精减凝练或虚化处理?相信编导一定皆有高招妙术,无非就是为这部戏更好看、更耐看。

清晰呼唤心中回响

孟卫东应约为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作曲,音乐总体上自有其主体风格与个性语言。

这部歌剧,谁是主角?聂耳田汉,理所当然。谁是男一?难分伯仲。可以说是双男主吧。通览全剧,在表演状态上,田汉戏份更重。无论思想、信仰,还是艺术、人生,田汉本为聂耳的兄长与导师,又是后者的入党介绍人,这个角色理应更成熟稳健。总体感觉聂耳的独立唱段并不比田汉的少,孟卫东为其设计的音乐形象,要比田汉更加天然清纯、更富于青春气息。

如若没有电影《风云儿女》,何以孕育催生《义勇军进行曲》?这一点很明确,孟卫东写的是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而非人们概念中的国歌。最亲切熟悉的主旋律,从动机到乐句,从模糊零散的碎片,到清晰完整的歌曲,从始至终作曲家都尽可能调动有效适用的技术手段。

从序曲第一个乐句开始,我们听到Sol至Do这样大调属音上行、四度跳进至主音的音程走向,仅仅两个音的动机随即变化展开。作曲家并未引用国歌更多素材,而是采用连续二度级进音程,形成一种很节制又隐忍的层层递进的趋势。凝重舒缓的沉思与奋起反抗的激越,两种情绪的反差对比鲜明。从属音到主音这种“起跳式”动态性的特定主导动机贯穿全剧,它的每一次出现,总是经过变异通融模进递进,在调式调性更迭变化中注入新的元素。

全剧音乐情理合度张弛有度,这是孟卫东歌剧音乐创作的独特优势与个性特色。在歌剧作曲家群体中,他一向比较重视器乐部分写作。无论歌段之中还是场次衔接,他的前奏、间奏、尾奏都自有深谙其道的讲究。孟卫东认为,歌剧的器乐部分,同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角色”,必须得给乐队写出这个角色应有的戏。经常能听到某种特定节奏音型反复出现,笔者将其称为有自创独创性“孟式紧拉慢唱”。作曲家却自称其为“口音”。好吧,口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套路。套路,这个词不带褒贬之意。谁还没有口音或套路呢?只要用得好、用得巧,用得是地方,何乐而不为?

实际上,这部歌剧里宣叙调或对话式的声腔,孟卫东采用同音反复的乐句并不算多,但还是一下会感觉生拗别扭。好听不好听,应该是相对而言。要求整部歌剧从头到尾每首都好听,或许,只是一种痴望与执念?

第一幕需要交代的人物和事件相对密集。这部群像剧的群戏分量较重,六位主要角色都有相对独立的核心唱段,这在一般歌剧作品中并不多见,作曲家也并未刻意给这些角色设定所谓的形象主题。相对而言,司徒慧敏和许幸之的歌段,在可听性、技术性上都能很好地结合。夏衍,重要角色应该更重要?他的所有歌段写得都比较平淡缺乏亮点。

真实人物王人美、虚构人物晓月,两位女高音的歌段,基本都在第二幕得以展现。编剧和作曲为王人美提供的表演空间比较有限,聂耳原作《铁蹄下的歌女》放在这部歌剧里,重新焕发一种别样的魅力。同时也希望编剧和作曲,在第一幕合适的位置给女高音加一段唱,哪怕只是一首小咏叹调。譬如,谈谈对局势的态度,说说她对聂耳田汉的看法。总之,王人美不应缺少独立完整的原创歌段。

聂耳的作品、聂耳与田汉合作的经典范本非常之多。但,从编导到作曲,无不自觉能动地在“原创”二字上下足了功夫。全剧仅引用《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和《义勇军进行曲》三首原作。而剧中题名《风云儿女》的混声合唱,同样也是一首原创歌曲:“……铁马冰河奋战沙场,笔墨乾坤利剑飞扬……风云儿女气贯长虹,巍巍巨龙光耀东方。”面对如此诗意盎然又气象万千、将历史纵横与现实观照有机融合的剧词,孟卫东采用小调式、进行曲风的写法。音乐与文辞高度贴切完美契合,歌声中的激情极为凝重深沉内化含蓄,这首《风云儿女》可谓一首别具意蕴的“序曲”,它是为《义勇军进行曲》做了堅实厚重的陈述与铺垫。

终场《义勇军进行曲》大合唱之前,编导特意设计了当年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里的场景,意图还原再现《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过程。孟卫东为此专门研究并参考电影音乐的写法,一面小军鼓加一支小号,演唱者仅有寥寥几人(电影里只有男女主角演唱)。歌剧这段配器先不求声势,开始尽量贴靠电影音乐的原始形态。

最后完整呈现《义勇军进行曲》,这段大合唱绝非简单处理。孟卫东写得极为倾情用心别具深意,那一声高音区的“起来!”,惊心动魄振聋发聩,紧接着瞬间跌落至低八度演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全曲气韵丰满、气势恢宏,高潮迭起激动人心。

这部新戏首演之时,上海歌剧院院长、歌剧指挥许忠正在感冒发烧。可现场观众谁也没发现,他克服着身体不适,全力以赴凝神专注,全盘掌控严密慎重,挥出来的音乐如此精彩纷呈。艺术家为艺术,可以拼到这个程度,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新的长城热血筑就

上海歌剧院人才济济,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挑梁担纲活跃于舞台。《义勇军进行曲》,编导用一部新戏、一部群戏,又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开阔的表演空间。

