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小学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对策

2024-03-13 09:10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一甲小学侯春桂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布置作业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一甲小学 侯春桂

目前,在“互联网+双减”背景下,给传统的作业布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传统作业的设计提供了机遇,搭建了平台。为此,我们基于传统教育根基,巧用互联网优势,关注学生个性及特殊群体,在磨炼学生意志、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对家庭作业进行多样化设计,摒弃“一把尺子量到底”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减负增效的预期目的。

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情况、效果如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巩固,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在家庭作业布置时要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明确、难度适宜,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一、“互联网+一个定位”为家庭作业明确了标准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为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明确了标准。首先,主要明确教师对作业的认识及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等。目前,教师布置家庭作业主要定位在应付考试上。其次,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布置作业,如《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指出:“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因此,教师的家庭作业设计尤为重要。绝大多数教师也都比较认同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方面的功能,作业布置应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长远发展。最后,让家长放心,让家长满意。当前,100%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家庭作业布置的重要性,实现作业布置形式的多样化、生活化、层次化,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接轨,适应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互联网+二大现状”阻碍了家庭作业的创新

(一)家长原因

农村小学大多家庭家长白天在温室大棚劳作,日落才能回家,凌晨2点以后准备择菜、卖菜,可以说是披星戴月。再就是部分家长没学历、没时间、没能力,不能辅导孩子,造成孩子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家庭作业。

(二)教师原因

很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家长在作业本上批改、签字等,还有些教师为了孩子成绩不掉队,还要求家长完成额外的作业,如让孩子默写、背诵等。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依赖家长的管理,一再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签字并及时上传微信群,造成了家长怨气多。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教师尽可能的在周末及假期适当布置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如手工制作、科技创新性的作业。但是,有好多家长抱怨教师布置应试作业太多,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工、手抄报等的时间就太少了。由此,看出大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主要以书面类作业为主。甚至,有些一、二年级教师布置的作业,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互联网+三大误区”阻碍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家庭层面的误区

“分啊分,孩子的命根。”在农村99.99%的家长虽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凡进必考”的意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他们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在“题海中”走出农村。通过2023年4月对三至五年级21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至五年级的家庭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占到98.6%之多,几乎都是学生的《同步练习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老师们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应试教育模式吻合,家长是认可的。据调查,曾经有一段时间老师们安排一些创新型、实践型、综合型等家庭作业,大多家长认为花里胡哨,反而不适应,家长们再三要求老师加大作业量。

(二)学校层面的误区

“唯分数论”一直是农村学校的指挥棒,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上级出台了相关的减轻学生负担的各项措施,但学校“考试定人”的现象依然明显。甚至对家庭作业量的过度监管不力,缺少《课程标准》的保障措施,导致了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过度期望。因此,学校甚至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设计的内容、方式上下功夫,“考什么,教什么,不要走弯路。”学校曾组织骨干教师参与调查,结果显示:“3.1%的教师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1.6%的教师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95.3%的教师更注重于应付各种考试”。因此,其他方面的作业内容只是应付了事。

(三)教师层面的误区

“考啊考,教师的法宝。”近年来,学校制定的文案都是“分数第一”,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以“分数定人品”,谁得了第一,谁就是优秀教师,谁就是师德标兵。老师们没办法,只好强化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提高自己所谓的“知名度”。所以,99%的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倾向于以考试内容为出发点,大多以试卷、同步练习册等内容为主,加大学生的“题海”战术,强化学生的训练力度。受应试教育各方面影响,“唯分数论”较为严重,依然存在学生作业量超标、负担过重的现象。从侧面上看,好似重视了课堂知识的巩固,但很少有综合素养的内容,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再就是教师平日工作繁重,每天应付着大量的如上级检查、填写各种表格、外出援助、家访等与教学任务无关的事情,特别是农村教师与教学无关的任务普遍超量。学生管理、备课设计、教学育人上腾不出过多的时间,如果再在深夜设计各种教案、作业,教师们更加感到力不从心。大家都知道,繁重的各项任务影响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虽然了解新课程目标要求的重要性,更深知多样化的家庭作业的布置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为了学校的文案,为了家长看重的“分数”,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针对的是考试内容。所以,教师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时间有限,家庭作业设计的质量大打折扣。

