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前进,前进进!

2024-03-10 17:19思齐
歌剧 2024年1期
关键词: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思齐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勇前进,保家卫国,守护和平。革命战争年代,《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冲锋号角;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精神动力。时至今日,我们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艺术再现《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过程,并以此为契机,展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时代风貌,彰显蕴含其中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当代中华儿女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凝聚团结力量,坚定爱国情怀,这是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最大时代价值。

2023 年 12 月 15 日至 17 日,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 舞臺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入选剧目,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该剧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由上海歌剧院、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邀请到作曲家孟卫东、导演廖向红、编剧游暐之、男中音歌唱家孙砾等众多知名艺术家,由著名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领衔执棒,以史诗的气质、青春的气息、艺 术的表达,将人们带回风云激荡的20 世纪 30 年 代,与勇立时代潮头的风云儿女共同唱响这首风云 歌曲,激发蓬勃昂扬的奋进力量。

一、戏剧发展脉络中的歌剧文本创作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历史地位重要,现实意义重大。相关题材的舞台艺术创作多有积累,上海歌剧院本院就有《国之当歌》与《田汉》两部剧目。如何写出新意、深意,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解读这部伟大作品,彰显国歌的重大精神价值,是剧作家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编剧游暐之深谙歌剧艺术创作规律,在查阅大量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经过与导演、作曲家及各方同仁密切交流,创作出了这部兼具戏剧性与音乐性的歌剧文本。

一是紧扣“风云”,寻找新的解题路径。风云时代孕育风云儿女,风云儿女以风云歌曲唱响时代新声,推动历史进程——这是歌剧文本的解题立意所在。歌剧的时间跨度限定在1932至1935年间,展现内容限定在上海左翼电影小组创作,展现对象主要是以田汉、聂耳为代表的6位主人公,核心事件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以及由此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独特的“小切口”设定,为剧本打开展现空间提供了坚实的立足点。“风云时代”从序幕即扑面而来,“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一·二八”事变的战火连天,掀起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滚滚巨浪。以左翼电影小组为代表的“风云儿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接受着革命的洗礼,面对特务的恶劣破坏,坚持进步电影创作。聂耳的光荣入党、田汉的斗争被捕、夏衍的接力创作、司徒慧敏的技术研发、王人美的艺术塑造……一系列典型事件纵横交织在全剧两幕六场内。尤其是田汉被困狱中创作唱词、聂耳流亡海外完成谱曲、全国上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这首“风云歌曲”,作为全剧的戏核,其发展过程始终与风云时代、风云儿女紧密交融,由此也深刻阐明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必然、精神的深邃丰富以及真理的永恒光辉。

二是融入“戏中戏”,拓展新的表现空间。电影《桃李劫》之《毕业歌》、电影《风云儿女》之《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左翼电影小组创作的典型情节,在剧本中进行了生动呈现。处于歌剧表演状态的演员能瞬间进入电影情景,完成电影中的歌唱表演,戏内戏外共同推进戏剧进程,出戏入戏流畅自然,翻转变幻中丰富了审美意趣。同时,作为一部写实风格鲜明的文本,剧作家大胆设计出白山、晓月两个虚构人物形象。他们或许并不独立存在于历史真实中,但由于他们展现出了革命者、普通人的典型精神风貌,因此必然真实地存在于历史长河中,才有了他们在剧中与田汉、王人美等历史人物真切自然的交往交流。