青年男低音歌唱家余杨饰演夏衍,他身量形貌高大壮硕,声音造型浓厚结实。应该说,他是很努力认真地去完成重要角色所有独立或合作的唱段。但囿于声部设定,歌剧舞台上的青年夏衍,深沉稳重有余而激情活力不足,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也缺少应有的一些起伏变化。虽说他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领导者,但那时毕竟他也只有30多岁。演员是否能够做些相应调整?夏衍的人物感觉,一定会更加令人信服。

于浩磊和陈朝宾,曾分别主演过《晨钟》的李大钊和陈独秀,在《田汉》中前者也是男一号。新戏里的司徒慧敏和许幸之,应属歌剧舞臺的两张“新面孔”,两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的表现不俗可圈可点。“‘声音就是我的武器”,这是一幕三场在“三友”录音机问世之际,司徒慧敏的思忖与感叹。“当我写完这首歌词,心中满是悲哀”,这是二幕三场《风云儿女》摄制现场,许幸之对王人美一番点化语重心长。于浩磊和陈朝宾都有相对充分的现场发挥,他们不仅很好地完成各自的独立歌段,在群戏与重唱中也都做到不抢戏、不隐声,表现人物基本到位。

同为男高音歌唱家,伍洲的形象英武俊朗尽占优势。可惜白山的表演空间十分有限,“从东北到上海一路逃亡”,只有六句词,好像嗓子还没完全唱开,他就流血牺牲了。感谢廖导让青年勇士,从舞台一侧慢慢走到另一侧。否则,这个角色扑倒聂耳就咽了气,何以甘心!岂可忍心!

相比一众生角儿,王人美及其表妹晓月、司徒慧敏的妈妈,这三个旦角儿的戏份虽不宽裕,但却都有出色的表现。笔者曾开玩笑说,孟爷卫东总是能为女中音歌唱家写出特别好听的段子。果不其然,下半场开始漫天飞雪纷纷扬扬,前奏一起,长笛solo悦耳怡心,一派安宁祥和。音乐情绪再转,喜气洋洋忙忙碌碌,只见司徒妈妈端着汤盆上场,“有钱没钱汤团过年”,四句词加反复,一首民谣风的短歌,好有烟火气息生活情趣。女中音歌唱家王潇希音质柔美绵实,歌声唱出了春晖普泽般的温厚慈爱融融暖意。

青年女高音肖昕怡饰演流亡学生晓月,小角色小唱段,同样也给观众留下鲜明的印象。“忘不了去年严冬,大雪花像鹅毛漫天铺”,这首带有叙事感与控诉性的小咏叹调,旋律清晰顺畅,情感张弛有度。肖昕怡的歌声令人联想到《黄河怨》,但她却生动地表达出华北流亡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从平静到忧虑、从惊愕到悲愤,有内心依据、有情绪变化、有层次递进,相当角色化的演唱,赞!

在舞台表演经验与人物塑造上,青年女高音宋倩有着明显优势。她饰演的王人美,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实际上,女一号最完整的一段唱,仅为《铁蹄下的歌女》。笔者又开始盘诘:演唱经典歌曲和演唱新创作品,哪种更容易?前项有参照对比,后项无仿照摹本。宋倩演唱的“歌女”,前后拉开了距离进入到状态。王人美演唱的插曲,终于让“电影导演”欣然满意。同时,歌剧观众也被她的歌声带入了规定情境。如果在声音造型上,更注重强化戏剧性与角色感,如果再有一两首原创的咏叹调,相信优秀的女高音还会展现出这个角色更多的个性魅力。

青年男高音李新宇曾在音乐剧《国之当歌》领衔男一号,此次再次饰演聂耳,他并未简单复习再现角色。全新的文辞、音乐、戏剧,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聂耳。在这部群像剧里,上半场的聂耳亮点不算多,但下半场,尤其是进入《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演员与角色完全融为一体。深夜,聂耳在霞飞路的亭子间,窗外是暴雨滂沱,屋内他心潮澎湃。田汉的“军歌”词句《字字重千钧》,李新宇完全沉浸在人物里,“小小一张纸,恢廓如寰宇;短短六行诗,字字重千钧!”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咏叹调,但男高音用真情实感唱出了,作曲家被剧作家触动引发内心共鸣的那一刻。聂耳相对完整的咏叹调,是在黄浦江边码头即将告别祖国远行,那段《上海,我热爱的地方》,男高音的歌声颇具张力,通篇演唱是抒情与豪情并重,壮志与感怀交集。

可以说李新宇和孙砾在舞台上塑造的两个角色,高度符合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想象与期待,后者作为唯一外援不负众望。“田老大”,上海左翼运动的先驱、早期革命文艺的旗帜性人物。孙砾一上场就是浑身自带大气场,那段街头演讲有点长,田汉由此也成为这部歌剧里“话”最多最密的角色。男中音歌唱家一开声,如戏曲里的铜锤大净般雄浑刚劲声若洪钟。无论独唱领唱重唱,老大的歌声活像擎天支柱,威力强大魅力四射。田汉是词作家而非作曲家,在牢房里他高声诵读“军歌”文辞,那段戏,非常动人、感人至深!歌剧表演艺术家,唱得好,应当应分;说得好,相当难得。在满台演员中,孙砾的台词同样例数第一,无愧为老大,赞!

“春来浪漫吐芬芳,峰峦叠翠透清凉……关山明月千年望,蜿蜒青石筑脊梁……”最后想说的是,这首《长城万里长》合唱曲,词曲写得好,唱得也非常好,它很可能成为独立于歌剧之外的一首艺术合唱,在音乐会或赛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传播久远响动八方。

在同类相济舞台作品中,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以全方位的优质高水准取胜。相信这部新作经过打磨雕琢,在舞台上定能常演不衰历久弥新,在人们心中留下一部名副其实的艺术经典。

猜你喜欢
聂耳田汉义勇军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化险为夷靠淡定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聂耳的歌曲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