四、“互联网+三项评价”消除了参与者心理阴影

家庭作业的有效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参与过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传统评价、网络化评价等。这就要求传统与网络相互结合,取长补短,避免网络评价在实际解答中产生的问题。提升学生线下、线上完成家庭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

(一)对家长的评价,消除家长的顾虑

学校作为作业布置的责任者,应第一时间向家长宣传相关政策,家校及时沟通、交流,消除家长对传统作业与网络作业的各种顾虑,起到保障作用。对家长而言,家庭作业的评价就是针对自己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起到监督作用,家长们依据孩子的实际而定,学习困难的可以抽出一点时间翻看孩子的作业情况,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询问,这样能起到监督的作用,避免个别孩子“只说不做”学会了“钻空子”的现象,这就要求家长做一个站在前沿的“监督者”。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可以适当地在“幕后”跟随孩子的脚步,起到陪伴、提醒的作用。久而久之,家校合一,孩子们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二)对教师的评价,消除教师的顾虑

家庭作业的布置、评价对教师来说是直接的参与者和评价者,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教师采用互联网随时和家长沟通,及时解释家长的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减少学生花费在作业上的时间,在交流沟通中提醒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再就是对教师不要一概而论,要用多种方式对老师评价,不要紧盯学生的考试分数,要综合考核每一位老师,让老师的每一个闪光点随时发光,这样老师们就不会向学生施压,学生就会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对学生的评价,消除学生的顾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只重视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心理特征,家长、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观点感知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趣味,尽量在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从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

五、“互联网+五项举措”促使了素质教育的回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适应学生新时代发展,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力求多元化。”当前,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家庭作业布置的重要性,加大了作业内容的多样化、生活化、层次化,适应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去做,改变了以“分数定人品”的现象。布置的家庭作业适应了学生的特点,不再是单一的书写作业了。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乐学喜学。如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进步性、思想性、故事性很强的课本剧,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让学生得到了锻炼机会,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一)家庭作业内容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强化了如何来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如何让原本的教材焕发出符合新时代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要探索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活教材。如巧用时间点,利用“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爸爸妈妈端一杯热水、捶捶背,帮爸爸妈妈择菜、洗衣、整理家务等,把自己的祝福献给爸爸妈妈;组织学生到社区为老人整理院子、清扫卫生等,让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关心他人、为别人服务的幸福感。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

(二)家庭作业方式多元化

家庭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是检验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更是学校工作综合考核的依据。因此,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结果如何,需要符合学生实际,不能千篇一律,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的重复练习,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要素,布置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多样的家庭作业,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如适当增加亲子合作完成的作业,以增进亲子情感和亲子关系。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做小导游来完成的作业,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学生结合课文所学的内容、自行搜集资料、组织语言、编辑故事,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可以补充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既强化了课本知识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的活动性。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加大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几率。

(三)家庭作业类型多元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要重视实践性、创新性等作业。如操作性作业:让学生画一幅逆境中的白衣天使,感受白衣天使的动人事迹;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件动人故事;唱一首红歌;看一部红色电影。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有收获,把学到的事迹、知识用到实际学习中、生活中,这样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学生会更乐意去完成。

(四)家庭作业层次多元化

“为了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作业。首先,教师们要关注学情、个性差异,特别重视弱势群体等因素,多层次地布置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者降低他们的作业难度,让弱势学生易学、乐学。其次,强化“优秀生”吃不饱的问题,对“优秀生”适当拔高,如设计一些扩展课外阅读、创新性作业。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磨炼,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追求知识的愿望。

(五)家庭作业特色多元化

新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设计一些创新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科技创新、剪纸、快乐读书等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空间中,得到健康发展。

六、结语

如今,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布置方法,形式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书写作业了,实事求是地用创新性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实践性、创新性作业充实了学生的家庭作业,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确确实实改变了以“分数”定人品的现象,布置的家庭作业适应了学生的特点,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到自己也能行。如排演课本剧,对于一些进步性、思想性、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让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布置作业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快来写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