三是强化“歌剧感”,保证新的音乐展现。在人物安排上,考虑到了角色声部的均衡性;在戏剧关系上,考虑到了演唱形式的多样性;在文本语言上,考虑到了宣叙、念白的音律性;在重点咏叹上,考虑到了抒情色彩的独特性。尤其注重发挥歌剧合唱的艺术魅力,“歌队”设计别具匠心,他们既是具体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历史发展的评论者,既是戏剧发展的推动力,更是戏剧情感的落脚点。比如在二幕一场,经过晓月怀念牺牲的哥哥、王人美遥念古北口抗战七勇士的戏剧情感铺垫,歌队咏唱《长城万里长》:“春来烂漫吐芬芳,峰峦叠翠透清凉。层林尽染秋叶红,朔风冬雪裹银装。长城万里长,长城万里长。关山明月千年望,蜿蜒青石铸脊梁。雁门战鼓声犹振,傲然屹立守家邦!长城万里长,长城万里长。”上阕写景写实,下阕写情写意,剧作家用凝练的笔触浓缩展现长城万里、亘古永存的伟大象征意义。在整体节奏的把控方面,剧作家尤其注重处理好戏剧性与情感性的辩证关系,以音乐推动戏剧进程,在戏剧发展中不断创造咏唱条件,展示出歌剧剧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剧作的独特魅力。

二、群像演进过程中的音乐角色塑造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部“群像戏”。创作者并非只通过田汉、聂耳的形象来揭示主题思想,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王人美、晓月、白山、司徒母等重要角色都以不同的身份特征、行为特点,共同展示着风云年代英雄儿女的精神面貌。另外,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形象,比如革命战士、进步青年、普通民众,还有蓝衣社特务,以及具有抒情、议论功能的歌队,都在全剧中发挥着重要的表现作用。“散点透视”成为戏剧进行的主要逻辑依据,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事件中若干重要人物轮番登场,个体的人物形象在群像的共同演进中逐渐生动丰满。同时,戏剧展现的重要载体是左翼电影,若干“戏中戏”的表演核心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些既有的戏剧文本逻辑与特点,为作曲家孟卫东至少提出了三个明确的音乐创作要求,作曲家也凭借卓越的创作才华,做出了精彩回应:

一是处理好“老歌”与“新曲”的关系。《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虽然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但至今仍在观众心中烙有深刻印记。作曲家以高度的艺术自信,对“戏中戏”的“老歌”核心唱段进行了完整保留,并创作出了能够与之在艺术水准上相匹配、具备歌剧音乐特征的原创音乐。同时,《国际歌》《松花江上》等歌曲的象征性音调也闪现于白山牺牲、聂耳入党、聂耳创作等情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引用原曲核心音调进行艺术性再创造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数《义勇军进行曲》。序曲《中国不会亡》开篇亮相正是《义勇军进行曲》“起来”的上行四度跳进,接续发展的旋律果断脱离原曲走向,改为二度向上,拓展出器乐演奏新的音域领地,并由此开启了既脱胎于《义勇军进行曲》,又是原创性质的音乐写作。上行四度跳进作为标志性音乐动机,贯穿于田汉、夏衍《这是一条光明的路》,聂耳《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夏衍《一场特殊的接力》,聂耳、田汉《字字重千钧》等重要唱段以及乐队间奏。《义勇军进行曲》的力量自始至终推动着音乐的发展,整体呈现由暗至明、由弱至强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戏中戏”小合唱的酝酿,喷薄为终曲大合唱。

二是处理好独唱与众唱的关系。以有限的舞台时间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创作者必须精准刻画音乐形象,做到“一击命中”。有标识性的音调很重要,特点鲜明的节拍与节奏型也很有效。田汉在剧中是以“田老大”的兄长身份出现的,因此他的重要唱段,比如《枪炮声震耳欲聋》《凤凰的再生》等,都采用了果敢坚毅的2/4拍进行曲风格。聂耳的音乐则多采用3/4拍,侧重展现青春的涌动,即使在2拍子或4拍子中,也在单位拍内采取三连音节奏型,保持了统一的音乐气质。夏衍的《田老大不幸被捕》、司徒慧敏的《声音是我的武器》、许幸之的《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歌》、王人美的《古北口抗战》、司徒母的《汤圆过年》、白山的《先生的戏剧》、晓月的《忘不了去年的严冬》……若干主要角色都拥有风格鲜明的独立咏叹,确立了既有共同精神气质、又有多彩个性样态的音乐性格。

