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足球运动中幼儿体能训练游戏的研究

2024-03-13 09:10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实验幼儿园王香莲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运球足球运动体能训练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实验幼儿园 王香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幼儿在生活中得到了更为细致的照料与呵护,却也因为部分娇生惯养、“圈养”式育儿等情况表现出了运动能力不佳的问题,这种问题屡见不鲜,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容易为幼儿的性格发展埋下隐患。

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对幼儿的体能训练上,并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致力于提高幼儿整体的身体素质。体能是指通过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活等运动素质所表现出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对于幼儿而言,体能训练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在体能训练中,教师需要保障运动的多样性、实效性与全面性,确保儿童能够沉浸其中,促进身心健康的双重提高。其中,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广受关注。幼儿足球运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更好地贴合了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与身体情况,激发了幼儿对足球的热情与兴趣,实现了幼儿户外能力的有效提升,在体能训练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幼儿园足球运动中幼儿体能训练游戏”为研究主题,详细论述了这一教育设计的价值、原则与实践路径,以让幼儿在体能训练中感受足球魅力,收获快乐。

一、在足球运动中开展幼儿体能训练游戏的意义

(一)为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幼儿足球运动相较于其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下肢力量与身体灵敏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很多传统的幼儿体育项目中,下肢力量的锻炼存在着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幼儿的身体素质不达标、教学进展缓慢、成果不佳,而基础性的体能训练又容易让儿童感到厌烦、抵触。在此情况下,开展针对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游戏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在足球运动中,运球、点球、传球等基础动作训练都要用到下肢力量,同时足球是一项很考验耐力、力量与身体协调性的运动,只有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提高幼儿的下肢力量、灵敏性等诸多运动能力,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足球运动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保持幼儿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心,让幼儿在一次次踢、传、射、接的动作中,实现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

(二)培养幼儿良好心理品质

足球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的运动,需要幼儿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遵守规则、协作互助、共同努力,只有这样足球运动才能更为顺利高效地开展,并发挥自身所特有的育人成效。然而,在幼儿园阶段,部分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好胜心较强,如果没有提前对儿童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和铺垫,他们很有可能会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长时间持球不传”、违反规则、拒绝合作、不接受失败等情况,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会干预运动的正常开展,打断幼儿沉浸式与深入化的运动体验。而在体能训练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前通过游戏设计灌输合作意识,培养儿童互相帮助、彼此关心的美好品德,并且时刻向儿童传递“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意识,让儿童能够在足球运动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最主要的是,体能训练游戏具有阶段性,持续时间较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儿童在活动时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有效地干预,让儿童能够在足球运动中真正享受运动带来的喜悦感,并且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如果教师直接开门见山地开展城市化的足球教学,很有可能会让幼儿对足球运动形成无趣、乏味、疲劳的刻板印象,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基于足球运动设计体能训练游戏,能够让幼儿在系统化的学习活动之前,加强对足球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足球运动的魅力,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后续的教育活动更顺利地开展——幼儿有动力,教师有方法,在双方的配合下,幼儿的学习成果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优化与提升。

二、在足球运动中开展幼儿体能训练游戏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想要提高幼儿足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成果,做好体能训练、打好身体素质基础不容小觑,然而在体能训练游戏的设计上,教师也应当根据幼儿的身体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有的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成果,让幼儿更快更好地开展足球运动,在体能游戏的设计上过于严格,导致其变为披着“游戏外衣”的训练,可能一开始游戏化的形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在训练中感到疲惫,不仅积极性大大降低,还有可能会对足球运动产生抵触心理。基于此,在足球运动中开展幼儿体能训练游戏需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运动量要适度,教师要保证体能训练游戏的运动量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避免出现运动量过小或运动量过大等情况。其次,是要保障训练内容与游戏形式配比适度,让训练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时效性的运动成果,让幼儿在身体机能得到锻炼的同时对足球运动产生学习热情。

(二)循序渐进原则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也是如此。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体能训练游戏的开展“贵在坚持”,因此在游戏难度、训练量的设计方面始终如一。然而,不同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不同,不同学龄段幼儿的运动能力也不同,如果要求所有幼儿都进行同样的训练,以同样的要求进行评价,那么很容易出现运动量大,幼儿完成游戏活动困难或运动量过小,幼儿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等情况。基于此,在体能训练游戏的设计工作中,教师就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立足于不同学龄段幼儿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设计体能训练,既保证幼儿不会感觉太累或者太轻松,又能够保持幼儿的游戏热情,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阶梯性进步,为足球运动奠定综合基础。

(三)模式多元化原则

足球运动对幼儿综合身体素质都有所要求,然而,在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习惯于将体能训练游戏的重点放在腿部力量的训练上,却忽视了对协调性、敏捷性、柔韧度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体能训练是不完善的,还容易让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在体能训练游戏的设计工作中充分落实模式多元化原则。模式多元化原则要求教师既要保证游戏设计能够锻炼到幼儿的运动综合素质,又要保证游戏的形式、种类、内容丰富多样,让幼儿始终保持较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三、在足球运动中开展幼儿体能训练游戏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优选足球器材,调动学习兴趣

