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路

2024-03-13 09:10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小学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乘法新课标数学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小学 梁 芳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涵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据与统计、几何等等,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点。一个合理有效的整体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解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现状

(一)启发式教学不足

传统的数学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死记硬背,缺少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思考、激发好奇心等途径,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造性。缺少了启发式的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只能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而不能从根本上了解数学的实质。

(二)不注重实践运用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教师往往只注重几何的属性及运算方式,而忽视了几何在建筑设计、地图制作等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感觉,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造成对数学的兴趣降低。

(三)缺乏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往往会采取其中一种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要。这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感。而个性化教学则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与需要,为其量身定做教学方案与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高效。

(四)只注重计算而忽视理解

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计算与解答的正确与否,而且要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能否把问题做对上,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机械记忆、考试式的学习,缺少了对数学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思考。

(五)缺乏足够的实践与巩固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与巩固的科目,但由于授课的时间较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这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扎实,从而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有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对训练与巩固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掌握。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在新课标下,数学课程强调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方式,比如,游戏、实践活动、故事情境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将概率、统计等概念引入课堂,使学生寓学于乐,培养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解题能力

在新课标中,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问题求解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探究与试验中,找到数学规律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然后用实验来证明学生的方法是否有效,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个性化教学适应不同的学生需要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以个性化为中心,重视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需要。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方式与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资源,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教学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逻辑思维的训练

新课标规定,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逻辑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论证,并在此过程中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问题解决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数学题,通过分析、推理、演绎等方法来进行解题,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动力

小学数学大单元强调基本概念和运算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写等,以及基本的运算技能,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而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有趣事物的探索和体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趣味性等因素,帮助学生树立起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大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小蚂蚁搬家”的故事来探索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关于蚂蚁搬家的故事。蚂蚁通过的路的障碍的宽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幼蚁们必须经过测量,才能知道怎样才能安全地穿越。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量一量,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一种度量方法。这样的情景创设,把抽象的“长度单位”这一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量”的概念,以及“量”与“长度”的关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在工作、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既能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其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大单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并把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讲授“时间”这一大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小明的生活为话题来探索这一教学法。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况,包括起床、上学、吃饭、做功课等。其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存在,并认识到时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想一想怎样用时间来表达这些活动。比如,学生可能会问,“你早晨什么时候起床”或者“你中午什么时候吃饭”。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让学生对钟表、时间等一些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份日常生活安排表,学生要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成几个时间段,并且标记出特定的时间段。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可以对时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且可以更好地进行计划与管理。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课程安排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种形式的沟通,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对时间的控制。在设计课程表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去探究一些和时间有关的话题,比如,时间安排、时间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融入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图形和变换”这一大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式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图形的基本转化形式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图形的基本转化形式是什么?通过对平面的旋转、平移、对称等变换,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们进行图形转换试验。学生可以自由地选取各种形状,并对其进行旋转、平移、对称等变换,并将其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等能力,能使学生归纳出图形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平移是指沿一条直线移动;对称是指图形相对于一条线或一面的镜象变换。通过对这些规则的归纳,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转换的认识。同时,也能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转换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对数学思考与解题能力的渗透

小学数学大单元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都将成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手段。借由解答各种数学难题,学生们可以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应付将来的挑战。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这一大单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几道简单的加减题,让学生自己去算,如“2+3=?”“5-3=?”这样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较好地掌握加、减的运算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加大题目的难度,让学生去想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教师可以这样问:“假如你有五个苹果,再买三个,那你还有几个?”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也就是3+2,得出的结果。借由此题,使学生们对加法运算有更深的了解,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假如你有八个苹果,吃了四个,还剩几个?”此题有助于学生了解减法的含义,也就是8 减去4,得出的结果。这样,学生们就能对减法运算有更深的了解,更能体会到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比如,假如你有十根香蕉,先把三根香蕉吃完,然后再吃两根,最后还剩几根?你有五支铅笔,用完三支后,又买了四支,这样你就有几支铅笔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思考与解题能力。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加减运算的基础,又能了解生活中的加减运算,使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个性化教学

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和学习能力,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帮扶与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最适宜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发展。

例如,在“长度测量”这一大单元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观察、评定,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这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家庭作业、考试分数等来衡量。通过这种评量,教师能更清晰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进行个别辅导。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特征之后,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每一组都有相似的能力。这种分组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针对学习水平低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引导,并设计一些容易的任务。主要研究内容有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单位换算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可针对个别学生,提出更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测量长度试验,并探索不同的测试手段、测试方法对测量长度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实物、图片和录像等,使学生对测量长度这一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或者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重视知识体系和层次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层次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即,把数学知识系统地整合起来,并对其进行分层教学。

例如,在讲授“乘法”这一大单元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从乘法的定义、基础的概念开始,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及应用。在这一时期,教师可以针对乘法的特点,设计几道简单的题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乘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对乘法的性质、法则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可以给学生看几个乘法公式,从中找出乘法的基本法则,比如,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索能力。教师可以逐步加大题目的难度,并在教学中介绍有关乘法的进位和乘法表等知识。分层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法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乘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并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计算买东西要花多少钱,计算面积等。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加深对乘法概念的认识,并提升其解题能力。

四、结语

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精心的构思与设计,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较好的表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乘法新课标数学
算乘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