非独唱的声乐段落则充分展现出歌剧艺术丰富的声部组合魅力。田汉与夏衍的男中音、男低音二重唱《这是一条光明的路》,浑厚沉稳的音色气质与庄严入党的情境氛围十分贴切,也为中国歌剧舞台上提供了一段难得的男中、低音重唱唱段。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王人美的《浦江送别》接近无伴奏的男女声小合唱形式,清雅、温情,让人联想到李叔同的《送别》。一幕二场展现旧上海十里洋场景观的合唱场面堪称精彩,五分钟的舞台表演时间内,融入了群众大合唱、“舞女”小合唱、“特务”宣叙调等多种形式,集舞曲、京剧、上海方言于一身,齐唱、轮唱、特性色彩器乐轮番变化,ABACA的回旋曲式结构确保了音乐丰富性中蕴含统一性,灵动多变的音乐色彩形象描绘出纷繁复杂的社会风貌。令人过耳难忘的还有合唱《风云儿女》,出现在二幕二场田汉被捕、夏衍接力创作的结尾部分,展現“儿女英雄慷慨激昂”“碧血丹心共赴国殇”的精神内涵。小军鼓时刻强调着进行曲节奏,小号明亮的音色高扬在混声合唱上方,声乐的震撼力在这里与音量无关,更多地体现在由内而外的推动性。这段合唱再次出现是在谢幕环节,作为承接《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斗志的收束性音乐,《风云儿女》继续发力,气贯长虹,在不断重复中强化了观众的听觉印象。若能发展成为一部独立的合唱作品,将为这部歌剧的艺术生命寻找到新的承载样式。

三是处理好场面转换与建立特征的关系。全剧二幕六场,每场包含若干情节性、情感性戏剧场面,这要求作曲家在正确领会文本意图的基础上,找到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营造出相应的音乐氛围。“四两拨千斤”是作曲家艺术胆识与创作才能的重要特征,也是孟卫东老师令人佩服的若干本领之一。在营造舞台情景方面,以一幕一场“淞沪抗战胶着期”为例,沉重的低音鼓拉开战争的序幕,短笛等木管组乐器的啸叫好似袭击的警报,全体乐队用急促运行刻画出战斗的紧迫;之后转为弦乐组慢速二度下行,凄凉、伤感。田汉等左联成员上场救助,采用的是进行曲风格,木管组乐器轻盈的附点节奏,为悲凉的巷战增添了生命的律动,作曲家以形象的音乐笔触多维度描绘出复杂的战争环境。在转换情绪色彩方面,以一幕三场为例,这一场包括三个历史事件,一是蓝衣社特务捣毁艺华电影公司,二是我国自主研发“三友”录音机的首张唱片发布会,三是录制《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事件一结束于田汉与众人的合唱《发出冲天怒吼》,情绪慷慨激昂。如何迅速转为下一场热烈喜悦的“三友”新闻发布会?作曲家在事件一采用的4/4拍中填埋起单位拍内的三连音节奏型,转场时将其调整为6/8拍的显性节奏型,明亮的小号作为主奏乐器,在邦加鼓、沙槌的弹性律动中,舞台氛围流畅而迅速地由前场的群情激愤转为庆典情绪。在勾描细节特征方面,以白山牺牲为例,乐队单独挑出一条长笛声部,弱奏东北民歌《月牙五更》,立刻强化了白山作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战士的身份意义,并通过这一缩影凸显了全国抗日烽火连天的时代背景。

三、多维运动推进中的舞台视觉呈现

廖向红导演的舞台艺术向来以细腻、精准著称。经过她的“工笔画”,传统文化题材之厚重底蕴、革命历史题材之浩然正气、现实题材之亲近温馨,都具象演化成了风格多样的舞台佳作。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导演创作则又一次展现出这位优秀艺术家的高超才华。