在针对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游戏中,不少教师为了让幼儿加强对足球的认识与了解,在游戏过程中提升“球感”,都会选择将足球作为游戏训练的道具,但是却很少有教师能够意识到足球的选择也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的教学中,我只带来了一个常规大小的足球让幼儿参与活动,但那次游戏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儿童都缺乏兴趣。活动结束后,我询问幼儿感受,才发现了问题所在——不少幼儿反映“球太大了,不好踢”“只有一个球,没有意思”“不喜欢足球”。这类问题都表明,足球运动器材对幼儿体能训练游戏的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基于此,教师在足球器材的选择方面需要更切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材来优化训练游戏。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形象活泼的以动物形象主题的球筐、能发出声音的铃铛标志物、色彩鲜明的大型记分板、适用于幼儿且造型多样的足球、奖励贴纸等等。这些游戏器材不仅能够丰富游戏活动,还能够让儿童的体能训练多姿多彩,增加了其学习热情,推动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情境教学,推动深入学习

比起传统照本宣科、一板一眼的教学活动,幼儿肯定更喜欢形式多样、体验深入的情境式教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传统体能训练的特点,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幼儿既能够享受到游戏的趣味,又能够沉浸其中完成体能训练的目标。

例如,幼儿都喜欢去“儿童乐园”,其中大风车与旋转木马两个游乐项目深受他们的喜爱,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游乐项目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设计出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游乐场”游戏情境。教师要在操场上划定出指定区域,作为“儿童乐园”,然后让幼儿在听到口令后依次从起点出发运球进入场地,并且按照教师所设计的路线进行运球。首先,幼儿要经过由形式多样的标志物所组成的“大风车”进行逆时针运球,然后幼儿需要进入由能够发出声音的铃铛标志物所组成的“旋转木马”,在这个区域进行曲线运球绕杆,然后运球到终点,完成游戏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语言指导,让幼儿沉浸其中,感受到在儿童乐园玩时一般的喜悦感,积极参与其中,得到耐力、敏捷性与腿部力量的训练。

再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的动画、绘本故事创设游戏情境。《猫和老虎》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依然深受幼儿的喜欢,教师就可以创设一次以此为主题的游戏情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在操场上分割出几块正方形的区域,让两个孩子分别站在对角线上,通过“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来进行“猫”与“老鼠”的角色划分,在老师宣布游戏开始后,“猫”和“老鼠”都需要运球前进,且猫要一边运球一边“抓老鼠”“老鼠”则要一边运球一边躲避“猫”,在规定时间内,如果“老鼠”没有被抓到就是胜利,反之,“猫”抓到老鼠即胜利,一轮游戏结束后,二人角色互换。这样的游戏情境设计让学生建立起了场地规则意识,在提高运球能力的同时锻炼了观察能力与耐心,让幼儿的足球运动水平得到提升。

(三)丰富游戏路径,促进全面发展

在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游戏设计中,教师既要保持游戏情境的多样性,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确保游戏路径的多样性,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能训练游戏要涵盖面广、训练能力多样,既锻炼幼儿的耐力、下肢力量,又促进幼儿平衡能力、观察能力等能力的综合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能训练成果更好地推动足球运动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针对耐力与下肢力量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儿童以两人为单位进行分组,并准备几个球门,让他们展开射门练习。在射门练习中,一个幼儿负责射门,另一个幼儿则帮助这名幼儿捡球,等第一个幼儿完成五次射门后,两个幼儿交换角色。在这样的训练中,游戏时间短,射门的幼儿的下肢力量能够得到锻炼,而捡球的幼儿也能够在来回奔跑中提高身体耐性。同时,及时轮换也能保障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避免持续性活动所带来的抵触与厌烦情绪的发生。

再如,在针对平衡能力的体能训练游戏中,教师可以用踩球的游戏形式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幼儿一只脚踩在足球上时,另一只脚必须做到平稳地站在地面上,在双脚交替踩球时,足球随着力度、速度的变化而移动,而幼儿要保持自身的平衡。这样的游戏形式新奇有趣,打破了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刻板印象,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创造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球感”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针对观察能力的体能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人传球的游戏形式,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与灵敏性。教师需要让幼儿成两排面对面拉开一定距离站着,然后让幼儿进行自由传球,这时每一个幼儿都需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足球就会传向自己。这样的游戏紧张刺激,还能够锻炼儿童的灵敏度,使其在足球运动中更为专注。

(四)开展家园合作,共筑趣味足球

家庭与幼儿园都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家长也可以成为孩子的老师,推动孩子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实与推进,我们也可以在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游戏设计中引导家长参与其中,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训练幼儿的体能,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首先,我们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全家总动员”足球运动,让家庭成员陪伴孩子完成一些幼儿园中所参与过的体能训练游戏,调动起儿童的运动斗志。其次,我们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足球队,并进行友谊联赛,让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感受游戏的意义与乐趣,在身心投入中获得有效的体能训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阶段的足球运动教育中,体能训练游戏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既是幼儿身体素质的基石,又能够为幼儿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在游戏设计中充分遵循适度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模式多元化原则,来保障游戏设计的质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优选足球器材、创设游戏情境、丰富游戏路径以及开展家园合作,来提高游戏设计的效果。愿每一位幼儿都能驰骋绿茵场,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收获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猜你喜欢
运球足球运动体能训练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