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致敬

2024-03-10 17:19孟卫东
歌剧 2024年1期
关键词:上海滩义勇军进行曲

孟卫东

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讲述的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这首歌曲诞生于1935年,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当时的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民高唱着它,一步步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众所周知,这首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被亿万中华儿女唱响。

为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是我的荣幸。对于这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其实我本人内心是有一些忐忑的。主要担心的问题,还是在于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风格把握上。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在开始创作之前,对于一部剧的风格样式,从剧本到音乐,再到戏剧的舞台呈现,方方面面必须首先达成共识。其中,最主要的是作曲、编剧、导演这“三驾马车”要达成共识。

在读过剧本之后,我感觉到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其实不容易写,有一定难度。首先是因为我本人并不是上海人,虽然我很喜欢上海,但是对上海、对上海风情都感到很生疏。这是我创作前感觉没有把握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担心,是上海歌剧院的领导是很讲究艺术品质的,尽管我们的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民族歌剧”,但因为上海这个地点的特殊性,音乐风格方面必须将民族音乐与西洋作曲技法融合在一起。当然,最终这部歌剧的音乐风格,依照了我自己在音乐上的想法,与剧本也是贴合、统一的。

基于我近年来创作歌剧的经验,我有自己的创作三原则,也可以说是三个“对得住”:第一要对得住委约院团,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是上海歌剧院委约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多次沟通,力求对作品基本样貌达成一致;第二要对得住普通观众,我的创作一直是面向大众的,希望老百姓能喜欢,而不完全是写给专家和音乐学院师生的;第三要对得住演员,演员喜欢唱、愿意演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动力。

戏曲、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音乐文化的根基,有很强的审美基础。我们要用歌的韵味、剧的魅力,体现中华音乐文化的辨识度,让今天的观众更乐于接受。在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中,为了体现上海的地域风格,我借鉴了老上海流行歌曲的元素。其中最典型的是一幕二场的《上海滩上》。

这个场景讲述的是1933年初,淞沪抗战一年后上海街景。这个场景,我并不想将音乐创作得“高大上”,而主要想表达当年上海滩的那种市井气。老上海的流行音乐,我听得比较多。当时的流行音乐,譬如至今还有许多老年人会哼唱的《渔光曲》《秋水伊人》《苏州河边》《夜上海》,还有王人美唱过的《卖饼儿》《卖梨膏糖》,周璇唱过的《卖烧饼》《卖杂货》等,都是具有上海地域风味的,表现的也是都市下层民众的生活面貌,它们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贴近上海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海滩上》这个场景中,表现的人物除了有身穿西装旗袍的有钱人,还有破衣烂衫的乞丐、卖报的报童、包租婆,还有纱厂及码头工人、经理买办、人力车夫、电车司机、戏院老板、戏曲演员等。我以一段爵士鼓开场,随即幕布拉开,舞台上呈现的是南京路上闪烁的霓虹灯。“上海滩上,十里洋场,三教九流,八作五行……”我总說《上海滩上》这一段是带着一点“俗气”在里面的,但实际上我这里说的“俗气”并不是贬义的,而是尽量贴合舞台上表现人物的背景的。

此外,关于民族歌剧中民族乐器和民族旋律的运用,我个人的理解比较宽泛。我认为,歌剧作曲主要的目的,还是为歌剧整体风格服务。因此,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中,我没有刻意去追求剧中主人公的地域特色,譬如聂耳是云南人,田汉是湖南人,我并没有运用地域音乐为他们写作咏叹调,而是运用了与全剧风格统一的旋律写法。

因为这部歌剧剧本中还呈现了不少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歌曲,譬如引用了《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和《义勇军进行曲》三首经典的历史歌曲原作。对于前辈的作品,我一向秉持着崇敬的态度,在创作这类歌曲时,我要向前辈致敬,一个音符、一个节奏都不能动,配器也要尽量靠近原始状态。

囿于当时的条件,由王人美演唱的电影《风云儿女》中的《铁蹄下的歌女》伴奏只有几件乐器,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乐队”。但是,二幕三场的《铁蹄下的歌女》,我写的乐队伴奏显然不能如此简陋。歌剧中这首歌曲的伴奏,我参考了瞿希贤老师编配的钢琴伴奏。瞿希贤老师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她为这首歌写的钢琴伴奏,包括其中的和声和复调也是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的。有些作曲家可能比较在意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技法和技术,但我并不会这样,我更在意整部作品风格的统一。

此外是宣叙调的问题。在这部作品中,我用几组相同的三连音来处理剧中人物的长句。实际上,这也是我常用的写作方法。一个长句中会有很多字,倘若用慢板或者中速,这个宣叙调就会显得特别冗长,不够紧凑。坦率地说,宣叙调的同组音反复,不但写起来省事,唱起来也省事,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音乐是需要对比的。平淡的音乐对比将要出现的抒情音乐也好,宏大激烈的音乐也好,都能使后者呈现更好的效果。优美的旋律是由其他普通的旋律陪衬出来的,如果一部歌剧从头至尾都在唱旋律,那么既缺少对比,还容易将最好的旋律淡化。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歌剧的主题曲,处理时我是很慎重的。廖向红导演希望让这一主题曲在整部剧中表现出犹如萌芽、长成、开花、结果的过程,因此我将主题曲的动机,如同种子一般,从序曲开始植入,同时也有机地渗透在田汉、聂耳、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几个主要人物的曲目中。于是,就有了序曲开头的do-fa的纯四度大跳,有了一幕一场《间奏曲》开头re-sol的纯四度大跳,有了一幕二场《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中田汉开声的fa-降si的纯四度大跳……直至剧终前,司徒慧敏等7人演唱小组录制这首“风云歌曲”时,才第一次出现完整的《义勇军进行曲》演唱,再变奏、发展成大合唱。

我不敢说我有创作风格,我是根据剧本来创作音乐。我也不奢望在不同的剧目中做到所谓的“一戏一格”,体现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样式。我认为,音乐还是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来写,体现出编剧、导演需要的气质和风格,才是我的最终目标。

(采访整理:陈怡倩)

猜你喜欢
上海滩义勇军进行曲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Potential aspect of rice husk biomass in Australia for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oduction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二十一回 雷大升建业雷允上 雷子纯转战上海滩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上海滩风俗图说 新上海角落头(二)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包饺子”进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