一是强化电影质感,体现创作独特视角。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剧脉络由左翼电影小组的拍摄工作拓展到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上升为中华民族抗日的时代大潮。电影质感成为舞台视觉的切题风格,形成双轨呈现:其一是在“戏中戏”的电影拍摄现场,降低对应区域的剧场灯杆,将剧场灯光瞬间变为摄影棚灯光,摄影师拍摄电影角色的画面,以黑白默片的形式同步投放到舞台背后的大屏上,营造出真实的电影录制效果。其二是在歌剧舞台现场,以黑白纪录片风格的影像投射到多媒体,配合剧情相应展现日军飞机轰炸、义勇军英勇抗击、群众街头游行等画面,尤其是将影像做成胶片老化后的斑驳画质,显著增强了舞台的历史真实感。

二是丰富舞台运动,体现创作多重维度。人的自主运动是最常见的舞台运动方式,但作为一部场面多、人数多的舞台剧,群像频繁运动很容易造成脏乱的舞台视感。导演至少找到了另外的两种办法,不但确保了换场的快捷顺畅,而且增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其一是“人静台动”,其二是“多屏共享”。所谓“人静台动”是指运用横向的车台,将下一场景的全班演员以集体雕塑的样式平移至舞台对应点,在灯光与音乐的配合下迅速完成转场。比如,从电影《民族生存》拍摄现场到“三友”录音机新闻发布会现场,到司徒慧敏獨唱《声音是我的武器》,再到电影《桃李劫》录制《毕业歌》的现场,其中三个大型群像场景的转场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无痕转化。所谓“多屏共享”是指将舞台在横、纵、高低三个维度做分割,通过组合式构造,呈现出变幻多端的舞台空间。蓝衣社特务破坏左翼电影拍摄现场,晓月与王人美遥唱义勇军壮举,田汉、聂耳跨时空的精神交流……舞台空间的“魔术手”在这些场面中都施展出独特的魅力,瞬间造型、即刻入境,给观众带来了无可替代的剧场观演享受。

三是捕捉象征符号,体现创作核心精神。剧作的核心精神需要落实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如果还能进一步找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依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同样也是歌曲、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显著标识。从序曲开始,黑白投影的历史斑驳里便浮现其巍峨蜿蜒;至全剧高潮处,屹立东方的长城又托举出新的朝阳;贯穿剧中的,更有身披砖石古色、诵唱《长城万里长》《风云儿女》的歌队,成为万里长城、精神长城的歌剧化象征。同时,“风云”作为贯穿全剧的另一象征符号,在展现社会动荡的外部环境时、在描绘时代更迭的内部涌动时、在刻画人物心境的强烈情感时,都具化为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翻滚、冲击、推举,气魄宏大,激人奋进。

歌剧艺术一旦进入正式演出,舞台的统领权就交到了指挥手中。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指挥许忠亲自率领上海歌剧院这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仗。首演呈现完满流畅,戏剧节奏张弛有度,声乐器乐融合协调。孙砾、李新宇、余杨、于浩磊、陈朝宾、宋倩、王潇希、肖昕怡、伍洲等角色演员,不仅唱功过硬,表演能力也令人赞叹,将人物性格融入细节表演,举手投足情真意切。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依然保持着高素养的艺术水准,舞台表演能力不断提升,从声音和形象上完成了多重身份的塑造任务。服化道及灯光、音效等技术团队也凭借过硬的技术表现力,圆满实现了舞台艺术创作设想。

总之,这是一部众多艺术家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奉献出宝贵才华的优秀歌剧新作,为中国当代舞台艺术贡献了有质量的作品支撑,为评论分析提供了有难度的范例样本,更为广大观众呈现了有价值的观赏剧目。当然,一切首演都不会是最完善的,首演告捷与艺术常青之间还要经历自我革命的艰辛锻造。相信观众的掌声会更加激发文艺战士不断前进、前进、前进进的力量!

猜你喜欢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简论田汉抗战期间的诗词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包饺子”进行曲等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