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模式”教学寻找“灵魂”教法
——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4-03-13 09:10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齐登菊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模式化学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 齐登菊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持续优化和改革的大环境中,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并使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化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含义和重要意义,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一、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充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帮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课改的深入,中学化学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学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化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挫败,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造成了开安课堂上更多的被动,学生们无法在化学学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纵观目前的中学化学课堂,老师们总是对老办法“念念不忘”,结果就是老师讲得呆板,学生听得很被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

(三)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化学实验是一门实验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的质量。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实验教学已成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老师只注重于自己的教学进度,因此,能够用于实验教学的时间很少,这就造成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没有实验,就不能说明任何化学问题。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一些生活中的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比如在进行鲁教版九年级氧气和氢气燃烧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做好的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现象和原因。但是由于氧气是一种气体,在进行实验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前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先向试管中倒入一些干燥的棉花棒,然后用火柴点燃棉花棒,让学生认真观察酒精灯燃烧的现象。在发现酒精灯火焰熄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熄灭?这个过程就可以使学生明白氧气是一种气体,而且在氧气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将氧气点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化学教师要努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与灭火”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教材中只是简单地叙述了可燃物和不燃物的分类和鉴别方法,没有具体介绍燃烧的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燃烧这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燃烧过程。如:在讲解“氧气”这一节内容时,可以播放“燃烧”的视频资料: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两个铁丝架上点燃的木条、铁钉、小红纸片。在密闭容器上方放一只盛满水的烧杯。然后将蜡烛放在铁架台上点燃。火焰是从铁架上方的水中冒出,很快便熄灭了。这时,可以问学生:“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是什么现象?”有些学生回答说:“火焰是从水中冒出的”,“为什么会从水中冒出?”等。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教师提问,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又如:在“一氧化碳”这一节内容教学时,由于教材中只给出了一氧化碳的概念和性质(即具有可燃性)。而我们知道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后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资料。比如: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视频资料:如“有毒气体”“夺命毒气”“毒气杀人”等;在介绍“一氧化碳的燃烧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一氧化碳燃烧的视频资料:如“煤气中毒事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等;在介绍“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燃烧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有关气体燃烧性质的视频资料:如“煤气燃烧性质”“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燃烧性质”等。通过这些视频资料的播放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从而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方式,来深入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有效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请你给我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为题,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和分析,并且在实验后动手整理实验结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方式,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氧气性质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氧气的哪些性质会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发生变化?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给他们演示一个氧气性质的实验:把一根铁丝放在集气瓶中加热,然后将其迅速靠近酒精灯。教师还要让学生记录下实验结果:“酒精灯冒出了白烟”,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界,由于网际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教学愈来愈受老师们的青睐。为了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化学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网络与教学相结合。将网络技术如微课等运用到网上教学中,利用视频聊天、网络授课等手段,创新和发展了现行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向老师提出,从而降低了交流障碍,提高了教学交流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老师来教授,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失去思维能力,只会按照老师的想法去思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老师们要尽可能地利用PPT来授课,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们提供很多的学习材料,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也方便他们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所以,初中化学老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更加丰富有趣的化学教学,运用适当的PPT或课件,将有关的图像或文本资料与教科书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五)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是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到学生的身上,忽视了初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的学习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简单、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方法。所以,要想让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好的提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思想束缚,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用生活中最普遍的化学现象作为导入点,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初中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中学化学老师在教学鲁教版九年级“物质的溶解性”时,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景:小红在家煮了一杯水,加了少许白糖,却觉得很难喝,后来又加了些白糖,就成了一杯可口的饮料。然后提问:“糖是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那么,它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水里呢?”这样,中学化学老师就可以很自然地把“溶解度”这一概念导入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氧化问题是学生必学的课题。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的氧化性。举例来说,土豆去皮后颜色由浅黄色转变为棕色;香蕉放久了就变黑了,铁制的东西也会生锈。在实验教学中,能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理解所学的知识。此外,中学化学老师在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特性时,可通过“屠狗洞之谜”引起初中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对CO2 的本质、作用等方面的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开展以化学实践为主的课外活动

课外化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化学,学会化学,运用化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独立,更加有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学化学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化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等地参观,让他们亲眼看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检查校园周边水体污染状况的活动中,学生需要亲自取样,亲自分析,亲自讨论,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化学知识,才能真正学会化学,才能真正运用化学。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初中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他们会在实践中发现,化学知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他们会发现,学习化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七)开展以自主研讨为主的团队合作教学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新的化学教学模式却主张以教师为辅助,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在,而是真正的学习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鲁教版九年级“酸和碱的性质”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从而得到一定浓度的硫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探索酸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提高对酸碱物质的认识,还可以了解常见酸、碱化合物的结构及名称。这种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他们在与别人的交流和讨论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总结和评估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语

要提高初中化学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优化教学方式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化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将更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中学化学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模式化学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